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写赵普

作者&投稿:敏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赵普全文扩写~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读书来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一整天。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等到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事。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个人。太祖十分生气,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捡起撕碎的奏章回家了,过了些日子,(赵普)粘补连结好原来的奏章,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给你个剧本吧
你参考着编。
赵普

(太监走上台)
太监:(叹气)唉!现在大宋百废待兴,需要的是什么?(问观众)你知道?你知道?(大声)人才啊!不知各位大人可否发现了什么人才….(站直)上朝!
(皇帝和大臣走上台,太监站在皇帝旁边)
皇帝:(表情严肃)各位爱卿可否有本上奏?
赵普:臣闻昔澶州有一学子,名曰马屹然,字无为,其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学贯古今而心怀天下,臣以为皇上可附之以重任.(注:不必要都背完但和后面的打断要说的有连贯性,不可以太假)
臣甲:(在赵普说话的时候打断)启奏圣上,据臣所知这马无为实则为宰相大人的姑姑的儿子的表侄,依此可疑相爷居心叵测!(说后看赵普)
臣乙:臣附议(也看赵普)
皇帝:(挑眉)赵爱卿?
赵普:启奏圣上,其马无为确为臣之姑姑的儿子的表侄,但臣可用项上人头担保,臣觉无偏袒之心,只是其人确有实才
皇帝:(打断,挥袖而去)罢了!此事隔日再议!
太监:(大声)退潮!(退场)
臣甲:(笑,走近看赵普)赵大人?
臣乙:(学臣甲)赵大人?
赵普:(拂袖而去)
(臣甲、臣乙退场)

太监:唉!昨日宰相大人荐人,圣上却不用!不知今日会怎样……(站直大声)上朝!
(皇帝和官员上场,皇上坐定,各官员站定)
皇帝:有本上奏,无本退潮!
赵普:臣闻昔澶州有一学子,今奏明圣上,望圣上垂青!
皇帝:呈上来!
(太监递奏折)
皇帝:还是马无为?
赵普:是,还是澶州马无为。
臣甲:启奏圣上,昨日宰相大人即奏其人,而今复奏,这是否是在怀疑圣上知才不用,相中良马而不施以金鞍?
臣乙:臣附议!
臣甲:而皇上英明神武,实乃天之骄子,如他马无为腹有真才实学顶当从贡生中脱颖而出,而绝非使表叔的娘的侄儿来依裙带关系平步青云。臣以为赵普当斩!
臣乙:臣附议!
赵普:臣惶恐!臣以为现今大宋百废待兴,急需人才来为国效力,难道就能因他是大臣的亲戚就不可为大宋效力吗?吾皇开明,理应给有才之人一个施展鸿图的机会啊!
皇帝:(沉思)此时暂且如此,待朕定夺!
(皇帝下场)
太监:(看看赵普,叹气)退朝!
赵普:(叹气摇头)
众官员一起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官员下场)

(换景,赵普家)
(夫人上场,后随两丫鬟)
夫人:呦!这椅子怎么这么脏啊!来福!(来福上场)去!给我换个红木的上来!(来福下场搬椅子)
来福:(搬新椅子上场)夫人,您看这把是否满意?
夫人:凑合坐吧!(吩咐)我今日须出城上香,求得家中鸡犬安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须三个时辰方能回来。待老爷回来读书时不能打扰,这时府中小事暂时由你负责,不到情况紧急,绝对不能打扰老爷!听到没!
来福:是夫人,小的遵命
(夫人和丫鬟下场)


(大门口,赵普下轿迈上台阶)
来福:(赶紧打躬作揖,满脸笑容)老爷,您回来啦?夫人早上到相国寺进香去了,中午不回来,特地嘱咐小的为你安排中午饭。
赵普(神情严肃地一摆手,边说边迈进府门)知道了,我要关门读书,中午饭就送到书房吧。
(来福赶紧关门)
舅妈:(那一手绢,来到大门口,东张西望,自言自语)自从老姐姐过世啊,我都十多年没见我那外甥女了,今天特地从镇州来看看!(指门匾)这外甥女婿的宰相府可真气派呀!(敲门)开门开门!
来福:(开门,探出一个脑袋,不耐烦地说)谁呀?
舅妈:(笑着)哎呦!这亲戚老不见都不认识了!我是你家夫人的舅妈,今天特地来看看你家老爷和夫人!
来福:(赶紧陪笑)原来是舅妈驾到,稀客稀客!(为难地)不过不巧的很,我家夫人不在家,我得请示老爷后才能让你进来,这是府上的规矩。
舅妈:(有些疑惑地)啊?这么麻烦?哎!真是侯门深似海。那你快去吧!

(换景,在书房)

(赵普坐在书桌旁,手捧论语,如痴如醉,双眼微合,口中念念有词)

赵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来福:(蹑手蹑脚,细声细气地)老爷!……外面有人来访!……自称是您的舅妈!

赵普:(似听非听含糊地摆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恩恩……来访……不见……不耻下问……
来福:(赶紧蹑手蹑脚退出)

(换景,大门口)

舅妈:(焦急地等待着,看到大门开,急问来福)怎么样啦?
来福:真对不住!我家老爷读书很忙,不能见客,请您改日再来……
舅妈:(皱眉)书可以改日再读嘛!镇州那么远,我这好不容易来一次就这待遇?
来福:实在对不住!我家老爷视读书为上,连夫人都不见,夫人走的时候还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扰,请您回去吧!
舅妈:(气愤得脸色涨红,身子直抖,转身下台阶)哈哈!什么读书!当了宰相就不人亲戚了?真是荒谬!我走还不行吗!
(舅妈生气地走下台,来福忙去追)
来福:唉呦!舅妈您慢着点!您看夫人就回来了!~
(跟着走下台)

太监:(走上台,大声)上朝!
(皇上和各官员到位)
皇上:各位爱卿今可否有本上奏?
赵普:启奏陛下,臣闻昔(皇上打断)
皇帝:把奏折呈上来吧!
(太监递奏折)
皇帝:(看奏折,表情越来越难看,大声吼)马无为马无为!!难道我泱泱大宋除了这马无为就没个能管事的了吗?!(把奏折撕碎,扔在地上,扬长而去)
赵普:(面无表情,蹲下捡奏折)
臣甲:呜呼!赵大人!居安思危啊!
臣乙:好自为之啊!
(两人得意下场)
赵普:(叹气,感叹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赵普下场)

(换景,到晚上)
(赵普拿着笔,举着书,表情为难)
赵普:(叹气)已经3天了,圣上不用他,也是他没福气啊!
师爷:(关心地问)老爷又为马少爷的事而劳神了?
赵普:可不吗?我那两个同僚也不知怎么了,对于这件事这么激动。唉!官场入战场啊!这孔老夫子要能在此时给我指点迷津就好了啊!
师爷:老爷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想法,如果您觉得马公子真有学问,就应该荐到底啊!
赵普:(想想)是!你说得对!我身为宰相,天下兴亡可都是我的责任啊!现在国家需要的就是大量的人才,所以我必须荐。来!你再帮我参谋参谋!
师爷:呵呵!主子英明!
(两人一起笑着下场)


太监:(走上台,抱怨)你说这赵大人怎么就这么不识时务呢?圣上昨天可真动怒了,不过幸亏昨天这长平公主出巡回来,皇上才捎有息怒……这下赵大人可惨了!(站直)上朝!
(众大臣站定,皇上没到,大臣议论纷纷)
皇帝:(在台下笑着走上,旁边跟着公主)哈哈!外面一定很好玩吧!来!把你的见闻告诉我们 (众大臣见皇上与公主,立刻朝拜)
众大臣:吾皇万岁!公主万福!
臣甲:前闻公主奉命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今见圣上喜笑颜开,一定又有什么趣闻了吧!
公主:(掩嘴笑)那可不!还是太尉大人了解我!
皇帝:在这之前,各位还是先上奏吧!
赵普:臣有本上奏!
皇帝:(皱眉)又是马无为?放一放吧!不要扫了大家的兴!
公主:(听马无为的名字,眼睛一亮)马无为?请问宰相大人是澶州的那个马无为吗?
赵普:是,正是澶州马无为.
皇帝:(惊讶)哎长平?你认识马无为?
公主:(笑)那当然了!您可不知道!这马无为是个真正的英雄!那天我刚去澶州,就见他把自己的粮仓打开分给老百姓呢!您一定要重用他!
皇帝:(挑眉)那他为何不考功名?
公主:我也曾这么问过他,他说只要能为百姓干实事,功名利禄都可以不要.
(大家都不说话)
公主:怎么了?
太监:公主有所不知.那马无为是赵大人的姑姑的儿子的表侄……其他大人都说他该避闲……
公主:那父皇也没表态吗?
臣乙:禀公主,没有
公主:那可就是您的不对了!只要是人才都应该重用!现在都需要的是人才!哪管这避嫌不避嫌!
皇帝:好!拟旨,封澶州马无为澶州御史,即日升官!
众人:吾皇英明!

(完)

宋朝宰相赵普
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
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善吏道,后周显德年间,先后为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从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节度使赵匡胤推官、掌书记。显德七年(960)正月,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是年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议宋太祖亲征。宋得胜还师后,升普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宋太祖依普计,于建隆二年(961)“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诸将兵权;建隆四年(963),加强中央集权;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财权;乾德五年(967),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开宝二年(969),削夺节度使兵权;统一全国,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负宰相责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职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普入相后,坚于职守,对宋太祖忠贞不二。有当用者,普荐其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应升迁者,太祖不予升迁,普为其力请,直至宋太祖从其请。开宝六年(973),普接受吴越王钱镠所送10瓶瓜子金,又违法从秦陇买来木材营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罢相,出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继迁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普升为司徒、梁国公,二次入相。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计,不再传位于皇弟赵廷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职,出任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县)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辽久未班师,普上疏力谏收兵息战。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樊)节度,改封许国公。
端拱元年(988),普被册封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顿吏治,惩治不法官员,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议,对党项人采取糜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辞相职,宋太宗不准,任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请求辞归故里,宋太宗不准,拜普为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俸禄。是年七月,普卒。太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赠普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
《宋史·赵普传》: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一整天.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用了这人.
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这位宰相就是赵普。
后周判官 宋州书记
赵普生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922年),卒于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字则平,原籍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父赵迥,避后唐赵德钧兵戈乱,迁居洛阳。赵普读书不多,自幼学习吏事。成年后,被聘为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幕僚,后举荐于朝廷,与赵匡胤同为后周世宗柴荣部下。赵匡胤部破滁州后,欲斩盗百余名,经赵普审讯,大部非盗贼而存活之。赵匡胤奇之,遂用为同州节度使属下的司法推官,旋用为宋州的书记官。
陈桥兵变 佐命殊勋
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去世,由遗孀佐幼主柴宗训即位。时赵匡胤执掌护卫皇帝之禁军,担任殿前都检点要职。建隆元年。(960年)春,传契丹勾结北汉入寇。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而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将士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按律披龙袍即谋叛,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假惺惺地从后周幼主恭帝手里接过所谓“禅位”书而正式当了皇帝,建立了宋朝.旧史记载这段历史虽然也留有蛛丝马迹,但认为赵匡胤是被迫的,按他的仁爱本性是决不会从寡妇孤儿手中夺取政权的。然而,是谁煽动部将为谋富贵而拥立新主?为什么留京守卫之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早巳愿意拥立赵匡胤呢?为什么兵变前赵匡胤之弟赵匡义与掌书记赵普早巳知情而不发?兵变之际又由他们枕戈待旦守护黄袍加身之赵匡胤呢?这些情况都不言而宣地说明,赵普在其中起了智囊军师的特殊作用,而且他也做了新皇帝心中想做而又不便明言的事。这些事是弄刀舞枪、迷信武力的将领,包括赵匡义在内都计虑难周的。所以,按政变的实际作用来说,这位从滁州战役时就与赵匡胤联宗的赵普,是建立了特殊功勋应获头功的。
然而,在论功行赏时,除了一批原来地位重要的拥戴赵匡胤的将领如石守信、高怀德等得到晋升要职以外,赵普仅得了个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的一般官职。为什么呢?工于心计的赵匡胤不能不继续重用后周宰执范质,王溥以及魏仁甫为相,以维系旧官员之心,而不致削弱刚刚接管的国家机器。这一点,赵普是有所认识的.因此,他照旧要为新皇朝的稳固出力。
从征二李 位列枢使
宋太祖赵匡胤代周以后面临的国内形势,依然是五代十国以来的武臣弄权局面。后周时义成军节度使李筠,本来是个网罗亡命之徒的野心勃勃的将领,他不甘居下,拒绝新皇帝授予的兼中书令的高官,而于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勾结北汉刘钧起兵反宋。赵普看到形势可虑,力主太祖亲征并随同前往。六月,石守信、高怀德攻陷保泽州(今山西晋城),李筠自焚死。
时后周太祖郭威之甥、驻扬州之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已成为宋廷心腹之患。李派翟守殉联结北汉,中途被俘为宋太祖所用以后,宋廷采取赐李铁券(免死牌)以稳其心,并令其移镇青州(今山东济南一带)以便就近约束。李重进扣押宋使,遂于七月起兵反宋。宋太祖派石守信、王审琦征讨,迁延未克。赵普因以原后周之将士攻后周之贵戚为虑,劝太祖自行。十一月从征扬州,—举攻克,李重进全家自焚死。
二李叛乱的平定,从献策亲征之意义上来说,赵普之功显著。遂迁以兵部侍郎、枢密副使之职。
加强君权 杯酒释兵
在我国封建时代,不乏有新王朝之开国君主杀功臣、夺兵权之事。西汉初定,遂有未央宫戮韩信之变,而后又有消灭异姓王之举,都是出于巩固君权之需要。赵匡胤深知自己是部将拥立,他不能采取武力解决的办法,消灭二李事件已引起人心浮动。而赵普一再以石守信等执掌禁军为忧,并说细察石等皆非能统驭部下之将才,一旦部下也来个黄袍加身,情况就不妙了。宋太祖颇然其说,并询以和平解决和长治久安之策,于是,赵普提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方针。赵匡胤是个触类旁通的君主,听其言就化成一整套加强君权、牵掣和削弱各方权力的政策与策略。首要的任务当然是要解决拥兵以自重的将领问题。
某日下晚朝后,赵匡胤留下石守信等将领叙叙兄弟情谊。有点醉意了,他向将领吐露做皇帝的苦处,夜不能安,防范变乱,不及你们做臣下的高枕无忧。当石守信等表示誓死效忠时又说,假如你们的部下谋富贵而起寥怎么办呢?又说人生在世所重者不过多积金钱,田宅,为子孙立不可动之产业;多置歌妓美女饮酒作乐以终天年。我皇帝与你们结为亲家,大家相互都没有猜忌不是很好嘛?这一番话的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于是,第二天纷纷辞去军职,交出兵权,到地方做节度使去了。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赵普献策之功自然是不能抹杀的。所以,建隆三年(962年),晋赵普为枢密使、检校太保。赵普深知巩固君权还刚刚开始,他为太祖建功立业谋取富贵的前途也是无量的。
强干弱枝 分化职权
“杯酒释兵权”只是解决兵权的第一步。中唐以来方镇弄权的隐患和新执掌禁军的弄权问题,仍是赵匡胤面前的当务之急。关键是把赵普的十二字方针策略精神渗透到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建置中去,改变权力结构中的独立性,使之必须依附君权而运转。在赵普的参赞下,这套相互制约的职权体制终于制订出来了。这就是中央设副相、枢密使副与三司计相以分宰相之权,收相互牵掣之效。枢密使直属皇帝掌指挥权,而禁军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和殿前都指挥负责训练与护卫。乾德元年(963年),用赵普谋,罢王彦超等地方节度使和渐削数十异姓王之权,安排他职,另以文臣取代武职,于是武臣方镇失去弄权的基础础,另一方面,收厢兵之骁勇和荒年募精壮之丁为禁军,于是天下精兵皆归枢密院指挥。地方虽无精兵,但地方厢兵合则仍可制约禁军。这就形成了强干弱枝而内外上下相互制约之制。
地方则以文人任知州及副职通判为行政官员.重要文献需会签有效.通判为皇帝督察知州之耳目.宋初州设团练使副原为闲职,熙宁变法中有的成为负责义勇之主管。
制其钱粮,是指限制节度使的财政粮饷权限的一种办法。规定地方钱粮大部输送中央,设转运使副主其事。熙宁变法中财税增多,地方之府库也很充盈,此时,节度使问题业已解决。
总之,赵普提出的这套方针、方略,确实在宋初起到了加强中央君主集权制及其军、政、财、文权力分立,防止方镇跋扈与地方各自为政的重要作用。改变了五代十国时期武臣专权,政变频繁的局面,使宋朝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套方针反过来又成为宋朝长期存在养无用之冗兵,冗官而冗费负担沉重,导致自我削弱各种权力结构之有效职能,而走向“积贫”、“积弱”之境的重要原因。因为赵普的方针只是从防兵之变、防方镇之跋扈、防官员之损害君权为出发点,而主要不是去提高国力、军力、政权与财政的效力.这就是为什么北宋空有军队一百二十万,官员二万余,封椿库存之钱财成堆,而在北宋与南宋的三百年统治时期,一直对外屈服于辽、夏、金民族政权,内不能消弭官乱于上、民变于下,而处于深重的统治危机的一个真正原因。对此,赵普与宋太祖是要负历史罪责的。
雪夜决策 先南后北
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部署中枢与地方政权既定,时机成熟,就尽罢留用后周之范质,王溥、魏仁甫三相,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实际上是宰相职位.赵普于是更加用命。某晚宋太祖与弟赵匡义雪夜访赵普,赵普燃炭烧肉置酒以进.皇帝呼赵普妻为嫂,君臣甚为相得.谈话的中心是商量用兵北汉的问题.赵普认为;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等待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宋太祖表示深合心意。这番谈话表明在确定所谓“先南后北”的方针上,赵普襄赞有功。关于先南后北决策的核心,是从契丹手中收回石敬瑭割让之幽云十六州的国土问题。至于北汉之统一则是小事。事实上,在后周、宋初时江南之南唐、吴越两国早已不断输送大宗财富给后。周与北宋政权。所以赵匡胤所说的为战备军需而消灭两国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而他建立封椿库的第一目的是想赎买回十六州.然终北宋之世,实际上并未全力收回失地,熙宁时期的宋廷反而割让七百里地以和辽。可见先南后北不过是赵匡胤欺软怕硬的遮羞布。因此,对赵普的先南后北的“襄赞定策”的作用,应当另作评价了。
公忠其表 谋私宠衰
乾德五年(967年)春,赵普又得到右仆射和昭文殿大学士的职位与荣誉。开宝三年(970年)春,宋太祖亲自去看望病中的赵普,六年又至赵普家,突然发现廊下堆有海货十瓶。打开一看,全是小颗粒的瓜子黄金.赵普只好坦白说明,这是吴越王钱叔送来的。宋太祖说,钱叔大概认为国家大事全由你决断,所以送金子嘛。口中虽说受之无妨,实际上触及了赵匡胤独揽大权和皇权尊严的要害问题。赵匡胤是决不允许臣下来愚弄他,或者暗中夺他的权的.随后又发现赵普违反禁令,私运木材扩展府第,又有官员冒充赵普名义经商等问题。随着考察的深入,又发现赵普子承宗竟然违反宰辅大臣间不得通婚的禁令,娶枢密使李崇矩之女为妻,这有架空皇权的危险,立即命令分开。时翰林学士卢多逊及雷有邻揭发赵普受贿,包庇抗拒皇命外任之官员,简直更是欺君之罪了。宋太祖设副相与赵普分掌权力,并监督相权,不久贬赵普为河阳三城节度使。这些公忠其表、谋私其内的问题,使赵普逐渐失去宋太祖的宠信。
廷美疑案 两度入相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崩,弟赵光义(避匡字讳)即位,是为宋太宗。关于这段兄终弟继的历史,流传有“烛影斧声”的疑案.太平兴国四年御驾亲征北汉,高梁河之役宋师败于契丹援军.宋太宗一度失踪,于是军中有谋立太祖于赵德昭之说,为太宗所忌。赵德昭又为北征将士请赏,益遭太宗怒斥而自杀,宋太祖父子之死,不能不引起宋太宗异母弟赵廷美之悲愤自危。太平兴国七年,朝中有人诬告赵廷美有不轨之谋而皆受封赏,赵廷美则被贬往洛阳.这种情况对于郁郁不得志的赵普是有所触动的。他向宋太宗密陈,昭宪皇太后遗书由自己书写,命太祖传位于太宗,尚有使太宗传位于廷美、廷美传位于太祖子德昭的意思。但赵普又说太宗道,难道太祖传弟不传子的历史教训你还不能吸取吗?他又乘机说贬往洛阳之赵廷美毫无悔改之意,不能使之居于洛阳。于是宋太宗又贬赵廷美至房州涪陵小县。赵普的这番密陈,第一,证明太宗承兄位之合乎祖宗遗旨;第二,拥护太宗传子不传弟;第三,为太宗清除赵廷美继位之威胁。这几点就使赵普与宋太宗结成了特殊的关系,而立即获得司徒兼侍中的职位,两度任相。带来的结果是赵廷美以三十八岁盛年而夭折,宋太宗长子赵元佐因为替赵廷美申不平面发狂成终身之疾。从这里,可以看到赵普失宠于宋太祖,而又得宠于宋太宗,在两度任相、东山再起的历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月,赵普因故罢相,贬为武胜军节度使,具体原因不明.但从宋太宗作诗饯别,而赵普感激涕零,表示要勒诗金石的情形看,赵普一定有什么短处而不得不贬谪。至于赵普说来世效犬马之力,则完全是政治表态。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为报高梁河之唇而亲征幽蓟,战事迁延,进退维艰。赵普看到又是表忠的好机会而提出“兵久生变”,要求班师。宋太宗为嘉奖他三进疏陈,而在次年移赵普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改封梁国公为许国公。与此同时,宋太宗次子昭成太子、陈王元僖也表请再委政于元老赵普。当然,德昭之死,廷美之死为元僖提供了继位的机会,而赵普劝宋太宗之传子不传弟,使赵普赢得了元僖的美言和授为太保兼侍中的相位。从赵普三次任相中,可以看到赵普善于夤缘附骥于有政治前途者,并不惜牺牲品格去趋奉。
哀荣功过 试与评说
淳化三年(992年),赵普三次上表以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诏慰留,并加太师衔、封魏国公,享受宰相待遇。是年七月,赵普走完了生命的历程,终年七十一岁。宋太宗派员治丧,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谥号“忠献”。
赵普有一子名承宗,羽林大将军,曾知潭、郓州,颇有政声。有女二人,皆已成年。赵普妻坚请准予出家为尼。诏授以智果、智园大师。
赵普一生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了五十年。作为封建时代地主阶级的政治家来说,是一个有一定远见的历史人物。他所佐治制定的巩固中央君主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方针、政策,对于结束长期政治动乱、实现中原统一是有贡献的。对于深刻的消极后果来说,他同样是负有历史的责任.作为一代名相,他胸中缺少学问,而以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当然妨碍他作出更积极的贡献。赵普以个人对君主的忠诚三次任相.在整个居相期间,看不到他造福人民的政绩,这是最大的缺憾。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也做“刻”),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大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把赵普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用了这人.
宋史·赵普转
原文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 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普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贱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贱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人能与他相比。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的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恁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一整天.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用了这人.
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这位宰相就是赵普。
后周判官 宋州书记
赵普生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922年),卒于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字则平,原籍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父赵迥,避后唐赵德钧兵戈乱,迁居洛阳。赵普读书不多,自幼学习吏事。成年后,被聘为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幕僚,后举荐于朝廷,与赵匡胤同为后周世宗柴荣部下。赵匡胤部破滁州后,欲斩盗百余名,经赵普审讯,大部非盗贼而存活之。赵匡胤奇之,遂用为同州节度使属下的司法推官,旋用为宋州的书记官。
陈桥兵变 佐命殊勋
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去世,由遗孀佐幼主柴宗训即位。时赵匡胤执掌护卫皇帝之禁军,担任殿前都检点要职。建隆元年。(960年)春,传契丹勾结北汉入寇。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而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将士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按律披龙袍即谋叛,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假惺惺地从后周幼主恭帝手里接过所谓“禅位”书而正式当了皇帝,建立了宋朝.旧史记载这段历史虽然也留有蛛丝马迹,但认为赵匡胤是被迫的,按他的仁爱本性是决不会从寡妇孤儿手中夺取政权的。然而,是谁煽动部将为谋富贵而拥立新主?为什么留京守卫之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早巳愿意拥立赵匡胤呢?为什么兵变前赵匡胤之弟赵匡义与掌书记赵普早巳知情而不发?兵变之际又由他们枕戈待旦守护黄袍加身之赵匡胤呢?这些情况都不言而宣地说明,赵普在其中起了智囊军师的特殊作用,而且他也做了新皇帝心中想做而又不便明言的事。这些事是弄刀舞枪、迷信武力的将领,包括赵匡义在内都计虑难周的。所以,按政变的实际作用来说,这位从滁州战役时就与赵匡胤联宗的赵普,是建立了特殊功勋应获头功的。
然而,在论功行赏时,除了一批原来地位重要的拥戴赵匡胤的将领如石守信、高怀德等得到晋升要职以外,赵普仅得了个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的一般官职。为什么呢?工于心计的赵匡胤不能不继续重用后周宰执范质,王溥以及魏仁甫为相,以维系旧官员之心,而不致削弱刚刚接管的国家机器。这一点,赵普是有所认识的.因此,他照旧要为新皇朝的稳固出力。
从征二李 位列枢使
宋太祖赵匡胤代周以后面临的国内形势,依然是五代十国以来的武臣弄权局面。后周时义成军节度使李筠,本来是个网罗亡命之徒的野心勃勃的将领,他不甘居下,拒绝新皇帝授予的兼中书令的高官,而于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勾结北汉刘钧起兵反宋。赵普看到形势可虑,力主太祖亲征并随同前往。六月,石守信、高怀德攻陷保泽州(今山西晋城),李筠自焚死。
时后周太祖郭威之甥、驻扬州之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已成为宋廷心腹之患。李派翟守殉联结北汉,中途被俘为宋太祖所用以后,宋廷采取赐李铁券(免死牌)以稳其心,并令其移镇青州(今山东济南一带)以便就近约束。李重进扣押宋使,遂于七月起兵反宋。宋太祖派石守信、王审琦征讨,迁延未克。赵普因以原后周之将士攻后周之贵戚为虑,劝太祖自行。十一月从征扬州,—举攻克,李重进全家自焚死。
二李叛乱的平定,从献策亲征之意义上来说,赵普之功显著。遂迁以兵部侍郎、枢密副使之职。
加强君权 杯酒释兵
在我国封建时代,不乏有新王朝之开国君主杀功臣、夺兵权之事。西汉初定,遂有未央宫戮韩信之变,而后又有消灭异姓王之举,都是出于巩固君权之需要。赵匡胤深知自己是部将拥立,他不能采取武力解决的办法,消灭二李事件已引起人心浮动。而赵普一再以石守信等执掌禁军为忧,并说细察石等皆非能统驭部下之将才,一旦部下也来个黄袍加身,情况就不妙了。宋太祖颇然其说,并询以和平解决和长治久安之策,于是,赵普提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方针。赵匡胤是个触类旁通的君主,听其言就化成一整套加强君权、牵掣和削弱各方权力的政策与策略。首要的任务当然是要解决拥兵以自重的将领问题。
某日下晚朝后,赵匡胤留下石守信等将领叙叙兄弟情谊。有点醉意了,他向将领吐露做皇帝的苦处,夜不能安,防范变乱,不及你们做臣下的高枕无忧。当石守信等表示誓死效忠时又说,假如你们的部下谋富贵而起寥怎么办呢?又说人生在世所重者不过多积金钱,田宅,为子孙立不可动之产业;多置歌妓美女饮酒作乐以终天年。我皇帝与你们结为亲家,大家相互都没有猜忌不是很好嘛?这一番话的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于是,第二天纷纷辞去军职,交出兵权,到地方做节度使去了。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赵普献策之功自然是不能抹杀的。所以,建隆三年(962年),晋赵普为枢密使、检校太保。赵普深知巩固君权还刚刚开始,他为太祖建功立业谋取富贵的前途也是无量的。
强干弱枝 分化职权
“杯酒释兵权”只是解决兵权的第一步。中唐以来方镇弄权的隐患和新执掌禁军的弄权问题,仍是赵匡胤面前的当务之急。关键是把赵普的十二字方针策略精神渗透到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建置中去,改变权力结构中的独立性,使之必须依附君权而运转。在赵普的参赞下,这套相互制约的职权体制终于制订出来了。这就是中央设副相、枢密使副与三司计相以分宰相之权,收相互牵掣之效。枢密使直属皇帝掌指挥权,而禁军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和殿前都指挥负责训练与护卫。乾德元年(963年),用赵普谋,罢王彦超等地方节度使和渐削数十异姓王之权,安排他职,另以文臣取代武职,于是武臣方镇失去弄权的基础础,另一方面,收厢兵之骁勇和荒年募精壮之丁为禁军,于是天下精兵皆归枢密院指挥。地方虽无精兵,但地方厢兵合则仍可制约禁军。这就形成了强干弱枝而内外上下相互制约之制。
地方则以文人任知州及副职通判为行政官员.重要文献需会签有效.通判为皇帝督察知州之耳目.宋初州设团练使副原为闲职,熙宁变法中有的成为负责义勇之主管。
制其钱粮,是指限制节度使的财政粮饷权限的一种办法。规定地方钱粮大部输送中央,设转运使副主其事。熙宁变法中财税增多,地方之府库也很充盈,此时,节度使问题业已解决。
总之,赵普提出的这套方针、方略,确实在宋初起到了加强中央君主集权制及其军、政、财、文权力分立,防止方镇跋扈与地方各自为政的重要作用。改变了五代十国时期武臣专权,政变频繁的局面,使宋朝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套方针反过来又成为宋朝长期存在养无用之冗兵,冗官而冗费负担沉重,导致自我削弱各种权力结构之有效职能,而走向“积贫”、“积弱”之境的重要原因。因为赵普的方针只是从防兵之变、防方镇之跋扈、防官员之损害君权为出发点,而主要不是去提高国力、军力、政权与财政的效力.这就是为什么北宋空有军队一百二十万,官员二万余,封椿库存之钱财成堆,而在北宋与南宋的三百年统治时期,一直对外屈服于辽、夏、金民族政权,内不能消弭官乱于上、民变于下,而处于深重的统治危机的一个真正原因。对此,赵普与宋太祖是要负历史罪责的。


赵普 文言文
1、文章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1)刻苦读书的细节: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2)奏荐人才的细节: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2、你从细节中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以天下事为己任。正直...

宋史赵普传写了什么事
写了赵普为了国家刻苦读书和举荐人才的事迹,表现了他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宋太祖善待赵普》的翻译
2. 你认为赵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根据是什么?以天下事为己任,读书刻苦,学以致用,刚毅坚定,坚持真理,等等。3. 从课文中所写赵普的事迹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参考思路:(1)正面:读书要刻苦;珍惜时间,刻苦攻读;读书要精;学以致用;要一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坚持真理,等等。(2...

赵普 文言文
1、文章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1)刻苦读书的细节: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2)奏荐人才的细节: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2、你从细节中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以天下事为己任。正直...

语文《赵普》
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2.课文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历来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3.课文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其一,第一节中"阖户启箧取书"表现了赵普为了治国而努力...

文章写赵普刻苦读书,为什么要插入“太祖长劝以读书”的记叙?
说明太祖对赵普既能批评,指出不足,又善于引导。参考资料:我的语文笔记和课课通

《赵普》的体裁、作者、出处、内容及中心、写作手法
《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作者脱脱 体裁:纪传体宋代史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赵普生平的事,赵普一生只读一本书《论语》,赵普举荐人才不怕皇上的屡次刁难,看出此人举贤为能,不畏皇权,为人刚毅果断。写作手法:细节描写、叙事简洁。参考来自百度文库。

作文:《赵普》给我的启示300字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

搜集有关《宋史·赵普传》的资料,了解赵普其人的性格(请摘录要点)_百度...
太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赠普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编辑本段原文: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赵普一生有怎样的经历?
赵普知道太宗此时心中所想,认为自己再度登上相位之机已到,便向太宗进言,说当年太后遗旨,为他亲手所写,并备述太后遗旨原文。当太宗问及廷美事时,赵普当即表示:“臣愿备位枢机,以察奸变。”又借机述说自己多年受宰相卢多逊压制之苦,太宗见赵普情词恳切,又系前朝老臣,与己交厚,可以协助自己皇位传子的政治目的...

巴州区15970284597: 赵普扩写300字 -
蒸茗盐酸: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读书来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一整天.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等到他死...

巴州区15970284597: 仿写《赵普》的现代文,写一篇作文700字 -
蒸茗盐酸: 早晨的朝堂里,一群大臣在窃窃私语,使庄重严肃的朝堂变得喧闹起来.“喂,你知道不,赵普丞相可以算得上是个大文盲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坐上丞相这个位置 的.”这个人刚说完,便有几个人附和道:“就是,我看这没学识的人过不了多...

巴州区15970284597: 赵普奏介人才内段扩写,300字左右 -
蒸茗盐酸: 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

巴州区15970284597: 文言文赵普的续写
蒸茗盐酸: 请输入你的答案...有一次,有个官按照律法应该升迁,但是太祖平时讨厌他,不同意升官.普坚持为他辩护,太祖发怒,说:“朕就是不给他升官,你又能怎么样?”普说:“刑罚是为了惩处坏人,奖赏是为了奖励功臣,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惯例.再说刑罚和奖赏是为了天下,而不是为了陛下,陛下怎么能以自己的喜欢厌恶来决定?”太祖怒火冲冲,站了起来,普也站了起来.太祖走进宫里(不理普了),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拗不过普)

巴州区15970284597: 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
蒸茗盐酸:[答案] 细节描写有“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这些细节反映了赵普不为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巴州区15970284597: 把《赵普》中举荐人才的那段扩写500字
蒸茗盐酸: kdjwhweygf

巴州区15970284597: 赵普的故事,50字 -
蒸茗盐酸: 故事1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

巴州区15970284597: 赵普:文章写了关于赵普的几件事?哪几件事?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
蒸茗盐酸:[答案] 1.赵普晚年勤奋读书 2.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冒死举荐人才 或者 1.读书 2.荐才

巴州区15970284597: 赵普中考试题:要像这样的简答题: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
蒸茗盐酸: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1.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2.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而 但是的意思.....

巴州区15970284597: 《赵普》找出传神的细节描写,并写出他们的表达效果 -
蒸茗盐酸: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也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