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诗与琴韵

作者&投稿:沃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苏轼,字东坡,北宋人,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不仅精通诗文、书法、绘画,对音乐是极有感悟,对古琴音乐也是颇有研究,写下了一些关于古琴的琴诗,而直接以古琴为名的便是这一首——《琴诗》。

这是一首哲理诗,其中包含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哲学思考,文章用古琴举例子,单有琴,没有声音;单有手,也不会有音乐。琴和手不可或缺。

文字浅显易懂,内涵由深入浅,让人回味无穷。

但另一方面,我们读书、学习也要讲究由浅入深,触类旁通,一件事物便可治天下事物。

这首诗里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相关的古琴文化深远隽永。

《琴诗》主要是通过对古琴弹奏进行说理。只有好琴,若无妙指,就不能发出琴声。若只有妙指,却无古琴,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亦无声音。

说明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而且只有建立了一定的联系,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体现事物真实的价值。此为这首诗的哲理。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弹奏的古琴的必备要素,一为材质上乘的古琴,二为弹奏古琴的人。并且其中缺一不可,离开其中任何一样,琴声都是不会存在的。

究其苏轼所要求的琴美,应该不仅限于古琴本身和指法,其中还包含着对弹琴的境界的要求:

第一层的境界,弹奏者与古琴的关系很简单,就是简单的弹与被弹的关系。弹奏者能够流利地、顺畅地弹奏出乐曲,讲究一定的指法,能够展示一些与众不同的弹琴技艺,比如抹琴、挑琴的时候,轻弹却有力,声音清透而不浮躁,弹奏者能够较好地驾驭古琴。这样的弹奏者也可称作乐匠;

第二层的境界,弹奏者与古琴的关系会更进一步,弹奏者能借由古琴抒发情志,能够较好地通过琴音表达自己情绪,但也仅限于此。此弹奏者可以称作乐师。

第三境界才是真真的境界,这个时候,古琴不是任何人可弹奏,琴音也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的美的境界。这也应该符合苏轼内在的要求,对“琴人合一”的要求。正如武功中的“人剑合一”、书法中的“人笔合一”、以及天道中的“天人合一”一样,要求琴和人浑然一体,浑然天成。这样的弹奏者改称为琴者。

理想的境界应该是,古琴接纳弹琴者,弹琴者有着合乎古琴的品性。人会选择古琴,同理,古琴也会选择弹奏它的人。

当两者真正相契合的时候,才会达到真正的“琴人合一”的境界。这时,弹奏者忘了周边一切,而进入了另一个空间,只有琴和自己,最终达到物我两忘,最终连自己和琴都没有了。

“合”更多的是形容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是比较单纯的一加一,或者进一步是一种合作、配合,或者是一种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进而成为一种合而为一。最能阐释“合”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

儒家的“天人合一”,一方面强调天地人的相合,另一方面,重视的是天地人合一之后能够达到的目的,那就是摒除开外界的欲望诱惑,而自觉地进入道德伦理的秩序,从而达到人伦上的“天人合一”。

禅宗的“天人合一”真正的境界是顺其自然,天道如此。

道家的“天人合一”更强调人性束缚的解放,回归最初始的生命状态,重新复归于自然,万物与我为一。

无论是哪家的观点,都强调“合”是一种相适应,最终才进入“一”。

而“和”更近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和”不仅表示一种中和的混沌状态,更表现出了一种折中的“平和”,进而是一种超出于物的境界。且来分析古琴文化中的“和”。

“琴人合一”也不是容易达到的,对弹奏者的要求很高。同时,要弹出真正让人“三月不识肉味”的音乐,“合”只是第一步,进而进入中国传统古琴文化中的“和”。

001  古琴其器之“和”

古琴本身就包含“和”。古琴桐木丝弦而制,弹奏方法是由手指抹、挑、勾、踢等等,如此材质和弹奏之法便让它的琴声有一种回归自然的平实味道。虽单调乏味,但细听来,却是淳朴自然,绕梁三日不消。

他弹奏和欣赏的角度说明了古琴艺术的审美特点,如果只是想要感官上的刺激,喜极或者悲极,给人心上的极大震颤,最终却不能持久,心绪的波动太大,会中伤情志,反而那些平淡、素净、古朴的乐音,最初觉得索然无味,渐渐好似平庸无能,久之,心中却是味道无穷,越品越有味道,意味深长, 最后进入“和”的境界,适宜、平和,琴弦妙指相忘于琴声之中,飘飘渺渺,进入了登仙化羽的境界。这是一种“谐和”。

002  古琴其境之“和”

什么是琴境呢?

这可以说是对于琴境的一个最好的描写。环境需是寂静的,心境需是平和的,琴才发出最原始的召唤之音。

明朝以后,古琴的演奏要求更复杂。弹琴的准备分三点:

一是天时,需择天朗气清,中和之气时;

二是地利,需占据室斋、层楼、林石、山巅、水涯处;

三为人和,不仅需要正衣冠,盥手、焚香,从容坐定,更要心态平和。

符合天时地利人和,才是鼓琴之时。此三“和”,琴“和”开始。这是一种“祥和”。

003  古琴其道之“和”

古琴其道分为“琴禁”思想和“琴心”思想。

首先来看“琴禁”思想。作为八音之首的古琴,在教化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可见,儒家虽肯定音乐的表情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又要求音乐尤其是古琴要讲求适度性,不允许情感的自由抒发。这也就束缚了音乐,束缚了人性。

“琴心”思想是由李贽提出的。

李贽主张音乐是鸣心中之音,发个性之情,有格调的音乐是自由抒情而个性的,是以表达内容需要为准的。“琴心”思想若是走到极点,追求一种喜极悲极,有伤情志。

在“琴禁”思想和“琴心”思想之中也得选择“和”,折中而选,是“中和”。

001  平和

“平和”,不仅儒家有“和”,关于“和”的思想要追述到先秦时期。最初是“和同之辨”的音乐审美观。

根据《国语·郑语》记载,周末时期,周太史伯强调的是把“以他平他谓和”运用到音乐审美实践中去。也就是指将不同音高的乐音,按一定规律配合协调,而产生优美的音乐。

之后的比如单穆公等人,提出“声和-心和-人和-政和的思想。

孔子的音乐审美观也是“和”,是基于“过”与“不及”之间的中间状态,即“允执其中”,这是一种平衡状态,即适度、节制的中正平和。

002  超脱之“和”

老子的“和”,推崇的是自然无为的“无声之道,也就是大音希声。

嵇康提倡的是一种平和之声,以琴自身的体势来看,它是自然之物,带有平和的特性,而人也应该有一种“平和精神去奏琴,去追求一种自然超脱的境界。

如果说儒家还在局限于一心求“和”,那嵇康心中已经没有“和”了,乃至一切都空寂了,什么都没有。 就像武林高手一样,心中无剑才是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世间百态,行走于世,切莫汲汲于富贵,汲汲于功利,此皆为过往云烟。

古琴的境界由“合”到“和”,最后走向超脱。人生亦如此,如果不曾理解,请将妙指放于绿绮之上,听苏轼吟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参考文献:

[1]与古斋琴谱补义·按谱鼓曲奥义

[2]中国历代美学文库(隋唐五代卷下)

[3]琴道与美学

[4]中国音乐美学史

[5]中国音乐文化大观


诗情画意琴韵书声对联
出句:诗情画意琴韵书声;对句:山魄水魂海胸云志。出句尾字是平声适宜做下联。

与“竹语松风琴韵,茶烟梧月出声”这副对联相关的诗句或话语?
对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秋夜凉风,夏时...

琴韵百合是什么意思
琴韵百合在现代社会中,意味着追求纯洁美好之音与生活的追求,意味着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和生活方式迈进。在感人的恋爱故事、亲情友情里都可以看到琴韵百合的踪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意识到琴韵百合的生活意义和价值,通过欣赏经典的音乐、品味优美的诗歌、享受自然的美好与真情的温馨,感受到琴韵百合带来...

琴韵书声有什么含义
琴韵书声的意思是读书弹琴。出自“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意思是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琴韵 读音为qín yùn,汉语词语,犹琴音。弹琴的韵律。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

琴韵的成语琴韵的成语是什么
2:结构是、琴(上下结构)韵(左右结构)。3:注音是、ㄑ一ㄣ_ㄩㄣ_。4:拼音是、qínyùn。琴韵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犹琴音。指琴音的韵味。二、引证解释⒈犹琴音。引唐许浑《重游飞泉观题宿龙池》诗:“松叶正秋琴韵响,菱花...

幸福韶华别样红,四季如歌沐春风。诗香琴韵织锦绣,山高路远总相逢。诗...
意思是美好的青春年华红似火,每天都生活在如诗如歌的春天里,读诗谈琴与美好的锦绣前程,都会在以后山高路远中遇见。

“琴韵书声”是什么意思?
出自“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秋夜凉风,夏时阵雨...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是什么意思?
屋外有翠竹、苍松、梧桐和明月,屋内有古琴、茗茶和书生。雨打在竹叶上,风吹着松树与屋内传出的琴声相伴;梧桐树上挂着的明月,茶的氤氲与屋内的朗朗书声相和。“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山西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有“晋魂”之誉的傅山先生自题书斋的一副对联。

关于韵字的诗句
35、杨巨源 《题表丈三大夫书斋》诗题三百首,高韵照春霞。 36、方干 《除夜》晓韵侵春角,寒光隔岁灯。37、皮日休 《太湖诗·孤园寺(梁散骑常侍吴猛宅)》磬韵醒闲心,茶香凝皓齿。 38、徐氏 《题彭州阳平化》晚寻水涧听松韵,夜上星坛看月明。39、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阮籍供琴韵,陶潜馀...

把琴和松字连在一起的的诗句
年代:宋 作者: 周密 《木兰花慢》碧尖相对处,向烟外、挹遥岑。记舞鹫啼猿,天香桂子,曾去幽寻。轻阴。易晴易雨,看南峰、淡日北峰云。双塔秋擎露冷,乱钟晓送霜清。登临。望眼增明。沙路白、海门青。正地幽天迥,水鸣山籁,风奏松琴。虚楹。半空聚远,倚栏干、暮色与云平。明月千岩夜...

隰县18668272492: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琴的诗句?最好和琴弦有关! -
爨莘盐酸: 关于琴就可以吗,没有心境或境界的要求吗,那就想几个喽. 1、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

隰县18668272492: 琴诗说明了什么哲理 -
爨莘盐酸: 琴诗说明的哲理是: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琴诗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 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

隰县18668272492: 《琴诗》诗意 -
爨莘盐酸: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

隰县18668272492: 古诗鉴赏:琴诗(苏轼)这首诗揭示了什么道理
爨莘盐酸: 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写得清新流畅,又富有哲理.它批评了两种片面性:一种是光看到琴的作用,只讲“琴上有琴声”;一种是只强调指头的作用,认为“声在指头上...

隰县18668272492: 琴诗的意思 -
爨莘盐酸: 琴诗——苏轼 (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

隰县18668272492: 苏轼的琴诗什么意思 -
爨莘盐酸: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译文;如果说,悠扬的琴声来自于琴本身,那琴放在琴盒子里,为什么发不出声音,如果说,优美的琴声是来自于弹琴的手指,那人们为什么不从手指上欣赏美...

隰县18668272492: 带有琴字的五个字诗句有哪些 -
爨莘盐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皋鹤惊秋律,琴乌怨夜啼.——羊士谔·《酬彭州萧使君秋中言怀》 失古...

隰县18668272492: 有关琴声的诗句有哪些 -
爨莘盐酸: 有关“琴声”的诗句: 1、《琴诗》 作者: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2、《履道春居》 作者: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

隰县18668272492: 苏轼的琴诗的哲理苏轼琴诗的具体哲理
爨莘盐酸: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

隰县18668272492: 写琴韵的诗句 -
爨莘盐酸: 笙箫笛琴韵秦时,羽墨雪寒渗明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