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为什么要写七步诗

作者&投稿:陈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丕为什么要曹植写七步诗?他为什么要迫害曹植?~

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为巩固新政权,曹丕先是夺了二弟曹彰军权,而后又逼四弟曹熊上吊,剩下三弟曹植,是其兄弟当中最有能力动摇其政权的一个,故曹丕当然是欲除之而后快。
实际上,曹植在争夺太子之位失利后,已经极度克制,曹丕明察暗访也没有查到曹植犯下什麼大罪,最後是有人告发曹植经常喝酒骂人,曹丕借此派出使者,并用计栽了个扣押使者的罪名给曹植。扣押使者虽然是犯上的大罪,但出於心虚,曹丕杀之怕众不服,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死去。

兄弟相争,曹植是个比较有才情,然后呢,比较出风头,大家公认他比曹丕要更有才,就在朝堂上,曹丕想出口气,我个人觉得也有可能想杀他的心 ,就说:你不是有才华么?今天展示一下,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出来,不然就要他自裁,然后就有了这样一出。

比较正式的就是 :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个人觉得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这种话,大家看了就可以了……好假的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编辑本段]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反映了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感情沉郁愤激。

这七步诗到现在是不是曹植写的都尚存很大的争议,最早记载曹植七步诗的是《世说新语》,而在三国志当中并未出现,隋唐之前曹植的诗集容易得到但是到了宋之后就大部分失传了,后面的曹植作品都是后人搜集的,加上刘宋和赵宋时期的两次反曹高潮,可能才是真正的催生了七步诗的原因,所以这七步诗实则是真假难辨。曹植本人到底有没有写过,根本无从考证,鲁迅和郭沫若都曾持有这个观点。而《世说》对曹操父子多贬损,观点有失公正,而且世说本身不能作为正史看待,只能算是当时的一些名人轶事。所以这七步诗多半是托曹植而生,并非出自曹植之手的可能性更大。

七步之内须有诗作,不然兄杀之,还要注意,曹植的《七步诗》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附:
【现代《七步诗》】——是后人所改
【三国·魏】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编辑本段]注释
漉:过滤。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即豆秸。
釜:锅。
持:使用、用来。
然:燃烧。
煎:煎熬。
本:原本。[编辑本段]翻译
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的煎熬我呢?
附注:
漉菽以为汁中的“菽”,只要是出自正版的《世说新语》,没有作“豉”的。至于流传的其他诗歌版本,可附注说明,不应列在《世说新语》的书名之后。
本自同根生中的“自”,有版本为“是”,疑为今人修改,不如“自”字好!
萁在釜下燃有“在”,有版本作“向”。
另有别本《七步诗》为四句(是后人所改),以《三国演义》为代表,首句为“煮豆燃豆萁”,第三句为“本是同根生”。
[编辑本段]典故
典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反映了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感情沉郁愤激。
[编辑本段]作者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死去。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是这样滴本应是曹植接位可曹胚用了卑鄙的手段夺走了之后为曹植吃让他每走7步写一首诗写完后由于写得太动人让感动便没曹丕杀他


七步诗是曹植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四儿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曹植就念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

曹植七步路写诗,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曹植这首诗比喻出彩,用语经典,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曹植的《七步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委婉地讽刺了曹丕对自己的步步相逼,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

简述曹丕要曹植作七步诗的原因
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完了此事。这首诗...

曹植七步成诗,是被逼出来的还是天赋呢?
同时,作为曹植的代表作《七步诗》,更是被传颂千年,毕竟七步之内写一首诗是需要极高天赋和底蕴的,而曹植不仅能做到七步成诗,还能借题发挥,可见其才学之高。但近些年的研究却发现,历史上很可能没有曹植“七步成诗”一事,为什么这样说呢?曹植“七步成诗”一事,最早被记载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关于曹植《七步诗》的故事
《七步诗》的故事:黄初元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

谁知道曹植的《七步诗》和诗意,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子时把豆茎当作燃料,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

结合七步诗的写作背景并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丰富的历史知识、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反封建传统的革命精神,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扬丕抑植”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写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

七步诗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什么意思 有什么区别
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曹丕免他一死),郭沫若写反七步诗是歌颂(曹植的伟大) 《七步诗》 曹 植 煮 豆 燃 豆 萁,豆 在 釜 中 泣。本 是 同 根 生,相 煎 何 太 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2.煎:煎熬,隐喻迫害。[解说]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

曹丕的七步诗是怎么写的七步诗的内容是什么
七步诗》是曹丕的弟弟曹植写的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长子曹丕即位,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且朝中政事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

七步诗的创作背景及意思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

石鼓区19619496727: 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因是什么 -
实时科苏: 大致是这样的,之前曹丕和曹植在于继承权方面是竞争对手,后来曹植一方面因杨修缘故不再蒙曹操垂青,另一方面曹丕采纳贾诩的计策,逐渐使曹操将继承权交到其手里. 在这之后,曹丕想找个理由除掉曾经对其有威胁的对手——曹植,便要求其在走出七步之内成诗.不想曹植才高,七步内便完成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一方面也有感触,另一方面受母亲劝阻,便打消了杀曹植的念头. 语言组织有点混乱,不好意思.

石鼓区19619496727: 曹植为什么写七步诗? -
实时科苏: 因为其兄曹丕想加害于他,要求其七步内作诗可以免死,故而写成七步诗.即成诗,又借物比喻了兄弟感情.

石鼓区19619496727: 曹植为什么做七步诗 -
实时科苏: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

石鼓区19619496727: 曹植为什么要写 七步诗 ? -
实时科苏: 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因: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

石鼓区19619496727: 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因是什么?(简述20字左右) -
实时科苏: 被曹丕所逼,曹植若七步之内作不出诗便会被曹丕所杀,实为曹丕忌才.

石鼓区19619496727: 曹植为什么要作《七步诗》?
实时科苏: 名词解释《世说新语》: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笔记 小说,主要记述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 三国时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合称"三曹",他们为中国文学 史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这其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被后世传为一段佳话.

石鼓区19619496727: 历史三国曹植的七步诗是为啥写的
实时科苏: 不是为什么写的,它的创作背景是,传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曹丕好不羞愧,只得饶过曹植.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石鼓区19619496727: 曹植为什么作七步诗?
实时科苏: 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最有名气的才子, 他的《七步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 知.那么,这首《七步诗》是怎样写成的呢? 曹操死后,太子曹丕即位做了魏王和丞 ...

石鼓区19619496727: 曹植写七步诗的用意是什么? -
实时科苏: 当时他哥要杀他,曹丕要他作一首诗.但曹植作诗从内容上看是希望曹丕和兄弟不要自相残杀,于是作了这首诗.

石鼓区19619496727: 曹植七步诗写作背景? -
实时科苏: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