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小结 - 草稿

作者&投稿:蓍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学习《论语》第223天之第十五篇【卫灵公篇】小结。

一、自我修养方面

15.1: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15.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15.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15.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5.20: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5.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15.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15.2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5.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15.42 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边,孔子说:“这是坐席。”大家都坐下后,孔子告诉他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师冕告辞后,子张问道:“这是和盲人乐师言谈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就是帮助盲人乐师的方式。”

二、人际关系方面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5.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5.41:子曰:“辞达而已矣。”

三、职场关系方面

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15.14: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5.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5.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四、其他关系方面:

15.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5.39:子曰:“有教无类。”


请问,《卫灵公》中,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是怎么理解,什么意思...
意思:要放弃,远离郑地的乐曲和奸佞之人。郑地的乐曲淫靡,奸佞之人使人懈怠。出自:《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译文: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

论语共读“卫灵公”篇第一节
15.1: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译文: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打战方法。孔子回答说:“类似句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他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备注:“陈”同“阵”。感悟:这里体现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

《论语别裁》199(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句话是说个人的修养。巧言的内涵,包括喜欢说大话,乱恭维,说空话。巧言是很好听的,不仅使人听得进去,而且让听的人中了毒、上了圈套还不知道,这种巧言是最会搅乱正规道德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层意思,一...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31:学而为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31:学而为人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据说,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清晰地知晓自己人之为人使命的人。《奠基者》中记录的亚当斯密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在立宪会议上,他清晰地知道那一群老头儿会成为改变历史的人,于是他嘱托自己的妻子和...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24:“吾道”凭啥一以贯之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24:“吾道”凭啥一以贯之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这个特别能说话的子贡,出道前,他没少向老师讨教问题。子张通过向老师讨教向外行道的问题,获得了六字箴言,他把这六个字写在自己的衣带上,作为座右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什么意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该句出自《论语·卫灵公》。1、原文诗句 子贡问为仁。子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2、原文意思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哪里
该句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是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原句是“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卫灵公》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仁爱、君子、中庸之道等的论述,其中包含了众多名句,如“己所不欲,勿...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是什么意思
大概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宿不睡觉的去思考问题。可是这样做并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去学习。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是弟子们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言论。这句话的选自《卫灵公篇》,全文讲述的内容有很多。而这句话主要是用来教导,告诉他们只会思考是没有用处的,学习也很重要。而只思考不学习...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翻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翻译: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该句出自《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

历城区19244707524: 请问“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论语·卫灵公》)什么意思
长兴孟吡嘧: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 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君子,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这样,就自然不会招致怨恨了.

历城区19244707524: 论语·卫灵公中以思,无益,不如无学也告诉我们
长兴孟吡嘧: 原文出自于《论语·卫灵公》第32章,原文的内容应该是:“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原文是针对该章的内容“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衣不寝'”而言. 所以,该章的全文大意为: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来思索,没有得到好处,不如去学习. 原文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这就是学习比思考更为重要.

历城区19244707524: 道不同者何为谋 -
长兴孟吡嘧: 一、“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 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二、典故——《管宁割席》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

历城区19244707524: 不与小人同谋的文言文 -
长兴孟吡嘧: 《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是指君子不与小人同谋,后延伸为志趣、观念、思想不一样,就不能相友为伍.

历城区19244707524: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和见解 -
长兴孟吡嘧: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

历城区1924470752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什么意思? -
长兴孟吡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开放分类: 成语、经典、国学、孔子、《论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器:指工具.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示之仁者.”(卫灵公篇第十四) 【译文】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历城区19244707524: 急,急,急.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题写一篇600左右议论文 -
长兴孟吡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先秦思想家孔子《论语·卫灵公》之语.它告诫人们,如果没有长远谋划,就会有眼前忧患,做事要有远大眼光,不可只顾当前....

历城区19244707524: 心必异也,不可与之谋 -
长兴孟吡嘧: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最后一段 道不同,不相为谋 思想必然和我不一样,所以不能和他共事

历城区19244707524: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
长兴孟吡嘧: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知错能改.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揭示了“过而能改”的重要意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