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话西游》是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

作者&投稿:井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

如果要把《大话西游》划入后现代,那么首先需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历了危机和动荡的时代,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的泛滋,反映了青年一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懑、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乱。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以反文化的立场颠顶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标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于“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概念界定,学界尚没有统一权威的划分。其主要特征是在与现代主义的比较中得到归纳的。如:

现代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福柯的“话语”(discourse)及“权利”,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及潜意识学说,文论上主要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为基础,以及稍后的罗兰·巴特等人。

后现代的哲学基础则是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起源于60年代的法国。主要是对结构主义文本中心论的批判,以及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s)的消解;

方法论主要有三种,戏仿、拼贴和黑色幽默。



虽然目前学界对后现代主义尚无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我个人觉得,如果非要为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正式兴盛确定一个年份的话,应该选1994年。

电影分商业与艺术,而在20世纪后半叶的艺术电影中,现代主义思想在其中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主要代表是意大利费里尼、苏联塔尔科夫斯基,瑞典伯格曼。他们三个被共同誉为“现代电影圣三位一体”。

而1994这一年,可以说完成了由现代到后现代主义的转折,其标志性事件是1994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昆汀的《低俗小说》打败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获得戛纳金棕榈。其意义大致相当于1945年之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1959年之于法国新浪潮,1967年之于美国新好莱坞。而与之同时的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以及香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刘镇伟的《大话西游》在这一两年内同时涌现,这些电影基本都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拼贴的电影语言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在这之后,后现代主义逐渐在艺术电影中占据了主流地位。

在戛纳之前,基耶斯洛夫斯基已凭借《蓝》获1993年第50届威尼斯金狮奖;而第二部《白》也于1994年获第44届柏林银熊奖(最佳导演);而当基耶斯洛夫斯基带着《红》来到戛纳眼看着要以《蓝白红三部曲》实现欧洲三大电影节大满贯的时候,昆汀的《低俗小说》出现了。

这在当时也许不能为普通影迷所理解,认为戛纳“堕落”了,虽说《低俗小说》也是美国独立电影的代表之一,但其“粗俗不堪”的内涵,毫无思想深度内容,“无意义”的颠倒叙事怎么可能和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深度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相比呢?

几十年后回过头不得不感叹当时戛纳评委的眼光,他们正确了预见了一个新的电影时代的到来,且推动并鼓励了这一新的电影潮流的发展壮大。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大话西游》这部作品。

1995年初的香港,刘镇伟拍出了当时票房失败而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后现代经典的《大话西游》。如果说每部电影都有作者的话,那么除了刘镇伟以外,周星驰也被会看做是作者之一。

在出演《大话西游》之前,周星驰已经参演过多部喜剧经典,其搞怪夸张的无厘头喜剧风格已成为周氏喜剧的共同点。

1990年值得注意的有两部电影,《赌圣》和《赌侠》,尤其是前者,周星驰所塑造的夸张搞怪的“赌圣”形象实现了对《赌神》经典地位的解构(后现代即是解构经典)。赌神出场时的慢镜头,被周星驰运用到《赌圣》里,但以解构的方式存在——星爷学着《赌神》电影当中出场的慢镜头,极为夸张的一步一步跨着走进了房间。此即为戏仿。而《赌神》中的经典配乐在这种情况下的重新运用实质上也组成了解构的一部分。

再到1991的《逃学威龙》《赌侠2上海滩赌圣》,1992《逃学威龙2》《鹿鼎记》,直到1993年的《唐伯虎点秋香》,周氏喜剧终于达到了一种相当成熟的高度。以1993年的成熟之作《唐伯虎点秋香》言之:

(一)首先实现了对传统经典的解构

如《唐伯虎点秋香》,本是民间传说,附会于唐寅身上,这是一次“误读”,或者已经可以看做是一次解构。到了电影版,周星驰和巩俐又再度实现了对唐伯虎形象以及唐伯虎点秋香这一经典文本的再解构。

而《大话西游》很显然,是对有着四大名著地位的,最为典型的经典文本《西游记》的解构。

(二)对人物形象的瓦解

在解构经典文本的同时,又顺带着瓦解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而作为真实历史人物的唐寅已经离人们愈来愈远。同样地,作为经典人物形象的孙悟空(电视上则以86版西游记为经典文本),也离人们印象差之甚远。

(三)间离效果的使用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华夫人和唐伯虎的广告式台词中:

这一段台词所包含的现代意识,以及“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备良药”这类典型的现代广告式语言,绝不可能在古代出现。这是一种语言上的古今拼贴。另外在这一幕,剧情实质上是被暂时搁置下来了,用昆德拉的话来说就是“离题”(Exkurs),而其直视屏幕对观众说话,打破演员观众的二元对立,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布莱希特意义上的“陌生化效果”。

Verfremdungseffekt也被译作“间离效果”。简单点说,就是打破观众的投入,以及共鸣,突出戏剧/电影的假定性,让观众知道,这并非现实。



接着时间来到了1995年,经过前一年的辛苦筹备和拍摄,2月初《大话西游》在香港上映。在这部电影里,周氏的无厘头喜剧风格达到了巅峰。

在周氏喜剧发展完善过程中,其精华部分都相当程度地保留了下来,最终体现在其集大成之作《大话西游》当中,其对经典文本和话语的戏仿,对传统固定的人物形象的解构以及语言上的拼贴等等这些都使它成为一则后现代主义的经典电影文本。主要体现在:

(一)对《西游记》这一经典文本的解构

一般来说,《西游记》的经典不仅仅之吴承恩的文本,同时也应该包括86版六小龄童主演的《西游记》电视连续剧。比如,在原版中,孙悟空都是见妖精就打的,而在《大话西游》中孙悟空和妖精谈起了恋爱。原版中唐僧哪有现在这么啰嗦,以及白晶晶、牛魔王等等人物形象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瓦解。

(二)对王家卫电影作品的戏仿

刘镇伟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那句著名的“爱你一万年”的台词「只是单纯的想嘲笑王家卫,因为他真的很闷骚。他的电影里的男男女女都是爱了很久,也不肯说出一个爱字。」

具体来讲有三点:

1、首先看一下那句著名的「一万年」台词:

再对比一下《重庆森林》里的「一万年」:

2、另外,看过王家卫电影的都会对他作品中那些精确到厘米、分钟的台词有很深印象。

如《阿飞正传》里张国荣去认识张曼玉:

同样地还有《重庆森林》:

再看看《大话西游》。当紫霞的剑抵在至尊宝的咽喉上时,我们听到的至尊宝内心独白是:

3、对《东邪西毒》的戏仿

在《大话西游》最后,孙悟空看到紫霞跟至尊宝在城楼上,两人这样说道:

此即为刘镇伟对王家卫的戏仿。而戏仿这一手段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体现。

(三)拼贴式的电影语言

在《大话西游》这部电影中,电影语言可以任意发挥,不受时空限制,完全被当作消遣的游戏。例如,当至尊宝发现瞎子为他而死是假装的时候,他由衷地发出后来风靡一时的“I服了U”的赞叹,以及唐僧在牢房里唱的“Only You”歌曲,这些台词将古今中外融汇在一起,具有明显的后现代色彩,这些在当时那个时候不可能存在的话语无疑加强了电影无厘头的韵味。

另外,观音菩萨问唐僧为什么不给悟空用金刚圈,看看唐僧的回答“手工精美、价钱又公道、童叟无欺,干脆我介绍你再定做一个吧!”。

(四)对“崇高庄严”的瓦解

当至尊宝决定接受戴上紧箍咒,迎接自己的命运,并前来迎救紫霞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打雷闪电,这种环境氛围的设定非常完美烘托了孙悟空与牛魔王的终极大战。就在这紧要关头,唐僧居然非常无厘头地说了一句“小心啊!打雷喽!下雨收衣服啊!”

这种游戏一切的姿态,将原本终极大战所竭力构建起的“崇高庄严”氛围瓦解殆尽。

(五)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运用

布莱希特间离效果在电影里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倒叙:提前告知观众结局,打破观众观影期待。如《人性》、《美国美人》;

2)叙述者的存在:如《大空头》、《黄金时代》、《小城之春》;

3)离题:打断情节正常发展,如《大空头》里的经济学术语解释;

4)表演:布莱希特提倡演员要驾驭角色,而不要与角色合二为一,要有双重自我,此类在电影里的体现有大话西游;还有演员可以直视屏幕,对观众讲话,这样就打破了演员-观众的二元对立,如《杀人回忆》、《大空头》、《黄金时代》、《安妮·霍尔》;

5)叙事结构:非线性主题—并置的叙事结构,如《党同伐异》、《云图》,此类影片的这种非线性结构本身就在起间离的作用,阻止观众投入;

6)开放性结局:如金基德《坏小子》,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7)摄影:推拉镜头,让观众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意识到这是故事,是虚拟的,而非现实,打破观众投入感。典型如洪尚秀的一系列影片,都使用了给观众以间离感的推镜;

8)构图:不对称倾斜构图等极致的形式主义让人感受到影像之外的制作者的存在;

9)剪辑:跳接,一反经典好莱坞的连贯性剪辑,连贯性剪辑旨在让观众投入其中,竭力将剪辑做得不留痕迹,使之更加接近生活本身。跳接与此截然相反,其突兀的剪辑方式打破了观众对电影的认同和期待;

10)拼贴,如赖声川之《暗恋桃花源》,彩排的情节使得台上情节的被打断有了合理化的前提,而就在观众一次次要投入到台上戏剧情节及人物时,又被导演一次次打断。不仅是台上与台下,也是台上两出戏剧的彼此错杂与干扰,如赖声川所言:“《桃花源》有许多华丽的东西,不断地掉下来,掉下来,落在《暗恋》当中。”

再回过头看《大话西游》,至尊宝几次通过月光宝盒穿越试图救人的时候,吴孟达都是趴在门口,看到至尊宝穿越。根据假定,他应该只具有他所在的时间线的记忆,所以每次看到穿越的反应应该是类似的。

但是剧中,吴孟达在几次之后台词就变化了,出现了——“啊~又升天啦!

为什么要说'又'呢?”这里如果只是故事角色的话,他只会老老实实故事行事。这个“又”字突出表现了演员的双重自我。布莱希特在表演上提倡演员要表现出双重自我,以劳顿表演的《伽利略传》为例,他说,在这个舞台上,劳顿既要是伽利略,也要是他本人。也就是说演员应该驾驭角色,而不应该与角色合为一体。这里的吴孟达喊出的这个“又”字,即是演员双重自我的体现。他既是剧中人物,同时也是吴孟达——他知道《大话西游》的剧情,并且意识到这已经“又”是一次穿越了。

[参考资料]

[1].许南明等.电影艺术辞典[M].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6年

[2].崔莉.论《暗恋挑花源》中“间离”的运用[J].戏剧创作. 2002.3

[3].刘亚.电影《大话西游》的后现代意蕴分析[J].今日湖北. 2014.7

[4].侯茜.从电影《大话西游》看解构主义[J].金田. 2014.2


如何评价《大话西游》?你觉得这个电影好看吗?
《大话西游》是一部90年代香港电影,由周星驰执导、编剧并主演,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成为当年香港电影市场的一大代表作品。电影围绕着“孙悟空”和“紫霞仙子”的爱情故事展开,穿插了大量的武侠、神话、科幻元素,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首先,从制作方面来看,《大话西游》堪称是一部技...

大话西游深度解析
《大话西游》他的本质其实就是悟空的一场大梦。这个故事的原点其实是他的结尾。经历了两集的剧情,师徒四人被月光宝盒带到菩提洞,而这时的唐僧是非常正常的,说明悟空是在现实世界,这是个真实的世界。悟空醒来问发生了什么事,二师兄说因为遇上风沙,被悟空带到了这个洞里,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原话是谁说的什么梗
然后就说到了《西游记》改编的事情,当时他绝得戏说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是胡说,改编《西游记》也是可以的,但是不是乱编,这次采访就提到了一部叫《天蓬元帅大闹天宫》和《大话西游》这些影视作品,话说《天蓬元帅大闹天宫》的的确确是瞎改编,

大话西游有什么意思
至尊宝第一次说这番话是骗紫霞,第二次说已痛不欲生。或许命运是总有一天,我会在灵魂最温柔的一隅为你重复这段话,为了我们即将封存的一万年。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四)人或仙,妖或魔,都不能脱离尘世 人或仙,妖或魔,都不能脱离尘世,都不会彻底陈腐。《大话西游》无论有多少时空要穿越,无论有...

大话西游蕴含的意思?
大话西游歌词意思 其实就是唱出了电影的主题,那种相爱却不能一起的无奈感,被命运玩弄…… 不知道楼主看明白《大话西游》没?要是你明白这电影的含义,也就会明白这歌唱的是什么了。 记得小时候就看过《大话西游》的,不过那时候实在太小,没有看出电影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只是看到了表面上的恶搞,粗糙的特技,简陋的...

《大话西游》一播出就让公司倒闭,被骂垃圾,一年后它凭什么逆袭
如果说《喜剧之王》是周星驰的转型之作,那么《大话西游》则恰恰贯彻了星爷说的那句“绝望中带点希望”。那年星爷刚刚成立了彩星电影公司,本想靠这部影片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不想却因为空前惨淡的票房以及急转直下的口碑致使公司倒闭,受人奚落,让意气风发的星爷受到了重重一击。一年后,大陆网络突然兴起...

大话西游这部电影想表达的是什么啊?
世界是巨大的枷锁,你不得不重复自己或是别人的生活。记得长辈说过:年轻是一种罪过。他说我们不成熟。真切地为自己的不俗喝彩,在深切的郁闷中,突然就看懂了《大话西游》:一位才华横溢又无法无天的青年(孙悟空),根本不喜欢世人摊派给他的大事业(西天取经)。他尤其受不了师父(唐僧) 的唠唠...

为什么香港人公认大话西游是大烂片,内地却一片叫好?
就比如说《仙履奇缘》开场时,朱茵划船时的那段《芦苇荡》,创作这首配乐的人叫赵季平,是圈里数一数二的配乐大师,当年拍《大话西游》时特意让赵季平来谱曲。结果赵季平一看剧本,脑袋就大了,当时电影还叫《大话东游》,没有完全成型不说,而且逻辑写得乱七八糟,于是赵季平就去片场探班,正巧碰上...

大话西游最后结局到底是说什么?
《大话西游》结局:《大话西游》结局师徒四人开始去取经,路过城门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在看热闹,唐僧就让悟空去看看,悟空走过去之后,“这俩人已经站在上面三天三夜了”,城墙上站了一对男女,夕阳武士和一位女子。“看来我不应该来”“现在才知道太晚了”“留下点回忆行不行”“我不要回忆 要的话 留...

关于《大话西游》观后感精选5篇
《我的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大话西游》观后感1 这是一部公认的经典,有很高的地位和口碑,被人们以各种方式诠释了无数次,因为它一个爱情电影的里程碑,用了一种在当时看来比较前卫的方式述说爱情,让那个时代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看到,原来爱情可以是这样表达的。爱与不爱的宿命,凡人和神仙的轮回,通过喜...

盘龙区13313492690: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为什么说<大话西游>是后现代主义解构电影? -
势缸艾附: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

盘龙区13313492690: 1:什么是后现代主义:2:《大话西游》的后现代主义性体现在哪些方?
势缸艾附: 1、“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见于西班牙人F·D·翁尼斯(F·D·Onis)1934年编... 因此,“无厘头”文化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后现代主义文化.3、《大话西游》通过至尊...

盘龙区13313492690: 《大话西游》把周星驰推到了后现代主义喜剧大师的位置 -
势缸艾附: 解构主义是现代语言学地一种理论,原来是用来探讨人的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的.近代的西方人认为,语言与思维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你有什么思想,就可以用什么语言表达出来.解构主义在西方的流传的时候,就是得益于后现代的文化氛围....

盘龙区13313492690: 电影大话西游解读 -
势缸艾附: 你在看大话西游的时候,如果笑得腹背抽筋,龇牙咧嘴,那么你很有幽默感.如果你看完了大话西游,你还笑得满地打滚,那么你其实什么都没看懂.如果你看完了大话,你忽然发现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泪水,你总算看懂了大话的第一层了...

盘龙区13313492690: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
势缸艾附: 提到喜剧电影,我想大多数人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演员形象就是周星驰.由周星驰、吴孟达、朱茵、莫文蔚、蓝洁瑛等主演的《大话西游》,历经二十多年,依旧是周星驰喜剧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只会随着时...

盘龙区13313492690: 大话西游是什么?
势缸艾附: 《大话西游》是一部香港无厘头搞笑片,成就了大话的经典传奇.《大话西游》把周星驰推到了后现代主义喜剧大师的位置,进而推动了无厘头文化在中国的流行.电影“大话西游”分为《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这两部.另有相关书籍及同名网络游戏等.

盘龙区13313492690: 《大话西游》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拜托各位了 3Q -
势缸艾附: 很多学者在分析《大话西游》时都把它作为后现代文化的代表作,觉得它解构了传统文化存在的基础,但他们大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大话西游中的爱情不仅不是对传统爱情观的解构,反而是对传统的回归与肯定.作为这部电影的...

盘龙区13313492690: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为什么是一百零一回?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么? -
势缸艾附: 《西游记》总共有一百回,《大话西游》是部后现代无厘头的剧情片,因为借用《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原型,社稷出另外的故事,所以《月光宝盒》《仙履奇缘》就是一百零一回和一百零二回.

盘龙区13313492690: 什么是周星驰的后现代主义? -
势缸艾附: 告诉你一件事,周星驰有一次到西南政法大学演讲,有一个记者问了这个问题,星爷回答:“我完全不懂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我觉得看星爷的电影,高兴就行了,何必搞什么“主义”“后现代”之类的呢?

盘龙区13313492690: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呢?非主流属不属于后现代?? -
势缸艾附: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维.非主流不属于后现代主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