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始知圣人之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魏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是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中初悟“格物致知之旨”之时的心理状态描述,表明了之前对于“格物致知”的含义有所误解,以至于在寻求圣贤之道的过程中费尽周折,不得其门而入。
但王阳明先生的这段话,却又引来长期的误解和误读。这段话中的“始知”表示学问的新起点。“圣人之道”表示成为圣贤的途径,阳明先生在12岁就立志成为圣贤,但在悟道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尽管涉猎儒家、道家、佛家、兵家等许多学问,但始终找不到一条成就圣贤的正确途径。直到“龙场悟道”才发觉之前的方法有误,并醒悟仍有许多学习儒学的人士执迷于书面知识,以书面知识为“知”。正是由于执迷于前人的经验和误读,才导致没有真正理解如何能成为圣贤的真谛。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句话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之前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只要“格物致知”就能成为圣贤,但是并没有通俗易懂地揭示如何成为圣贤的途径;或者说他所提供的实践方法在现实中并不可行,仍缺少一些重要的辅助环节和阶梯。由于历代读书人在自我实践中无法取得实效,对于“格物致知”一语究竟是什么意思,令人十分迷茫,实践无门。
也就是说,“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短短一句话中包含了历代向往圣贤之道人士的无奈与心酸。但是,直到现代,许多人还一直对这句话望文生义,人云亦云,并没有从阳明心学的本原去理解这个问题。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吾性”二字。这二字不明,则相关意见就不能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什么是性?凡读过《礼记 · 中庸》就能知道,在古代的理解中,“性”就是与生俱来长存事物内部的东西,因此将其归属于“天命”。按现代词语来表述就是事物(包括人)的“自然属性”,或称“本性”,或称“本能”。
《礼记 · 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已说得十分清楚。《荀子 · 正名篇》也强调“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唐朝韩愈在《原性》中说:“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
可见古人对于“性”的基本认知相对统一,只不过在“性”的内部构成和梯度性方面有不同的见解。也就是说,“性”与今天的人们所理解的“本性”字义相近。正因为“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每个人刚出生之时,人的“自然属性”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因此,《论语 · 阳货》说,(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此,“吾性”的真正本意就是“我自身拥有的与生俱来的本性”,泛化的含义就是不随人的意识而改变的“事物的自然属性”。


龙场悟道
最终,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王阳明先生从噩梦中惊醒,不是恐惧而是狂喜地喊叫起来:我知道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从前向心外寻求真理,大错特错。一切真理,皆在我们心中,不在心外。这就是龙场悟道,它标志着阳明心学就此诞生。 一直以来,提到龙场悟道,大多数人都认为,王阳明悟透的“道”就是“吾性自足...

王阳明十大名言
4、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6、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7、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8、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9、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10...

圣人之道,悟性自足
圣贤之学,乃性命之学,是用生命实践的生活中的,好多人都认为,圣贤文化都离我们很远,那是我们的不知,也存在着我们的错知错见。圣贤文化是靠我们去实践的,知道了再去做,是有了正知正见。也是知行合一。阳明先生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是告诉我们,圣贤的大道,是靠我们去实践,去悟,只要听话...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感恩阳明先生的这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让我这两天不停地在想,在觉,在悟!        以圣人之心为心,在心灵深处建设心灵品质,就是去除心中的私欲、小利。用大爱的心灵和宽广的胸襟,去看待一件小事,一场活动,一份简单...

阳明心学当中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第一、心,是身之主宰(最根本):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决定意识、语言、身行,意识、语言、身行决定了事,所有的事汇集起来就是人生。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后,用百千种方便路径告诉我们“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心是身之主宰”。心中拥有无尽的宝藏,因而我们每个人都...

《读易》
因沉思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呼跃而起,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著《五经臆说》。——《阳明先生年谱》7.“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不是心灰意冷,而是心如止水,心如虚空,心中宝藏的大门终于打开!

龙场悟道,可学而至|四合院核心观点
但并没有消磨他年少时“必为圣人”的志向,反而在一次次的挫折与一次次的顿悟中,让他越来越接近那个终极真相。 在龙场,一天、两天、三天,阳明先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突然,在一个月夜,就像一道闪电划过了夜空,顿时云开雾散。多年的上下求索,化作那一夜泪流满面的狂喜:“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

史记 重点摘录
⑦顺应良知就是顺应了天理,这就是尧、舜、禹成就千古美名的根本原因。第四句,我的良知我做主。(最后一句也是最关键的一句话) ①千百年来,环境在变,社会在变,但历史运行的规律始终未变,良知也始终未变。②孟子告诉我们,人皆可以为尧舜。③阳明先生告诉我们,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一句朴素的话...

阳明心学精髓十句话
5.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6. 事上磨练。7.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8.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9.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10.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以下是对这些精髓的详细 1. 知行合一:这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知与行不是分离的...

王阳明是如何追求圣贤之道以及提出“心学”,包含哪些命题
王阳明在陆九渊的思想上,提出了“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理念。所谓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圣人之道,就是宇宙间最高的“天道”。正所谓“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心即理也,可以说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深层解...

金安区17841951623: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顿悟出了哪些道理? -
刘顷海墨: 王阴阳的龙场悟道,他悟出了天地之间的一些规律,所以他才能够直接的把自己提高了一个层次,他所悟出的道,可以说也不是我们所能够领悟的.只是符合他自己的道.

金安区17841951623: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是什么意思? -
刘顷海墨: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知识必须从实践中取得,从而获得真知;而要取得成就,则必须拥有更多的知识.这两句出自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金安区17841951623: 何为圣人之道 -
刘顷海墨:[答案] “天之道,利而无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

金安区17841951623: 龙场顿悟是什么意思?
刘顷海墨: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是集心学之大成者,创立了阳明学派.“龙场顿悟”是阳明心学思想宗旨确立的重要标志.明正德元年(公 元 1506年),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谪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 任驿丞.在龙场期间,他 常 念 “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并 “日夜端居澄默,以 求 静 一 ' 一日,“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 以 默 记 '五经'之言证之 ,莫不吻合,因 著 《五经臆说》”.( 《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这就是后人盛称的“龙场顿悟”.

金安区17841951623: “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 -
刘顷海墨:[选项] A. 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 B. 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 C. 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 D. 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金安区17841951623: 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 -
刘顷海墨:[选项] A. 圣人托梦 B. 内心自省 C. 行万里路 D. 读万卷书

金安区17841951623: 王阳明的到底如何理解?又怎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刘顷海墨: 知行合一 通俗的理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个理解虽然不能算是错,但是只是对于“知行合一”四个字的浅显的理解了.王阳明认为知与行本就是一体,知就是行,行就是知.比如说看见美女心里欢喜,不是先看见美女,然后才去欢喜的;...

金安区17841951623: 龙场悟道”的故事是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说明王阳明领悟到... -
刘顷海墨:[选项] A. 发明本心 B. 圣人托梦 C. 格物致知 D. 知行合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