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不能站在后来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伤口长出了翅膀

作者&投稿:明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幸福娃

“到现在,我没有觉得我生命中有哪一样东西,出现得不及时,不对的,或者不应该出现的,摔马也不是。 我觉得这是生命里,它真的需要我‘你不愿意自己停,等我帮你停一下。’”

这是刘德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因工作,在医院躺了3个月。期间,他反而看到了身边不同的人,对他的热情和帮助。倒觉得这一摔,还摔出了生命更有意义的东西。

人生的很多经历,让我们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本质,也更懂得珍惜存在的价值。

不管你经历了什么,只有挺过去,才能有绝处逢生的机会;也只有熬过去,才可能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而这一天刘德华用了3个月,胡歌用了一年多,麦家却用了27年。

第一次知道麦家,是接了写《人生海海》的书稿。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人的孤独与智慧背后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但想要真正读懂麦家的书,还需了解麦家是什么样的人。

曾因《风声》和《暗算》而名声大噪的麦家,在《朗读者》里,提起自己的父亲,总会有一言难尽的遗憾。

麦家在12岁的时候,因气不过父亲被骂,想替父亲出气,就对同学大打出手。不料却被父亲误会,以为他惹事,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打了他两巴掌。

这两巴掌,打断了他与父亲所有的连接,让麦家从此不再与父亲说话。这也成了他逃离父亲和家乡的源头,甚至后来写信都对父亲只字不提,这一恨就是27年。

隐忍或许不是麦家的性格,但他尝试过爆发后看到的结果,隐忍就成了他保命的活法。在这里,我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会被人误解,我们也会误解他人,会误解父母。

麦家离开家后,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文字里,他把所有的情绪,不满和伤痛,都寄托在写作上。

终于,在2002年,麦家凭借长篇小说《解密》一举成名;后来还写出了斩获茅盾文学奖的《暗算》和口碑炸裂的《风声》。但成名后的麦家,故乡依然是他心中还没有解开的结。

2008年,身在汶川灾区的麦家,看到一位老父亲,抱着40岁的儿子遗体痛哭。这才让他意识到: 原来父亲如此需要自己的孩子。

当时,麦家决定与父亲和解,那时的父亲已经81岁,却“失忆”了。当父亲见到麦家,第一句话问的是“你找谁?我的儿子在哪里?”

那一刻,麦家对父亲几十年的怨恨,顷刻间都烟消云散,他泣不成声,满心愧疚,却无从表达。

一直到父亲去世,麦家对父亲歉意,也没有说出口,并且连续8年都没有走出伤痛。

直至年过半百,麦家才选择与自己和解,也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式,就是用文字的形式跟父亲和解。

麦家用了5年的时间,忍痛揭开自己幼年时期的伤疤,诉说与父亲的情感和期待,包括故乡的点滴,融入了人心与人性都写进了小说里。

麦家用27年,把与父亲的情结,铸就成了震撼世人的作品《人生海海》《风声》和《暗算》,虽然有点晚,却是对自己的补赎。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如果你曾经历过绝望,或者喜欢推理故事,可以看看麦家的小说《风声》。麦家凭借《风声》,成了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之后,唯一一个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

这是一本难以逾越的著作,虽以“抗日”为题材,却把人心与人性融入到推理中,通过间谍与反间谍,密室设定,就像在玩一场高阶游戏一样,把人性酣畅淋漓地在文字里表达得淋漓尽致。

书里缜密的推理,也融入了大爱与仇恨,以及忍辱负重。通过故事的百转千回,把一个大时代,写出一些扣人心弦的人的孤独与绝望,更是对人性绝望中鞭辟入里。任谁读完,都会拍案叫绝,惊叹连连。

就像书封面所写的那样,只能有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才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

想到于正说的这段话“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这就是我的梦想,也是我对人生的一个感觉。太多的梦想,就是时间不够多,还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没有实现。”

“我在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不会想到死,因为死,是一定会发生的。一个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提早做呢?”

想明白这个问题,任何困难都无法打倒你,因为活着就是希望。

2017年,于正住地下室,老鼠从他脸上爬过,他依然住着;馊了的饭,他也能吃,没有什么可以打倒他。

于导正因为人生经历了,才会有这样对生活本质的大彻大悟。

很喜欢这段很治愈的话: 不必站在50岁的年龄,悔恨30岁的生活;也不必站在30岁的年龄,悔恨18岁的爱情。我们不能站在后来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

因为这不公平!如果重来一次的话,以当时的心智和阅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我们每个人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人生经历。没有对错,只有接受和下一次再不犯同一个错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不必后悔。也许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上天的安排。就像华仔,因为摔马,才有时间停下来休息,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和生命的意义。

不管怎样,我们最终都会在经历过后,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与生活中所有的不完美和解。唯有这样,才能在遗憾中成长,并遇见更好的生活。

我们不要把生活看的太重,不要把自己看的太轻;活着就要热气腾腾,在心中修篱种菊。


提问:麦家的《风声》是否取材于真实历史?
在小说最后,有人告诉作者麦家,潘老与顾小梦是夫妻,他们在抗战后结婚。不过这场婚姻也是一次间谍战:潘老授命通过顾小梦打入国民党获取情报。顾小梦最终知道了实情,拒绝了潘老的策反,在南京解放前夕绝然赴台。而潘教授就是潘老与顾小梦的儿子。在《风声》第三部分:“静风”完成后,麦家留下了一个无法...

《风声》电视剧短评
这部电视剧影响了我很久。我觉得无论怎么写,也不能写出我看这部剧当时的那种真实感受。它给了我太多思考,给了我从艺术与现实之间,生命的真正意义的思考。人活着,一定会有比生命更高的追求。处在危险的生命之地,唯一可以让我们珍惜与取舍,取舍与珍惜的伟大抉择是面对死亡的镇静与超然。生命的长度...

《风声》这部小说是在什么事件的基础上改编的?
早年类似于《暗算》中的“捕风者”的经历 《风声》缘起于小说《暗算》面世以后,上海的一位大学教授特意找到麦家,谈起了其父早年类似于《暗算》中的“捕风者”的经历,真实的经历比《暗算》描写得更精彩。由此引发了麦家的创作冲动,据此他创作了小说《风声》。

《风声》你是否能听见那夹在风中的惊悚?
却只是咬烂武田的耳朵换得一死。我就真不明白了,搞来搞去完全是编剧在那里为增进情节曲折和搞气氛嘛,她直接把自己暴露,不比让吴志国受尽折磨好???她暴露之后,所有其他人也都可以保全,正确的情报也一样可以送出去,其他同志一样不会上武田的当去百草堂,何必故弄玄虚?!编剧又在玩弄观众的智商...

风声顾晓梦结尾说的话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顾晓梦是小说《风声》登场的虚拟角色,在改编的同名电影中,由周迅饰演,她是一个勇敢且有信仰的地下党员,为保护党的秘密最终牺牲。

《风声》电视剧五个人真实身份结局是什么?
《风声》是当代作家麦家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杂志《人民文学》2007年第10期,首次出版于2007年10月,一经发行就受到读者的追捧,读者对于这本书评价很高。后来这部小说被拍成电视剧,名字依旧叫《风声》,是由高群书、陈国富联合执导,周迅、李冰冰、张涵予、黄晓明主演的谍战片,2009年9月29日在中国内地...

关于《风声》剧情的一个问题。
这部戏不合理的地方多呢 今天和BF去看了风声,电影院人很多,最后估计出来觉得好看的人没几个,因为一到周迅死了好多人都出场了。风声的推理部分一点都不精彩,给人的感觉是王特工智力很低,就会用刑。简直一成人版的灰太狼和喜洋洋。既然王特工会通过窗户监视这些人的动作,都想起来看看李冰冰一直在写...

在电影风声中、五人分别被施什么酷刑
施刑人:情报处长(王志文)受刑人:吴大队长(张涵予)施刑过程:电击是众多狠毒的施酷刑者的最爱,让受刑者的身体在生和死的临界点上挣扎。吴大队长是《风声》中饱受各种身体酷刑的一位,在鞭打不奏效后,情报处长便拿出了电击这一招。吴大队长的手脚都被严实地绑了起来,然后把电线直接接到身体上...

《风声》中、顾晓梦和李宁玉的对白、在李宁玉知道顾晓梦身份的时候互相...
李宁玉:哈...太可怕了。你们到底什么是真的?顾晓梦:我真的把你当姐姐。顾晓梦:把我当姐姐?我今天要是被查获,我还有命活吗?刘林宗已经被抓获了,你知不知道,啊?顾晓梦:你去哪。李宁玉:揭发你。我去揭发你。顾晓梦:非常好。我要是能死在你手上,无话可说。李宁玉:你简直是个...

《风声》演员有哪些细节的动作打动了你?
《风声》单就谍战推理来讲,确实有漏洞,特别是在重看的时候更会习惯性地挑出逻辑不通之处(因为编剧为了让观众无法通过阅读小说便猜到结局,把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作了部分调整)。但《风声》用其他元素弥补了这个缺陷,而这些优点,后来者很少具备。一个是新颖的刑讯方法,二个是“一对百合一对基”的...

上思县14731517442: 电影《风声》里面武田为什么要逼死金生火和白小年? -
扶荣去甲: 白小年死是因为怀疑他就是那间谍,, 后来武田他们已经把目标锁定到顾小梦(周迅)和王志国(张涵予)身上了,他们让金生火出去其实是要放他了,他自己不知道,以为是怀疑他要给他用刑呢,,他死时对王田香(王志文)说:我知道你的手段,落到你手上我还不如自己结果了.(大概这么个意思)然后他就自杀了

上思县14731517442: 一个比较过时的讨论,电影《风声》里的苏有朋演技如何? -
扶荣去甲: 苏有朋在风声中的演技大多评价都是正面的,不排除有炒作的嫌疑. 不过刚看问题的时候,我还在想《风声》里有苏有朋吗? 后来想起来了~怎么说呢,死的太快,印象不深.不过按演计算,算是可以吧~ 不过这种名伶的角色与张国荣比真是不在一个维度上~ 苏只能算演技进步,这点可以肯定.话说回来跟这么多演技派演员合作,不想进步也不太可能~ 总的来说,如果不是太苛刻的又是苏的粉丝的话,还是不错的~

上思县14731517442: 《风声》这部小说是在什么事件的基础上改编的? -
扶荣去甲: 小说本身是作者虚构的,但是后来有一位潘老跟作者麦家联系,跟麦家透漏说这个由作者虚构出来的故事当年竟然有原型,只是现实比麦家的小说还要复杂和悬疑好多,连麦家都...

上思县14731517442: 《风声》里面最后张涵予刺杀武田之前两人的对话时什么意思? -
扶荣去甲: 吴志国是为顾小梦报仇,武田是因为这次不但没捉到真的老鬼,还错杀了白小年和金生火,家族耻辱永远洗刷不清了(看过前面就知道,他父亲当过逃兵,日本人开大会时,他不满上司的进攻方案,后来跟上司说,上司嘲笑他家族,他就把那个上司打了,所以挂尾中将要把他遣送回日本,可他想捉老鬼立功) 武田以为吴志国去参军(吴志国当时穿的雨衣,掩盖着脸)说现在参军有什么用都打完仗了什么什么的,后来又说他要回家了,(自我安慰,虽然背负着罪名回乡,但比四处漂流的人好得多),后来吴志国说我送你回家(回“家”意思是送他回老家,送他去死的意思),然后武田就被吴志国杀了...

上思县14731517442: 日出一文中写了作者几次观日出分别是在什么什么什么 -
扶荣去甲: 《日出》一文中写了作者(三)次观日出,分别是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黄山狮子林、飞机上),其中两次没有看到.《日出》是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作者从幼时盼望看日出,后来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和最后在飞机上看到日出的经历...

上思县14731517442: 结合作品谈谈莎士比亚的艺术特色,1500字左右 -
扶荣去甲: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

上思县14731517442: 《风声》中李冰冰为什么会去揭发周迅? -
扶荣去甲: 出于对地下工作者坚强意志和决断力的肯定 以及对顾小梦的相信 知道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上思县14731517442: 鲁迅作品《狂人日记》简介! -
扶荣去甲: 《狂人日记》简介 《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

上思县14731517442: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
扶荣去甲: 1.早期作品 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托尔斯泰早在1847年起开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