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急!

作者&投稿:堂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青玉案》(元夕)的中心思想?~

单从字面意思理解,诗歌的上阙描写了元夕节歌舞升平,人群熙熙攘攘,官民一起赏花灯,下阙讲述了游玩之中无意在灯火幽静之处发现了意中人。但从深层次来讲,他深感内心的失望和愤懑,却不愿和那些人同流合污,所以只能独自一个人站在幽静之处孤芳自赏。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青玉案·元夕》创作的时代背景,正是金军大兵压境之时,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不思收复失地,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辛弃疾忧国忧民,尽管他能征善战、熟稔军事,可总是坐冷板凳,看着元夕节热闹的景象,他感觉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表达了辛弃疾心中的落寞写照。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诗人通过写元宵佳节寻找到一位孤高、淡薄、自甘寂寞的美人,来比喻自己不肯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性格。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达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辩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这首词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是我们久吟不衰的名句。整首词在最精彩的地方嘎然而止,却给我们留下无比宽阔的想象空间。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发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得出来。
词中在“灯火阑珊”的“那人”,不用说是一个青春妙龄的少女,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露了一下脸。然而我们感觉得出,这是一个聪明活泼而又有几分淘气的女孩子。等她的人在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却不急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先看看他着急的样子,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头,等到他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惊喜。
那个青年男子呢,元宵节热闹的盛况他视若未见、毫不在乎,他只关心那些花枝召展从他面前飘然而过的少女,急切地想从中寻出那张可爱的熟悉的面孔。假若寻不到自己心爱的人,那么整个元宵佳节将黯然失色,所有的热闹只会让他倍感失落倍感孤单。只有与他望眼欲穿的“那人”相见,整个欢乐的场面才会被激活,才会真正享受节日带来的双倍的欣狂。

参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4071922.html?fr=qrl&fr2=query


青玉案元夕原文和意思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释义: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写作背景和全文意思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意思: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不多的婉约词之一,也是他代表词作之一,许多人即使不熟悉这个名字,却也知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名句,这是本词的最后一句,也是点睛之笔,若没有这句,“元夕”就只是热闹,任何人都能表现出来的热闹,甚至有些词人能够比他表现得更好,然而加上这最后一句...

古诗: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的内容和意思。
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词作)...

青玉案 元夕 练习题
回答:青玉案·元夕 百科名片《青玉案·元夕》为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目录[隐藏]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 译文 词牌介绍 词牌格律 词意解析 ...

青玉案元夕是什么意思?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完善 宋词三百首,元宵节,写人,抒怀,情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

辛弃疾元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的写作特点:1、意象丰富,画面感强 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花千树”、“星如雨”等,这些意象都富有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元宵节的繁华之中。同时,他也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如“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描述使得整首词更具有画面感,让读者能...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的赏析怎么写?
都是来观灯的富贵人家。悠扬的箫声四处回荡,皎洁的明月渐渐西斜,鱼龙彩灯欢快飞舞,通宵达旦不觉困乏。女子们打扮得似玉如花,蛾儿雪柳头上遍插,笑语盈盈地走过,一路上香气飘洒。我焦急地把她寻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她。突然间我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稀疏之处发现了她。

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接着即写游人车马彻夜游赏的欢 乐景象。观灯的人有的乘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而来。在倾 城狂欢之中,词人却置意于观灯之夜,与意中人密约会晤,...

众里寻他千百度全首诗青玉案·元夕全诗和意思分别是什么
1、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全词译文: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

昔阳县13312156774: 青玉案·元夕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急! -
荀君美爱: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

昔阳县13312156774: 《青玉案》(元夕)的中心思想? -
荀君美爱: 青玉案 [宋]辛弃疾 上片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下片写: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心思想 :诗人通过写元宵佳节寻找到一位孤高、淡薄、自甘寂寞的美人,来比喻自己不肯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性格. 翻译:在人群里千百次地寻找一夜都不见的“她”,偶然一回头,却见她站在残灯淡影之下.

昔阳县13312156774: 辛弃疾 青玉案的中心思想 -
荀君美爱: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的中心思想:诗人通过写元宵佳节寻找到一位孤高、淡薄、自甘寂寞的美人,来比喻自己不肯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性格.

昔阳县13312156774: 《青玉案·元夕》 词的中心思想和这首词的韵脚 -
荀君美爱:[答案] 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作者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赏、娴静高雅.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

昔阳县13312156774: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全词主要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
荀君美爱:[答案] 反衬 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昔阳县13312156774: 《青玉案·元夕》的主题是什么?要理由. -
荀君美爱: 诗人通过写元宵佳节寻找到一位孤高、淡薄、自甘寂寞的美人,来比喻自己不肯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性格.清末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昔阳县13312156774: 青玉案·元夕的体裁 题材 种类 写作背景 ..中心思想..急呀··· -
荀君美爱: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简析】这首词历来被称为是辛弃疾...

昔阳县13312156774: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精练、简短赏析 -
荀君美爱: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 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昔阳县13312156774: 青玉案·元夕赏析50字 -
荀君美爱: 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昔阳县13312156774: 《青玉案》的解释 -
荀君美爱: 宋人以元宵节为题材的诗词举不胜举,辛弃疾这首《青玉案》应该说是别具一格了,没有朱淑真“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的郁闷幽怨,也没有李清照《永遇乐》得凄苦悲凉.整首词格调明朗、清新,寓意深曲、耐人寻味.辛弃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