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服的颜色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作者&投稿:纳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朝服的颜色以及图案~

唐代文吏服饰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佩围裳,玉佩组绶一应俱全。在大袖衫外加着裲裆,也是隋唐时期官吏服饰的一个特点。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虽然在最隆重的礼仪服装仍跟上传统,但是穿得最多的官式常服,却有了新面貌,并且成为了后代服色制度的另一个传统。因此这是服饰史上的重要时代。
  隋唐时,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衫,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妇女还穿徂领的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她们的头上还戴着「幂离」、「帷帽」。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四种颜色最受欢迎。 [编辑本段]其它  男服服饰:
  冕服:祭服,最隆典礼礼服,帝王服之。
  朝服:为次于冕服的第二等礼服。
  通天冠服:天子之最隆重朝服。
  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亲王的最隆重之朝服。
  具服:亦称朝服。
  公服:为次于冕服、朝服的第三等礼服。
  弁服:天子在朔日受朝时服之,皇太子在朔望视事时服之。
  公服:皇太子在五月常朝、元日冬至受朝时服之。
  平巾帻服:戎装的公服。
  乌纱帽服:为天子及皇太子视朝、听讼和宴见宾客的服装,以乌纱做帽。
  黑介帻服:没有公职的士人,在朝见受诏时穿着。
  常服:为使用最多的一种服装。
  黄袍:天子开始常穿黄色袍。
  品服:以不同服色来分别品官之职位高低的传统。
  女服服饰:
  大礼服:
  褘衣:最隆重的大礼服。
  褕翟:皇太子妃最隆重的大礼服。
  常礼服:
  青衣:皇后礼见皇帝时穿着的。
  朱衣:皇后宴见宾客时穿着的。
  钿钗礼衣花钗礼衣:归嫁礼服。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
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 作,腰带用瑜石带钩。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时期,四方平定,国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赐大臣们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
据《新唐书·车服志》所记,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三銙(装于带上的悬挂鞢躞带的带具,兼装饰作用)。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袍浅绿,银带九銙。
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瑜石带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铜铁带七銙(总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黄,已见上述)。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故怕与紫色相混),改成碧绿。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穿紫袍始,才确定了以紫为上品的服装色彩格局,至宋元一直未变。到明朝才被大红色所取代。
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扩展资料:
唐朝服饰特点:
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服饰

  古代朝服的颜色由官位,民族,历史所决定。

  1. 古代朝服颜色跟官位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排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清代官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隋统一全国,一方面推行汉族已经形成的的服饰制度,另一方面也难以摆脱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隋炀帝制定了隋代官服制度,帝王将相各服其服。下令不准百姓服黄色衣裳,从此黄色也了皇帝专用的服色。唐代衣冠服饰承上启下,博采众长,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当时丝织业的发达,审美观念的独特,所以当时官服质地款式更加讲究,幞头形制富于变化,品色衣形成制度,胡服颇为流行,女服色彩艳丽。五代十国享祚日浅,服饰大体沿用唐代制度,但在首服上也略作变化。

  宋代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渐趋繁缛,也曾经多次修改。但与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创新,色调趋于单一,有向质朴、洁净、自然方向倾斜的趋势。男子上身以圆领长袍为主,以季节不同而服凉衫、紫衫、毛衫、葛衫、鹤氅等。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缕、毅、绢。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南宋时期,“服饰乱常”,也尚北服。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如一般百姓服饰则仍是披发椎髻,夏戴笠,冬服帽。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名目,其样制、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一般男子服饰,以袍衫为主,形制多样,儒生文士则以襕衫、直裰为常衣。妇女服饰主要有袍衫、袄、霞披、褙子、比甲、裙子等。

  清代官服以顶戴花翎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

  2. 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朝服颜色
  中国古代服饰是政治的一部份,它既是个人身份的标志,也是权位的象征,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古代政府对所有人都有规定的服色,尤其从天子、诸候至百官,从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等,都有详细规定。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服饰制度是古代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是建立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商周时期的衣服,有长及足部的长袍,也有分为两截的上衣下裳。衣一般以对襟为主,也有偏衽的式样,窄袖、紧口、领子缘有宽边。裳是一种长齐小腿的裙子,腰间束带,腹前悬挂一块长方形的“黼黻”。当时没有裤子,只在小腿上缠绕裹腿。冬天要加穿各种兽皮制成的皮裘。贵族们的礼服是狐皮裘袍,特别是白狐袍。为显示礼仪,还在毛裘外面罩上丝织的锦衣,叫作“裼”。有时在裼衣上还可以再加上一层外衣,叫作正服,这是在重大礼仪中穿的礼服外衣。
  西周礼仪制度确定了各个等级的不同服装式样,而且不同礼仪要穿着不同的服饰。帝王的服装花纹共分成12种,只有在天子的服装上才会全部出现。诸候们只能使用龙以下的纹样,士用藻纹与火纹。大夫的服装上可加上粉米纹。
  秦代废除了原有的六种冕服,仅留下一种黑色的玄冕供祭祀时使用。秦始皇在位时规定官员三品以上穿绿袍、深衣,庶人白袍,多以绢制作。
  西汉各级官员的官服一年到头都是黑色的长袍,官职的不同则用冠帽和绶带来加以区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服基本上沿袭汉代的式样。

  明代官吏补服
  隋唐时期帝王官员礼服制度有了重大改变,形成了十分完备且等级森严的体系。
  隋朝改革了北周的冕服形式后将它定型,隋代末年,隋炀帝又下令用颜色来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衣着,限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小吏们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只许穿黑色衣服,士兵穿黄袍。
  唐代继承了隋代的冕服定制。规定了群臣的礼服有10种,只在盛大的典礼中穿。在其它的日子里,皇帝百官都另外穿统一规定的朝服、公服及常服。朝服,是朝见时穿的服装,只限七品以上的官员穿用。公服又叫省服,它与朝服基本相同,但更为简便一些。常服是一种圆领窄袖,左右开衩的长袍。
  唐朝官服也分颜色: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六品以下绿袍。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宋代的官服仍分为祭服、朝服和常服三种。祭服维持唐代的式样,但各种等级略有降低。宋初,朝服的式样仍与唐代朝服相同,仅将进贤冠的梁数做了改变,由二梁开始,直至五梁。后,宋神宗废除了隋唐以来依照官员品级确定冠绶的规定,改由官员职位决定服饰,共分为七等冠绶。从宋代开始,官员穿朝服,必定在脖子上套一个上圆下方的饰物,叫作方心圆领。宋代的常服继承了唐代的衣式,并和唐代一样,常服靠颜色来区别品级。
  元代在唐宋官服式样的基础上确定了和它们大致相似的冕服、朝服、公服。
  明朝官员的服饰制度完备而繁缛。帝王服装上增加了团龙纹,这是明代才开始形成的礼仪制度。龙纹成了帝王的专用徽记。明代给每级官员都设计了一种动物图案作标志,把它绣在两块正方形的绵缎上,官员常服的前胸后背各缀一块,这种就是补子,这种官服就叫补服。文武百官的朝服都沿袭唐宋朝服的式样,外穿红罗上衣、下裳和蔽膝,内穿白纱单衣,足登白袜黑履,腰束革带和佩绶,头戴有梁冠。官员的等级通过冠的梁数和绶带的不同纹饰表示。明代官员们在重大朝会的场合要穿公服。公服由展脚硬幞头和盘领宽袖长袍组成。袍服的颜色根据官品而定。
  清代官服废除了服色制度,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服饰颜色不论职位高低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清朝官服突出了满族的民族特色,彻底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汉族官服面貌。这些服式的满族特色突出表现在袍褂和长裤上。满族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它与汉族袍服明显不同,上身紧窄贴身,袖子较细瘦,下身的前后左右开衩,这也是有等级限制的。皇室袍子开四衩,官员百姓的袍褂只许在前后开两衩。袍子均为圆领,右衽。皇帝的礼服袍子用明黄色,绣有龙纹。官员和命妇们穿绣有蟒纹的袍子。在袍服外面加穿外褂,也是满族服装的一大特征。外褂比袍子短,一般是对襟、圆领、袖子较宽松,袖口平齐。马褂是一种非常短小的外褂,长不及腰,袖子不过肘部。对襟马褂也经常被当作宫中礼服穿用。黄色的马褂最为尊贵。与马褂相近的还有马甲,这也是由骑射生活决定的衣服式样。马甲没有袖子,主要贴穿,用以保暖,后来逐渐成了外衣。

  此外,楼主还可以参看以下网页,里面皆有相应彩色图片,更能方便你理解
  1. http://pop.pcpop.com/zpt/default.html?MainUrl=http://pop.pcpop.com/060329/2096206.html&referrer=http://www.baidu.com/s?ct=0&ie=gb2312&bs=%B9%C5%B4%FA%B3%AF%B7%FE%B5%C4%D1%D5%C9%AB&sr=&z=&cl=3&f=8&wd=%B9%C5%B4%FA%BB%CA%B5%DB%B3%AF%B7%FE%B5%C4%D1%D5%C9%AB 战友情-中国古代的时装
  2.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sc/2008-02/03/content_9647070.htm 中国的丝绸服饰之二:古代官服(图)
  3. http://www.cangdian.com/HTML/07/05/070520165915.html 古代帝王官服

古代朝服的颜色由官位,民族,历史所决定。

1.
古代朝服颜色跟官位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排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清代官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隋统一全国,一方面推行汉族已经形成的的服饰制度,另一方面也难以摆脱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隋炀帝制定了隋代官服制度,帝王将相各服其服。下令不准百姓服黄色衣裳,从此黄色也了皇帝专用的服色。唐代衣冠服饰承上启下,博采众长,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当时丝织业的发达,审美观念的独特,所以当时官服质地款式更加讲究,幞头形制富于变化,品色衣形成制度,胡服颇为流行,女服色彩艳丽。五代十国享祚日浅,服饰大体沿用唐代制度,但在首服上也略作变化。

宋代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渐趋繁缛,也曾经多次修改。但与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创新,色调趋于单一,有向质朴、洁净、自然方向倾斜的趋势。男子上身以圆领长袍为主,以季节不同而服凉衫、紫衫、毛衫、葛衫、鹤氅等。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缕、毅、绢。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南宋时期,“服饰乱常”,也尚北服。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如一般百姓服饰则仍是披发椎髻,夏戴笠,冬服帽。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名目,其样制、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一般男子服饰,以袍衫为主,形制多样,儒生文士则以襕衫、直裰为常衣。妇女服饰主要有袍衫、袄、霞披、褙子、比甲、裙子等。

清代官服以顶戴花翎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

2.
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朝服颜色
中国古代服饰是政治的一部份,它既是个人身份的标志,也是权位的象征,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古代政府对所有人都有规定的服色,尤其从天子、诸候至百官,从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等,都有详细规定。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服饰制度是古代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是建立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商周时期的衣服,有长及足部的长袍,也有分为两截的上衣下裳。衣一般以对襟为主,也有偏衽的式样,窄袖、紧口、领子缘有宽边。裳是一种长齐小腿的裙子,腰间束带,腹前悬挂一块长方形的“黼黻”。当时没有裤子,只在小腿上缠绕裹腿。冬天要加穿各种兽皮制成的皮裘。贵族们的礼服是狐皮裘袍,特别是白狐袍。为显示礼仪,还在毛裘外面罩上丝织的锦衣,叫作“裼”。有时在裼衣上还可以再加上一层外衣,叫作正服,这是在重大礼仪中穿的礼服外衣。
西周礼仪制度确定了各个等级的不同服装式样,而且不同礼仪要穿着不同的服饰。帝王的服装花纹共分成12种,只有在天子的服装上才会全部出现。诸候们只能使用龙以下的纹样,士用藻纹与火纹。大夫的服装上可加上粉米纹。
秦代废除了原有的六种冕服,仅留下一种黑色的玄冕供祭祀时使用。秦始皇在位时规定官员三品以上穿绿袍、深衣,庶人白袍,多以绢制作。
西汉各级官员的官服一年到头都是黑色的长袍,官职的不同则用冠帽和绶带来加以区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服基本上沿袭汉代的式样。

明代官吏补服
隋唐时期帝王官员礼服制度有了重大改变,形成了十分完备且等级森严的体系。
隋朝改革了北周的冕服形式后将它定型,隋代末年,隋炀帝又下令用颜色来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衣着,限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小吏们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只许穿黑色衣服,士兵穿黄袍。
唐代继承了隋代的冕服定制。规定了群臣的礼服有10种,只在盛大的典礼中穿。在其它的日子里,皇帝百官都另外穿统一规定的朝服、公服及常服。朝服,是朝见时穿的服装,只限七品以上的官员穿用。公服又叫省服,它与朝服基本相同,但更为简便一些。常服是一种圆领窄袖,左右开衩的长袍。
唐朝官服也分颜色: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六品以下绿袍。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宋代的官服仍分为祭服、朝服和常服三种。祭服维持唐代的式样,但各种等级略有降低。宋初,朝服的式样仍与唐代朝服相同,仅将进贤冠的梁数做了改变,由二梁开始,直至五梁。后,宋神宗废除了隋唐以来依照官员品级确定冠绶的规定,改由官员职位决定服饰,共分为七等冠绶。从宋代开始,官员穿朝服,必定在脖子上套一个上圆下方的饰物,叫作方心圆领。宋代的常服继承了唐代的衣式,并和唐代一样,常服靠颜色来区别品级。
元代在唐宋官服式样的基础上确定了和它们大致相似的冕服、朝服、公服。
明朝官员的服饰制度完备而繁缛。帝王服装上增加了团龙纹,这是明代才开始形成的礼仪制度。龙纹成了帝王的专用徽记。明代给每级官员都设计了一种动物图案作标志,把它绣在两块正方形的绵缎上,官员常服的前胸后背各缀一块,这种就是补子,这种官服就叫补服。文武百官的朝服都沿袭唐宋朝服的式样,外穿红罗上衣、下裳和蔽膝,内穿白纱单衣,足登白袜黑履,腰束革带和佩绶,头戴有梁冠。官员的等级通过冠的梁数和绶带的不同纹饰表示。明代官员们在重大朝会的场合要穿公服。公服由展脚硬幞头和盘领宽袖长袍组成。袍服的颜色根据官品而定。
清代官服废除了服色制度,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服饰颜色不论职位高低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清朝官服突出了满族的民族特色,彻底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汉族官服面貌。这些服式的满族特色突出表现在袍褂和长裤上。满族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它与汉族袍服明显不同,上身紧窄贴身,袖子较细瘦,下身的前后左右开衩,这也是有等级限制的。皇室袍子开四衩,官员百姓的袍褂只许在前后开两衩。袍子均为圆领,右衽。皇帝的礼服袍子用明黄色,绣有龙纹。官员和命妇们穿绣有蟒纹的袍子。在袍服外面加穿外褂,也是满族服装的一大特征。外褂比袍子短,一般是对襟、圆领、袖子较宽松,袖口平齐。马褂是一种非常短小的外褂,长不及腰,袖子不过肘部。对襟马褂也经常被当作宫中礼服穿用。黄色的马褂最为尊贵。与马褂相近的还有马甲,这也是由骑射生活决定的衣服式样。马甲没有袖子,主要贴穿,用以保暖,后来逐渐成了外衣。


各个朝代黄袍的颜色
在此观点下就出现了虞土、夏木、殷金、周火的理论,而取代周朝的秦朝,自然而然也就是属水德了,尚黑,以水克火。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秦朝的龙袍是黑色的,而秦人也都尚黑。按照这种理论的话,汉朝取代了秦朝,应该是属土德,尚黄,因此龙袍的颜色应该是黄色的,但实际上汉初的龙袍却是黑色的,...

清朝入关以后,清朝官员的朝服,为何都流行使用石青色?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金木水火土这五行被融汇在不同的领域,例如在风水学上就十分讲究这些,其次在制定一些习俗时,也可以察觉到五行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清代之前是明朝,明朝对于官员的朝服颜色的确定是按照品级来定的,例如一品大员到四品所穿的朝服都是绯红色的,而五品官到八品所穿的朝服都是...

中国古代服饰的颜色等级划分?
3.士人与平民的色彩限制:士人和平民百姓的服饰色彩相对较为单一,多为蓝、灰、黑等色调。他们不得穿戴与官员相似的服饰,尤其是不能使用禁色。4.礼仪与日常服饰的差异:在重要场合如祭祀、大典等仪式中,服饰颜色的使用更为讲究。一些特殊的服饰如朝服、祭服等,其颜色往往象征着对礼仪的尊重和对等级...

唐朝官员朝服颜色怎么划分的?比如一品,二品等
唐朝官员的朝服颜色根据官职品级不同而有所划分。唐高祖时期,亲王至三品使用紫色大科察饥(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使用玉带钩。五品以上使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使用草金钩。六品使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侍游腰带使用犀钩。七品使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

宋朝君王的画像为何大部分都穿红色袍服,而不是黄色?
清朝时期皇帝们都是穿黄黑相间的衣服,那是因为清朝君主认为龙是黄色,黄色又可以辟邪,因此用黄色做朝服的主色,而宋朝君主更青睐红色也是因为他们认为红色尊贵,而且能祛除邪灵,所以宋朝君主都穿红色的衣服。宋朝的君主都十分提倡节俭,因此朝服也会相对简单。但是事实上,宋朝君主的朝服都是会缝制精密的...

清朝的王爷和大臣怎么有的朝服是黑的有的是蓝色的?
1. 清朝时期,王公贵胄的朝服颜色通常为土黄或暗黄等色,而大臣的朝服则一般是蓝色或石青色,并不存在黑色的朝服。2. 朝服的颜色区分体现了清朝官阶品秩的差别。亲王的朝服多为龙袍,颜色通常为土黄或暗黄,区别于皇帝的明黄色。3. 贝勒以下的贵族和官员则穿蟒袍,颜色以蓝色或石青色为主。蟒袍上绣有...

怎么满清官员的朝服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他们选择深颜色?(据说北方主...
与阴阳五行有关!明属火,故崇尚红色。清灭明,属水,故崇尚深色,应以青色为主!但皇帝却是为“黄”独尊!

在古代,黄色如何成为帝王的专属颜色的?
开创了宋朝,黄色才是真正的皇权的象征,从此以后,普通人包括官员以及除了皇室的人之外不能再使用黄色了。直到清代,朝服颜色才明确调整为我们所熟悉的明亮度最高的明黄,是凌驾于所有颜色之上的,非特赐是禁止使用黄色的。我们很难想象,在后世象征皇权的最高色彩,在最初却只是普通人的服色而已。

清朝的官服为什么有蓝色,黑色不同的颜色?
4. 清朝官服颜色的区分功能逐渐显现。通过不同颜色的顶子,可以区分不同级别的官员。官职越高的官员,其朝服颜色顶子越鲜艳。5. 清朝官服颜色问题的进一步规范化。在乾隆年间,为展现朝廷的威严,清朝颁布了《大清会典》,对官服颜色等做出严格规定。根据会典,所有官员和贵族的朝服均采用石青色,后宫嫔妃...

急求各个朝代官品在官服上的区别
下面我就简要介绍一下各个朝代的官员制服,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高手指点。 在唐朝之前,官员们的服饰与品阶关系不很大,只是从官袍的颜色上可以区别所处朝代,其颜色是根据五行相替而定,如周以火德而得天下,其官员服装就是红色;秦朝克周而代之,取“水克火”之意,其官员制服就是“尚水德”的...

伊吾县19677273021: 清朝朝服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
莫柔信敏: 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冬朝服祭祀、圈丘、祈谷用蓝色,朝日用红色,夏朝服常雩(求雨),祭祀时用蓝色,夕月时用月白色,即浅色蓝. 皇帝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及时间来选择不同形制不同颜色的朝服.皇帝在大朝时着明黄色朝服;南郊...

伊吾县19677273021: 明朝一品官服为什么是红色? -
莫柔信敏: 各级官服的颜色从紫色、深绯(红色)、深绿、浅绿、深青、浅清这样排序的.其实是根据印染的难度来排.紫色和红色在古代最难印染,故质地和价格都是最为尊贵的,其后都是按这个规律排列的.一般百姓都是布衣素服的.

伊吾县19677273021: 明朝官服的颜色跟等级有什么关系吗?
莫柔信敏: 明朝官阶九品,制作出的服装也如官阶.九品官制奠定以后直到明初,官员的品级只能从服饰的颜色及图案花纹上区别.如明代官服,一至四品绯色,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绿色.其图案花纹,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其次是越往下越小....

伊吾县19677273021: 唐朝三品以上官服为什么是紫色 -
莫柔信敏: 古代官服颜色的由来 我国古代官服的颜色从唐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区别:三品以上为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为绯袍,佩银龟袋;六品以下为绿袍,佩五鱼袋.如果官吏职务高而品级低,仍按照品级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

伊吾县19677273021: 汉朝皇帝的衣服为什么是黑色的而不是黄色的? -
莫柔信敏: 汉朝承继周、秦二朝的朝令和传统,以玄色为正色,因此天子朝服也以玄色(黑色)为主. 服颜色随时而定! 汉代的朝服,服色是随着五时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衬以告缘领袖的中衣. 男服服饰: 礼服:汉朝的祭...

伊吾县19677273021: 我国古代的服饰常见有“五色”:黄.白.黑.青.赤.这“五色”有着一些特殊的含义.与一年四季密切 -
莫柔信敏: 古时身份越尊贵,衣服颜色越深,例如秦汉的皇帝朝服都是黑色的,白色衣服等浅色衣服都为平民所穿

伊吾县19677273021: 皇帝的衣服是黄色的,代表尊贵,那其他人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呢? -
莫柔信敏: 【以清朝为例】 首先,皇帝也不是只穿一种颜色的,他会根据场合不同穿不同的颜色,除了常见的明黄色外,还有祭天的蓝色,朝日的红色,夕月的月白色,常服和配饰部位的颜色最常见的是石青色. 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跟皇帝相类似,她...

伊吾县19677273021: 皇上的龙袍为什么是黄色的
莫柔信敏: 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圆领(清朝为圆领)、右衽、黄色,朱色和紫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

伊吾县19677273021: 秦始皇的龙袍为什么是红黑相间的 -
莫柔信敏: 战国末期有个人叫邹衍,提出了一套五行学说.认为朝代的更换是符合五行相克的原理的,邹衍认为黄帝为土,夏朝为木,商朝为金,周朝为火,因此秦始皇认为自己属水,水色为黑.因此秦制要求黑色为贵色.但是这个划分到汉代就停下来了,因为刘邦的出身不是贵族,不相信这一套,汉初的朝服仍然是延续秦制,官服没有定式,穿什么的都有.到汉武帝时才定下了褚色.到了唐代认为中央王朝居中,如五行土居中一样,才确定了明黄为帝王的颜色.

伊吾县19677273021: 听说曹魏皇帝龙袍的颜色是绿色的,为什么?
莫柔信敏: 龙袍一般说是黄的,但秦朝因为要灭到以火德自居的周王朝,秦始皇就宣扬自己有水德,而五行中水的代表色是黑,所以秦朝皇帝的朝服里黑色的,汉朝继续沿袭了这一传统,之后的朝代则认为皇帝居于中原之中,按五方五行说属土,掌管大地,而土在五行中的代表色是黄,所以黄色就成了历代帝王的专用色,当然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不在其列 周崇尚红、秦崇尚黑,汉灭秦后则崇尚黄,汉文帝刘恒穿的龙袍第一次采用黄色.其后长期以黄色为最高贵,它象征中央,因此,这种风气一直延用下来,直到明清.龙袍上的" "字纹样的颜色由淡月白色,品月和普蓝组成,"蝙蝠"有朱红、枣红、绛色、香色、青铜色等数种颜色."如意头"有明蓝、月白、藏青和水红、桃红、枣红、雪灰两种颜色组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