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第一次北伐蒙古,五大名将,10万精锐士兵,为何全军覆没呢?

作者&投稿:吁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们都知道,明成祖朱棣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以骁勇善战而著名的皇帝,他先后五次北伐蒙古,最终得以削弱蒙古的势力,巩固了北方领土,巩固了国土版图。而在这五次北伐蒙古的作战之间,有一次作战朱棣痛失十万精锐军队,得意门将也惨死沙场,这就是朱棣北伐蒙古的第一战。


明成祖在位期间年号为永乐。在永乐三年春(1409年),朱棣来到了北京。他是我国明朝时期的第三位皇帝,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治国有方,历史中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征服蒙古、战胜倭寇等事件均是于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发生的。朱棣治国威严有序,可是好战的本性犹在心中慢慢生根发芽,以武治国更是他"说一不二"的本性的有力证明;至于郑和下西洋,也更是不惜劳民伤财、动用国力,只为在西洋小国之间树立起威严的形象。一个决策的历史影响往往好坏参半,今天就只以历史的角度来看看,明成祖朱棣在第一次北征蒙古之战中,精锐覆没、五大名将惨死的损失。


朱棣在位之前,北方蒙古一族就已经开始出现了骚动的迹象。蒙古族一心想要分裂独立,接二连三地寻衅滋事,发起大大小小的叛乱。朱棣在朱元璋还在世时,就已经意识到了北征蒙古一事的重要性,平定北方叛乱迫在眉睫。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同时,明政府还赐予鞑靼、瓦剌各部以封号,表示想与北方建立友好关系的决心。朱棣上位后也凭借自己早年跟着哥哥在边塞作战的经验,从容不迫地发起了平定各方叛乱的作战,著名的"靖难之役"就是其中一个大胆而有效的胜利。今天所说的五大名将之中的丘福就是在"靖难之役"中一战成名。

而平定蒙古却远不似朱棣想象的那么简单。那时候的蒙古分为两个部族,即东部鞑靼和西部瓦剌。当时,东部鞑靼和西部瓦剌之间的冲突频繁,但也却是这种实力相当的冲突使得整个国家的北方势力相对较弱,对中部暂未构成重大的威胁。但自从鞑靼推举本雅失里为新任大汗之后,鞑靼和瓦剌的冲突越来越大。最终鞑靼被有着明王朝联姻关系的瓦剌所战败。


若是单纯的一个部族的失败不要紧,但瓦剌战胜鞑靼后,势力越来越强,整个北方领土都掌握在他们一族手中,这对明王朝来说明显构成了更大的威胁。永乐七年(1409年)七月,战败的本雅失里恼羞成怒,斩杀了明朝派来的使臣郭骥,并准备发起侵扰明朝的战乱。朱棣听说后暴跳如雷,命自己信任的将军丘福率十万精骑,同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一齐前往北伐。

丘福,早年就跟着朱棣战无不胜,更是在靖难之役中夺得了头等功劳。位高权重的他带领十万军队一路北去,途中一路顺风,并没有遇到很多本雅失里的队伍。早期自己取得的胜利和此行途中的顺利使得丘福逐渐轻敌,警惕性越来越低。在一次与蒙古骑兵的交战中,丘福带领的军队俘获了一名"蒙古将军"。据这位"蒙古将军"所述,本雅失里被瓦剌击败后军心不一,在听说丘福要北伐之后逃到了卢驹河距岸不足30里的地方。


失去警惕的丘福轻信了敌人的话,带领军队前锋前往追击本雅失里。当时众军都对这位自称"蒙古将军"的俘虏将信将疑,跟着丘福的副将李远、王聪都直言进谏不可大意,不能轻信敌军俘虏,要记得行军慎重。《明史纪事本末》中有李远进谏的一段话:


"将军轻信敌闲,悬军转斗。敌示弱诱深入,进必不利,退则惧为所乘,独可结营自固。昼扬旗伐鼓,出奇兵与挑战;夜多烯炬鸣炮,张军势,使逢莫测。俟我军毕至,并力攻之,必捷。否,亦可全师而还。始上与将军言何如,而遂忘之乎?"


但谁承想丘福急了眼,不仅不听手下的劝谏,还扬言要"违命者斩",众军只好跟着丘福继续前行。然而,他们果真还是落入了蒙古军队的圈套。行军数日的明军疲惫不堪,在众敌的埋伏包围下,原本旗鼓相当的军力此时也无法相互抗衡。


《蒙史文献》记载,永乐七年(1409年),丘福率军北伐鞑靼,轻敌冒进,中伏战死,以致10万精锐全军覆没。王聪、李远在被包围的突战中战死沙场,丘福、火真、王忠也被擒杀。明成祖朱棣北伐蒙古的第一战,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朱棣五次北伐不是瓦解了蒙古了吗,为何才20多年蒙古就反打过来?_百度知 ...
朱棣的五次北伐中,第一次像游山玩水,第二次只杀掉几百人也并没有追击,之后的三次也毫无收获。对于蒙古并没有造成任何无可挽回的损失,却将自己的功劳吹上了天。朱棣的五次北伐也就是表面功夫做得好看,使得百姓相信天下太平。而蒙古在二十年间完成了小统一,瓦刺打败鞑靼,杀死阿鲁台。蒙古军...

丘福是靖难之役首席功臣,带领十万人出征蒙古,为何最后全军覆没?_百度...
第一个就是骄兵必败。在朱棣要求他攻打蒙古军队的时候,自己就信心满满,但是,朱棣却说一定要谨慎小心,但是,丘福却不以为意,就直接率军出征了,但是,这个时候就说明,明军一定是会失败的,毕竟,一开始的时候就犯了骄兵必败的兵家大忌了。这个时候的丘福还不知道以后的境地是怎样的,只想着贪功...

参与靖难之役的朵颜三卫是什么来历?为何朱棣北伐要攻打朵颜三卫?_百 ...
朱棣北伐的主要目的是打击蒙古鞑靼和瓦剌,北元败退后,蒙古内部开始四分五裂,主要有两个大的政权,一个是鞑靼,另一个就是瓦剌,鞑靼和瓦剌也是互相发生战争,彼此内斗不休。鞑靼离明朝近,瓦剌离明朝远,朱棣第一次北伐打败了鞑靼,其太师阿鲁台向明朝称臣,鞑靼一被打下去,瓦剌又强盛起来,瓦剌先...

金国名将完颜兀术攻打蒙古为何惨败?
之后金朝进行的北伐蒙古力量也不如最强盛的当年了。4,金军攻打蒙古,除非蒙古主动迎战去鲁莽的送死,或者金朝有充沛的国力去支持落后补给方式下旷日持久的远征,不然是打不赢的。除非是像汉武帝那样有着积攒了几十年的巨额财富才可以支撑着军队以落后的补给方式在蒙古高原追着敌人到处乱跑,甚至可以追到...

朱棣最后一次亲征是后来的满族吗?
然而,明英宗的御驾亲征并没有收到预料中的效果。战斗的结果居然是:明军在距离居庸关只有60公里的土木堡被蒙古军队全歼,就连明英宗自己,也被也先抓了做俘虏,这样的结局简直让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土木堡之变发生的有些意外,因为此事发生在仅距离朱棣第五次北伐1124年才25年的时间。一代人的时间...

朱棣称帝后第一次北伐十万精锐部队为何全军覆没?
公元1409年,汉武帝称帝后,第一次北伐开始了。当时只有将军可用,因为将军稀缺。在这种情况下,丘福率领10多万大军北上。朱棣对北伐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几个月后,北伐失败的消息传来。十万北伐几乎全军覆没,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惨败中华民国。那么,10万精锐部队为何全军覆没?渔海之战后,北元政权崩溃。...

朱棣 的应该如何发音?
拼音是zhū dì。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1360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

朱棣北伐战争简介
事实上,对于朱棣究竟北伐了多少次,一些历史学家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朱棣一共进行了五次北伐,也就是说,从永乐11年到永乐22年,明朝皇帝朱棣进行了五次北伐。朱棣的肖像朱棣北伐始于永乐十一年,即公元1413年朱棣第一次北伐。从那以后,朱棣一发不可收拾。个人五次远征漠北,彻底扼杀了蒙古和明朝...

蒙古铁骑抓了明英宗后,为何明朝官员不同意赔偿蒙古?
于是,在朱元璋称帝后,明朝前后发起了八次北伐,其目的就是彻底铲除潜在的威胁。然而,朱元璋的八次北伐却均已失败告终,蒙古人还是坚守着自己的大草原。之后的朱棣也五次北伐蒙古,也未能获得太大的成功。可以说,明朝皇帝在面对草原上的蒙古人,完全无招架之力,甚至明英宗还被蒙古抓为俘虏,成为千年...

丘福是靖难之役首席功臣,带领十万人出征蒙古,为何最后全军覆没_百度...
丘福是靖康之难的第一功臣,带领十万人出征蒙古,为什么最后全军覆没?明成祖朱棣原本只是个被皇帝忌惮,压制的王爷,他原本是不能当皇帝的,后来朱棣的侄子朱允炆登基以后大力削弱藩镇,朱棣大感不妙,于是他便起兵,发起靖难之役,成功当上了皇帝。丘福在建文年间就跟随了朱棣。丘福经历数次战争,多...

高唐县15265519331: 明成祖朱棣究竟有哪些功绩?史籍是如何记载的?
韩步博尔: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在位共二十二年,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高唐县15265519331: 朱棣北伐怎么样? -
韩步博尔: 朱棣分别于永乐七年1409年、十二年1414年、二十年1422年、二十一年1423年、二十二年1424年五次亲征对盘据在漠北的北元残余势力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部落的战争.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同时也使明朝精疲力竭,成祖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高唐县15265519331: 明成祖出击鞑靼 -
韩步博尔: 明成祖即位后对外交极其重视,通过合理的手段对不同敌人施以不同手段,有效的缓解了外势力对明朝的威胁,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为了彻底解决蒙元贵族的残余势力,从永乐八年(1410年)开始,明成祖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第一次北伐.这次北伐,是朱棣的第一次对外作战,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迫使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永乐帝封鞑靼大汗为和宁王.随后明朝大军一直进入到极北的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为碑“翰海为镡,天山为锷.”初战之威可见于此,这次胜利也为以后朱棣成就永乐盛世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高唐县15265519331: 朱棣的性格特点 -
韩步博尔: 心机很重,野心很大,但又能做到深谋远虑,敢于挑战,有胆识.

高唐县15265519331: 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 -
韩步博尔: 朱棣篡夺皇位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触动了包括朱棣在内的一些藩王的利益;二是因为朱棣本来就有当皇帝的野心,可惜的是朱元璋并没有传位于他,反倒是将皇位传给了性格懦弱仁慈的孙子朱允炆.燕王朱...

高唐县15265519331: 楼主就是个二百五,朱棣的神机营把蒙古爆出多少次翔
韩步博尔: 明军三大营主要是朱棣在位的时候才兴起的 朱元璋的时代,克制蒙古骑兵主要就是硬碰硬,当时明朝的骑兵很强大,足以和蒙古骑兵正面冲击获得胜利,当时的名将徐达和常遇春也是有名的骑兵天才,蒙古骑兵在正面战场上无法取得优势,甚至没有优势.并且当时朱元璋手下有支很强大的部队,就是神机营,战术是三段击,先用神机营一轮齐射,然后骑兵冲上去对砍,最后用步兵扩大战果,很有效.到了朱棣的时代明军的战斗力有所下降,于是三大营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三大营分为三千营(主力最早是三千名蒙古骑兵,没错,就是蒙古骑兵,后来扩展了很多)、五军营(前后左右中,五军,是主力)、还有就是神机营(火枪高科技部队)

高唐县15265519331: 龙床朱棣为什么远征蒙古 -
韩步博尔: 凡是靠不正当上位当皇帝的,都有内疚感.必须有所作为才能体现比前任更有价值当皇帝.让天下百姓认可.蒙古当时还在骚扰,但规模远远不如从前.所以彻底消灭蒙古就当了朱棣提升国民形象的目标.就是蒙古人家不配合,明军一来就跑.

高唐县15265519331: 谁看过明朝那些事、介绍下 -
韩步博尔: 武将 徐达(沉着老练自有大将风范又是开国元勋) 朱棣(虽贵为皇帝确是大明朝不世出的将才,夺得皇权大败蒙古便是例证 ) 戚继光(抗倭名将,民族英雄,边防屏障) 孙承宗(如果他一直在的话就不会有清朝了) 袁崇焕 至于常遇春和蓝雨等人只能说是猛将算不上帅才,是伟大的战术家却不是战略家.文臣 张居正(不用多说了吧?也没有争议吧?大明朝唯一活着领太师衔的人) 刘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开国元勋啊!) 杨博徐介包括严嵩这些人都是一个级别的,只不过个人擅长的不一样罢了 至于谢晋唐伯虎包括汤显祖这都是些文人才子,只在文化方面有一定建树,政治上就微乎其微了.建议再来个太监大排名我先抛砖引玉1魏忠贤2冯保3王振

高唐县15265519331: 燕王扫北是为什么朱棣北上打的旗号是什么?
韩步博尔: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居蒙古高原,史称北元.后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对中原地区构成了威胁.明太祖北伐之后,即位的明成祖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从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这次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