“宠臣”李白的坠落史:酗酒、旷工,小问题,羞辱上级,必须得忍吗?

作者&投稿:于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1,钱锺书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2,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巴金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4,余华《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5,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广义的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狭义的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文本,这个文本有它的存在形态,如语音,词语,结构等。它可以口头的形式代代传承下去,也可以文字作为载体传承,也可以印刷品,网络媒体形式存在。尽管载体各异,但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这一客观事实。
文学作品,由一个又一个修辞构成,当然,文学的基础还是文字、词语和句法,但是这些结构主义喜欢的东西,本身并不能形成“作品”,对它们的支离也让我们对文学更加难以把握。
确实得承认,修辞就是一种句法。但是纯粹的句子并非文学,只有被布满篇章、形成更强大的隐喻之后,文学才宣告出生。

扩展资料

文学与新闻作品是相互有交叉的,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既是新闻作品,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文学性,所以文学与新闻作品是很难有明确界限的。
其次文学与历史作品也是难以明确划开界限,比如丘吉尔的演讲词,既是实用的鼓动性文章,有很有文学特色。
最后文学与哲学论著也不容易区分,比如英国的培根的《论人生》既有哲学道理也有文学意蕴,叔本华的散文集、哲学家萨特的哲学著作也很有文学意蕴,因此他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粗略概述如下:文学的语言具有独特地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以诗人的身份而言,李白配得上所有我们能想到的赞誉之词:谪仙人、诗仙、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达到了后人难及的高度......

而在“学而优则仕”的大时代下,小具名气后,李白也“俗气”的进入了官场。但他的从政历程,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从帝王身边的朝廷官员,到浪迹江湖,再到涉嫌谋反、被流放、进监牢,最终竟死于喝酒过度。

这正是我们熟悉的“自古才子多薄命”的情节,难道是由于政治的黑暗、人心的寡凉?时代不同,但人性相通,如果以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李白的多舛命运,主要源于他自己作死。


出道即巅峰,李白初入仕途,即跻身高官的摇篮

《新唐书》称,李白是“兴圣皇帝九世孙”。兴圣皇帝,即李暠,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被李唐王朝视为自己的先祖。如果这个说法属实的话,那李白就称得上是唐皇室的血亲了。但在更早的《旧唐书》中,并没有这个说法。

不过出身并不是笔者的重点。李白自小就堪称文学奇才,据称他“十岁通诗书”。成年后,他的父亲担任任城县尉后,举家搬迁至此。在这里,李白经常与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一群狐朋狗友(实际上都是显赫一时的文人)聚会喝酒,人称"竹溪六逸"。

而其后关于他进入仕途的渠道,也有两个说法:

《新唐书》称,李白与道士吴筠熟识。后者被唐玄宗征召后,向朝廷强力引荐了自己的好基友李白。

《旧唐书》则记录,李白的贵人是另一位文学家、政客贺知章,"谪仙人"的雅称,正是出自这位同仁之口。在他的仗义引荐下,李白首次面圣就得到了李隆基青眼,甚至享受了御手亲自调羹、赐食的待遇。


虽然途径有异议,但李白在朝廷的职位很一致:供奉/待诏翰林。

翰林院归中书省,“待诏”的有关介绍如下:


其待诏者,有词学、经术、合炼、僧道、卜祝、术艺、书奕,各别院以禀之,日晚而退。其所重者词学......


也就是按照所学领域,满足皇帝的知识需求,虽然门类众多,但诗词是第一位的,这显然是最适合李白的岗位。

有唐以来,翰林院一向是产生大神的热土,看看下面这些名字:

温大雅、魏徵、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褚遂良、许敬宗、苏味道、韦承庆、崔湜......


而到了唐玄宗时期,翰林待诏成了皇帝的心腹职务:


王者尊极,一日万机,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诏从中出。


各地进奏的文件、朝廷的批复,甚至皇帝本人的诏书,都要经过翰林待诏之手。用今天的概念理解,这就是领导身旁的机要秘书。

领导的贴身秘书,很大几率会走向领导岗位,任何时期都如此。唐玄宗时期,曾经担任这一职务的有以下大咖:张说,陆坚、张九龄、徐安贞、张垍.......

张说、张九龄,其后都担任了宰相;陆坚——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参与朝廷机密大事;徐安贞,官至中书侍郎,一段时间是李隆基的御用写诏人;张垍则是张说的儿子,还娶了公主当老婆。

无视出身、仅凭文采就能步入高官的摇篮,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这种机制都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若有人说唐玄宗前期的政治黑暗、迫害人才,并无充分的依据。

因此,如李白对仕途有兴趣的话,他完全可以成为李隆基身前的当红炸子鸡。不过,从接下来的行为来看,要么他志不在此,要么是对规则浑然不知,或者是有意挑战现有规则。


一再挑战规则,李白活成了让后人叹息的样子

担任了唐玄宗的秘书后,李白的表现,却丝毫没有一点严肃感:他无视岗位制度,时常在工作期间,大喇喇的跑出去喝酒:“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

而每当皇帝新谱了曲子、需要找李白填词时,只能安排人去酒家把他扛回来。

好在唐玄宗虽有各种毛病,但在识才、容人方面,曾经是一流水准:被一盆冷水迎面浇醒的李白,下笔立成、辞意俱佳,让李隆基大为赞赏:“帝颇嘉之”。

而且,出于对李白才华的欣赏,李隆基不仅不追究他无视考勤制度的毛病,反而不断给予殊荣:“帝爱其才,数宴见”。

然而正是在宴会上,蹬鼻子上脸、得意忘形的李白,通过一件事彻底惹怒了李隆基——他羞辱了高力士。


我们都知道,高力士是唐玄宗手下的头号宦官,而且还参与了政治;而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宦官参政,几乎就会成为阴险、奸诈、祸害朝政的代名词。但严格来说,曾权倾朝野的高力士,并不能归为这类人。

李隆基身为藩王时,高力士与其结交,依靠职务之便,时常对其予以关照;公元713年,高力士协助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一党,被拜为银青光禄大夫(三品荣誉官职);

而李隆基登上帝位后,宦官这个行业也迎来了春天,内务、外职,军事、政治,宦官们都有机会参与,而高力士则是这一群体的“大总管”。李隆基曾说:“高力士在,我就睡得安稳”;各地送上来的奏文,也都必须经过高力士呈送给李隆基;其中的小事,他甚至有权自行决定。

到后来,太子李亨也得尊称高力士为“二兄”;其他的藩王、公主,则称其"阿翁"(对长辈男子的尊称);驸马们则更惨,得叫他"爷"。

高力士虽权势滔天,但“向来谨慎无大过”;他虽然引用了李林甫等佞臣,但也推荐了安思顺、高仙芝等名将,因此,很难简单地将他归为奸、忠之列。如果非要打个标签的话,李隆基与高力士既是主仆,也是好友;后来,得知李隆基死后,返京途中的高力士北望痛哭、吐血而死,二人的关系,已经超出了君臣的概念。


而对于这样一位皇帝的头号心腹,李白却不屑一顾,甚至寻机羞辱。他借着陪李隆基喝酒作乐的机会,趁醉吩咐高力士给自己脱鞋子。

脱没脱成不重要,这个想法已经足以石破天惊了。《新唐书》称,怀恨在心的高力士通过杨贵妃,阻止李隆基给李白加官进爵。但这种宫闱秘事,捕风捉影居多;首先,高力士要排挤李白,不需要他人替自己出头;其次,即使没人进谗言,李隆基也有足够的理由贬斥李白:高力士是自己一个人的老臣、仆人,怎么可能任一个翰林使唤?

俗话说,打狗也得看主人,况且高力士对于李隆基而言,重要性远远不止于此。因此,李白在李隆基身前的仕途算是走到头了,《旧唐书》称,李白因此被罢免:“由是斥去”。而《新唐书》则给足了李白面子:“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而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李白就是一些企业中常见的刺儿头:有能力,但眼中毫无规则制度,甚至公然无故羞辱公司元老。这种破坏秩序的人,别说领导本人,身边的同事有几人能容忍。

(由上文我们可以体会到:相较于《旧唐书》,《新唐书》对李白更为肯定,用词也较为正面;而且,前者完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后者成书于距离唐朝更久远的宋代、却对李白描绘的更加细致。考虑到宋代文人当政,而且《新唐书》的主笔者是文豪欧阳修等人,个中缘由,不难领会。)



其实不用忍。虽然李白很有才华,他这样无视纪律,把别人对他的一次宽容当作他肆意的资本,迟早会被其他人排斥的。

必须要忍。当时李白虽然有才气,但是不受李唐皇室的重用,所以他经常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举动,但是又无可奈何。

其实遇到这种事情,忍不忍都还是要看这个人是怎么想的,无论自己身处什么位置都会有这些事情。


李白三入长安的故事
杜晓勤:到了开元末年,大概由于许氏夫人去世,李白便移居山东任城,此时已四十一岁。至此,李白虽已壮年,但他出蜀以来的漫游与历次的政治干谒活动都没有任何效果。2、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

李白是个政治白痴吗?
李白的出身决定了他只能走一条必定坎坷的仕途之路。唐代,商人家庭的孩子是不能科考的,李白只能走举荐的路,谈何容易啊!要举荐就要有名,所以得说得了大话。酒量大、诗写的好、剑术大唐第二、都是李白的标签,可这些并没有给李白带来亨通的官运。但李白政治上是一个白痴么?显然不是。在安史之乱...

诗人李白的故事 太白酒家 追加50
两个皇帝面前的宠臣一听,大吃一惊:“他,他是个甚等样人,竟敢让臣给他站班!” “这是孤王的意思,尔等莫非要抗旨不成?” “不敢,不敢。臣……遵旨。”俩人心里再有气,也不敢抗旨不尊哪。只好乖乖地走上前,一左一右,站立在李白身边。李隆基命内侍看酒,李白把喝完的酒杯都扔到杨国忠的怀里。又对高力土...

求李白的故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李白曾经让杨贵妃为他研磨,他们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没啥关系,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李白的单相思了。除了三首清平调是李白为杨贵妃“量身订制”,还有人猜测那首《长相思》也是李白对杨贵妃的暗恋之作,这种长相思注定是单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自谈李白
而诗人中,诗圣为杜甫,李白却被封了诗仙(不论诗鬼李贺)。还记得年少时,和同伴争论是“圣”大还是“仙”大,崇李白的我想当然的认为“仙”强于“圣”呢!实论及李白,杜甫,他二人在诗史上的地位应是等同的吧。风格倒是不大一致,我想,感性(如我)的人该是喜李白的。杜甫的“三吏”“三别...

杨贵妃为李白磨墨的典故是怎样
野史上说李白写《清平乐》的时候是由杨贵妃磨墨、高力士捧靴。在此前的宴会上,还蒙贵妃用自己的勺子喂他汤喝。到后来,大家都说“文人无行”并从此找到典故。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故事,出自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实为文人快意编出的小说家言而已。前人对此早有质疑。早在唐李肇《国史补》记载:“...

李白,杜甫,司马迁的事迹
李白,杜甫,司马迁的事迹 其他人也可以,只要在古代,为国家做出贡献但不是简介... 其他人也可以,...事实上,《史记》不仅是汉代最伟大的著作,也是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少数几部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司马迁的...倒往往是遭遇不幸和失败的,就像与刘邦相比远为坦率和自尊的项羽,与武帝的宠臣相比远为正直和勇敢的...

曾为李白脱鞋的宦官是?
是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今电白县霞洞镇)人,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

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756),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

华龙区18310376946: 李白去世之谜
敞禄佐锐: 李白去世的是时候是62岁,即使在今天,这个岁数也可以说是得享天年了,考虑到李白一生喝酒无数,从医学的角度考虑,酗酒的人一般身体都不好,李白最终的死亡就是由于酗酒导致的,所以说李白能活到这个岁数真是不容易,我想,这也许与他开阔的心胸大有关系吧.

华龙区18310376946: 李白怎么死的? -
敞禄佐锐: 1、喝酒捞月淹死的.(极富浪漫主义)2、李白长年酗酒,到了老年,肝炎病症一直紧逼他的生命防线,死时62岁.(比较现实)3、不得志,忧郁而亡.(设想当时处境,有可能) 这是比较令人信服的三种观点,真正怎么死的,还待研究!

华龙区18310376946: 李白的洒脱体现在什么地方 -
敞禄佐锐: 这个问题.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是无心之问吧 .因为问的很笼统、李白的洒脱,也并不是体现在什么地方.因为当时的他、在对这世上的功名、人世厌恶、对一切看淡后.整日酗酒.除了学术,和对这世事的淡然自若.根本就没什么可在乎的.所以他本身就是个洒脱的人.根本无需体现.

华龙区18310376946: 李白为什么得罪杨贵妃 -
敞禄佐锐: 1、李白写诗说错话得罪杨贵妃. 屡次在杨贵妃面前提到汉朝著名美女赵飞燕.其作于待诏翰林期间的几首诗中,一再出现赵飞燕的身影:《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二: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这些明显碰到了贵妃的霉头——都知道赵飞燕是骨感美人,身轻如燕,而道杨贵妃是微胖佳丽.对于这一点连唐玄宗都知道,在杨贵妃面前提赵飞燕,是会惹她不高兴的,因此,想方设法回避.而李白,竟然如此不开窍,屡次在她面前提到赵飞燕.2、得罪了高力士 乐史《李翰林别集序》说是高力士挟脱靴之恨,在杨贵妃面前说李白坏话,每次玄宗想给李白一个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挠.

华龙区18310376946: 什么阻碍了李白的为官之路 -
敞禄佐锐: 恃才放旷;人际关系学不及格;酒后胡言,得罪宠臣.

华龙区18310376946: 李白是喝酒喝死的吗? -
敞禄佐锐: 关于李白之死,五代王定保在《唐摭言》中云:“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曰:“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李白爱...

华龙区18310376946: 李白是不是喝酒喝多从船上掉下去的???
敞禄佐锐: 据说是酒后喝多,追月,年龄大,请战,回来染病.

华龙区18310376946: 奢酒成性的李白的智商是不是很低? -
敞禄佐锐: 李白并不弱智,但他酗酒过度,加上它是酗酒过后和其妻子同房,子孙是白痴的几率当然高了,不信你问你爸妈,他们决定生你的时候,喝酒了么?抽烟了么?心情不愉快么??为了祖国下一代么.(-!-)

华龙区18310376946: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几个儿子为什么都是痴呆儿?真不明白老爹那么聪明,儿子们却一句诗也作不上来. -
敞禄佐锐: 你听说过李白“斗酒诗百篇”吗,李白整日酗酒,他生的儿子不痴呆才怪呢.聪明的李白却不知道喝酒害了他的后代.

华龙区18310376946: 杜甫不赞成李白过量饮酒,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
敞禄佐锐:[答案] 我对于李白的看法,就是一个酒鬼,我是不懂他的那些诗歌想要抒发些什么.我觉得男儿就该为事业为重,而不是成天默默叨叨,唧唧歪歪,咯里咯唆,呼天抢地的抒发什么英雄气概.我觉得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有理想,更应该有行动! 希望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