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曹操杀孔融,在三国演义中是第几回?

作者&投稿:步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想知道曹操杀孔融在三国演义里面是第几回?~

孔融是三国名士,无论其在当世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人说曹操妒忌他的才能,借故杀了他。我的一个朋友很推崇他,常遥想他“座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风采,感叹不已。

孔融初治北海,自命英才,颇想如袁曹般有一番作为,建功立业。也曾招贤纳士,延拦了一批人才,然而他“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缪为恭敬,礼之虽备,不舆论国事也”,这几句话,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不知任用,不识良贤。

孔融四岁有让梨美名,成年后才名四扬,通古今,有文采,其为政却一塌煳涂:因为收不上租赋,他曾一天连杀五督邮。幕宾左丞祖,是当时的杰出之士,鉴于东汉末年诸侯蜂起,弱肉强食的局面,根据孔融势弱力薄的现状,建议他“自托强国”:外附强援,聊以自安,内图发展,用以自强。这本是乱世生存图强的妙策,然而孔融不但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反而因此杀了左丞祖。

左丞祖到底因何触怒孔融以致被杀呢?是他的态度过于激烈吗?一个幕宾提一个如此寻常的建议那里值得丢掉性命呢?于此事我做了一个推测:左丞祖初附孔融曾被委以重任,左感恩戴德,竭力报效,以政务为己任,这样做的结果是:或者因教化有方,政绩卓着,却没有及时归功于孔融遭忌;或者是行政过程中过于死板,触犯了孔融,在孔的心里落下了死结。田丰对袁绍忠心耿耿,却被袁绍杀了,从孔融的为政来看,他的心胸是不及袁绍的,左丞祖因此被杀是很有可能的。否则的话,很难解释孔融为什么仅凭这一合理化的建议就杀了左丞祖。

孔融杀了左丞祖,原本抱有幻想,想跟着孔融有一番作为的人们只好失望的离开了,谁也不想再为此送掉性命。这正也合了孔融的意:这批人一走,就不必一天到晚摆恭敬的面孔了。

孔融博闻强记,是有名的学者文人,这一点连曹操都很佩服。他对古之治国方略、教化方针的是相当熟悉的,与人辩论起来,数据论典,援古引今,达到了“玩而诵”的程度。战国的赵括纸上谈兵,是因为兵书看得多,没有实践的机会,加上一个有名的父亲,上手就做统帅,终于害得自己身败名裂,赵国被坑了四十万将士。如果说赵括的失败归咎于没有经验,好高骛远,但他的目的还是做点实事。孔融比赵括恐怕还远为不如:治国、教化之策在孔融眼里只是出风头的工具,是与人辩论逞口舌之利,获取虚名的资本。

信用小人,依为心腹;恭敬君子,不肯任用,由此我们可以大约看出孔融的性格为人。在北海八年,孔融将北海治理得民不聊生。袁谭一来,他把妻儿老小一扔,只顾自己逃命去了。

孔融投奔曹操以后,向曹操推荐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祢衡“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这位被他夸上天的祢衡不但无所建树于乱世,还因讥讽粗人黄祖被杀。

他也向曹操提了很多建议,然而恐怕多是不识时务的空议——要真有什么安国之策,也不至于将北海搞得乌七八糟了。曹操是个务实的政治家,如果孔融的主张有可取之处,是不会不采纳的,如果孔融有安邦之能是不会不任用的。也许正是孔融提的那些不切合实际的建议,暴露了他百无一用的真面目,使曹操看清了他的虚实,又因为孔融当时诺大的名声,就只好将他养了起来。

孔融毕竟是博古通今之士,具有能玩能诵的治国本领,喜欢吹牛谈天,在崇尚清谈的时代孔融的名声如日中天,眼高于顶的祢衡当时只看中了两个人:“大儿杨祖德,小儿孔文举”。

盛名之下却不得任用,孔融很为自己不平,就佯痴假颠的数次冲撞曹操。

曹操下了禁酒令,孔融作文反对说: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如果说酒能乱世,那么纣王因色失国,现在为什么只禁酒,不禁婚姻呢?

当时正值战乱,灾荒频现,民不聊生,为了战事的需要,为了百姓的生机,魏蜀吴三国都多次下达禁酒令。曹操的禁酒令一下,孔融却公然出来唱反调,以孔融在当时的名声,这影响是很坏的。可能是考虑到孔融的名声,也可能觉得孔融不过是为了出风头,曹操对此没有理会。

曹操打败了袁绍,曹丕纳了袁熙的老婆甄氏,孔融又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得到了妲己,把她赐给了周公。”曹操因为孔融博学,把此事当了真,请教此论的典处,孔融说:从你为你儿子纳甄氏这件事情推断出来的。

孔融做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觉得除了有卖弄才学哗众取宠的味道儿外,孔融是有些持才而骄的。如果曹操真的不能容物,孔融怎敢拿着性命开玩笑?

孔融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与孙权来使对答,有讪谤之言——当着吴使的面非议朝政。

蜀使出使吴国,洋洋自夸,无人能折,吴国君臣觉得很没面子,孙权感叹说:如果张昭在场的话,他(蜀使)不灰熘熘的就算好的了,怎么还能如此趾高气扬的自吹自擂?!孔融应答吴使只顾自己意气风发,对朝政妄加评议,在吴使面前丧尽曹魏脸面,他的被杀也不是什么很冤枉的事情。

孔融虽博学多才,却恃才傲物,对抗政令,自己又不是治世之才——他是个对曹操没有什么用的人。务实的曹操能一再容忍他,确是因他博学且有虚名之故,如果换做孙权刘备,早就将他砍头了,是不会容他这么久的。

有人说孔融“不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对这些我是颇不以为然的——以孔融之疏狂,想杀他还用费那么多事吗?

反过来,如果孔融是曹操的话,他早就把自己杀掉了,那还能等得许久?按照他杀左丞祖之例,魏之郭嘉、荀攸、程煜之辈也早被他杀绝了,更不要说一个频频触忌的孔融了!

孔融奖掖推荐是有的,声望甚高也是有的,但不过是有知无识,有才无智的书生,身无旷世之能,人无治国之才,若在治世当然是才高八斗的文学之士了;生在乱世,无用于乱世的本领,名高于实,不知自守,好虚名,逞口舌之利,哗众取宠以邀名,他的被杀不能说是意外。
参考资料:http://social.china-fx.com/showDetail.aspx?id=72190&cid=360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孔融作为时北海太守在许都,曾向曹操谏言。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孔融在曹操要攻打袁绍前,劝曹操与袁绍议和。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孔融劝曹操不要杀刘岱、王忠,先去招安张绣、刘表、再图徐州。


……
应该是从20回开始


另:三国演义中杨修60回(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才出场,孔融早就去世了。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

太中大夫孔融谏曰:“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
险,亦不易取,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操怒曰:“刘备、刘表、孙权皆逆
命之臣,岂容不讨!”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出府,仰天叹曰:
“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时御史大夫郗虑家客闻此言,报知郗虑,虑常被孔融侮
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善,衡赞融
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祢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操大怒,遂命廷尉捕
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时方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
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言未已,廷尉又至,尽收融
家小并二子,皆斩之,号令融尸于市。京兆脂习伏尸而哭。操闻之,大怒,欲杀之。荀彧
曰:“彧闻脂习常谏融曰:公刚直太过,乃取祸之道,今融死而来哭,乃义人也,不可
杀。”操乃止,习收融父子尸首,皆葬之。后人有诗赞孔融曰:“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
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曹
操既杀孔融,传令五队军马次第起行,只留荀彧等守许昌。

  ‍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曹操杀孔融并其二子。
  太中大夫孔融谏曰:“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
险,亦不易取,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操怒曰:“刘备、刘表、孙权皆逆
命之臣,岂容不讨!”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出府,仰天叹曰:
“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时御史大夫郗虑家客闻此言,报知郗虑,虑常被孔融侮
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善,衡赞融
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祢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操大怒,遂命廷尉捕
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时方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
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言未已,廷尉又至,尽收融
家小并二子,皆斩之,号令融尸于市。京兆脂习伏尸而哭。操闻之,大怒,欲杀之。荀彧
曰:“彧闻脂习常谏融曰:公刚直太过,乃取祸之道,今融死而来哭,乃义人也,不可
杀。”操乃止,习收融父子尸首,皆葬之。后人有诗赞孔融曰:“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
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曹
操既杀孔融,传令五队军马次第起行,只留荀彧等守许昌。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1994年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的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改编自同名的经典名著,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 该剧是描绘了三国时代的一幅政治风云的彩色画卷。着重表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晋朝将近一个世纪多个政治集团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斗争。
  《三国演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描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诸侯割据。董卓废少帝,拥立献帝,独掌朝政。曹操与各路诸侯会师讨伐董卓,后董卓被吕布所杀。曹操趁势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一战曹操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
  几经周折的刘备,三顾草芦终得诸葛亮出山相助,遂联合东吴孙权,赤壁一战大败曹操,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局面。后来孙权为夺回荆州,与曹操结盟。刘备难敌孙曹联军,关羽张飞亦相继战死,刘备病逝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祈山欲收复中原,惜最后病殁五丈原。后主软弱无能,终为司马氏所灭。魏自曹睿死后,政权落入司马氏手,司马炎废魏帝自立,建立晋朝。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于一统。
  本片气势磅礴,真实地再现了三国时期战事连绵,哀鸿遍野的战争场面及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的英雄时代。向后人展示了:雄才伟略,足智多谋,尽在三国。
  主要人物
  刘备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孙权
  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其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52年病逝。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曹操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3月15日[8]),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9]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原文节选:
  太中大夫孔融谏曰:“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操怒曰:“刘备、刘表、孙权皆逆命之臣,岂容不讨!”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出府,仰天叹曰:“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时御史大夫郗虑家客闻此言,报知郗虑,虑常被孔融侮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善,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祢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时方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言未已,廷尉又至,尽收融家小并二子,皆斩之,号令融尸于市。京兆脂习伏尸而哭。操闻之,大怒,欲杀之。荀彧曰:“彧闻脂习常谏融曰:公刚直太过,乃取祸之道,今融死而来哭,乃义人也,不可杀。”操乃止,习收融父子尸首,皆葬之。后人有诗赞孔融曰:“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曹
操既杀孔融,传令五队军马次第起行,只留荀彧等守许昌。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太中大夫孔融谏曰:“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
险,亦不易取,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操怒曰:“刘备、刘表、孙权皆逆
命之臣,岂容不讨!”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出府,仰天叹曰:
“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时御史大夫郗虑家客闻此言,报知郗虑,虑常被孔融侮
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善,衡赞融
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祢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操大怒,遂命廷尉捕
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时方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
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言未已,廷尉又至,尽收融
家小并二子,皆斩之,号令融尸于市。京兆脂习伏尸而哭。操闻之,大怒,欲杀之。荀彧
曰:“彧闻脂习常谏融曰:公刚直太过,乃取祸之道,今融死而来哭,乃义人也,不可
杀。”操乃止,习收融父子尸首,皆葬之。后人有诗赞孔融曰:“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
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曹
操既杀孔融,传令五队军马次第起行,只留荀彧等守许昌。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太中大夫孔融谏曰:“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操怒曰:“刘备、刘表、孙权皆逆命之臣,岂容不讨!”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出府,仰天叹曰:“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时御史大夫郗虑家客闻此言,报知郗虑,虑常被孔融侮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善,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祢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时方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言未已,廷尉又至,尽收融家小并二子,皆斩之,号令融尸于市。京兆脂习伏尸而哭。操闻之,大怒,欲杀之。荀彧曰:“彧闻脂习常谏融曰:公刚直太过,乃取祸之道,今融死而来哭,乃义人也,不可杀。”操乃止,习收融父子尸首,皆葬之。后人有诗赞孔融曰:“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
其实我觉得真正得原因是孔融不肯臣服于曹操,反对曹操。曹操为排斥异己,故杀之。


孔融因何理由被曹操杀了?
孔融之所以会被曹操杀害是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对曹操心存不喜,而曹操也因此对他心存猜忌。提起曹操这个人,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奸诈,孔融同样也是这般觉得。孔融为人刚直,故而他对奸诈的曹操一直心存不喜。在东汉朝权为董卓所控时期,孔融曾因得罪董卓而被遣派至北海国担任国相。当时的北海国可谓是黄巾...

历史上,孔融真的是被曹操所杀吗?
孔融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和一个九岁的儿子,他们太小了,而且曹操也觉得他们不能构成威胁就没有杀他们,结果这个九岁的小孩说巢穴都被毁了,卵怎么可能还是完好的?这话传到曹操耳朵里,曹操就把这两个小孩儿也杀掉了。所有人都觉得曹操杀孔融是怕孔融威胁到他的地位,但其实要说威胁他的地位,刘备岂不...

曹操不怕被人骂,但是为什么要杀了骂他的孔融
杀孔融是曹操想而不一定就有机会做的事。所以,必须有一定客观机会或者一些外界因素让他痛下杀心。一旦萌生杀年,那么机会就会不远。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曹操根据霸业需要,必须扩大地盘,提出了以魏郡为中心,以冀州为依托,谋求封国建制。孔融嘴贱的毛病又来了,他说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在颍川、...

名士孔融究竟犯了什么错?曹操为何一定要处死他?
如果从才华方面评价孔融,他算是当时的名家,但同样也沾染了书生的酸儒之气,他这个人生性洒脱,颇有点自来熟的感觉,喜欢结交朋友,但因为出身等原因,经常抨击朝政之事,且仗着自己有点影响力,经常说一些出格的话,这才被曹操给杀了。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孔融曾经给司徒杨赐当过掾属,曾经帮助司徒...

我想知道曹操杀孔融在三国演义里面是第几回?
孔融杀了左丞祖,原本抱有幻想,想跟着孔融有一番作为的人们只好失望的离开了,谁也不想再为此送掉性命。这正也合了孔融的意:这批人一走,就不必一天到晚摆恭敬的面孔了。孔融博闻强记,是有名的学者文人,这一点连曹操都很佩服。他对古之治国方略、教化方针的是相当熟悉的,与人辩论起来,数据...

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又是怎么杀的?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吗?
荀彧被曹操称为 “吾之子房”是曹营里的“诸葛亮”跟了曹一生!但就因为他反对而被曹操杀了,孔融也是反对的,所以曹操就找了借口,说孔融不孝啊什么的就杀了,纯属莫须有的罪名,孔融自幼就有让梨美名,他之所以用不孝来杀孔融,是因为他先祖孔子主张孝,曹操用这个借口杀其实比其他罪名要好。

曹操杀孔融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全家
曹操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政治上获得世人的支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嘛。孔融也知道这一点,可是他这个人有点不识时务。在他眼里曹操完全是个投机发家的国贼,根本不是什么汉丞相。他对曹操各种为政举措大都看不惯,还经常口出不逊之言,冷嘲热讽。曹操听到以后自然是怀恨在心,但是顾忌孔融...

孔融是被谁杀死的
孔融长大后没有把母亲杀了,是曹操给孔融扣上的罪名。曹操赢了官渡之战后统一中原与孔融同朝为官,曹操喜好人妻孔融曾多次在朝中讥讽曹操,又嘲笑曹操为宦官之后使得曹操极为不满。当时正赶灾荒战乱,曹操向朝廷提出了禁酒令,希望通过禁酒来减少粮食的损耗。不管曹操想做什么事孔融都会从中阻挠,这件事...

孔融非常的有才华,为什么曹操要杀他呢?
曹操为什么要杀名士孔融呢?先说答案:曹操对真正的人才始终宽宏大量;曹操最绣花枕头的名士之流,一直嗤之以鼻。杀孔融,是因为孔融既没有真本领,又目空一切,最终激怒曹操动了杀机。孔融知道这件事后,专门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孔融说的是...

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杨修、华佗
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杨修、华佗曹操之所以选择这么做,是因为杨修咎由自取,孔融言多必失,华佗特别的固执。曹操是一个懂得珍惜人才的人,可如果人才不为自己所用,这必然就会直接横下心肠,不如就选择斩草除根,并不想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问题。曹操杀孔融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之所以选择这么做,是因为杨修...

永德县19238941484: 三国演义中孔融怎么死的? -
镇屠牛黄: 孔融性格豪放不羁,经常做出一些蔑视礼教、离经叛道的事.他内心对大汉王朝非常忠诚,对曹操的专横跋扈非常反感.曹操攻下邺城,曹丕将袁熙的妻子甄氏抢来做了自己的老婆.孔融知道这件事后,专门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当年周武王伐...

永德县19238941484: 孔融是什么原因被曹操杀死的. -
镇屠牛黄: 孔融因为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原因,被曹操杀死. 孔融与名士蔡邕交好,蔡邕死后,有个虎贲士相貌有点像蔡邕,孔融每次喝足了酒,招他与自己同坐,说:“虽然没有了老成人,而让我高兴的是还有典型.” 孔融听...

永德县19238941484: 孔融是被谁杀的 -
镇屠牛黄: 曹操 理由因为孔他是维护汉礼的,曹操在那时被称为乱臣贼子,当然为孔所不容.曹操一心想收纳他,他却不买帐,那以曹操那脾气,就只有杀了他 妒忌是原因之一 还有个原因就是孔融是得罪过曹操的,虽然曹操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存着恨意 等他权大势大的时候就要除掉眼中钉肉中刺 奸雄曹操就是这样子的拉

永德县19238941484: 孔融因何理由被曹操杀了? -
镇屠牛黄: 很多原因: 1.曹操嫉贤妒能 2.孔融因为是正人君子,说了些曹操不爱听的话. 3.三国后期,曹操大权独揽,俨然有篡帝之势,但他以为种种原因没有那么做,但他在积极为他儿子曹丕登基打基础,把一些从前的敢于直言的功臣都杀了,是为他儿子铺平道路. 另外孔融等都有当时士人的通病,就是清高,狂妄.看不起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估计这个自身的原因也是其中之一.

永德县19238941484: 孔融是因为不孝而被曹操杀死的吗? -
镇屠牛黄: 是的.因为孔融不让梨给曹操.开个玩笑,因为曹操每次出征,孔融总在后方捣乱,曹操忍无可忍,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其实曹操也是用心良苦啊,孔融称是孔子的后人,孔子推行孝道,而曹操以不孝罪处死的孔融,由于是曹操下令处死的,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时都不敢给孔融作传

永德县19238941484: 曹操跟孔融是一个时代的人?为什么有人说孔融是被曹操杀死的? -
镇屠牛黄: 孔融和操场都是东汉末年的,是同一个时代的,孔融忠于汉室,对曹操历来不感冒,曹操碍于孔融大知识分子,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死孔融,直到孔融提出让天下人无法接受父母对于子女无恩德理论,曹操才依次为借口除掉这个绊脚石.

永德县19238941484: 适合小学生的榜样人物
镇屠牛黄: 人生的路一步步成长,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不同的书本榜样人物,还曾记得我们小学课本中那些榜样神童吗:古代的司马光、孔融、曹冲、骆宾王、等等!...

永德县19238941484: 孔融咋死的 -
镇屠牛黄: 被曹操砍了 当时连年用兵,又加上灾荒,军粮十分短缺,曹操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连作书加以反对.对于孔融的一再与自己作梗,曹操是早怀嫉恨的,只因当时北方形势还不稳定,而孔融的名声又太大,不便对他怎样.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着手实施他的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开始对孔融下手了.他授意丞相军谋祭酒路粹诬告孔融“欲规(谋划)不轨”,又曾与祢衡“跌荡放言”.罪状就是孔融以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那段言论.这样,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弃市,妻子儿女同时遇害.

永德县19238941484: 曹操为什么杀孔融 -
镇屠牛黄: 与孔融的个性和孔融想扶汉有关,身为曹操的部下他和曹操对着干.曹操禁酒,孔融不爽,并且平时说话做事有点无忌.主要因为孔融迟才傲物吧

永德县19238941484: 曹操杀了自己的哪些谋臣武将 -
镇屠牛黄: 孔融:孔子后人,名士,被祢衡称之为“大儿” 杨修:太尉杨彪之子,被祢衡称之为“小儿” 崔琰:道德一流的名士,他的德行操守令曹操都非常敬重,却因一封信被曹操冤杀,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为崔琰喊冤. 娄圭:字子伯,曹操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