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作品中哪一部小说中出现了这句话“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柜裏,打理自己的衣饰。”

作者&投稿:真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爱玲的小说哪一本最好看?~

个人认为最好看的是《半生缘》。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张爱玲集大成的一部小说,她的所有才华都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最好的展示。

《半生缘》又名《十八春》,《十八春》原本的结尾是符合大众想象的喜剧,后来,晚年的张爱玲不满意自己的这部作品,将其删减并改名《半生缘》。《半生缘》的结局是现实主义的悲剧,爱情的弥足珍贵和现实的无可奈何在这部作品中都有体现。

《半生缘》中的人都没有错,他们真诚的爱过,也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及时止损,但在光阴的最后,相爱的人们都没能在一起,这也是自古以来爱情的通病。年轻男女表露心迹,相互许诺,然后在爱情里感受甜蜜、享受快乐,为了爱情他们不惜代价,然而最后却走散在了爱河。

这部小说还有一个特别之外,那就是它文笔非常的流畅,读起来非常的舒服,无论怎么去读,那种流畅感都不会断,这也正是一个作家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果没有这样的功底,那么也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来。
张爱玲的其他值得看的小说
1、《倾城之恋》
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在里面张爱玲探讨了这个人世间的爱情、婚姻以及人生,而且还有着对于战前和战后的反思,可以说是一部非常饱满的小说。
2、《金锁记》
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儿女的幸福。

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谁也不存什么幻想,期待文艺园地里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然而天下比较重要一些的事故,往往在你冷不防的时候出现。史家或社会学家,会用逻辑来证明,偶发的事故实在是酝酿已久的结果。但没有这种分析头脑的大众,总觉得世界上真有魔术棒似的东西在指挥着,每件新事故都像从天而降,教人无论悲喜都有些措手不及。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有这情形。“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除了这类不着边际的话以外,读者从没切实表示过意见。也许真是过于意外怔住了。也许人总是胆怯的动物,在明确的舆论未成立以前,明哲的办法是含糊一下再说。但舆论还得大众去培植;而文艺的长成,急需社会的批评,而非谨虑的或冷淡的缄默。是非好恶,不妨直说。说错了看错了,自有人指正。——无所谓尊严问题。
我们的作家一向对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五四以后,消耗了无数笔墨的是关于主义的论战。仿佛一有准确的意识就能立地成佛似的,区区艺术更是不成问题。其实,几条抽象的原则只能给大中学生应付会考。哪一种主义也好,倘没有深刻的人生观,真实的生活体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能,活泼丰富的想象,决不能产生一样像样的作品。而且这一切都得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战争与和平》的原稿修改过七遍;大家可只知道托尔斯泰是个多产的作家(仿佛多产便是滥造似的)。巴尔扎克一部小说前前后后的修改稿,要装订成十余巨册,像百科辞典般排成一长队。然而大家以为巴尔扎克写作时有债主逼着,定是匆匆忙忙赶起来的。忽视这样显著的历史教训,便是使我们许多作品流产的主因。
譬如,斗争是我们最感兴趣的题材。对,人生一切都是斗争。但第一是斗争的范围,过去并没包括全部人生。作家的对象,多半是外界的敌人:宗法社会,旧礼教,资本主义……可是人类最大的悲剧往往是内在的外来的苦难,至少有客观的原因可得诅咒,反抗,攻击;且还有廉取时情的机会。至于个人在情欲主宰之下所招致的祸害,非但失去了泄忿的目标,且更遭到“自作自受”一类的谴责。第二斗争的表现。人的活动脱不了情欲的因素;斗争是活动的尖端,更其是情欲的舞台。去掉了情欲,斗争便失去了活力。情欲而无深刻的勾勒,便失掉它的活力,同时把作品变成了空的僵壳。在此我并没意思铸造什么尺度,也不想清算过去的文坛;只是把已往的主张缺陷回顾一下,瞧瞧我们的新作家为它们填补了多少。

一 金锁记
由于上述的观点,我先讨论《金锁记》。它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情欲(Passion)的作用,很少像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从表面看,曹七巧不过是遗老家庭里一种牺牲品,没落的宗法社会里微末不足道的渣滓。但命运偏偏要教渣滓当续命汤,不但要做儿女的母亲,还要做她媳妇的婆婆,——把旁人的命运交在她手里。以一个小家碧玉而高攀簪缨望族,门户的错配已经种下了悲剧的第一个原因。原来当残废公子的姨奶奶的角色,由于老太太一念之善(或一念之差),抬高了她的身份,做了正室;于是造成了她悲剧的第二个原因。在姜家的环境里,固然当姨奶奶也未必有好收场,但黄金欲不致被刺激得那么高涨,恋爱欲也就不至压得那么厉害。她的心理变态,即使有,也不至病入膏肓,扯上那么多的人替她殉葬。然而最基本的悲剧因素还不在此。她是担当不起情欲的人,情欲在她心中偏偏来得嚣张。已经把一种情欲压倒了,缠死心地来服侍病人,偏偏那情欲死灰复燃,要求它的那份权利。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可怕的报复!可怕的报复把她压瘪了。“儿子女儿恨毒了她”,至亲骨肉都给“她沉重的枷角劈杀了”,连她心爱的男人也跟她“仇人似的”;她的惨史写成故事时,也还得给不相干的群众义愤填胸地咒骂几句。悲剧变成了丑史,血泪变成了罪状;还有什么更悲惨的?
当七巧回想着早年当曹大姑娘时代,和肉店里的朝禄打情骂俏时,“一阵温风直扑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眉毛。床上睡着她的丈夫,那没生命的肉体……”当年的肉腥虽然教她皱眉,究竟是美妙的憧憬,充满了希望。眼前的肉腥,却是刽子手刀上的气味。——这刽子手是谁?黄金。——黄金的情欲。为了黄金,她在焦灼期待,“啃不到”黄金的边的时代,嫉妒妯娌,跟兄嫂闹架。为了黄金,她只能“低声”对小叔嚷着:“我有什么地方不如人?我有什么地方不好?”为了黄金,她十年后甘心把最后一个满足爱情的希望吹肥皂泡似地吹破了。当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终于!)隐藏十年的爱以后: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
“沐浴在光辉里”,一生仅仅这一次,主角蒙受到神的恩宠。好似项勃朗笔下的肖像,整个人地都沉没在阴暗里,只有脸上极小的一角沾着些光亮。即是这些少的光亮直透入我们的内心。
季泽立在她眼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念便使她暴怒起来了……这一转念赛如一个闷雷,一片浓重的乌云,立刻掩盖了一刹那的光辉;“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被爆风雨无情地扫荡了。雷雨过后,一切都已过去,一切都已晚了。“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完了,永久的完了。剩下的只有无穷的悔恨。“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留恋的对象消灭了,只有留恋往日的痛苦。就在一个出身低微的轻狂女子身上,爱情也不会减少圣洁。
七巧眼前仿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一阵热风来了,把那帘子紧紧贴在她脸上,风去了,又把帘子吸了回去,气还没透过来,风又来了,没头没脑包住她——一阵凉,一阵热,她只是淌着眼泪。
她的痛苦到了顶头,(作品的美也到了顶),可是没完。只换了方向,从心头沉到心底,越来越无名。忿懑变成尖刻的怨毒,莫名其妙地只想发泄,不择对象。她眯缝着眼望着儿子,“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都是他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个人还抵不了半个……”多怆痛的呼声!“……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亲。”于是儿子的幸福,媳妇的幸福,在她眼里全变作恶毒的嘲笑,好比公牛面前的红旗。歇斯底里变得比疯狂还可怕,因为“她还有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凭了这,她把他们一起断送了。这也不足为奇。炼狱的一端紧接着地狱,殉体者不肯忘记把最亲近的人带进去的。
最初她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情磨折了她一世和一家。她战败了,她是弱者。但因为是弱者,她就没有被同情的资格了么?弱者做了情欲的俘虏,代情欲做了刽子手,我们便有理由恨她么!作者不这么想。在上面所引的几段里,显然有作者深切的怜悯,唤引着读者的怜悯。还有“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十八九岁姑娘的时候……喜欢她的有……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也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这些淡淡的朴素的句子,也许为粗忽的读者不曾注意的,有如一阵温暖的微风,抚弄着七巧墓上的野草。
和主角的悲剧相比之下,几个配角的显然缓和多了。长安姊弟都不是有情欲的人。幸福的得失,对他们远没有对他们的母亲那么重要。长白尽往陷坑里沉,早已失去了知觉,也许从来就不曾有过知觉。长安有过两次快乐的日子,但都用“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自愿舍弃了。便是这个手势使她的命运虽不像七巧的那样阴森可怕,影响深远,却令人觉得另一股惆怅与凄凉的滋味。Long,longago的曲调所引起的无名的悲哀,将永远留在读者心坎。
结构,节奏,色彩,在这件作品里不用说有了最幸运的成就。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下列几点:第一是作者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七巧,季泽,长安,童世舫,芝寿,都没有专写他们内心的篇幅;但他们每一个举动,每一缕思维,每一段对话,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两次叔嫂调情的场面,不光是那种造型美显得动人,却还综合着含蓄、细腻、朴素、强烈、抑止、大胆,这许多似乎相反的优点。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即使在没有动作没有言语的场合,情绪的波动也不曾减弱分毫。例如童世舫与长安订婚以后:
……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着,很少说话,眼角里带着一点对方的衣裙与移动着的脚,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纯而可爱的印象,便是他们的栏杆,栏杆把他们与大众隔开了。空旷的绿草地上,许多人跑着,笑着谈着,可是他们走的是寂寂的绮丽的回廊,——走不完的寂寂的回廊。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还有什么描写,能表达这一对不调和的男女的调和呢?能写出这种微妙的心理呢?和七巧的爱情比照起来,这是平淡多了,恬静多了,正如散文,牧歌之于戏剧。两代的爱,两种的情调。相同的是温暖。
至于七巧磨折长安的几幕,以及最后在童世舫前诽谤女儿来离间他们的一段,对病态心理的刻画,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精彩文章。
第二是作者的节略法(racconrci)的运用:
风从窗子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和一幅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已经褪色了,金绿山水换了一张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也老了十年。
这是电影的手法:空间与时间,模模糊糊淡下去了,又隐隐约约浮上来了。巧妙的转调技术!
第三是作者的风格。这原是首先引起读者注意和赞美的部分。外表的美永远比内在的美容易发见。何况是那么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的文章!新旧文字的糅和,新旧意境的交错,在本篇里正是恰到好处。仿佛这利落痛快的文字是天造地设的一般,老早摆在那里,预备来叙述这幕悲剧的。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画,固是作者风格的特色,但在完成整个作品上,从没像在这篇里那样的尽其效用。例如:“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惘。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些凄凉。”这一段引子,不但月的描写是那么新颖,不但心理的观察那么深入,而且轻描淡写地呵成了一片苍凉的气氛,从开场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假如风格没有这综合的效果,也就失掉它的价值了。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没有《金锁记》,本文作者决不在下文把《连环套》批评得那么严厉,而且根本也不会写这篇文字。

二 倾城之恋
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潮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在泥淖里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整篇故事可以用这一两行包括。因为是传奇(正如作者所说),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因为是传奇,情欲没有惊心动魄的表现。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尽管那么机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练到近乎病态的社会的产物。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倾城之恋》给人家的印象,仿佛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宝塔,而非莪特式大寺的一角。美丽的对话,真真假假的捉迷藏,都在心的浮面飘滑;吸引,挑逗,无伤大体的攻守战,遮饰着虚伪。男人是一片空虚的心,不想真正找着落的心,把恋爱看作高尔夫与威士忌中间的调剂。女人,整日担忧着最后一些资本——三十岁左右的青春——再另一次倒帐;物质生活的迫切需求,使她无暇顾到心灵。这样的一幕喜剧,骨子里的贫血,充满了死气,当然不能有好结果。疲乏,厚倦,苟且,浑身小智小慧的人,担当不了悲剧的角色。麻痹的神经偶尔抖动一下,居然探头瞥见了一角未来的历史。病态的人有他特别敏锐的感觉:
……从浅水湾饭店过去一截子路,空中飞跨着一座桥梁,桥那边是山,桥这边是一块灰砖砌成的墙壁,拦住了这边的……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地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再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好一个天际辽阔胸襟浩荡的境界!在这中篇里,无异平凡的田野中忽然现出一片无垠的流沙。但也像流沙一样,不过动荡着显现了一刹那。等到预感的毁灭真正临到了,完成了,柳原的神经却只在麻痹之上多加了一些疲倦。从前一刹那的觉醒早已忘记了。他从没再加思索。连终于实现了的“一点真心”也不见得如何可靠。只有流苏,劫后舒了一口气,淡淡地浮起一些感想:
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移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两人的心理变化,就只这一些。方舟上的一对可怜虫,只有“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这样淡漠的惆怅。倾城大祸(给予他们的痛苦实在太少,作者不曾尽量利用对比),不过替他们收拾了残局;共患难的果实,“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仅仅是“活个十年八年”的念头。笼统的感慨,不彻底的反省。病态文明培植了他们的轻佻,残酷的毁灭使他们感到虚无,幻灭。同样没有深刻的反应。
而且范柳原真是一个这么枯涸的(Fade)人么?关于他,作者为何从头至尾只写侧面?在小说中他不是应该和流苏占着同等地位,是第二主题么?他上英国的用意,始终暧昧不明;流苏隔被扑抱他的时候,当他说“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的时候,他竟没进一步吐露真正切实的心腹。“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未免太速写式地轻轻带过了。可是这里正该是强有力的转折点,应该由作者全副精神去对付的啊!错过了这最后一个高峰,便只有平凡的、庸碌鄙俗的下山路了。柳原宣布登报结婚的消息,使流苏快活得一忽儿哭一忽儿笑,柳原还有那种Cynical的闲适去“羞她的脸”;到上海以后,“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由此看来,他只是一个暂时收了心的唐·裘安,或是伊林华斯勋爵一流的人物。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但他们连自私也没有迹象可寻。“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世界上有的是平凡,我不抱怨作者多写了一对平凡的人。但战争使范柳原恢复一些人性,使把婚姻当职业看的流苏有一些转变(光是觉得靠得住的只有腔子里和身边的这个人,是不够说明她的转变的),也不能算是怎样的不平凡。平凡并非没有深度的意思。并且人物的平凡,只应该使作品不平凡。显然,作者把她的人物过于匆促地送走了。
勾勒的不够深刻,是因为对人物思索得不够深刻,生活得不够深刻;并且作品的重心过于偏向顽皮而风雅的调情,倘再从小节上检视一下的话,那么,流苏“没念过两句书”而居然够得上和柳原针锋相对,未免是个大漏洞。离婚以前的生活经验毫无追叙,使她离家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引动显得不可解。这些都减少了人物的现实性。
总之,《倾城之恋》的华彩胜过了骨干;两个主角的缺陷,也就是作品本身的缺陷。

三 短篇和长篇
恋爱与婚姻,是作者至此为止的中心题材;长长短短六七件作品,只是variations upon a theme。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全都为男女问题这恶梦所苦。恶梦中老是霪雨连绵的秋天,潮腻腻,灰暗,肮脏,窒息的腐烂的气味,像是病人临终的房间。烦恼,焦急,挣扎,全无结果,恶梦没有边际,也就无从逃避。零星的磨折,生死的苦难,在此只是无名的浪费。青春,热情,幻想,希望,都没有存身的地方。川嫦的卧房,姚先生的家,封锁期的电车车厢,扩大起来便是整个社会。一切之上,还有一只瞧不及的巨手张开着,不知从哪儿重重地压下来,压痛每个人的心房。这样一幅图画印在劣质的报纸上,线条和黑白的对照迷糊一些,就该和张女士的短篇气息差不多。
为什么要用这个譬喻?因为她阴沉的篇幅里,时时渗入轻松的笔调,俏皮的口吻,好比一些闪烁的磷火,教人分不清这微光是黄昏还是曙色。有时幽默的分量过了份,悲喜剧变成了趣剧。趣剧不打紧,但若沾上了轻薄味(如《琉璃瓦》),艺术给摧残了。
明知挣扎无益,便不挣扎了。执着也是徒然,便舍弃了。这是道地的东方精神。明哲与解脱;可同时是卑怯,懦弱,懒惰,虚无。反映到艺术品上,便是没有波澜的寂寂的死气,不一定有美丽而苍凉的手势来点缀。川嫦没有和病魔奋斗,没有丝毫意志的努力。除了向世界遗憾地投射一眼之外,她连抓住世界的念头都没有。不经战斗的投降。自己的父母与爱人对她没有深切的留恋。读者更容易忘记她。而她还是许多短篇中①刻画得最深的人物!
微妙尴尬的局面,始终是作者最擅长的一手。时代,阶级,教育,利害观念完全不同的人相处在一块时所有暧昧含糊的情景,没有人比她传达得更真切。各种心理互相摸索,摩擦,进攻,闪避,显得那么自然而风趣,好似古典舞中一边摆着架式(Figure)一边交换舞伴那样轻盈,潇洒,熨帖。这种境界稍有过火或稍有不及,《封锁》与《年青的时候》中细腻娇嫩的气息就会给破坏,从而带走了作品全部的魅力,然而这巧妙的技术,本身不过是一种迷人的奢侈;倘使不把它当作完成主题的手段(如《金锁记》中这些技术的作用),那么,充其量也只能制造一些小骨董。
在作者第一个长篇只发表了一部分的时候来批评,当然是不免唐突的。但其中暴露的缺陷的严重,使我不能保持谨慈的缄默。
《连环套》的主要弊病是内容的贫乏。已经刊布了四期,还没有中心思想显露。霓喜和两个丈夫的历史,仿佛是一串五花八门,西洋镜式的小故事杂凑而成的。没有心理的进展,因此也看不见潜在的逻辑,一切穿插都失掉了意义。雅赫雅是印度人,霓喜是广东养女,就这两点似乎应该是第一环的主题所在。半世纪前印度商人对中国女子的看法,即使逃不出玩物二字,难道没有旁的特殊心理?他是殖民地种族,但在香港和中国人的地位不同,再加上是大绸缎铺子的主人。可是《连环套》中并无这二三个因素错杂的作用。养女(而且是广东的养女)该有养女的心理,对她一生都有影响。一朝移植之后,势必有一个演化蜕变的过程;决不会像作者所写的,她一进绸缎店,仿佛从小就在绸缎店里长大的样子。我们既不觉得雅赫雅买的是一个广东养女,也不觉得广东养女嫁的是一个印度富商。两个典型的人物都给中和了。错失了最有意义的主题,丢开了作者最擅长的心理刻画,单凭着丰富的想象,逞着一支流转如踢哒舞似的笔,不知不觉走上了纯粹趣味性的路。除开最初一段,越往后越着重情节,一套又一套的戏法(我几乎要说是噱头),突兀之外还要突兀,刺激之外还要刺激,仿佛作者跟自己比赛似的,每次都要打破上一次的纪录,像流行的剧本一样,也像歌舞团的接一连二的节目一样,教读者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描写色情的地方,(多的是!)简直用起旧小说和京戏——尤其是梆子戏 ——中最要不得而最叫座的镜头!

  张爱玲的衣饰 陈润芝

  张爱玲说:时代一如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虱子。
  对张爱玲来说,面对动荡的大时代,人是渺小的。他们无力改变时代,只能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柜里,打理自己的衣饰。因此,张爱玲经历香港的战争后,并没有写出历史哀歌,反而抓紧一个平凡的恋爱故事----倾城之恋。

  故事的开首有一个妇人,叫白流苏。离婚后的流苏住在娘家,受尽白眼。终於在七妹的相亲宴会中,认识了海外回流的范柳原。他们的爱情故事就由一支舞开始。流苏离开上海到香港与柳原相会,希望能抓住另一张长期饭票。可是范对她忽冷忽热,不独对她好,还对其它女子一视同仁。香港,是他与她拉锯的战场。白最后以退为进,毅然返回上海。结果,她赢了。再回上海时,她得了一个家,然而她仍未得到名份。直至日军炮轰香港,一段战争成全了两个平凡的男女。

  读过倾城之恋后,也许所有中国女性从此难以入寐。晚上眼巴巴的望著窗外的月光,等待男生挂来电话说:「我爱你,但忘了问你一声,你爱我麼?」对新一代青年来说,男女之间的角力最吃力不讨好。因为现今社会生活实在太忙碌, 一切都要符合经济原则。因此,面对爱情,只需要一个藉口:感觉。虽然像他们那样互相试探只是高级调情,总比大家因害怕爱情的复杂而将它简单化好。

  在白柳身上,存在著永恒的男女分歧----婚姻究竟是长期卖淫还是爱的升华?柳原认为人面对生死尚作不了主,那麼承诺、婚姻只不过是虚言。如果爱渗入其他现实元素,爱还是不是爱?假如婚姻是付出后所得的回报(安稳生活),那麼算不算合法地长期卖淫?时代虽然进步了,但婚姻对众多三十岁以上的女性来说,依然是个压力。对她,婚姻是个需要;对他,婚姻只是奢侈品。恋爱与婚姻的意义,是永恒中国女性的问题。

  张爱玲的文字一直都被誉为华丽与苍凉,读她的书就如阅历无数的色彩。 她说苍凉就是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倾城之恋>也一样,表面是盛世的大红配大绿,实质是灰青的苍凉。倾城之恋是一袭旗袍、一袭红绿的旗袍、一袭永不过时的中国旗袍。

  此外,<倾城之恋>还包括另外五则短篇小说:<留情>、<鸿銮喜>、<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桂花蒸----阿小悲秋>、<金锁记>,他们都描写了中国女性的悲哀。读者们,在这纷繁的时代里,就让我们进入张爱玲的世界,感受她那「浮世的悲欢」,让一件件苍凉的衣服----说故事。


张爱玲是谁?
代表作品: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等。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

张爱玲写的最好的一部小说是什么?
是《倾城之恋》和《金锁记》。这是最能代表她的中长篇了。《色,戒》只不过是她很不起眼的一个短篇。而且在李安的“创作”下,使得这个作品接近色情!!!是对爱玲的极大亵渎!“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

张爱玲散文集有哪些?
爱玲文集总汇 卷一:长篇小说 半生缘 卷二:长篇小说 张爱玲小说《小团圆》怨女 小团圆 赤地之恋 秧歌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童言无忌 自己的文章 烬余录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记 爱 谈女人 走!走到楼上去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说胡萝卜 炎樱语录 写什么 造人 打人 诗与胡说 有女同车 ...

张爱玲的诗有哪些?
张爱玲从小就显露出天才的一面,12岁时发表了短篇小说《不幸的她》。1942年,张爱玲开启了写作生涯。1943至1944年,张爱玲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牛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等。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1995年,张爱玲去世,终年75岁。张爱玲一生创作大...

张爱玲的散文集有哪些?知道的请告知。
《夜营的喇叭》《借银灯》《银宫就学记》《存稿》《雨伞下》《谈画》(以上均收入《流言》中,发表刊物及年月不详) 《气短情长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 《〈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 《双声》,《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 《吉利》,《杂志》...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五斗米天才亦折腰
“爱玲谦称《十八春》为 potboiler(为糊口而写的),其实我们在信上看得出,她对这部作品极为心爱。迟早即将由《皇冠》出版,爱玲也就强调它是故事性强的多角恋爱故事。”“爱玲于小年夜写封长信给我,又不少次提到了commission这个字。我想她不习惯用中文谈金钱出入的事,用commission这个字比较...

爱玲的《爱》的原文
张爱玲《爱》的原文如下:这是真的。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

张爱玲的作品
《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爱玲胡兰成一见,便彻底断了念头。至此,这段爱情是真正地谢幕了。张爱玲从未就这一场恋情说过只言片语,我们只有从胡兰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国女子》去考证。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许真的并不重要。就象...

张爱玲第一步散文
张爱玲第一部散文 《天才梦》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

这句话是谁说的?顺便介绍一下她的好的作品
张爱玲主要作品简介: 《半生缘》: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把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缠来绞去地在一张翻不出去的网里演了那么多年…… 《怨女》:张爱玲这部作品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麻油西施”银娣在麻木、压抑的生活中,女人的变态心理被...

克拉玛依市13932889110: 张爱玲的作品中哪一部小说中出现了这句话“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柜里,打理自己的衣饰.” -
曾支醋酸: 张爱玲的衣饰 陈润芝 张爱玲说:时代一如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虱子. 对张爱玲来说,面对动荡的大时代,人是渺小的.他们无力改变时代,只能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柜里,打理自己的衣饰.因此,张爱玲经历香港的战争后,并没有写...

克拉玛依市13932889110: 张爱玲的哪篇小说引用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 -
曾支醋酸: 段诗句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大概意思就是说生死离合,我与你说过, 紧握你的手,伴着你一起到老,一段很美的爱情誓言.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也引用了这段文字.尤其是近期由邹静之操刀改编的电视剧《倾城之恋》也正在各台热播,电视剧比小说夸大了很多,但剧情还是很感人、很引人入胜.尤其是陈数扮演的白流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也被她的气质及演技所折服.白流苏、范柳原一对在战争年代相爱的恋人,演绎了一段别样的倾城之恋. 是白流苏第一次去香港的一个晚上,范柳原在电话中跟她谈情时说的.好像是这个情节的

克拉玛依市13932889110: 朱砂痣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张爱玲的哪部小说里出现过这个词 -
曾支醋酸: 朱砂痣就是红色的痣,也只女子点在眉间,额间,甚至脸上的一种装饰,一般是眉心的红点.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

克拉玛依市13932889110: 张爱玲的《金锁记》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意象是() -
曾支醋酸: 月亮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中不断出现,君临其中芸芸众生.今天我们打开《张爱玲...纵观文集,月亮这一意象发展的顶峰当推《金锁记》.这篇小说里,月亮统领全部的

克拉玛依市13932889110: 蝉的意象在张爱玲哪篇小说中出现过? -
曾支醋酸: 《桂花蒸 阿小悲秋 》《沉香屑第二炉香 》《怨女》《赤地之恋》

克拉玛依市13932889110: 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出自张爱玲的哪篇文章? -
曾支醋酸: “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这句话出自张爱玲的《留情》.民国才女张爱玲的小说《留情》描述了一对半路结合的老夫少妻因为各怀心思一同外出访亲的全过程.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和外出访亲的发展进程来展开故事情节,主要通...

克拉玛依市13932889110: 请问张爱玲那个红玫瑰白玫瑰的文字 -
曾支醋酸: 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两朵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出自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

克拉玛依市13932889110: 张爱玲哪篇小说里提到原来你也在这里这个短句 -
曾支醋酸: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爱》原文很短,却很有深度和韵味.《原来你也在这里》是奶茶刘若英不知道在哪部电视剧里演张爱玲,用《爱》来改编的歌曲.可以说唱出了味道,唱出了深度,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歌.张爱玲的《爱》全文要吗,我给补充.

克拉玛依市13932889110: 心居落成志喜,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出现的一个词是什么意思 -
曾支醋酸: 就是娇蕊之前还没和振保好上的时候,开玩笑说她的心是一栋公寓房,言下之意就是说她什么人都能接受.振保说他喜欢独门独户的,娇蕊说就看他有没有本事把她心里的公寓拆了盖他要的独户房.后来两个人就好上了,娇蕊爱上振保了,就告诉他,他要的房子已经建好了.就是再容不下别人了,就爱他了的意思.振保就开玩笑说了“心居落成志喜”这话.张爱玲的书是介于白话和文言文之间的,写的话也挺隐晦的,你多读几遍很多意思就懂了.

克拉玛依市13932889110: 张爱玲作品中有哪几部提有沈世均和顾曼桢 -
曾支醋酸: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主角 顾曼桢、许叔惠、沈世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