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吴文化的歌谣,各位帮帮忙吧!

作者&投稿:刁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阳羡民谣徐建亚
宜兴古称阳羡,历史文化悠久,地方上还流传着许多民歌民谣。据县志记载,宜兴的民歌民谣分山歌、盘歌、号子、小调、唱春、宣卷及散花等形式。但近几十年裤宽手来逐渐淹没、稀少。四十多年前,宜兴文化馆、省音乐家协会等单位还做了一定的收集整理工作,而现在几乎无人问津了。
宜兴的民歌民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过去的人情风俗和社会生活。如《牵砻山歌》、《养蚕谣》、《长工谣》、《陶工谣》等,是时代特点和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抗日战争期间,宜兴和江南百姓参加新四军抗日,如:“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抗日报国有名声。”长工谣如:“春季里来雨绵绵,手拿铁耙去锄田,一早做到天乌黑,长工日脚真可怜。”陶工谣:“坐正月,闲二月,三四五六平平过,七死八活九还魂,十月里头动动手,十一十二无人问。”这歌谣反映了过去丁山一带烧窑工们的生产特点和他们的苦楚。
有些歌谣有鲜明的地区特点,过去的徐舍一带,经常淹大水,百姓深受其苦。如歌谣“徐舍万亩圩,河高田面低。月半十六落大雨,十七十八车大水。十九二十破只圩,背着衣包上张渚。”徐舍是宜兴西乡的低洼地区,“破圩”也就是大水决堤,田里一片汪洋,要颗粒无收了,只会挟只衣包到张渚做工糊口了。还有西渚、元上一带的民谣。“七十二涧下西洋,十年倒有九年荒,三天勿雨干筱王,日雨三寸淹亳阳。巧空”原西渚乡叫“西洋渚”,现在是西渚镇。半山区涧沟涧滩多,自然条件差,所以叫“七十二涧下西洋”。“筱王”、“亳阳”也都是当地地名。那里不下雨干,但一下雨就淹。你说过去百姓的日子会好过吗。
有些歌谣反映民俗风情,如《抢亲歌谣》:“前清老将,对对成双,炮仗一放,去落刀枪。金钱姑娘,动手就抢。”过去定下了亲,但没有钱办喜事下聘礼,那就“抢亲”。这是旧俗,过去也不讲“人权”,现在没有了。《大头歌》:“大头大头,落雨无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大头大头,死出风头。小鬼领袖,阎王走狗。抓起人来,要我动手。到出棺材,我走前头。”《乘凉歌》:“六月里蚊子哼哼响,端只搁排凳去乘风凉。拍拍凳你小官人坐下来,我扇扇子一人扇风两人凉。”还有童谣《南山》:“脚趾扳扳,扳到南山,南山有会,青龙宝贝。宝贝南、宝贝北。宝贝田里种小麦,小麦开花,癞痢庄稼,胡嫌缩了一只臭臭大脚。”这个“脚趾扳扳”我小的时候也哼过。还有我亲娘教过的:“抖抖虫虫飞,飞到南山吃白米。”还有一只《颠倒歌》,但记不全了:“我从来不讲丁倒话,今朝讲个话丁倒。开开天来望望门,满天亮月一粒星……”这些歌谣都用宜兴话说唱,有浓郁的吴方言特色,朗朗上口,本地人听起来比较亲切。
有些歌谣流传的历史已经比较悠久,而有些也不过几十年历史。如解放前宜兴城里流传的《茶馆歌》:“地方风俗不改良,习惯仍旧吃茶忙。茶价虽然日日涨,一百五十不肯省。‘顺和’开勒长桥头,地点适中聚米商。‘畅和’也勒城中央,盖屋造房寻宽畅。‘鸿园’就勒书院巷,三五阔少叙话堂。‘南泉’老板最和气,两人一碗不较量。还勒楼上设书场,招揽生意翻花样。‘阳羡’就勒新街上,夏天吃茶好风凉。‘春泉’、‘访和’、‘步瀛楼’、‘亦园’、‘先春’、西庙巷,爿爿茶馆茶飘香。”这个茶馆歌大约创作于抗战结束到解放前夕这段时间内,歌谣记载了宜兴茶馆分布的历史和特点。顺和楼茶馆上可以欣赏“蛟桥夜月”,这里是米行商人聚集的场所;畅和茶馆在南大街上,解放后作为老虎灶和书场还存在了很久。过去畅和茶馆是泥水木匠聚集的地方,要砌房子只要到畅和寻匠人作头。“南泉茶馆”在原蛟桥浴室那里。两个人一壶茶,只收一份钱,所以说老板和气呢。亦园、鸿园及西庙巷那里是宜兴的文人雅士、编辑记者等聚会的场所。过去宜兴的大茶馆热闹时一天还能卖上千壶茶。茶馆也是歌谣的一个集散地。许多歌谣的创作者大多已难查考,有些歌谣是口口相传,有些歌谣显然也经过了后人的加工。像《茶馆歌》的作者大约是城里的说唱艺人。
这些歌谣有过去的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烙印,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但越来越少了。如果现在重视起来,去发掘的话,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宜兴歌谣吧。
2、苏州、无锡共同申报吴歌非物质文化遗产
婉转清丽 重焕生机 不老吴歌今又唱响
不久前,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中,国家文化部已经受理了无锡关于“吴歌”的申报补录要求,初步同意把无锡作为一个申报主体加入名录,由苏州、无锡共同申报吴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名称:吴歌。
产地: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以及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
传世特点:清新委婉,吴侬软语,乡土气息浓重。
代表产作品:《江南可采莲》、《吴孙皓初童谣》、《子夜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栀子花开六瓣头》、《五更调》、《苏州景》、《南山有鸟》等。
流传时间:3000多年。
名词篇
吴歌是流传于吴语方言区域的民歌,俗称山歌,又称吴声歌曲,源远流长,自成体系,以清新委婉的曲调和吴侬软语的地方特色而名闻遐迩。
锦绣的江南是传唱吴歌的故乡,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歌的摇篮。吴歌曲调高昂而悠扬,清而不靡,一般用管弦及金石丝竹乐器和之。其体裁都为赠答之辞,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其题材多为男女恋爱,或反映战乱离别之苦。著名的“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它州。”曾经风靡一时,脍炙人口。
吴歌在历史发展中,有过四次大规模的搜集整理:第一次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吴歌经过整理加工,变成了为统治阶级欣赏的乐府文学,吴歌开始流入城市。第二次是在明朝,文学家冯梦龙大量搜集、整理吴歌。第三次是在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整理出版了《吴歌甲集》,撰写了论文《吴歌小史》,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第四次是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搜集和整理吴歌的活动,并形成吴歌学。吴歌对戏曲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评弹、苏剧、昆剧中至今保留了吴歌的调子,形成曲牌,如《山歌调》、《乱鸡啼》、《金绞丝》等。
艺术篇
吴歌一唱3000年
吴歌,又称吴声歌曲,是指江南地区用吴语演唱的山歌、小调、号子等民歌。锦绣的江甫是传唱吴歌的故乡,浩瀚的大湖是孕育吴歌的摇篮。江南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歌宝藏。从吴歌的音乐形式来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篇幅不长的短歌,一类是长篇叙事歌。
短歌包括山歌、时调小曲和劳动号子。委婉的吴侬短语,加之曼丽甜润的曲调,使吴歌带有江南水乡特有的清丽柔和风味。
吴歌多咏爱情生活,与“西曲”中多述商旅生活、水边离情,及北方民歌多勇武粗扩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因而独具一格。吴歌历来被认为是文学史上的一绝。吴歌最为著名的短歌是以“子夜”为题而作的《子夜歌》,相传为晋代一个名叫子夜的女子所作。歌中唱道:长夜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这里描写一个女子在深夜里仿佛听到情人低低的呼唤声


有关吴文化的歌谣,各位帮帮忙吧!
有些歌谣反映民俗风情,如《抢亲歌谣》:“前清老将,对对成双,炮仗一放,去落刀枪。金钱姑娘,动手就抢。”过去定下了亲,但没有钱办喜事下聘礼,那就“抢亲”。这是旧俗,过去也不讲“人权”,现在没有了。《大头歌》: “大头大头,落雨无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大头大头,死出风头。小鬼领袖,阎王走狗。抓起...

吴地歌谣什么意思
1. 吴歌,顾名思义,是指源自吴地的歌曲,也广泛泛指江南地区的民间歌谣。2. 作为吴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吴歌承载了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历史可追溯至三千二百多年前。3. 吴歌起源于江苏省东南部,它不仅包括浪漫的情歌,还涵盖了劳动歌、时政歌等多种题材,形式丰富,分类细致。4. 在...

吴儿运用示例
元代诗人萨都剌在《和王本中直台书事》中提及夜间的南台经历,他感叹自己学会了吴地的《白苎歌》,这种歌谣可能是当地流行的民间曲调,富有浓厚的吴文化特色。清代陈裴之在《香畹楼忆语》中,以音乐和饮酒为背景,提到"木石吴儿",这些人物即使在沉醉于金曲与长夜的宴饮中,也能用那些可能不被他人理解...

无锡的民歌童谣
且说在1919年2月到9月期间,苏州籍的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受北京大学歌谣征集活动的影响,着意搜求吴地歌谣,共约三百多首,先以《吴 集录》为总题,在《晨报》上陆续发表;几年后顾颉刚选抄其中的一百首编集成册,以《吴歌甲集》之名出版。此后,又有其他人陆续编成了乙集、丙集、丁集、戊集和己...

吴歌的历史源流
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发起了歌谣运动,《晨报副镌》于1920年起连载吴歌,其后陆续编辑出版了《吴歌甲集》(顾颉刚)、《吴歌乙集》(王翼之)、《吴歌丙集》(王君纲)、《吴歌小史》(顾颉刚)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辑成《吴歌丁集》(顾颉刚辑、王煦华整理)、《吴歌戊集》(王煦华辑)、《吴歌己集》(林宗礼...

吴地人文是什么意思
回眸历史发展的长过程,“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 问题九:吴歌是什么意思 吴歌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太湖流域,江南太湖流域一带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

江苏有什么人文特色?
吴韵汉风是形象表达江苏文化的一种说法。江南以苏州为代表,是吴文化圈,吴侬软语、苏州评弹、昆曲是最典型文化表现形式;江北以徐州为代表,语言和人文环境又完全不同,京剧《霸王别姬》、琵琶曲《十面埋伏》,还有话剧《大风歌》─最能代表它的风格。而南北交界的省会南京,又有着独特的气质。(南京...

用镇江的三山三怪写作文怎么写
镇江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历代文人墨客在...

吴哪些组词
吴歌:是吴地的一种传统歌谣或歌曲。吴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吴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情感世界。这个词也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文化研究中。吴地:指的是古代吴国的地域范围或者现代某些与吴文化相关的地区。这个词常用于历史文献和文化研究中,用以描述吴文化的特点和影响。以上内容仅列举了部分...

为什么苏州的评弹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去保护
1、重要的文化价值:苏州评弹艺术明末清初盛行于苏、浙、沪等长江三角洲一带,评弹的流传和发展,形成了“说、噱、弹、唱、演”和“理、味、趣、细、奇”为主要特点的表演体系,产生了几十种风格各异的流派唱腔,可谓影响巨大。内容反映了中国历史变迁,已成为传统道德观念、历史观和英雄观的载体。也...

惠城区15081393666: 求新吴文化的童谣. -
淡闹心灵: 沃土深根——荡口的尚德文化 让王至德化荆蛮 孝子遗风兴望族 义庄善举树丰碑 务本济物——荡口的创业文化 “愚公”开荒建粮仓 活字印刷传天下 小针绣出国宝来 创办实业开新篇 源远流长——荡口的崇教文化 还把诗篇教子孙 有子能将父书读 书香门第多俊才 桃李芬芳说义学 硕果满枝新学校 人水和谐——荡口的亲水文化 小桥流水傍人家 最是相亲人与水 如歌如诗船文化 鱼跃人欢水悠悠 生活之美——鹅湖的民俗文化 百艺齐陈赶庙会 多姿灯彩闹元宵 百舸争流赛龙舟 四时八节话风俗 麻烦采纳,谢谢!

惠城区15081393666: 民间文学吴歌的来历、形式、艺术特点?
淡闹心灵: 吴歌 一、 简介 吴歌,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

惠城区15081393666: 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童谣 -
淡闹心灵: 校园新童谣1号作品《一日行为歌》<张志晨著>一日行为歌红领巾,胸前飘, 我背书包上学校. 按时去,不迟到, 不在路上跑和闹. 遇到老师行个礼, 见了同学问声好. 上下楼,静轻慢, 右侧通行不许乱. 早自习,静悄悄, 自学能力要提...

惠城区15081393666: 泰伯奔吴的史记译文 -
淡闹心灵: 吴太伯与其弟仲雍,均为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季历十分贤能,又有一个具有圣德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以便传位给昌,因此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荆蛮,象当地蛮人一样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以示不再继位,把继承权让给季历.季历果然继位,就是王季,昌后来也成为文王.太伯逃至荆蛮后,自称“句(gōu,勾)吴”.荆蛮人认为他很有节义,追随附顺他的有一千余户,尊立他为吴太伯.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其子叔达继位.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

惠城区15081393666: 上海外滩英迪格酒店 可以停车吗?酒店有停车位吗?
淡闹心灵: 有n多停车位,酒店大堂正对面地下的外滩停车场,免费停

惠城区15081393666: 《子夜吴歌·秋歌》 -
淡闹心灵: 子夜吴歌·秋歌 唐 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

惠城区15081393666: 江南水乡古镇 - 江南的水乡古镇哪个最好?各个水乡的特点及风俗人情?
淡闹心灵: 第一名:周庄-神州第一水乡 第二名:西塘-梦里的水乡古镇 第三名:同里-东方的威... 第六名:南浔-曾经最富庶的江南古镇 第七名:木渎-吴文化的聚宝盆 第八名:朱家角-...

惠城区15081393666: 如何准确理解吴文化近代转型的本质特征及其历史意义 -
淡闹心灵: 第一、什么是吴文化?什么是泰伯精神?什么是至德文化?第二、怎样做好吴文化研究工作?第三、宗亲会的宗旨这里向各位宗贤汇报一下自己学**吴文化的体会:以下所言,是本人对“吴文化”、“吴氏文化”、“至德文化”、“泰伯精神”...

惠城区15081393666: 关于蚕的童谣 谚语 古诗求求各位大哥大姐啦可怜下我吧还有能不能别少了谚语 -
淡闹心灵:[答案] 古诗: 《蚕丝歌》 ——南北朝·鲍令晖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野蚕》 ——唐·于濆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咏蚕》 ——唐·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