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有哪些名将,什么事迹?

作者&投稿:吉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的名将有哪些?~

西汉:韩信、卫青、霍去病、李广
东汉:马媛
邓禹
铫期
马武
岑鹏
冯异等等
东汉末年
那太熟悉了常山赵子龙
马超马孟起等等
顺便说句狄青是宋朝人!!!!!!!!!

西汉:
开国武将:
1、韩信 排第一没有人会有异议吧!
2、周勃、灌婴、樊哙、夏侯婴等(嫡系部队)
3、彭越、英布、张耳(降将)
景帝一朝:周亚夫最优秀
武帝一朝:卫青第一、霍去病第二、李广、程不识、李广利(烂人一个)武安国、李敢、李陵,将星如云!
后面几朝较少对外用兵,名将不多,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东汉:
开国武将
1、邓禹
2、岑鹏、马武
后续名将不多,窦固、窦宪、马援是人物
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时间又是名将如云
平黄巾有卢植、黄埔嵩、朱儁、曹操、孙坚、刘备,后续军阀混战、三国鼎立,有吕布、周瑜、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夏侯渊、夏侯惇、张辽、太史慈、孙策、甘宁等太多了。
总之两汉是中重要的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将星如云,要说最为耀眼的当属韩信、卫青、霍去病三人。

  1、晁错
  把他归为抗匈名将也许有些过分,因为他毕竟是个文官。况且晁错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忍辱负重,忍受匈奴欺压的时代。但是谈到汉匈战争,这个人一定要首先提出来的,因为正是他力派众议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才最终使汉军在战斗力和装备上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最终完成了反击匈奴的壮举。

  晁错对汉朝军队建设的贡献有两点,第一是军事制度上,第二则是在骑兵建设上。在军事制度上,晁错可以说是中国军事“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第一人,与坚持黄老学说,苟安和平的众多守旧大臣不同,晁错体现了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他在天下承平的文帝时代就上书皇帝,坦言汉匈必有一战。整顿军备为当务之急,并力荐名将周亚夫。此外,在军队改革上,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汉朝中央军由义务兵改为职业兵。他深知,以中原农民为主组成的汉军,若要与以马为家的匈奴骑兵抗衡,非职业兵无法提高战斗力。在他的力主下,汉朝建立了完备的职业兵制度,精选边地农家子弟为兵,以20年为服役期,世袭服役。并赐予优厚待遇。这样就在国内建立许多了许多以农民家庭为主的世家服役兵家族。这些被挑选为世家兵的家族,他们长年生活在边境地区,对匈奴骑兵的战术风格非常熟悉,而且多数家庭与匈奴有血海深仇,求战意识极强!而根据世家兵的条例,其家中孩子自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以反击匈奴为终生信条。以杀敌立功为荣誉。而且每年各世家兵都要举行大比武,成绩差者被淘汰,成绩好者则受到赏赐。这就使汉朝建立了一支全新的拥有超强战斗力的常备军。我们可以看到,汉朝军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备国家军队性质的部队,无论谁带兵都可以保持超强的战斗力。这与后来宋朝的岳家军和明朝的戚家军等带私家军性质的武装形成了本质区别。即使是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军队依然保持了超强的战斗力,这一切,都是汉朝军事制度的保证。

  晁错的另一个贡献是在骑兵建设上,草原决战,骑兵是主要决胜手段,汉朝骑兵弱于匈奴,主要原因有三,即马匹少,战斗力低,战术观念落后。职业兵制度可以解决战斗力问题,但马匹与战术观念问题却要有新的政策来解决。在晁错的主张下,汉文帝下诏实行马政,鼓励民间养马,使汉军拥有了充足的马匹资源。但是,汉朝马种与匈奴的差异却严重制约了汉朝骑兵的发展,为此,晁错提出建议,汉朝政府每年用大量的金钱招募匈奴牧民南迁长城屯垦,汉朝政府赐予大量的土地和金钱,条件是他们为汉朝训练骑兵。同时运用种种渠道从匈奴购买战马。不要小看这一方略,这一方略对于一直自称天朝的大汉政府来讲,要接受下来需要多大的勇气。但这一方略的实施可以说给了汉军以天翻地覆的变化,汉军从此在战略观念以及作战方式上都有了一次洗脑式的更新,其战斗力则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后来晁错虽然蒙冤被害,但他的这套思维却被继承下来,从而为汉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在以晁错为首的一批汉朝战略家的努力下,汉朝建立了可以与匈奴抗衡的强大骑兵部队,从而为汉朝反击匈奴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李广
  若要问匈奴最惧怕的汉朝将军是谁,不是为汉朝赢得抗击匈奴第一场胜利的卫青,也不是杀敌十多万的少年英雄霍去病,而是飞将军李广。李广可以说是汉朝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和悲剧命运的将领,他的才华和遭遇,至今还让人唏嘘不已。

  李广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文帝时代信任老臣,李广正值少年郎,景帝时代重文轻武,李广却是武中将,武帝时代偏爱青年将领,李广却已经白发苍苍。由于官职卑微,李广一直戍守在抗击匈奴最前线上。文帝景帝时代,他屡次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他的作战经验也为汉朝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而他的威名也为匈奴胆寒。后来汉匈开战,匈奴几乎都是把精锐部队投入到李广所在部队,这也是李广对匈奴战绩不佳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是,在西汉前期,正是由于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代军人的奋勇作战,才遏止了匈奴的侵略野心,使他们不敢过分南下侵扰,为汉朝反击匈奴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R|{Lwx
  与汉朝其他将领不同,李广可以说是一个匈奴化了的汉朝将领,他的带兵特色和作战方略都有很强的匈奴特色,比如军令宽延,逐水草而居。作战勇猛,精于骑射,但缺少了汉朝军队所特有的纪律性和整体性特色。而汉军对匈奴的优势,正在于严格的纪律性和协同作战能力。这正是李广之所以无法在对匈奴作战中建功的重要原因。在汲取了别人长处的同时,却屏弃了自我的优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r%
  李广战史中最精彩的战例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127年的出击战,一次是两年后的河西会战,第一次,他率一万大军被匈奴单于三万主力合围,几乎全军覆没,却也使匈奴遭受了同样的杀伤,并使得卫青可以穿越匈奴两路主力的空隙,直导匈奴后方。第二次,他的四千先锋队被右贤王四万主力包围,鏖战六天,全军只剩四百人,却有力的配合了霍去病西出酒泉,痛击浑邪王。从两次战役中可以看出李广的特点,作战勇猛,冲击力迅速,战斗力强大,却多为以硬碰硬的打法,缺少战术的变通,且贪功恋战,易于本队脱离,造成被敌人包围的不利局面。相比之下,霍去病则聪明的多,在匈奴改变部署的情况下毅然改变行军路线,直导其薄弱环节,终取得完胜。平心而论,李广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但他是一个将才,而不是一个帅才。其单兵作战能力勇猛,却缺少通观全局的能力。他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先锋,好的将军,却作不成一个好的元帅。后来漠北决战,卫青令他从侧翼出击,从军事角度讲,并非是看轻李广的才华,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李广作战冲击力强,运动迅速的特点,可惜天不助李广,一场沙暴毁灭了李广最后的机会,也使他遭受了横刀自刎的悲惨结局。但是,作为一个将军,他将永远得到我们的尊重。

  3、卫青
  卫青并不是歼灭匈奴最多的将领,但是他确实汉匈战争里贡献最大的将领。汉朝反击匈奴的第一个胜仗就是卫青打的,龙城战役虽然只消灭敌人七百人,但却粉碎了许多汉朝主和大臣却宣扬的“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汉朝将士树立了必胜匈奴的坚定信念。

  把卫青这样出身的人提拔成将军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尽管其有外戚的身份,但也必然会遭到巨大的阻力。但是汉武帝却体现了一个英明君主的胆略和气魄。卫青也不辜负他的希望,以一次次胜利回报了朝廷。事实上,汉军之所以强大,与汉军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除卫青外,汉军还有一批出身低微的将领,甚至还有赵破奴这样的匈奴人,他们都为汉朝作出了卓越贡献。此外,在统兵上给将领以极大的信任和自主权,这也是之后的朝代特别是宋朝所不能比的。
  卫青带兵的最大特色就是将汉朝军队协同作战能力发挥到极点。漠北之战就是战车与骑兵相互协作的典范,此特点有效的发挥了汉军装备上的优势,扬长避短,有效的打击了单一兵种作战的匈奴。此外,卫青作战极为谨慎,每战都作到部署周密,尽量减少自己军队的伤亡,有效打击敌人。在攻打白羊地和收复河套的战斗中,他几次推迟攻击时间,以极大的耐心等匈奴陷入合围,汉军形成绝对优势时才聚歼敌人,真正做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然而,也正是由于他的谨慎,使他的歼敌人数量始终不如霍去病。

  可以说,卫青是一位人品与才华具佳的将领,他性格谦和,礼贤下士,从不居功自傲,体恤士卒,因此很得部下的拥戴。这样的将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稀少。也许这与他自小贫苦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他去世后,汉武帝为他修筑的林木茂密的陵墓,也许正象征了他谦谦君子的品格。

  卫青最被人熟悉的战例是漠北大决战,可以说这是一场把他的智慧与勇气发挥到极至的战斗,他在战斗中体现了他谨慎小心的作风,和关键时刻超乎寻常的果敢。当时的一切作战条件都于他不利。汉军远征作战,鞍马劳顿,匈奴以逸待劳,且背水一战,士气高昂。并集中了所有精锐部队。为出奇制胜,卫青令李广从侧翼出击,谁想李广部兵马又迷失方向,失去联络。这等于是汉军大战未开先自损三千铁骑。面对种种不利条件,卫青制定了固守的战略,以坚固的战车防御抵挡匈奴骑兵的冲击。在苦苦支撑一天一夜后,急噪的单于终于拿出了其所有精锐。而当黄沙突起的时候,卫青却展现了他少有的果断一面,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命令主力部队迅速进攻,在匈奴阵脚已乱的情况下发动突袭,终使得匈奴完败。单于只带三百卫队逃逸。漠北决战歼灭匈奴军三万多人,俘获匈奴数万,堪称是汉匈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从此,汉朝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主动权,匈奴则退缩在大沙漠以北,再也无力发动南侵。尽管这一战绩不及霍去病的狼居山战役战果辉煌。但它对汉朝匈奴的战争却是决定性的。

  4、霍去病
  霍去病将军可以说是当代许多青年人崇拜的偶像,他少年得志,平步青云,22岁就指挥了决定汉匈战争命运的狼居山战役,将匈奴左贤王部队几乎赶尽杀绝。18岁从军,与匈奴共经六次大战,歼灭俘虏敌人累计达十五万,几乎是他的舅舅卫青的一倍,而他的英年早逝,又使得多少人扼腕长叹。电视剧《大汉天子》里,汉武帝一声长啸“还我冠军侯”,闻者多少人仰天长叹,泪如雨下。

  霍去病可以说的是幸运的,他外戚的身份使他得以在十八岁就被委以重任,而他的作战风格更是以游牧为生的匈奴人的克星。实际上,以霍去病的作战特点,倘若是在中原作战,面对纵横交错的堡垒,一般是不起多大作用的。但是面对逐水草而生的匈奴,却正是一把架在匈奴人脖子上的钢刀!霍去病作战最显著的特色就是进攻,以猛虎下山的气魄冲垮敌人,以最快的速度聚歼敌人。与李广不同的是,霍去病的作战头脑极其清醒,他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下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抓住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给以痛击。使匈奴在最短的时间里遭受最惨重的损失。更值得称道的是,霍去病作战并不以夺取敌人的地盘为目的,更多的则是以打击敌人的自信心和最大程度杀伤敌人为作战目标,并彻底摧毁敌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能力。这种以打击敌人精神力为目的的作战手段,直到以进入现代化战争的今天依然被人沿用。

  汉军与匈奴军相比最大的弱点就是在机动性上,汉军远程奔袭能力差,且过度依赖后方的补给,自身也携带大批辎重,这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汉军的机动作战能力,使汉军长年难以深入大漠追击。而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两次河西会战,其所部兵马放弃辎重物资,轻装速行,就地取食,趁匈奴立足未稳的机会迅速发动主力决战。一举将其彻底歼灭,斩断匈奴右臂。所谓的就地取食,就是对匈奴后方进行抢掠,以补充军需物资。这一方略不但解决的自身的补给问题,而且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使匈奴的经济遭到极大摧毁,从而使汉朝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

  史书上对霍去病的作战过程记录的十分简略,但是仅仅从这只语片言里,我们也足以想象战斗的艰苦和霍去病用兵的巧妙,第一次河西战役,南路军张骞行动缓慢,李广只身被围,霍去病毅然改变原有作战计划,冒险从浑邪王的地区直插过去。当时霍去病只有一万兵马,而浑邪王与休屠王兵马合计不下六万人。霍去病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抢在敌人主力部队集结以前迅速突进,各个击破。使得匈奴人虽然不断调兵遣将,其兵马却只能象羊羔入虎口一样被汉军一只一只吃掉。更为重要的是,此战从精神上彻底摧毁了匈奴兵的抵抗力,使其畏惧汉军如虎,后来第二次河西战役,匈奴军几乎失去抵抗,被霍去病一路追歼屠杀,损失高达三万两千人,是第一次河西战役的整整四倍。后来浑邪王归汉,所部四万兵马中有亲匈势力发动叛乱,霍去病仅用一万兵马就将其收服,斩首叛乱者八千人,使浑邪王彻底归降。此事件在汉匈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此后,匈奴投降汉朝者日益增多,大批匈奴牧民也南迁长城请求内附,匈奴势力日益土崩瓦解。后来漠北会战,霍去病一路急行军,在深夜时分钻到左贤王眼皮底下,拂晓发动攻击,一日之内消灭匈奴七万人,将匈奴左贤王部队几乎灭族。至此,匈奴左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只剩下匈奴单于悬孤漠北。势力江河日下。

  今天人们对霍去病还有众多的诟病,如指责他对士兵疾苦置若罔闻,指责他性情狂傲,奢侈腐化,冷血无情,事实上,很多的评价都是过分的。说到对士兵的体恤和为人,假如霍去病真的不通情理,那他的部下又怎会誓死为他效力,酒泉庆功的一幕,他将御赐美酒分与全军痛饮,其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令人感佩。而所谓的奢侈腐化,则是生活上的小节和习惯,又何必强求呢!重要的是,他是汉匈战争里歼灭敌人数量最多的将领,只此一项,他就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

  5、赵充国
  霍去病和卫青去世了,匈奴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在汉朝方面,由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奢侈淫逸,使汉朝财力大为虚耗,加上汉武帝晚年昏庸,朝政日益腐败,使得汉朝对匈奴的几次战争都是劳而无功,还搭上了将才李陵。事实上,这段时间汉朝对匈奴战绩较差,不是由于匈奴已经恢复实力,而是汉朝自身的问题,比如汉武帝用人不当,长年大兴土木建设消耗财力,以及政治制度日益腐化,朝廷内部派系林立等原因。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于打匈奴的政策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其内政失策的原因。今天有人以汉武帝晚期对匈奴战争的几次失败为借口,说什么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是造成汉朝衰落的原因,这是极端错误的看法。

  事实上,汉武帝晚年几次对匈奴战争的失败,除了最后一次李广利被俘全军覆没外,其他的两次汉军损失都不大,可以说是与匈奴战成平手。最后一次还是在汉军节节胜利的情况下汉武帝抄了李广利的家,才导致军心浮动,兵败如山倒。这一时期由于朝政腐败,马政废除,税收减少。使汉军在骑兵数量和装备上都无法和卫青时代相比。但即使这样,匈奴依然无法恢复其在漠南的势力,只是疲于奔逃苟延残喘而已。

  这一时期,汉军有一位在才能上不亚于卫青霍去病的将军,他就是赵充国。事实上赵充国是不幸的,他比霍去病年轻四岁,却与霍去病战斗在同一时代,这使得他的才华长时间被埋没。后来李广利二征匈奴战役,他率三千骑兵从侧翼出击,保证了大部队成功突围,而自己所部兵马却仅余百人,此战他一举成名,从此青云直上。

  在汉武帝的时代,由于李广利的存在,赵充国一直没有机会展示他的帅才,直到汉武帝去世,他才被委以重任,此时他却已经白发苍苍。用大器晚成来形容他并不过分。然而,赵充国却以其谨慎的用兵态度和高超的谋略,拱卫了大汉朝的疆土。昭帝时代,匈奴势力衰弱,汉朝的主要敌人已逐渐由漠北的匈奴人转为河西的羌人。羌族野心勃勃,企图取匈奴而代之,可惜,他们遇见了赵充国。三次讨伐羌族的战役,汉军大获全胜,成功的摧毁了羌族势力,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使西域与中华连成一体。

  与卫青霍去病相比,赵充国体现了他独特的作战特点,即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在作战方略制定上极其谨慎,反复斟酌,“百闻不如一见”正是他的名言。这种谨慎的态度也使他的部队很少遭到重大伤亡。此外,与霍去病以破坏为目的的打法不同,赵充国则主要以“攻心”为上,他的部队纪律严明,所过之处极少扰民,收买人心,使敌人诚心归附。作战中善于从敌人内部进行分化瓦解,作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分化匈奴,将其分裂南北两派的方略就是他提出的,并最终得以实现。二攻羌族之战,面对羌族与匈奴联合的不利局面,他使用手段挑拨二者关系,迫使匈奴坐视羌族被围困而不救,从而各个击破,在大军形成合围后,集中力量消灭羌族,对匈奴援军则是只围不打,先消灭羌族,再收复匈奴,终使匈奴八千骑兵归降。匈奴人提到霍去病,是闻风丧胆,而提到赵充国,则是又敬又怕,也正是由于他的怀柔措施,汉朝巩固了在河西地区的统治,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民心。如果说卫青霍去病是开疆劈土的将领的话,赵充国则是一位真正懂得建设疆土的军人。在战略眼光上,他在某些地方比卫青霍去病们更高一筹。

  赵充国之后还有陈汤,他的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广受称道。他也成为了西汉与匈奴战争的最后终结者。不过他面对的匈奴已经是强弩之末,从战斗的含金量上不及上述将军,就不再做赘述了。
  这段真实的历史,讲的不是花前月下的人物,没有男女之间的缠绵,但是,读过他的人只要有中国人的良心,都会为之感动。

李 广(?--前119), 西 汉 名 将, 陇 西 成 纪 人。 其 先 祖 李 信 为 秦 国 名 将, 曾 率 秦 军 追 逐 燕 太 子 丹 直 到 辽 东。
公 元 前 166 年, 匈 奴 大 举 入 侵 边 关, 李 广 少 年 从 军,抗 击 匈 奴。 他 作 战 英 勇,杀 敌 颇 众, 使 汉 文 帝 大 为 赞 赏。

汉 景 帝 即 位 后,李 广 升 为 骑 郎 将。 吴 王 、 楚 王 叛 乱 时 , 李 广 以 骁 骑 都 尉 官 职 跟 随 太 尉 周 亚 夫 出 征 平 叛, 在 昌 邑 城 下 夺 得 叛 军 军 旗, 立 下 显 赫 战 功。

诸 王 叛 乱 平 定 后, 李 广 调 往 上 谷、 上 郡、陇 西、 雁 门、 代 郡、 云 中 等 西 北 边 陲 做 太 守, 抗 击 匈 奴 的 入 侵。

一 次,匈 奴 进 攻 上 郡, 景 帝 派 了 一 名 亲 随 到 李 广 军 中,这 名 亲 随 带 了 几 十 骑 卫 士 出 游, 路 上 遭 遇 三 名 匈 奴 骑 士。 结 果, 卫 士 们 全 被 射 杀, 亲 随 本 人 也 中 箭 逃 回。 李 广 闻 讯 即 率 百 名 骑 兵 追 击, 亲 自 射 杀 其 中 两 人, 生 擒 一 人。 刚 把 俘 虏 缚 上 马, 匈 奴 数 千 骑 兵 赶 来, 见 到 李 广 等 人, 以 为 是 汉 军 诱 敌 之 兵, 连 忙 抢 占 了 一 座 高 地。 李 广 所 带 的 百 骑 兵 士 慌 忙 欲 逃。 李 广 大 喝: “我 们 远 离 大 军 数 十 里, 逃 必 死! 不 逃, 匈 奴 以 为 是 诱 敌 之 计, 必 不 敢 攻 击 我 们。” 遂 带 领 兵 士 向 匈 奴 骑 兵 迎 去, 离 匈 奴 阵 前 二 里 之 遥, 他 令 士 兵 下 马 解 鞍,匈 奴 搞 不 清 他 们 的 意 图, 果 然 不 敢 攻 击,只 派 一 名 将 官 出 阵 试 探, 李 广 飞 马 抢 到 阵 前,将 他 射 落 马 下, 然 后 从 容 归 队。 到 夜 半 时, 匈 奴 认 为 一 定 有 汉 军 埋 伏 夜 袭, 遂 引 兵 而 去。

公 元 前 140 年, 汉 武 帝 即 位 , 调 李 广 为 未 央 卫 尉。 四 年 后,李 广 率 军 出 雁 门 关 , 被 成 倍 的 匈 奴 大 军 包 围。 匈 奴 单 于 久 仰 李 广 威 名, 令 部 下 务 必 生 擒 之。 李 广 终 因 寡 不 敌 众 而 受 伤 被 俘。 押 解 途 中, 他 飞 身 夺 得 敌 兵 马 匹, 射 杀 追 骑 无 数, 终 于 回 到 了 汉 营。 从 此, 李 广 在 匈 奴 军 中 赢 得 了“汉 之 飞 将 军” 称 号。 归 朝 后, 李 广 被 汉 帝 革 除 军 职, 贬 为 庶 人。

几 年 后, 匈 奴 杀 辽 西 太 守, 击 败 韩 安 国 将 军。 武 帝 重 新 起 用 李 广 为 右 北 平 太 守。 匈 奴 闻 “飞 将 军” 镇 守 右 北 平, 数 年 不 敢 来 犯。

一 次,李 广 外 出 打 猎, 看 见 草 中 大 石 , 以 为 是 虎 而 一 箭 射 去。 待 他 近 看 时, 方 知 射 中 的 是 大 石, 而 那 枝 箭 却 深 深 地 射 入 了 石 中。 他 张 弓 对 石 再 射, 却 始 终 不 能 再 将 箭 射 入 石 中 了。

公 元 前 120 年, 李 广 率 四 千 骑 兵 出 右 北 平。 配 合 张 骞 出 征 匈 奴。 兵 进 数 百 里, 突 然 被 匈 奴 左 贤 王 率 四 万 骑 兵 包 围, 汉 兵 死 伤 过 半, 箭 矢 也 快 用 完 了。 李 广 令 士 兵 们 引 弓 不 发, 他 自 己 以 大 黄 弓 连 续 射 杀 匈 奴 裨 将 多 人。 匈 奴 兵 将 大 为 惊 恐, 纷 纷 被 李 广 的 神 勇 所 镇 住 而 不 敢 妄 动, 直 到 第 二 日, 汉 军 主 力 赶 到, 李 广 军 得 以 解 出 重 围。

公 元 前 119 年, 大 将 军 卫 青 率 军 出 击 匈 奴, 李 广 以 60 多 岁 的 高 龄 任 前 将 军 职。 出 塞 后, 卫 青 从 俘 虏 口 中 得 知 了 单 于 的 驻 地。 他 想 甩 开 李 广 独 得 大 功, 便 令 李 广 的 前 锋 部 队 并 入 右 翼 出 东 道, 他 自 带 中 军 去 追 单 于。 李 广 力 争 无 果, 遂 引 军 与 右 将 军 赵 食 其 合 军 出 东 道, 由 于 道 路 难 走 又 无 响 导, 终 于 迷 失 了 路。 此 时 卫 青 与 单 于 接 战, 单 于 逃 走, 卫 青 只 得 徒 劳 而 返, 在 回 军 的 路 上 才 与 右 翼 部 队 会 合。 卫 青 差 亲 信 带 着 酒 肉 来 慰 问 李 广, 向 他 询 问 右 翼 部 队 迷 路 的 经 过。 卫 青 好 向 天 子 上 报, 把 走 失 单 于 的 责 任 推 给 右 将 军 赵 食 其。 李 广 一 身 正 直, 自 然 不 答 应。 他 把 责 任 揽 在 自 己 身 上, 拔 出 配 剑 引 颈 自 刎。

汉 初 的 边 境 战 争 是 一 场 特 殊 的 战 争, 其 自 然 和 人 文 特 点 决 定 了 这 场 战 争 的 异 常 坚 苦 和 残 酷。 远 离 后 方 的 长 途 奔 袭, 急 风 暴 雨 般 的 仓 卒 遭 遇, 以 及 众 寡 悬 殊 的 孤 军 奋 战, 成 为 经 常 作 战 的 方 式。 李 广 无 疑 是 适 应 于 这 些 作 战 特 点 的 杰 出 将 领。 非 凡 的 勇 敢、 决 断 和 应 变 能 力、 忠 信 正 直 的 磊 落 襟 怀, 以 及 有 别 于 传 统 的 治 军 方 法, 使 他 成 为 受 部 下 拥 戴、 敌 军 闻 之 丧 胆 的 一 代 名 将。

1、晁错
把他归为抗匈名将也许有些过分,因为他毕竟是个文官。况且晁错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忍辱负重,忍受匈奴欺压的时代。但是谈到汉匈战争,这个人一定要首先提出来的,因为正是他力派众议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才最终使汉军在战斗力和装备上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最终完成了反击匈奴的壮举。

晁错对汉朝军队建设的贡献有两点,第一是军事制度上,第二则是在骑兵建设上。在军事制度上,晁错可以说是中国军事“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第一人,与坚持黄老学说,苟安和平的众多守旧大臣不同,晁错体现了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他在天下承平的文帝时代就上书皇帝,坦言汉匈必有一战。整顿军备为当务之急,并力荐名将周亚夫。此外,在军队改革上,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汉朝中央军由义务兵改为职业兵。他深知,以中原农民为主组成的汉军,若要与以马为家的匈奴骑兵抗衡,非职业兵无法提高战斗力。在他的力主下,汉朝建立了完备的职业兵制度,精选边地农家子弟为兵,以20年为服役期,世袭服役。并赐予优厚待遇。这样就在国内建立许多了许多以农民家庭为主的世家服役兵家族。这些被挑选为世家兵的家族,他们长年生活在边境地区,对匈奴骑兵的战术风格非常熟悉,而且多数家庭与匈奴有血海深仇,求战意识极强!而根据世家兵的条例,其家中孩子自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以反击匈奴为终生信条。以杀敌立功为荣誉。而且每年各世家兵都要举行大比武,成绩差者被淘汰,成绩好者则受到赏赐。这就使汉朝建立了一支全新的拥有超强战斗力的常备军。我们可以看到,汉朝军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备国家军队性质的部队,无论谁带兵都可以保持超强的战斗力。这与后来宋朝的岳家军和明朝的戚家军等带私家军性质的武装形成了本质区别。即使是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军队依然保持了超强的战斗力,这一切,都是汉朝军事制度的保证。

晁错的另一个贡献是在骑兵建设上,草原决战,骑兵是主要决胜手段,汉朝骑兵弱于匈奴,主要原因有三,即马匹少,战斗力低,战术观念落后。职业兵制度可以解决战斗力问题,但马匹与战术观念问题却要有新的政策来解决。在晁错的主张下,汉文帝下诏实行马政,鼓励民间养马,使汉军拥有了充足的马匹资源。但是,汉朝马种与匈奴的差异却严重制约了汉朝骑兵的发展,为此,晁错提出建议,汉朝政府每年用大量的金钱招募匈奴牧民南迁长城屯垦,汉朝政府赐予大量的土地和金钱,条件是他们为汉朝训练骑兵。同时运用种种渠道从匈奴购买战马。不要小看这一方略,这一方略对于一直自称天朝的大汉政府来讲,要接受下来需要多大的勇气。但这一方略的实施可以说给了汉军以天翻地覆的变化,汉军从此在战略观念以及作战方式上都有了一次洗脑式的更新,其战斗力则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后来晁错虽然蒙冤被害,但他的这套思维却被继承下来,从而为汉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在以晁错为首的一批汉朝战略家的努力下,汉朝建立了可以与匈奴抗衡的强大骑兵部队,从而为汉朝反击匈奴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李广
若要问匈奴最惧怕的汉朝将军是谁,不是为汉朝赢得抗击匈奴第一场胜利的卫青,也不是杀敌十多万的少年英雄霍去病,而是飞将军李广。李广可以说是汉朝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和悲剧命运的将领,他的才华和遭遇,至今还让人唏嘘不已。

李广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文帝时代信任老臣,李广正值少年郎,景帝时代重文轻武,李广却是武中将,武帝时代偏爱青年将领,李广却已经白发苍苍。由于官职卑微,李广一直戍守在抗击匈奴最前线上。文帝景帝时代,他屡次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他的作战经验也为汉朝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而他的威名也为匈奴胆寒。后来汉匈开战,匈奴几乎都是把精锐部队投入到李广所在部队,这也是李广对匈奴战绩不佳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是,在西汉前期,正是由于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代军人的奋勇作战,才遏止了匈奴的侵略野心,使他们不敢过分南下侵扰,为汉朝反击匈奴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R|{Lwx
与汉朝其他将领不同,李广可以说是一个匈奴化了的汉朝将领,他的带兵特色和作战方略都有很强的匈奴特色,比如军令宽延,逐水草而居。作战勇猛,精于骑射,但缺少了汉朝军队所特有的纪律性和整体性特色。而汉军对匈奴的优势,正在于严格的纪律性和协同作战能力。这正是李广之所以无法在对匈奴作战中建功的重要原因。在汲取了别人长处的同时,却屏弃了自我的优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r%
李广战史中最精彩的战例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127年的出击战,一次是两年后的河西会战,第一次,他率一万大军被匈奴单于三万主力合围,几乎全军覆没,却也使匈奴遭受了同样的杀伤,并使得卫青可以穿越匈奴两路主力的空隙,直导匈奴后方。第二次,他的四千先锋队被右贤王四万主力包围,鏖战六天,全军只剩四百人,却有力的配合了霍去病西出酒泉,痛击浑邪王。从两次战役中可以看出李广的特点,作战勇猛,冲击力迅速,战斗力强大,却多为以硬碰硬的打法,缺少战术的变通,且贪功恋战,易于本队脱离,造成被敌人包围的不利局面。相比之下,霍去病则聪明的多,在匈奴改变部署的情况下毅然改变行军路线,直导其薄弱环节,终取得完胜。平心而论,李广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但他是一个将才,而不是一个帅才。其单兵作战能力勇猛,却缺少通观全局的能力。他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先锋,好的将军,却作不成一个好的元帅。后来漠北决战,卫青令他从侧翼出击,从军事角度讲,并非是看轻李广的才华,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李广作战冲击力强,运动迅速的特点,可惜天不助李广,一场沙暴毁灭了李广最后的机会,也使他遭受了横刀自刎的悲惨结局。但是,作为一个将军,他将永远得到我们的尊重。

3、卫青
卫青并不是歼灭匈奴最多的将领,但是他确实汉匈战争里贡献最大的将领。汉朝反击匈奴的第一个胜仗就是卫青打的,龙城战役虽然只消灭敌人七百人,但却粉碎了许多汉朝主和大臣却宣扬的“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汉朝将士树立了必胜匈奴的坚定信念。

把卫青这样出身的人提拔成将军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尽管其有外戚的身份,但也必然会遭到巨大的阻力。但是汉武帝却体现了一个英明君主的胆略和气魄。卫青也不辜负他的希望,以一次次胜利回报了朝廷。事实上,汉军之所以强大,与汉军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除卫青外,汉军还有一批出身低微的将领,甚至还有赵破奴这样的匈奴人,他们都为汉朝作出了卓越贡献。此外,在统兵上给将领以极大的信任和自主权,这也是之后的朝代特别是宋朝所不能比的。
卫青带兵的最大特色就是将汉朝军队协同作战能力发挥到极点。漠北之战就是战车与骑兵相互协作的典范,此特点有效的发挥了汉军装备上的优势,扬长避短,有效的打击了单一兵种作战的匈奴。此外,卫青作战极为谨慎,每战都作到部署周密,尽量减少自己军队的伤亡,有效打击敌人。在攻打白羊地和收复河套的战斗中,他几次推迟攻击时间,以极大的耐心等匈奴陷入合围,汉军形成绝对优势时才聚歼敌人,真正做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然而,也正是由于他的谨慎,使他的歼敌人数量始终不如霍去病。

可以说,卫青是一位人品与才华具佳的将领,他性格谦和,礼贤下士,从不居功自傲,体恤士卒,因此很得部下的拥戴。这样的将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稀少。也许这与他自小贫苦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他去世后,汉武帝为他修筑的林木茂密的陵墓,也许正象征了他谦谦君子的品格。

卫青最被人熟悉的战例是漠北大决战,可以说这是一场把他的智慧与勇气发挥到极至的战斗,他在战斗中体现了他谨慎小心的作风,和关键时刻超乎寻常的果敢。当时的一切作战条件都于他不利。汉军远征作战,鞍马劳顿,匈奴以逸待劳,且背水一战,士气高昂。并集中了所有精锐部队。为出奇制胜,卫青令李广从侧翼出击,谁想李广部兵马又迷失方向,失去联络。这等于是汉军大战未开先自损三千铁骑。面对种种不利条件,卫青制定了固守的战略,以坚固的战车防御抵挡匈奴骑兵的冲击。在苦苦支撑一天一夜后,急噪的单于终于拿出了其所有精锐。而当黄沙突起的时候,卫青却展现了他少有的果断一面,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命令主力部队迅速进攻,在匈奴阵脚已乱的情况下发动突袭,终使得匈奴完败。单于只带三百卫队逃逸。漠北决战歼灭匈奴军三万多人,俘获匈奴数万,堪称是汉匈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从此,汉朝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主动权,匈奴则退缩在大沙漠以北,再也无力发动南侵。尽管这一战绩不及霍去病的狼居山战役战果辉煌。但它对汉朝匈奴的战争却是决定性的。

4、霍去病
霍去病将军可以说是当代许多青年人崇拜的偶像,他少年得志,平步青云,22岁就指挥了决定汉匈战争命运的狼居山战役,将匈奴左贤王部队几乎赶尽杀绝。18岁从军,与匈奴共经六次大战,歼灭俘虏敌人累计达十五万,几乎是他的舅舅卫青的一倍,而他的英年早逝,又使得多少人扼腕长叹。电视剧《大汉天子》里,汉武帝一声长啸“还我冠军侯”,闻者多少人仰天长叹,泪如雨下。

霍去病可以说的是幸运的,他外戚的身份使他得以在十八岁就被委以重任,而他的作战风格更是以游牧为生的匈奴人的克星。实际上,以霍去病的作战特点,倘若是在中原作战,面对纵横交错的堡垒,一般是不起多大作用的。但是面对逐水草而生的匈奴,却正是一把架在匈奴人脖子上的钢刀!霍去病作战最显著的特色就是进攻,以猛虎下山的气魄冲垮敌人,以最快的速度聚歼敌人。与李广不同的是,霍去病的作战头脑极其清醒,他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下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抓住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给以痛击。使匈奴在最短的时间里遭受最惨重的损失。更值得称道的是,霍去病作战并不以夺取敌人的地盘为目的,更多的则是以打击敌人的自信心和最大程度杀伤敌人为作战目标,并彻底摧毁敌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能力。这种以打击敌人精神力为目的的作战手段,直到以进入现代化战争的今天依然被人沿用。

汉军与匈奴军相比最大的弱点就是在机动性上,汉军远程奔袭能力差,且过度依赖后方的补给,自身也携带大批辎重,这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汉军的机动作战能力,使汉军长年难以深入大漠追击。而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两次河西会战,其所部兵马放弃辎重物资,轻装速行,就地取食,趁匈奴立足未稳的机会迅速发动主力决战。一举将其彻底歼灭,斩断匈奴右臂。所谓的就地取食,就是对匈奴后方进行抢掠,以补充军需物资。这一方略不但解决的自身的补给问题,而且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使匈奴的经济遭到极大摧毁,从而使汉朝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

史书上对霍去病的作战过程记录的十分简略,但是仅仅从这只语片言里,我们也足以想象战斗的艰苦和霍去病用兵的巧妙,第一次河西战役,南路军张骞行动缓慢,李广只身被围,霍去病毅然改变原有作战计划,冒险从浑邪王的地区直插过去。当时霍去病只有一万兵马,而浑邪王与休屠王兵马合计不下六万人。霍去病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抢在敌人主力部队集结以前迅速突进,各个击破。使得匈奴人虽然不断调兵遣将,其兵马却只能象羊羔入虎口一样被汉军一只一只吃掉。更为重要的是,此战从精神上彻底摧毁了匈奴兵的抵抗力,使其畏惧汉军如虎,后来第二次河西战役,匈奴军几乎失去抵抗,被霍去病一路追歼屠杀,损失高达三万两千人,是第一次河西战役的整整四倍。后来浑邪王归汉,所部四万兵马中有亲匈势力发动叛乱,霍去病仅用一万兵马就将其收服,斩首叛乱者八千人,使浑邪王彻底归降。此事件在汉匈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此后,匈奴投降汉朝者日益增多,大批匈奴牧民也南迁长城请求内附,匈奴势力日益土崩瓦解。后来漠北会战,霍去病一路急行军,在深夜时分钻到左贤王眼皮底下,拂晓发动攻击,一日之内消灭匈奴七万人,将匈奴左贤王部队几乎灭族。至此,匈奴左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只剩下匈奴单于悬孤漠北。势力江河日下。

今天人们对霍去病还有众多的诟病,如指责他对士兵疾苦置若罔闻,指责他性情狂傲,奢侈腐化,冷血无情,事实上,很多的评价都是过分的。说到对士兵的体恤和为人,假如霍去病真的不通情理,那他的部下又怎会誓死为他效力,酒泉庆功的一幕,他将御赐美酒分与全军痛饮,其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令人感佩。而所谓的奢侈腐化,则是生活上的小节和习惯,又何必强求呢!重要的是,他是汉匈战争里歼灭敌人数量最多的将领,只此一项,他就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

5、赵充国
霍去病和卫青去世了,匈奴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在汉朝方面,由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奢侈淫逸,使汉朝财力大为虚耗,加上汉武帝晚年昏庸,朝政日益腐败,使得汉朝对匈奴的几次战争都是劳而无功,还搭上了将才李陵。事实上,这段时间汉朝对匈奴战绩较差,不是由于匈奴已经恢复实力,而是汉朝自身的问题,比如汉武帝用人不当,长年大兴土木建设消耗财力,以及政治制度日益腐化,朝廷内部派系林立等原因。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于打匈奴的政策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其内政失策的原因。今天有人以汉武帝晚期对匈奴战争的几次失败为借口,说什么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是造成汉朝衰落的原因,这是极端错误的看法。

事实上,汉武帝晚年几次对匈奴战争的失败,除了最后一次李广利被俘全军覆没外,其他的两次汉军损失都不大,可以说是与匈奴战成平手。最后一次还是在汉军节节胜利的情况下汉武帝抄了李广利的家,才导致军心浮动,兵败如山倒。这一时期由于朝政腐败,马政废除,税收减少。使汉军在骑兵数量和装备上都无法和卫青时代相比。但即使这样,匈奴依然无法恢复其在漠南的势力,只是疲于奔逃苟延残喘而已。

这一时期,汉军有一位在才能上不亚于卫青霍去病的将军,他就是赵充国。事实上赵充国是不幸的,他比霍去病年轻四岁,却与霍去病战斗在同一时代,这使得他的才华长时间被埋没。后来李广利二征匈奴战役,他率三千骑兵从侧翼出击,保证了大部队成功突围,而自己所部兵马却仅余百人,此战他一举成名,从此青云直上。

在汉武帝的时代,由于李广利的存在,赵充国一直没有机会展示他的帅才,直到汉武帝去世,他才被委以重任,此时他却已经白发苍苍。用大器晚成来形容他并不过分。然而,赵充国却以其谨慎的用兵态度和高超的谋略,拱卫了大汉朝的疆土。昭帝时代,匈奴势力衰弱,汉朝的主要敌人已逐渐由漠北的匈奴人转为河西的羌人。羌族野心勃勃,企图取匈奴而代之,可惜,他们遇见了赵充国。三次讨伐羌族的战役,汉军大获全胜,成功的摧毁了羌族势力,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使西域与中华连成一体。

与卫青霍去病相比,赵充国体现了他独特的作战特点,即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在作战方略制定上极其谨慎,反复斟酌,“百闻不如一见”正是他的名言。这种谨慎的态度也使他的部队很少遭到重大伤亡。此外,与霍去病以破坏为目的的打法不同,赵充国则主要以“攻心”为上,他的部队纪律严明,所过之处极少扰民,收买人心,使敌人诚心归附。作战中善于从敌人内部进行分化瓦解,作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分化匈奴,将其分裂南北两派的方略就是他提出的,并最终得以实现。二攻羌族之战,面对羌族与匈奴联合的不利局面,他使用手段挑拨二者关系,迫使匈奴坐视羌族被围困而不救,从而各个击破,在大军形成合围后,集中力量消灭羌族,对匈奴援军则是只围不打,先消灭羌族,再收复匈奴,终使匈奴八千骑兵归降。匈奴人提到霍去病,是闻风丧胆,而提到赵充国,则是又敬又怕,也正是由于他的怀柔措施,汉朝巩固了在河西地区的统治,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民心。如果说卫青霍去病是开疆劈土的将领的话,赵充国则是一位真正懂得建设疆土的军人。在战略眼光上,他在某些地方比卫青霍去病们更高一筹。

赵充国之后还有陈汤,他的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广受称道。他也成为了西汉与匈奴战争的最后终结者。不过他面对的匈奴已经是强弩之末,从战斗的含金量上不及上述将军,就不再做赘述了。
这段真实的历史,讲的不是花前月下的人物,没有男女之间的缠绵,但是,读过他的人只要有中国人的良心,都会为之感动。

晁错 李广 卫青 霍去病 赵充国

1、晁错
把他归为抗匈名将也许有些过分,因为他毕竟是个文官。况且晁错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忍辱负重,忍受匈奴欺压的时代。但是谈到汉匈战争,这个人一定要首先提出来的,因为正是他力派众议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才最终使汉军在战斗力和装备上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最终完成了反击匈奴的壮举。

晁错对汉朝军队建设的贡献有两点,第一是军事制度上,第二则是在骑兵建设上。在军事制度上,晁错可以说是中国军事“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第一人,与坚持黄老学说,苟安和平的众多守旧大臣不同,晁错体现了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他在天下承平的文帝时代就上书皇帝,坦言汉匈必有一战。整顿军备为当务之急,并力荐名将周亚夫。此外,在军队改革上,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汉朝中央军由义务兵改为职业兵。这就使汉朝建立了一支全新的拥有超强战斗力的常备军。我们可以看到,汉朝军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备国家军队性质的部队,无论谁带兵都可以保持超强的战斗力。这与后来宋朝的岳家军和明朝的戚家军等带私家军性质的武装形成了本质区别。即使是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军队依然保持了超强的战斗力,这一切,都是汉朝军事制度的保证。

晁错的另一个贡献是在骑兵建设上,草原决战,骑兵是主要决胜手段,汉朝骑兵弱于匈奴,主要原因有三,即马匹少,战斗力低,战术观念落后。汉朝马种与匈奴的差异却严重制约了汉朝骑兵的发展,为此,晁错提出建议,汉朝政府每年用大量的金钱招募匈奴牧民南迁长城屯垦,汉朝政府赐予大量的土地和金钱,条件是他们为汉朝训练骑兵。同时运用种种渠道从匈奴购买战马。不要小看这一方略,这一方略对于一直自称天朝的大汉政府来讲,要接受下来需要多大的勇气。但这一方略的实施可以说给了汉军以天翻地覆的变化,汉军从此在战略观念以及作战方式上都有了一次洗脑式的更新,其战斗力则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后来晁错虽然蒙冤被害,但他的这套思维却被继承下来,从而为汉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在以晁错为首的一批汉朝战略家的努力下,汉朝建立了可以与匈奴抗衡的强大骑兵部队,从而为汉朝反击匈奴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李广
若要问匈奴最惧怕的汉朝将军是谁,不是为汉朝赢得抗击匈奴第一场胜利的卫青,也不是杀敌十多万的少年英雄霍去病,而是飞将军李广。李广可以说是汉朝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和悲剧命运的将领,他的才华和遭遇,至今还让人唏嘘不已。

李广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文帝时代信任老臣,李广正值少年郎,景帝时代重文轻武,李广却是武中将,武帝时代偏爱青年将领,李广却已经白发苍苍。由于官职卑微,李广一直戍守在抗击匈奴最前线上。文帝景帝时代,他屡次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他的作战经验也为汉朝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而他的威名也为匈奴胆寒。后来汉匈开战,匈奴几乎都是把精锐部队投入到李广所在部队,这也是李广对匈奴战绩不佳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是,在西汉前期,正是由于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代军人的奋勇作战,才遏止了匈奴的侵略野心,使他们不敢过分南下侵扰,为汉朝反击匈奴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R|{Lwx
与汉朝其他将领不同,李广可以说是一个匈奴化了的汉朝将领,他的带兵特色和作战方略都有很强的匈奴特色,比如军令宽延,逐水草而居。作战勇猛,精于骑射,但缺少了汉朝军队所特有的纪律性和整体性特色。而汉军对匈奴的优势,正在于严格的纪律性和协同作战能力。这正是李广之所以无法在对匈奴作战中建功的重要原因。在汲取了别人长处的同时,却屏弃了自我的优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李广战史中最精彩的战例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127年的出击战,一次是两年后的河西会战,第一次,他率一万大军被匈奴单于三万主力合围,几乎全军覆没,却也使匈奴遭受了同样的杀伤,并使得卫青可以穿越匈奴两路主力的空隙,直导匈奴后方。第二次,他的四千先锋队被右贤王四万主力包围,鏖战六天,全军只剩四百人,却有力的配合了霍去病西出酒泉,痛击浑邪王。从两次战役中可以看出李广的特点,作战勇猛,冲击力迅速,战斗力强大,却多为以硬碰硬的打法,缺少战术的变通,且贪功恋战,易于本队脱离,造成被敌人包围的不利局面。相比之下,霍去病则聪明的多,在匈奴改变部署的情况下毅然改变行军路线,直导其薄弱环节,终取得完胜。平心而论,李广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但他是一个将才,而不是一个帅才。其单兵作战能力勇猛,却缺少通观全局的能力。他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先锋,好的将军,却作不成一个好的元帅。后来漠北决战,卫青令他从侧翼出击,从军事角度讲,并非是看轻李广的才华,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李广作战冲击力强,运动迅速的特点,可惜天不助李广,一场沙暴毁灭了李广最后的机会,也使他遭受了横刀自刎的悲惨结局。但是,作为一个将军,他将永远得到我们的尊重。

3、卫青
卫青并不是歼灭匈奴最多的将领,但是他确实汉匈战争里贡献最大的将领。汉朝反击匈奴的第一个胜仗就是卫青打的,龙城战役虽然只消灭敌人七百人,但却粉碎了许多汉朝主和大臣却宣扬的“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汉朝将士树立了必胜匈奴的坚定信念。

把卫青这样出身的人提拔成将军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尽管其有外戚的身份,但也必然会遭到巨大的阻力。但是汉武帝却体现了一个英明君主的胆略和气魄。卫青也不辜负他的希望,以一次次胜利回报了朝廷。事实上,汉军之所以强大,与汉军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除卫青外,汉军还有一批出身低微的将领,甚至还有赵破奴这样的匈奴人,他们都为汉朝作出了卓越贡献。此外,在统兵上给将领以极大的信任和自主权,这也是之后的朝代特别是宋朝所不能比的。
卫青带兵的最大特色就是将汉朝军队协同作战能力发挥到极点。漠北之战就是战车与骑兵相互协作的典范,此特点有效的发挥了汉军装备上的优势,扬长避短,有效的打击了单一兵种作战的匈奴。此外,卫青作战极为谨慎,每战都作到部署周密,尽量减少自己军队的伤亡,有效打击敌人。在攻打白羊地和收复河套的战斗中,他几次推迟攻击时间,以极大的耐心等匈奴陷入合围,汉军形成绝对优势时才聚歼敌人,真正做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然而,也正是由于他的谨慎,使他的歼敌人数量始终不如霍去病。

可以说,卫青是一位人品与才华具佳的将领,他性格谦和,礼贤下士,从不居功自傲,体恤士卒,因此很得部下的拥戴。这样的将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稀少。也许这与他自小贫苦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他去世后,汉武帝为他修筑的林木茂密的陵墓,也许正象征了他谦谦君子的品格。

卫青最被人熟悉的战例是漠北大决战,可以说这是一场把他的智慧与勇气发挥到极至的战斗,他在战斗中体现了他谨慎小心的作风,和关键时刻超乎寻常的果敢。当时的一切作战条件都于他不利。汉军远征作战,鞍马劳顿,匈奴以逸待劳,且背水一战,士气高昂。并集中了所有精锐部队。为出奇制胜,卫青令李广从侧翼出击,谁想李广部兵马又迷失方向,失去联络。这等于是汉军大战未开先自损三千铁骑。面对种种不利条件,卫青制定了固守的战略,以坚固的战车防御抵挡匈奴骑兵的冲击。在苦苦支撑一天一夜后,急噪的单于终于拿出了其所有精锐。而当黄沙突起的时候,卫青却展现了他少有的果断一面,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命令主力部队迅速进攻,在匈奴阵脚已乱的情况下发动突袭,终使得匈奴完败。单于只带三百卫队逃逸。漠北决战歼灭匈奴军三万多人,俘获匈奴数万,堪称是汉匈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从此,汉朝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主动权,匈奴则退缩在大沙漠以北,再也无力发动南侵。尽管这一战绩不及霍去病的狼居山战役战果辉煌。但它对汉朝匈奴的战争却是决定性的。

4、霍去病
霍去病将军可以说是当代许多青年人崇拜的偶像,他少年得志,平步青云,22岁就指挥了决定汉匈战争命运的狼居山战役,将匈奴左贤王部队几乎赶尽杀绝。18岁从军,与匈奴共经六次大战,歼灭俘虏敌人累计达十五万,几乎是他的舅舅卫青的一倍,而他的英年早逝,又使得多少人扼腕长叹。电视剧《大汉天子》里,汉武帝一声长啸“还我冠军侯”,闻者多少人仰天长叹,泪如雨下。

霍去病可以说的是幸运的,他外戚的身份使他得以在十八岁就被委以重任,而他的作战风格更是以游牧为生的匈奴人的克星。实际上,以霍去病的作战特点,倘若是在中原作战,面对纵横交错的堡垒,一般是不起多大作用的。但是面对逐水草而生的匈奴,却正是一把架在匈奴人脖子上的钢刀!霍去病作战最显著的特色就是进攻,以猛虎下山的气魄冲垮敌人,以最快的速度聚歼敌人。与李广不同的是,霍去病的作战头脑极其清醒,他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下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抓住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给以痛击。使匈奴在最短的时间里遭受最惨重的损失。更值得称道的是,霍去病作战并不以夺取敌人的地盘为目的,更多的则是以打击敌人的自信心和最大程度杀伤敌人为作战目标,并彻底摧毁敌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能力。这种以打击敌人精神力为目的的作战手段,直到以进入现代化战争的今天依然被人沿用。

汉军与匈奴军相比最大的弱点就是在机动性上,汉军远程奔袭能力差,且过度依赖后方的补给,自身也携带大批辎重,这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汉军的机动作战能力,使汉军长年难以深入大漠追击。而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两次河西会战,其所部兵马放弃辎重物资,轻装速行,就地取食,趁匈奴立足未稳的机会迅速发动主力决战。一举将其彻底歼灭,斩断匈奴右臂。所谓的就地取食,就是对匈奴后方进行抢掠,以补充军需物资。这一方略不但解决的自身的补给问题,而且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使匈奴的经济遭到极大摧毁,从而使汉朝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

史书上对霍去病的作战过程记录的十分简略,但是仅仅从这只语片言里,我们也足以想象战斗的艰苦和霍去病用兵的巧妙,第一次河西战役,南路军张骞行动缓慢,李广只身被围,霍去病毅然改变原有作战计划,冒险从浑邪王的地区直插过去。当时霍去病只有一万兵马,而浑邪王与休屠王兵马合计不下六万人。霍去病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抢在敌人主力部队集结以前迅速突进,各个击破。使得匈奴人虽然不断调兵遣将,其兵马却只能象羊羔入虎口一样被汉军一只一只吃掉。更为重要的是,此战从精神上彻底摧毁了匈奴兵的抵抗力,使其畏惧汉军如虎,后来第二次河西战役,匈奴军几乎失去抵抗,被霍去病一路追歼屠杀,损失高达三万两千人,是第一次河西战役的整整四倍。后来浑邪王归汉,所部四万兵马中有亲匈势力发动叛乱,霍去病仅用一万兵马就将其收服,斩首叛乱者八千人,使浑邪王彻底归降。此事件在汉匈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此后,匈奴投降汉朝者日益增多,大批匈奴牧民也南迁长城请求内附,匈奴势力日益土崩瓦解。后来漠北会战,霍去病一路急行军,在深夜时分钻到左贤王眼皮底下,拂晓发动攻击,一日之内消灭匈奴七万人,将匈奴左贤王部队几乎灭族。至此,匈奴左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只剩下匈奴单于悬孤漠北。势力江河日下。

今天人们对霍去病还有众多的诟病,如指责他对士兵疾苦置若罔闻,指责他性情狂傲,奢侈腐化,冷血无情,事实上,很多的评价都是过分的。说到对士兵的体恤和为人,假如霍去病真的不通情理,那他的部下又怎会誓死为他效力,酒泉庆功的一幕,他将御赐美酒分与全军痛饮,其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令人感佩。而所谓的奢侈腐化,则是生活上的小节和习惯,又何必强求呢!重要的是,他是汉匈战争里歼灭敌人数量最多的将领,只此一项,他就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

5、赵充国
霍去病和卫青去世了,匈奴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在汉朝方面,由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奢侈淫逸,使汉朝财力大为虚耗,加上汉武帝晚年昏庸,朝政日益腐败,使得汉朝对匈奴的几次战争都是劳而无功,还搭上了将才李陵。事实上,这段时间汉朝对匈奴战绩较差,不是由于匈奴已经恢复实力,而是汉朝自身的问题,比如汉武帝用人不当,长年大兴土木建设消耗财力,以及政治制度日益腐化,朝廷内部派系林立等原因。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于打匈奴的政策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其内政失策的原因。今天有人以汉武帝晚期对匈奴战争的几次失败为借口,说什么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是造成汉朝衰落的原因,这是极端错误的看法。

事实上,汉武帝晚年几次对匈奴战争的失败,除了最后一次李广利被俘全军覆没外,其他的两次汉军损失都不大,可以说是与匈奴战成平手。最后一次还是在汉军节节胜利的情况下汉武帝抄了李广利的家,才导致军心浮动,兵败如山倒。这一时期由于朝政腐败,马政废除,税收减少。使汉军在骑兵数量和装备上都无法和卫青时代相比。但即使这样,匈奴依然无法恢复其在漠南的势力,只是疲于奔逃苟延残喘而已。

这一时期,汉军有一位在才能上不亚于卫青霍去病的将军,他就是赵充国。事实上赵充国是不幸的,他比霍去病年轻四岁,却与霍去病战斗在同一时代,这使得他的才华长时间被埋没。后来李广利二征匈奴战役,他率三千骑兵从侧翼出击,保证了大部队成功突围,而自己所部兵马却仅余百人,此战他一举成名,从此青云直上。

在汉武帝的时代,由于李广利的存在,赵充国一直没有机会展示他的帅才,直到汉武帝去世,他才被委以重任,此时他却已经白发苍苍。用大器晚成来形容他并不过分。然而,赵充国却以其谨慎的用兵态度和高超的谋略,拱卫了大汉朝的疆土。昭帝时代,匈奴势力衰弱,汉朝的主要敌人已逐渐由漠北的匈奴人转为河西的羌人。羌族野心勃勃,企图取匈奴而代之,可惜,他们遇见了赵充国。三次讨伐羌族的战役,汉军大获全胜,成功的摧毁了羌族势力,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使西域与中华连成一体。

与卫青霍去病相比,赵充国体现了他独特的作战特点,即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在作战方略制定上极其谨慎,反复斟酌,“百闻不如一见”正是他的名言。这种谨慎的态度也使他的部队很少遭到重大伤亡。此外,与霍去病以破坏为目的的打法不同,赵充国则主要以“攻心”为上,他的部队纪律严明,所过之处极少扰民,收买人心,使敌人诚心归附。作战中善于从敌人内部进行分化瓦解,作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分化匈奴,将其分裂南北两派的方略就是他提出的,并最终得以实现。二攻羌族之战,面对羌族与匈奴联合的不利局面,他使用手段挑拨二者关系,迫使匈奴坐视羌族被围困而不救,从而各个击破,在大军形成合围后,集中力量消灭羌族,对匈奴援军则是只围不打,先消灭羌族,再收复匈奴,终使匈奴八千骑兵归降。匈奴人提到霍去病,是闻风丧胆,而提到赵充国,则是又敬又怕,也正是由于他的怀柔措施,汉朝巩固了在河西地区的统治,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民心。如果说卫青霍去病是开疆劈土的将领的话,赵充国则是一位真正懂得建设疆土的军人。在战略眼光上,他在某些地方比卫青霍去病们更高一筹。

赵充国之后还有陈汤,他的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广受称道。他也成为了西汉与匈奴战争的最后终结者。不过他面对的匈奴已经是强弩之末,从战斗的含金量上不及上述将军,就不再做赘述了。
这段真实的历史,讲的不是花前月下的人物,没有男女之间的缠绵,但是,读过他的人只要有中国人的良心,都会为之感动。

太多了~
韩信:
汉朝楚王韩信(?—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楚王、上大将军。今淮安镇淮楼东侧建有韩侯祠纪念馆。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座驾:五明骥;
兵器:鱼肠剑;
经典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垓下之战;
官爵:无名小卒----郎中------连敖------伐楚大元帅------齐王-----楚王------淮阴侯。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人无完人,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彭越
彭越(?-前196年) 昌邑人(今山东巨野县),字仲,西汉开国功臣,拜魏相国,又被封为梁王。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彭越少年时代在巨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以捕鱼为生。他很有号召力,许多少年追随于他。也曾集聚一伙人为强盗。当陈胜,项梁起义反秦时,一些青年人鼓动彭越仿效他们的做法。彭越却认为“两龙方斗,且待之。”(《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英布
(?—前195),六(今安徽六安县)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初属项羽,为霸王帐下五大将之一,被封为九江王,后叛楚归汉,被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英布出身平民,少时有人给他算命说他在受刑之后会被封王赐爵。到壮年果然犯秦法遭黥刑,黥布认为自己成名的日子不远了,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史记·黥布列传》)别人听到后,一起戏笑他。后英布被送往郦山服刑,郦山刑徒有数十万人,英布结交刑徒中豪杰之士,率领一伙人逃人江泽中做了强盗。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后,英布投靠了番君吴芮,并做了他的女婿。集聚数千人,举起了反秦大旗。秦将章邯灭掉陈胜,打败吕臣军后,英布率军攻打秦左右校,在清波(今河南新蔡西南)大获全胜,于是引兵向东。这时听说项梁已平定江东、会稽,正渡江向西,队伍不断壮大,众多将领归附项梁,英布便投靠了他。

上面那三个统称汉初三杰。
周勃(?—前169年)
秦末汉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封为绛侯。
座驾:乌骓马,兵器:鬼头刀。
周勃的祖先原为卷县(今河南原阳西南)人,后迁到沛县。周勃少时家贫,靠编织养蚕用的蚕箔为生,还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吹萧。后来成为了一名能拉强弓的勇士。
当初刘邦在沛县起事时,周勃就以中涓亲近侍从的身份,随沛公攻打胡陵,打下方与。又攻打丰邑,在砀郡打击秦军并攻破城池。在攻占下邑时,他率先登城。高祖赐给五大夫的爵位。攻取蒙邑、虞县,平定魏地,进攻爰城、东缗,直到栗县,都各个击破。攻打啮桑,周勃最先登城。在东阿城下大破秦军,又追击至濮阳,攻下了甄城。攻打了都关县、定陶、袭取宛朐,活捉了单父的县令。夜袭,取临济,再进攻张县,他的军队作先锋到达卷县,攻破城池。打击李由军,在攻打开封的战役中,他的军队表现最为出色。后来秦将章邯击败项梁,刘邦与项羽引兵东去。一年二月,楚怀王封刘邦为安武侯,担任砀郡长官。刘邦拜周勃为虎贲令。随刘邦打击王离、赵贲等的军队,攻城略地直至蓝田,进军咸阳,灭亡秦朝。
周勃再次就国,于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卒,谥武侯。其子周胜之嗣,因杀人获罪而死,国绝。一年后,文帝让周勃贤子河内太守周亚夫复为侯。
灌婴 (?~公元前176) 中国秦末汉初名将。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原为商贩。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参加刘邦军,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参加破魏;接着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继又跟随韩信攻占齐地,复深入楚地,迭克城邑,攻下彭城(今江苏徐州);参加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穷追楚军,攻取江淮数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受封颍阴侯。后以车骑将军相继参加平定臧荼、韩王信、陈□、英布叛汉的作战。吕后死,因与周勃等拥立文帝有功,升为太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继周勃为相,次年卒。被追谥为“懿侯”。
灌婴
灌婴(?—前176年),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西汉开国功臣,大将,以力战骁勇著称。历任汉车骑将军、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封颍阴侯。
灌婴原为睢阳布贩,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灌婴投奔沛公刘邦,以中涓身份随其征战,在进击东郡及杜里的作战中,因为他斗志顽强,多立战功,被赐爵七大夫。又跟随沛公刘邦在亳南、开封、曲遇攻打秦军,急攻力战,赐爵执帛,号宣陵君。攻打阳武、洛阳、封锁黄河渡口,打败南阳郡守的军队,平定南阳郡。西进武关,战于蓝田,赐爵执圭,称为昌文君。
刘邦被封为汉王,入汉中,十月,拜灌婴为郎中、中谒者,跟随韩信还定三秦,攻下栎阳,降服塞王;在废丘围困章邯军;又东出临晋关,击降殷王;与项羽的作战中,在定陶以南打败了项羽部将龙且、魏相项他的军队,灌婴因此被赐为列侯,称昌文侯,食杜平乡。
不久,又以中谒者的身份攻降下砀,战至彭城。由于刘邦只顾寻欢作乐,被项羽回师猛攻,大败而逃。在成皋之战中,刘邦为抵抗楚的骑兵,建立骑兵部队,灌婴被选拔为骑兵将领。他率骑兵阻遏楚骑兵,激战于荥阳东,大胜而归。又偷袭楚军后路,截断楚军粮道。所部共斩杀敌军右司马、骑将各一人,楼烦将五人,连尹一人,都尉一人。这次战役有利于汉荥阳防线的稳定。灌婴也因此升为御史大夫。
汉王二年(前205年),灌婴率骑兵随韩信相国攻魏,继而参与攻齐,在历下击破齐军,所部俘车骑将军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攻降临淄,得齐守相田光。追齐相田横至嬴、博,破田横骑兵,所部斩骑将一人,生得骑将四人。继而攻下嬴、博,破齐将田吸千乘,所部斩杀田吸。又跟随韩信东攻龙且,所部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灌婴亲自生活捉齐亚将周兰。
平定齐地后,韩信自立为齐王,趁势攻入楚腹地,连克城邑。灌婴在下邳击败项声、郯公,接著斩杀薛公,攻下下邳。在平阳击败楚骑兵,攻降彭城,俘柱国项他,降留、薛、沛、酂、萧、相。又攻苦、谯,再次生俘亚将周兰。汉五年冬,与刘邦会师于颐乡(今河南鹿邑东)。跟随刘邦在陈地击败项羽,所部斩楼烦将二人,虏骑将八人。加食邑至二千五百户。
绛侯周勃被免除相位后,由灌婴继任丞相之职。这年,匈奴大举入侵,灌婴率骑兵八万五千人前去讨伐,打退了匈奴兵。
西汉灌婴大将军被看成是南昌城的创筑者,故俗称南昌城为“灌婴城”和“灌城”
公元前176年,灌婴死于相位,谥号懿侯。子平侯灌阿代颍阴侯。

周亚夫(?~公元前143年),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著名将军,沛县(今属中国东南部的江苏省)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称赞的同时,也为他惋惜,说他因为过于耿直,对皇帝不尊重,结果导致悲剧结局,令人慨叹。
卫青简介
卫青(?~公元前105年),汉族。字仲卿,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东平阳(今中国中西部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更不养士,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而且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而骠骑将军霍去病也跟舅舅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原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公元前 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平阳公主死后,与卫青合葬。(右图为卫青墓卫星图)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
李广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座驾:千里雪,兵器:梨花枪,被称为“飞将军”。
经典之战:马邑大捷
其一生未得封侯,或许时运不济,有历史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公元前119年,随卫青出征匈奴,兵败,引颈自刎。

1.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
2.韩信
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楚王、上大将军。今淮安镇淮楼东侧建有韩侯祠纪念馆。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3.陈平
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中国各朝代名将
谢玄 7、南北朝 檀道济 韦睿 杨大眼 斛律光 兰陵王(高文恭)萧摩诃 8、隋 韩擒虎 刘方 张须陀 9、唐时代 李靖 李绩(徐世绩)苏定方 薛仁贵 王玄策 裴行俭 郭子仪 李朔 李克用 10、五代十国 王彦章 周德威 11、宋、辽、金 曹彬 杨业 耶律休哥 狄青 宗泽 岳飞 韩世忠 完颜宗弼 虞允...

古代各个朝代的名将有哪些
1 磻溪垂钓---吕尚(西周) 2 吴宫教战---孙武(春秋) 3 剑赠渔父---伍员(春秋) 4 吮卒病疽---吴起(战国) 5 穰苴斩监---田穰苴(战国) 6 马陵伏弩---孙膑(战国) 7 火牛破敌---田单(战国) 8 济上劳军---乐毅(战国) 9 雁门纵牧---李牧(战国) 10 肉袒...

历史上有哪些朝代猛将倍出,这些朝代后来怎么样了?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卫青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他在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元封五年卫青逝世,汉武帝为了表彰卫青对大汉帝国的功绩,将其坟墓建成如庐山的形状,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卫青的首次出征就是...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朝有哪些名将?
6、韦睿——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原籍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指挥果断,谋略过人。 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韦睿督军北伐,攻拔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进军合肥。魏将杨灵胤率众5万来,梁军惧不敌,请...

明朝有那些名将?
一、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名将,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与常遇春率军消灭张士诚。二、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出身...

中国历史各朝代名将,你知道多少?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名将多到数不清楚,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华夏上下五千年,三王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亡。时势造英雄,大浪随风起,千古风云,万古流芳。历史名将无数,其中我对...

汉朝的名将有哪些?
汉朝的名将有:1、韩信:韩信是泗水郡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作为统帅,韩信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

给我一些古代名将的名字与所在的朝代,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不得少于一千...
夏朝 1.女艾2.季杼3.启 商朝 1.李靖2.苏护3.黄飞虎4.姬昌5.商汤6.伊 尹7.武丁8.妇好 西周 1.姬旦2.姬发3.姜尚4.周公旦 东周 1.姬寤生2.祭足3.颖考叔 4.管仲 5.先轸 6.成得臣 7.公孙固 8.曹沫 9.曹刿 10.先 且居 11.百里视 12.西乞术 13.蹇丙 14.田穰苴 15.孙武 16....

盘点南北朝10大名将
十:斛律光 斛律光(515年572年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善于骑射,号称“落雕都督”。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斛律光南北朝时期北齐名将,平生为高家打过无数恶仗,又帮助...

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名将
1、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号始光。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

西乡塘区19837479580: 汉代著名将领 -
鲜凡力弗: 首先,韩信,樊哙,这不用多说了.再往后有李广,卫青,霍去病,王莽也算吧,虽然著的是丑名,东汉末年的曹操也算名将了~他们事例太多,手机不方便打了.

西乡塘区19837479580: 西汉有哪些名将?
鲜凡力弗: 继秦之后的汉是一个伟大的王朝,它给了长久以来混战不断的中国人民长达二百年的... 西汉名将韩信,西汉名将赵充国等是比较出色的将军.正是这批名将,使得新生的统...

西乡塘区19837479580: 汉朝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有哪些? -
鲜凡力弗: 大汉四百余年,人物多之又多,故事不胜枚举!汉初有韩信,十面埋伏,汉相有张良,萧何月下追韩信,吕后杀韩信,高祖且喜且悲!!武帝在位50载,卫青去病收西域,明帝在位业绩差,出了昭君美名扬...(此处省略1万字)...,汉末有个曹孟德,统一北方三足鼎,曹丕废了汉献帝,大汉从此归历史!!!!

西乡塘区19837479580: 汉朝历史人物还有人物的故事我是新生,没有分 -
鲜凡力弗:[答案] 韩信、马援、霍去病,都是军人, A韩信(约前231-前196),西汉开国功臣,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公元... 故事1.马革裹尸 C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汉族,...

西乡塘区19837479580: 汉代都有那些名将
鲜凡力弗: 韩信http://baike.baidu.com/view/2653.htm?fr=ala0_1_1李陵http://baike.baidu.com/view/14715.htm?fr=ala0_1_1霍去病http://baike.baidu.com/view/3129.htm?fr=ala0_1_1卫青http://baike.baidu.com/view/14401.htm?fr=ala0_1陈汤http://baike.baidu....

西乡塘区19837479580: 汉代将军周亚夫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
鲜凡力弗:[答案] 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他的细柳营以军纪严明著称.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

西乡塘区19837479580: 西汉霍去病的一生经历 -
鲜凡力弗: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

西乡塘区19837479580: 汉朝大将李陵生平事迹? -
鲜凡力弗: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西乡塘区19837479580: 汉高祖的大将韩信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故事有哪些 -
鲜凡力弗:[答案] 韩信, 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 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据传为尉缭高徒. 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 历任大将军、左丞相、相国,封齐王、楚王、淮阴侯等, 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 最后,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

西乡塘区19837479580: 汉武帝,卫青,霍去病????? -
鲜凡力弗: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卫青和霍去病出身都是人奴之子,确实是靠着卫子夫上位的.卫子夫进宫之后卫青就开始到建章营当差.等到后来因祸得福,被封为建章监.但是当时汉朝连一个像样的专门的骑兵部队都没有,卫青正式在受命于此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