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这个人

作者&投稿:游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苏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真不好说。

      近一千年来,为什么中国历代上至帝王,下至知识分子和黎民百姓,都有那么多人喜欢这个人,也真不好说。

    有人曾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北宋,他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文学成就,没有之一。

    他是那个时代文坛的泰斗,近一千年来精神的领袖。

      不能用伟大去概括他,这个词用在他身上太渺小了。

      能够读懂苏东坡的人并不是很多,近代以来,林语堂算其中一个,他提笔写了《苏东坡传》。

      苏东坡如果知道,应该是庆幸的。世间难得有知音,好比伯牙和钟子期的相逢,哪怕岁月相隔一千年的时光。

      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身上的符号太多了,佛教,儒家,道家,苏东坡的人生观是混合的,林语堂有一段精群辟的概括:“苏东坡是个禀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真的读懂了苏东坡。

    上中学的时候写作文,命题大意是讨论勇敢,我摘引了苏东坡《留候论》中的一段: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老师大为赞赏,红笔圈圈点点,我内心窃喜,现在回想起来,老师赞赏的是苏东坡,苏东坡写的真是很好,这好比一个懂酒的人,遇见了一个爱酒的人,而真正的妙处,却是酒好。

      苏东坡是什么地方的人?他是四川人,湖北人,广东人,海南人。他的一生颠簸流离,一生也熠熠闪耀。从表面上看他一生都在走下坡路,但是这下坡路却被他走得清风徐来,四十三岁他被贬黄州,他在黄州呆了十五年,这也是他创作的巅峰时刻,也是他人生的低谷。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在黄州开荒种地,有了东坡居士这个别号。天下闻名的《寒食帖》也是写于这个时期,早些时候我看不懂苏东坡的书法,总觉得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和王羲之颜真卿并列,有些拔高赞誉太过,如今细细品味,他如梵高一样,把内心浓烈的感情色彩铺洒在纸上,全篇惆怅无一字不哀伤。可是字里行间,笔锋依旧纵横刚直,无半点媚骨,那个长长的纸字,一直拖到底,把苏东坡的心迹完全表露无遗。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笔为心声,无论其文其字,都是心情起伏,气息跌宕。古今往来,哪个大家能在这种烦闷苦愁的心情中写得出这样的神品?

    如今的黄州赤壁已经叫做东坡赤壁,我的老家在赤壁,苏东坡却笔锋一转,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千古文章把赤壁定位在了黄冈,至此楚地有了一文一武两个赤壁,我想湖北人是应该感谢他的,有人说谪贬黄州成就了苏东坡,其实也可以说是苏东坡成就了黄州赤壁。有时候我想,《前赤壁赋》中的长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果写在洞庭湖畔的赤壁,长江应该是更加壮阔的景象。

    往后的岁月,他一路向南,连续被贬惠州儋州。直至天涯海角。那个时候的苏东坡已近花甲,但他一直持着勇敢的态度,把一切都付之于天命。

      他的一生都没有过安定之所,可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把逆境变成顺境。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坦然面对。每次我到惠州,我都想起千年前的这个人,车窗外的西湖,风光旖丽,景色宜人,总遗憾没有时间去看一看,鹅城人民对苏东坡是喜爱的,一个美丽的西湖,被他们硬生生从杭州搬到了岭南。

    老百姓是爱戴苏东坡的,仕途坎坷,现实的无奈让苏东坡无法展示自己的抱负和政治理想,但是他每到一处,都为当地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只能从字里行间去评判他了,我有时质疑苏东坡的作品是他人冠名,你想想,大江东去豪放派,一曲相思不思量自难忘婉约派?老夫聊发少年狂,左擎苍右牵黄,这气概谁人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点要和李白PK的节奏?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拔剑四顾心茫然的侠士?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萧且徐行。这等从容谁又能比?很小我就喜欢那人首江城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只有苏仙,才有这等情深!我真搞不懂他创作的风格,只有五体投地的膜拜!

    苏东坡自己说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我想很多人都是愿意化身为乞去苏门前乞讨的吧,他的平易近人,率真,让我一直不喜欢刘禹锡那句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鲁迅先生去世前,面对他的宿敌,说一个都不宽恕,这样的铮铮铁骨和苏东坡比较,苏东坡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哪怕被小人陷害,他的内心依旧柔软而善良。正因为这样,他也收获了许多真诚的朋友。

      林语堂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直面人生的风雨,对于人生,他活得大彻大悟,他的一生流离四海,他对自己的评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遭遇流放的凄凉伤心之地,却是他一最闪耀的地方,他在黄州荒地种下的不应该粮食,而是生命的乐观之花。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风雨飘摇的逆境,他依旧驰骋纵横,我行我素,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人生中的风雨、荣辱得失又算得什么!此心安处是吾乡!还是林语堂的那一句话: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我想,这应该是对他最好的总结。


苏轼定风波书法作品
原文:《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这首广为流传的词在初次阅读时...

晨读苏东坡词
晨读苏东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写自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和大家一起出行游玩,中途遇到大雨,同伴狼狈躲雨,只有苏...

可作为座右铭的苏东坡诗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这首广为流传的词在初次阅读时就会被大多数人深深喜欢,甚至会奉之为人生座右铭.能否说,这种“心有灵犀”的喜欢是因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预...

苏轼的哪句词让你感触最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指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人们常用此句来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

苏东波的诗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不喜勿喷。

求苏轼词5首短一点苏东波的有没有更短一点的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水调歌头·...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人从眼前的风雨推及到整个人生。表达了词人在面对人生的风雨中,也是以这样一种从容而超脱的心境去对待,同时也能看出词人愿意昂首面对人生的风雨,并在其中磨练自己,修炼自己的超然人格。虽然苏东坡在历史中最有名气的是他的诗歌,但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同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

我最欣赏诗歌作文350字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夜里的竹林不知是否寒冷,潮湿的泥土上隐约的看见一抹淡淡的踏痕。芒梗的粗糙表面或许被一双脚掌磨出了风霜,但未曾在他倔强的内心擦出任何一点悔恨的痕迹。语文课本里那位官途坎坷,命运辗转的诗人,安慰了懵懂初中生,被学习过分压抑的心。苏东坡的仕途虽然不顺...

解释,苏东轼的二句,著名的词句。要说出比喻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按:“莫听”二字,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竹杖芒鞋”,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怎样的一种豁达?在没有蓑衣的雨中将竹杖芒鞋,写出了胜于金铠宝骑的气概!我对他最早的认知是美食家,现在更加感慨的,是他的乐观豁达、幽默率真,永远对生活抱有希望。 苏东坡是我心中的偶像。 《苏东坡传》读后感15 首先林语堂写这本书肯定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从附录里这些资料的来源,可以...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240728607: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谁的哪收诗里的句子? -
滑荆塔定: 定风波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240728607: 苏轼简介资料
滑荆塔定: 苏轼,景祐四年(1037)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都习惯称为苏东坡.没错,就是东坡肉、东坡肘子的那个东坡,在苏轼的老家四川眉...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240728607: 苏东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告诉我他的品行..
滑荆塔定: 一、 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仿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240728607: 一蓑烟雨任平生刻画了苏轼怎样的形象特征?此人是如何以曲笔写直意的?有何好处? -
滑荆塔定: 你要通读整首诗,就能体会到主人的那种心境,我觉得是厌倦了世俗生活,向往田园的自由欢乐,主人觉得竹杖,芒鞋,更舒服,就那么一个斗篷正风挡雨过一辈子也不错的心情,是一种卸掉世俗回归田园的轻松,但我觉得还是有点自嘲的感觉吧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240728607: 苏东坡旷达乐观的事例 -
滑荆塔定: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240728607: 一蓑烟雨任平生刻画了苏轼怎样的形象特征? -
滑荆塔定: 豁达开朗,超然物外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240728607: 苏东坡的诗词鉴赏 -
滑荆塔定:例举苏东坡两首诗词进行鉴赏: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240728607: 可作为座右铭的苏东坡诗词 -
滑荆塔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这首广为流传的词在初次阅读时就会被大多数人深深喜欢,甚至...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240728607: 以苏轼的“两赋一词”谈谈对苏轼的看法 -
滑荆塔定:[答案] 宋代黄州,实为今天的湖北黄冈.长江从这里一处名为赤鼻矶的山崖奔腾而过,所以当地人就为之演绎出了赤壁古战场的说法... 苏轼,一代文豪颠沛流离,开始了他的黄州之旅.他每日泛舟长江,携酒览胜,登高怀古,过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240728607: ...“风雨任平生”的一生.苏轼一生的风雨,一生的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 -
滑荆塔定:[答案] 14、文章的标题是“风雨任平生”,其中的“风雨”指代什么?“风雨任平生”该怎么理解“风雨”指代一生的坎坷.不难发现他一生在生活上、心理上饱受煎熬、在仕途中屡遭贬谪、在政治上多遇坎坷……他处在九死一生的逆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