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那些词是特殊的方言

作者&投稿:柯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老沈阳的方言土语?~

沈阳市属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进行语言文字评估的一类城市,其标准要高于一般城市。沈阳市要通过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标准须答好三道“题”:第一道题是综合管理,包括语言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措施等;第二道题是推广普通话,考查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学校、公共服务行业的用语是否“普通”;第三道题是上述行业及公共设施的用字是否规范。其中后两者在评估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那么,在对公共场合言语交际使用方言土语加以限制和规范的同时,又该如何看待作为地域性的乡土文化主要标志的方言土语呢?
沈阳话是幽默的“文化化石”。作为北方官话的东北话,与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相对江浙、广东、安徽等地方言要好懂得多,这是东北小品之所以能够被全国大多数观众所接受的最重要的语言因素。
以沈阳方言为代表的东北话的流行,证明了东北话的魅力。在都市化的大潮冲击之下,方言的话语空间正在悄然消失。要像爱护普通话那样平等地对待方言,给方言保留必要的话语空间,是拯救方言的最基本道理。所以,沈阳人既要保护自己的方言,也要学习普通话,两者不可偏废。如果说方言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保护方言即尊重自己的文化,那么,保护沈阳方言就是保护我们家乡的文化。
按照联合国有关公约的界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规定,最基本的“口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那些目前最为濒危的、时时刻刻都在消逝之中的各地方言土语之中的“民俗语汇”,而且,正是这些最基本的“口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是蕴含和凝聚一方乡土文化的“文化化石”。列句中引的原方言土语用~表示。
这里,且举一组沈阳方言土语并作例释。其中,所注汉语拼音并非普通话标准音,而是接近本地的近似发音。例句中引的方言土语用~表示。
嘴巴啷唧zuǐ · bɑ lāng jī 形容词。说话不干不净,骂骂咧咧。
例:请自重一点,跟人说话即或有意见,也不能~的。
提另儿tílingr 副词。另外。例1:这是送你的,我~还有。例2:别急,我~想办法。
哈(人)há(rén) 动词。1. 要挟。例:你这是~住他了,不然他才不买账呢。2. 欺负人。例:倚仗权势~人是他一贯的恶劣作风。
kào 动词。1. 熬炼,使油脂等同混杂的其他物质分离出去,提炼出所要的液体。例:~点荤油(猪油)。2. 加热使水分蒸发。
例1:一会儿没注意就让锅里的水~干了。例2:汤药~煳了一般不宜再服用。3. 消磨。例:几天不见,看你就熬~成了这个样子。
没深落浅méi shēn Iā qiǎn 形容词。不注意掌握程度、分寸。
例:批评人要讲究点方法、态度,像你这样劈头盖脸、~地也实在使对方难以接受。
好信儿hào xìnr 1.(形容词)好奇的。例:年轻人往往有个~心理,这没什么可奇怪的。2. (副词) 无意地;不经意地;偶然地。
例:我只是~这么说说,并未想许多。
耍熊shuǎ xióng 动词。1. 耍赖。例:说话要算数,到时候谁也不兴~。2. 自甘暴弃,打退堂鼓。例:年轻人总得有点志气,如果一遇到困难就~还有什么出息!参见“耍磨磨丢”条。
耍磨磨丢shuǎ mòmo diū 动词。1. 耍赖。例:那个人说话从来不使人相信,每到关键时候都爱~。2. 消极拖拉,磨蹭不前、抵赖。例:人总得有点上进精神,光会~算什么本事!参看“耍熊”条。
撩理liáo li 动词。1. 搭理;理睬。例:尽管他好话说了九千六,还是没人~他。2. 对付。例:你们先别吱声,让我先来~他一下试试。3. 有时也重叠作“~~”形式。例:既然这样,我就得~~你了。
出出chū chu 名词。1. 主意,办法。例: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一点~也没有了。2. 说,道。多取贬义。例:别看他干活儿不多还尽~呢。
行大乎哧儿háng dɑ hū chīr 形容词。1. 马马虎虎,不认真,不仔细。例:安全生产是个大事,谁也不准~地当儿戏。2. 不介意。
例:同志之间哪能因一两句过头儿话就耿耿于怀呢,~地就过去了,该怎样就怎样才行。
拉松lā sōng 动词。反悔;抵赖;不认账。例:这事既然说定了这么办,到时候谁也不准~。
行初一行十五háng chū yī háng shí wǔ 成语。1. 时断时续,不稳定。例:他~的,哪个月也没出过满勤。2. 不规律,令人难以把握。例:凭一时兴趣出发,今天学这个,明天弄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学好。
玍古gǎ gu 也作“嘎咕”。形容词。1. 性情乖僻,脾气坏。
例:他呀,为人处事跟别人不一样,那才~呢!2. 调皮,难对付,不好办事。例:这孩子可~了,你说东,他说西;你说打狗,他骂鸡。
3. 特别的坏。例:我一想:日本鬼子没安好心眼子,越败类,心眼越~。4. 与一般的不同,很特殊;个别,少见。例:这~玩意儿,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呢。
打幺dǎ yāo 形容词。有权势;得宠;吃得开。例:解放前,地主~,堡子里的事,都是他们说了算;现在变了,俺们贫雇农~了,是事儿得俺们做主。幺,旧时称色子和骨牌中的一点,通常用来代替数字的“一”。此取“第一”或“最……”的意思。“打幺”一词当由此义派生而出。
淘换táo huàn 动词。1. 想办法弄到。例:我盖房子还缺秫秸,你上你老丈人那堡子给我~点。2. 寻找;寻得。例:已经是丢失好几年的东西,没处~了。
成年溜辈chéng nián liu bèi 副词。年复一年地;长年地,总是……。例:东街老李头~早起捡粪,你瞅人家那庄稼长得墨绿墨绿的。
差不究竟chà bù jiū jìng 形容词;副词。差不多。1.(形容词) 一般、普通的,大多数的。例:他这个人是自来熟,尽管才来时间不长,~的人却混了个半熟了。2.(副词)(在程度、时间、距离等方面) 例:这事儿三十多年了,我记不清是哪一天了。好像是在腊月廿三,不准也~。
悠儿yōur 量。回;次。例1:这事真也难办,我一连跑了三~也没结果。例2:真有能坐席的,一连陪了两~,他还坐在那不动地方。
掯劲儿kèn jinr 1.(名词)紧要的、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或时机。例:越是~上,越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品德优劣。2. (副词)
解渴儿。犹言关键的环节或时机解决关键性问题。例:他这几句话不多,但大家都感到~。
借劲jiè jìn 1.(副词)犹言解渴儿,全部或部分地满足需求、愿望。例:平时不觉怎样,关键时刻帮一把才教人感到~呢。2. (动)
借力。例:我的亲属都在外地,临时遇点什么事就~于左邻右舍和单位的同志们了。3. 有时拆用,成“借……劲”形式。例:那个人的原则性很强,就连亲亲故故也别指望借上他那“后门”的劲。
自来熟zì lái shú 形容词。称人善于交往,初识即像原本熟识似的。例:那人是~,三言两语一搭话,就像老友重逢似的了。
下把xià bǎ 1.(动词)下手;动手。例:还没到地方他就~了。有时拆开成“下……把”的形式。例:你先下了把,别人呢。2.(副词) 犹言下力量、下功夫或豁上了。例:为了这事,他可算~了。
此亦可说成:为了这事,他可算下了老了把了。
跑屁头pǎo pì tou 动词。1. 溜掉;躲避开。例:丑话说前头,到时候谁也不兴~。2. 逃避、隐藏。例:解放前咱这屯子常闹胡子,人们不得不三天两头地~。按:于此二义,现尚有“一屁头不知跑哪去了”或“一屁头跑到……”的说法。
呛不住qiàng bù zhù 形容词。1. 承受不了,禁不住。例:这么大的事他可有点~。2. 不沉着。例:他这个人遇事总是~火儿。3. 因吃不消而忍耐不住。例:这话说得实在教人~劲儿。
大不着急dà bù zháo jí 副词。(惯用语)1. 假如来不及、实在不行的话大不了怎样。例:你先别慌成那个样子,~就按退一步的办法。2. 必要或适当的情况下怎样。例:一还有我可以出面说话的吗!
3. 需要的话,随时可以怎样。例:这个差事容易,~捎带着就办了。
着紧崩子zháo jǐn bēng zi 副词。情况紧急,必要的话。例:
这个事你做到心里有底就行了,~就可拿主意那么干。参见“大不着急”条。
苶贴nié tiě 形容词。萎靡不振;沮丧。例:他那点招数全用尽了也无济于事,这下子~了,坐下来低着头一声不吱了。
落套lào tào 形容词。1. 萧条,不景气的。例:从前那是个有名的~队,自从落实经济政策实行了“双包”生产责任制,情况可就大变样了。2. 落后的。例:同先进社比较,咱这儿得算是~的。

沈阳方言是官话方言次方言东北官话的地方变体,属于汉藏语系(语系)-汉语(语种)-东北官话(方言)-吉沈片(大片)-通溪小片(小片)。以北京官话(由北京方言和沈阳方言构成)为中心的北方方言,在近代已经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沈阳话和东北其他地方的方言一样,同属于官话方言的东北官话,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沈阳方言,是沈阳市区和郊区通行的方言。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乃至东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之处的沈阳方言.是汉语官话方言次方言东北官话在辽宁和东北的代表方言。一般来说,地理因素和地域性,并不是方言形成和发的主要条件。人们往往只是在习惯上,按照方言通行的区域给它起名字,沈阳方言的称呼就是这么产生的。运用沈阳方言写出的较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北国风云录》、《关东演义》和相声《假大空》、电视剧《努尔哈赤》等。近年来演出的电视小品《相亲》和《超生游击队》等,更把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沈阳方言词语,传播到全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沈阳方言同沈阳人的性格分不开,具有刚健、清新、质朴的特色。沈阳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就其总体上来说,同北方方言特别是同北京方言,有许多共同性。它们在语音上比较简单,语汇方面大同小异,语法基本一致。但因语言历史的差异,也有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的因素,是因语言的分化而形成的。它们的区别是:第一,在语音方面,像“四、十、四十、十四、姓施、姓司”这样的字词,在沈阳方言中区分起来比较困难。再有缺少R声母,日与意也不容易说得分明。第二,在词语方而,沈阳方言有大量的方言词汇是普通话所不说的。如普通话说的:“天气”,沈阳方言叫“天头”,“太阳”叫“日头”,“葵花籽”叫“毛喀”;“玉米”叫“苞米”;“说话”叫“唠嗑”;“乌鸦”叫“老鸹”;“麻雀”叫“家雀(qiao)”;“鹰”叫 “老鹞子”;“手套”叫“手巴掌”等。据统计,沈阳方言的这一类土语词汇多达三、四千个,其中有一部分已被普通话所接受。在沈阳方言中还吸收了不少少数民族的词语,如满语的“秃鲁”、蒙古语的“胡同”等。此外,沈阳方言中还含有极为纷繁多样的语气司、叹词、拟声词和“黑不溜秋”、“酸拉巴唧”、“干巴呲咧”、“花里胡哨”一类形容词生动化表达格式。沈阳方言词语在变成书面语言时,写法不太固定,如“叽咕”、“唧咕”;“脚鸭子”、“脚丫子”。并有方言专用字,如“旮旯”、“蔫”,同时在词义上又有较大变化,如:“饥荒”,有“债”和“矛盾、纠纷”两义;“忌讳”,也可以指“醋”。第三,在语法方面,沈阳方言中常用“吃了吗,你呐?”“十点了都”一类倒装或追加句式,这是与普通话规范语法不同的。城区和区的沈阳方言,也有细微的地区和民族性的语音、词汇差别。在沈河区小西关地区居民之间就通行与回族习俗有关的借词,如“主麻儿,(宗教仪式)、“油香”(油炸饼)。在满族集居地区则把“上那去”说成“上那喀”,满语“喀”是汉语“去”的意思。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差别正在逐渐缩小。老沈阳方言和新沈阳方言,是当代沈阳方言的重要变体。土生土长的老年人多操带地域特点较浓的老沈阳方言,俗称“大北关味”或“苣荬菜味”。说老沈阳方言时,男人的语调低缓,鼻音浓重,嗓音浑浊,并时有含糊吞音现象;女人则声调高扬,口音清晰,语速较快。老沈阳方言土音土词多,如把“干什么”说成“干哈”(啥),把“上那去”说成“上那疙瘩”等等。在老沈阳方言中,比较讲究礼貌和客套用语。中年以上的沈阳人,在家里或与其他沈阳人交谈,多用家常体的老沈阳方言。在社交场合则使用土腔土语较少的“沈阳普通话”,即新沈阳方言。新沈阳方言节奏较快,语调简单,语音清晰。多年居住在沈阳的外地人,尤其是其它地方的东北人,沈阳的青年人多操新沈阳方言。但另一方面,沈阳的年轻人也常标新立异,他们不断创造一些新的“土语词”,如“耍呢”、“忽悠”、“扔大个,,”、“老硬”、“潮”、“贼拉好”、“掉价”、“铁子”、“少扯里根扔”等。1955年推广普通话以后,老沈阳方言的影响相对减小。对沈阳这个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地方来说,既是辽宁和东北共同的地域方言,又是一个方言的中心城市的口语,使它周围的若干方言都向中心地点的方言沈阳方言集中。自从1625年后金帝(清)努尔哈赤迁都沈阳,1644年清顺治皇帝迁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使沈阳的历史地位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居于东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清军入关以后,沈阳人大批进入北京,北京等地的关里人也大量移居沈阳,从而加强了语言文流。清代先后还有康熙、乾隆等四代皇帝十次带领大批官员东巡盛京,并且从清代以来已经把官司话(包括北京方言和沈阳方言),作为官场、公共场所和知识分子通行的语言。民国初年,随着奉军的入关,沈阳人大批进入北京,也促进了两地的语言交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55年提出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官话方言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以后,又进一步对沈阳方言起到了整化作用。因为沈阳方言和北京方言,同属于官话方言。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官话方言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将促进沈阳方言和北京方言,这两个同属于官话的亲属方言的日趋统一。沈阳方言,是沈阳地方话同北京方言等汉语北方方言以及本地的满、蒙、锡伯等少数民族语言,在长期交流、互相影响、融和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在今天通用的沈阳方言中,还不同程度的留下了满、蒙古、等民族的语汇。在沈阳使用沈阳方言,也就是说沈阳方言的人口,除汉族外,还有内说汉语的满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以及使用双重语言的朝鲜族等。沈阳话还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把 r 音读成 y 音

  愚作:舒服
  噶哈:干啥
  搭谷:搭理
  撩了:跑了
  先头:开始
  豁隆:搅和。
  马葫芦:下水道
  马路牙子:路边
  扣逼飕飕:小气
  波灵盖儿:膝盖
  踏拉板:拖鞋
  卖呆儿:看热闹
  坷碜:不好看
  瘪独子:混蛋。
  钱串子:蜈蚣
  魔憎:精神病
  削你:报复你。
  边拉儿:旁边儿。
  横是:可能是。
  好信儿:好奇。
  呲溜:脚下滑动。
  蹿稀:腹泻。
  寸劲儿:巧劲儿。
  兴许:有可能
  估莫:估计
  虎:又鲁莽又笨
  飞边子:裤腿磨损
  大该:大街
  碗家柜:厨柜
  三驴蹦子:农用车
  棉猴: 棉大衣
  胰子:肥皂
  整景儿:装相儿
  老鼻子了:老多了。
  羊毛拉子:毛毛虫
  藏猫猫:捉迷藏
  家雀(qiao三声):麻雀
  立整(轻音):规整
  不忿:不信,不服
  扯哩哏儿棱: 瞎扯。
  胡嘞嘞:形容胡乱说。
  祸祸:践踏,糟践。
  各应:烦人,讨厌。
  秃噜:事情没办好。
  二椅子:不男不女。
  牙碜:食物里面沙子多
  邪呼:非常厉害或严重
  得瑟:喜形于色,臭显摆。
  贼碧:太好啦,好得不得了。
  叽咯浪:拌嘴、吵嘴。
  掺攉: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
  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
  抽冷子:冷不防,突然
  吐洛皮了:比破皮严重一些
  欠儿登:哪儿有事哪儿到。
  吭呲瘪肚:速度慢,吃力,费劲儿。
  磨叽:喋喋不休,废话多。
  刺挠:身体某个部位发痒。
  埋汰:引申为语言上的污蔑行为。
  耍大刀:办事没准,戏弄人。
  扒瞎:说话虚假成分大,顺嘴跑火车。
  哏(gen三声): 屁了吧唧的
  好贺儿: 好吃的,长用来逗小孩儿
  锛(ber二声)儿楼(lou轻声): 前额
  哈拉味儿:油脂性的食品发霉变质后,产生的气味。
  忽悠:丧失诚信,一味讨好某人的不着边际的语言行为。言加小心:多注意
  叉迷了(cha三声,mi轻声):误会对方的意思了,弄岔了
  突鲁:事情没办好
  突鲁反仗:事情做完了,做的不好,还得重新做,或者本来想好的事又反悔了
  半拉科机(la三声):就是一瓶不满半瓶晃悠的意思,或者做事情做一半就不做了
  皮儿片儿:乱七八糟的
  七勒咔嚓:利索
  麻溜儿:干活快
  习里马啥:不认真
  借光:让一下
  老么喀嚓眼:岁数大了招人烦
  彪:有点傻有点神精的意思
  杨了二正:傻呼呼的,彪呵呵的

算 三炮不是沈阳话 不是 有啊 小点儿声 , 滚犊子,

鳖犊子玩应儿


第一个字是阳的词语
阳遂、阳瘖、阳禄、阳风、阳侯、阳具、阳纪、

阳的含义是什么
1. 基础的字义解读 阳这个词在语言中拥有多种含义。最基本的,它可以指代光明、光亮,如阳光洒满大地,带给人温暖和生机。此外,阳还可以表示活跃、积极的状态,如“阳刚之气”,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2. 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与阴共同构成了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的法则...

...两仪、四象、天地、洪荒、玄黄、玄黄之类有特殊表达天地之道的词...
两仪阴阳呗 - -,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或者少阴少阳老阴老阳 。八荒,八方,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还有就是上古神话六界中的人间界;八卦:乾天,坤地,离火,坎水,震雷,巽风,艮山,兑泽,其余含义不做解释。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天地这个...

文言文描述方位的词
阳:山的南面称阳;水的北面也称阳,因为太阳升起时,首先照到的是北面的河岸。阴: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称阴。山东:特指崤山以东。山西:特指崤山 关内:特指函谷关内。关外:特指函谷关外。中国:指中原地区。八荒,也叫八方,即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遥远...

阳可以组什么词
4. 阳面 阳面指的是某一物体面向阳光直射的一面,通常与阴面相对,阳面会得到更多的光照。5. 阳刚 阳刚通常用来形容男性的气质,表现为刚强、活跃和富有力量。解释:阳光:这个词中的“阳”代表了太阳,而“光”则是光线。阳光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源之一,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

阳_的词语阳_的词语是什么
阳_的词语有:阳和启蛰,阴差阳错,阳光明媚。阳_的词语有:三叠阳关,鲁阳指日,百六阳九。2:拼音是、yánglì。3:结构是、阳(左右结构)_(左上包围结构)。阳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阳_yánglì。(1)太阳_。以回归年为基准...

古代文学中用什么词代方向
1.以阴阳表示 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山水一般逞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毂梁传·僖公廿八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许慎《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进一步指出:"...

阳密是什么意思?
阳密一词源自于道家的阴阳学说,其中的“阳”代表正面、明亮、活力和热情,“密”则是指深沉、神秘、内敛和冷静。因此,阳密一词就强调了阳性和阴性之间的平衡。在现代社会中,阳密也逐渐被用作表达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理念,即追求平衡、和谐和内心的平静。阳密的哲学思想强调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保持阳...

阳离子的词语阳离子的词语是什么
阳离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阳离子yánglízǐ。(1)带正电荷的离子(如氢离子、钙离子或铵离子)。(2)正离子。二、国语词典带有正电荷的离子,电解时向负极或阴极移动。一般而言,金属元素在溶液中均呈阳离子状态。三、网络解释阳离子...

阳_的引证解释阳_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阳_的引证解释是:烈风。清顾炎武《赠路舍人》诗:“大麓阳_回宿草,岷江春水下枯鱼。”徐嘉笺注:“《书》:‘纳于大麓。’”王蘧常汇注:“徐注引《舜典》‘纳于大麓’,下应增‘烈风雷雨弗迷’句。阳_,即烈风也。”。阳_的引证解释是:烈风。清顾炎武《赠路舍人》诗:“大麓阳_回宿草...

武义县19473785323: 辽宁沈阳市方言借光是什么意思??? -
蒸凯还原: 借光不仅仅是沈阳方言,它同样是东北方言,如同;劳驾让一下.属于很礼貌的用语,属于褒义词.借光同义词举例一;让一下、借下光等等.举例二;“你能够在这么好的单位上班,完全是借你父亲的光”.借光不同于一边去、靠边、躲远点!以上所例有训斥的口吻或以大压小的语境. 东北方言还有;旮旯、埋汰、坎肩、眼尖、有刚、杠杠的(或钢刚地)、二楞子、虎了吧唧、二虎吧唧、二了吧唧、滚刀肉、不远匣、差不离、对撇、左撇子、虎头虎脑、二腿子、水裆尿裤、哈喇子、皮鞭子蘸凉水、秃老亮、蹲坑、炕、二棉裤、苞米等等等等.

武义县19473785323: 沈阳方言!!比较常用的!
蒸凯还原: 噶哈:干什么呀 得瑟:臭显摆 卖呆儿:看热闹 瘪独子:混蛋 憋屈:委屈.

武义县19473785323: 请问得啵得得啵得什么意思?又是那个地方的方言? -
蒸凯还原: 天津方言,形容说话没完没了絮絮叨叨,含有贬义. 通常人们谁说:得啵得得啵得,嘚啵个嘛啊,多在嫌对方说话很烦时用(瞎嘚啵嘛?) 啵字义 1、助词.当表示祈使或商榷等语气时,相当于“吧”.有时也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

武义县19473785323: 东北话的由来是什么? -
蒸凯还原: 你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愿意帮助你. 其实东北话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但跟闯关东关系不大.我们所说的闯关东是指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导致的中国人口大迁移. 其实在满清入关前,东北话基本...

武义县19473785323: 沈阳话与沈阳新民话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
蒸凯还原: 纯沈阳话平翘舌不分,多数用平; 新民话与沈阳话接近,但有点少许的锦州味儿,而且在某一些方面与河北近辽宁地区的地方语言相近.比如在一些没有生母的字节前,愿意加N,例如:挨(Nai)着;把这个螺丝安(Nan)上. 另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沈阳周边郊区县,如苏区,于洪,沈北,与市内话都多少有区别.

武义县19473785323: 山炮在东北方言是什么意思 -
蒸凯还原: 山炮 东北方言 “山炮”起源于东北胡子行话,原指技术含量较低或水平较差. 引申义:愣头愣脑、傻糊糊、没见识、没见过世面、或欠考虑,或做傻事,或知识陈旧,或衣着过时,就是太土的意思.提示:近年网络精英们又赋予“山炮”新的概念,即作为对特殊人群的特殊称呼,涵义接近“达人”.

武义县19473785323: 小沈阳说的磕碜是什么意思 -
蒸凯还原: 磕碜是东北方言,是难看、丑陋、恶心、不光彩、不雅、不文明、埋汰、不卫生、无理取闹的人、不礼貌、把事情办坏了的意思.比如;他长的真磕碜,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他长的真难看;这个人对人不礼貌也可以用磕碜二字去表达.

武义县19473785323: 东北人都有哪些方言 -
蒸凯还原: 有一种回答,叫嗯哪; 有一种不耐烦,叫滚犊子 有一种白痴,叫扬了二正; 有一种反复,叫吐了反仗; 有一种发火,叫急眼; 有一种直爽,叫敞亮; 有一种痒,叫刺挠; 有一种喜欢,叫稀罕; 有一种讨厌,叫各应; 有一种丑,叫磕碜; 有...

武义县19473785323: 东北方言词汇知多少 -
蒸凯还原: 1,喇子: 塑料水桶. 2,喂得罗: 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 人参. 4,苞米: 玉米. 5,被垛: 几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 肉和油变质称. 7,砬子: 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 唱歌. 9,喇忽: 遇事疏忽. 10,列巴:开口面包. 11...

武义县19473785323: 得色是那里的方言 -
蒸凯还原: 1、东北. 2、得色 “得色”这词是个方言(DE第四声,重读,SE第四声,轻读),究竟源自何方就无从考证了.有说源自东北的,也有说北京的,更有说是长沙的.反正无论起源何处,都有着同一个意思:那就是臭美,显摆和炫耀. 3、最近东北的电影、小品比较火暴,赵本山等大腕常“得色”不离口,所以,笔者以为是东北方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