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线索

作者&投稿:善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分析从汉代到唐代,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自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一是用人权由地方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二是选官的范围比过去广泛了一些。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

从察举制变为了科举制,隋唐时期在官吏选拔上的最大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与察举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察举制是由他人推荐,考试为辅;而科举制为自我推荐,以考试定取舍。科举制度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他改变了前代选官制度中权力下移之弊,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朝廷。还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打破了官僚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流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文化层次上,保证了社会思想与政治思想的高度融合,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所以,科举制度不但得到了唐代统治者,而且得到了以后各个王朝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综述

1.禅让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启时取消。

2.世袭制度: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由夏启建立,贯穿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始终。

3.军功爵禄制:战国商鞅变法时实行,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4.察举制度: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两汉时期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召等。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西汉时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初重孝廉;但发展到东汉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形成并发展起来。

5.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它促进了汉魏之际的士族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隋文帝时期废除。

6.科举制度:(1)形成: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2)完善:唐朝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创立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3)发展、改革:北宋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程序严格,税目减少,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增加,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4)腐朽:明朝沿袭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但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案文体为“八股文”。使科举制度发展成为愚民政策。清朝沿袭这一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5)废除:戊戌变法诏令中明确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但法令被取消。1905年,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7.“自荐求官”制度:武则天破格用人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做法,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规律

1.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

2.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3.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4.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项愚民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汉朝以前,我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选拔官吏制度。奴隶社会时期实行贵族世袭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推行军功爵禄制;汉朝建立了察举、征召等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从隋唐至明清一直实行科举制。1905年,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
因此该题应该这样回答:先秦(军功爵禄制)》》》两汉(_孝廉察举_____)》》》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科举取士_______)
你可以看看这个:http://www.southcn.com/nflr/jingcaitj/200404190168.htm

先秦是贵族世袭,两汉是察举制,隋唐是科举制

望族推荐,两汉举孝廉,明清科举制

科举制度


从秦朝到唐朝的政治制度?
将中央政府分为三个部门,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财政事务。此外,唐朝还实行了节度使制度,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总之,从秦朝到唐朝,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割据、中央集权制度的反复变化。在此期间,中国的政治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选官制度有何不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乱频繁,选官制度逐渐失去了中央集权,变得更为分散和灵活。同时,由于在这个时期个人、家族势力的抬头,世家、豪族、门第也开始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唐朝的选官制度划分为三级选拔机制,主要是科举制度。考试分为县试、州试、殿试三个环节。考试内容包括经...

试述秦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改革
1秦朝世官制 2汉朝察举制 3隋朝九品中正制 4唐朝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宋发展——明清进入困境

从秦朝到唐朝的选拔标准?
秦:军功制。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两汉:汉朝建立了版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任子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隋炀帝以后至清末:科举制(唐朝时期是权科举制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需要指出的是,科举制虽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但它仍然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第二,宋朝科举制的发展。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殿试成为定制和“糊名法”的实行,采取的名额也比唐朝大大增加了。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

唐宋选官制度的变化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他扩展了封禁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唐朝你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它是随朝科举制的继承和完普...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由于社会的发展,封建的加深化,原先的九品中正制,世袭制和推举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封建王朝统治者们需要更多的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士族的酒囊饭袋了。并且,天子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士族几代为官,其宗族自然枝繁叶茂,对统治者的统治有很大...

归纳中国古代从西周到唐朝的选官制度的演变以及选官依据?
西周世袭百制→秦朝→→ 按军功授爵→→两汉→察举制、征辟度制→ 魏晋南北朝 →→ 九品中正制(注问重门第出身)→隋朝→答(隋炀帝开始)→ 科举制(至清末)

...朝代的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比如科举制是唐朝等等的,,,_百度知...
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2、西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征辟制度:一种自上而下...

请描述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发展历程(至少四项)并结合现实生活任选一项...
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居面。 3.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三国时开始实行,隋唐时被废除。东汉...

右玉县18814318567: 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线索 -
淡平乳癖: 汉朝以前,我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选拔官吏制度.奴隶社会时期实行贵族世袭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推行军功爵禄制;汉朝建立了察举、征召等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从隋唐至明清一直实行科举制.1905年,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 因此该题应该这样回答:先秦(军功爵禄制)》》》两汉(_孝廉察举_____)》》》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科举取士_______) 你可以看看这个:http://www.southcn.com/nflr/jingcaitj/200404190168.htm

右玉县18814318567: 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时期采用的选官制度分别是( ) -
淡平乳癖:[选项] A.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 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 C. 科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右玉县18814318567: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两汉时期选官吏最主要途径是什么?其中,在东汉时期这种选拔方式的主要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 -
淡平乳癖:[答案] 察举制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它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①西汉:汉武帝时,建立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其中察举是两汉最主要的选官途径;②东汉:注重孝廉一科,先是乡党声望,后是门第族...

右玉县18814318567: 唐朝的选官制度 -
淡平乳癖:[答案] 在奴隶制社会,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社会阶级分明,上至天子,下至诸侯,统治官吏天子、诸侯... 到了唐朝,官吏招聘或选拔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

右玉县18814318567: 汉、唐分别推行什么选官制度? -
淡平乳癖: 汉朝推举制度.唐朝科举制度,说明了唐朝的选拔管理制度更为严格和合理,汉朝的推举制度并不全面对于选拔人才..那些大官僚推荐的人不一定是人才

右玉县18814318567: 汉朝到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述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 -
淡平乳癖: 从察举制变为了科举制,隋唐时期在官吏选拔上的最大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与察举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察举制是由他人推荐,考试为辅;而科举制为自我推荐,以考试定取舍.科举制度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他改变了前代选官制度中权...

右玉县18814318567: 概括汉初至唐朝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析唐朝科举制形成的原因 -
淡平乳癖: 从世家把持都科举选官,这是从地方选官的变化,中央从汉朝就设立了太学来培养官员的后备机构,到了唐朝设国子监,更加细化、专业地培养官员的预备. 唐朝科举的形成原因:一方面随着唐朝国土面积的增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口的增多,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使得国家对官员的需求增加,而世家把持的选官制度不能满足需求.一方面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技术的成熟,读书识字已经不是世家望族的专利,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成为国家不可忽视的力量.另一方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世家对国家的影响力.这三方面成为唐朝科举形成的主要原因.

右玉县18814318567: 西汉、隋唐、北宋、元、明、清的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 -
淡平乳癖: 西汉:1、监察制度— 刺史制度;2、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内容.选官标准:前期是才能和品德,后期却变成门第望族,九品中正制. 隋唐:1、监察制度—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

右玉县18814318567: 西汉和唐朝分别实行了什么选官制度?其选官程序有何不同?唐朝的选官制度及程序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
淡平乳癖:[答案] 西汉选拔官吏,大致可分为文学和吏道两种 一、明经(通晓经术),二、明法(通晓法令),三、博士.四、贤良方正,五、孝廉,六、茂才,七、孝悌力田 . 你这题回答问题有字数限制,我没办法说完.

右玉县18814318567: 西周战国两汉隋唐的选官制度演变和它们与之对应的标准. -
淡平乳癖:[答案] 西周:世官制 标准:官位世袭 战国:同西周 两汉:察举制 标准:才德 隋唐:科举制 标准:考试成绩 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是选官制度的三个阶段.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时发展成为九品中正制,其标准是门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