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写作时的平仄要求及韵脚规则有那些?

作者&投稿:家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歌,文学类~

近代诗歌的话可以看
席慕容、
艾青、
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舒婷、
顾城、
海子、
郑愁予、
余光中等人的诗歌,这些都比较出名。
我个人比较喜欢现代抒情带点叙事的散文,比如台湾作家张晓枫的散文,你还可以看秦牧、杨朔、刘白羽、冰心、巴金、孙犁、贾平凹、汪曾祺、宗璞、余秋雨、史铁生、余光中、梁实秋、林清玄等人的散文~

水墨世界
傍晚,夕阳滞留在天际
踏着黄昏的脚步徘徊渐远
树之林群山上的淡淡金辉
渐渐褪却,还原出墨绿色的翠

群鸟归来兮,叽叽喳喳
汇聚于树枝的殿堂
是今日最后一场盛宴后的感慨
还是睡眠前的又一次不休的争论

风的行者,万万千千,自虚空中
踏着叶的波浪而来,一摇一晃,似醉
扯下一张张夜色的幕,覆盖大地
持着一支支墨色的笔,涂抹山林

寂静,是这夜的音符
墨色,是这夜的真彩
下弦月,在天的一角
露出她微泛金色的幸福微笑

树的世界,寂寞无语
烈日炎炎似乎留下了些伤痛
让这夜的墨色抚慰曾经的辛劳
让这风的细语放松劳作的心灵

开一场夜的舞会
孤树对影,零星交错
翩然树叶如掌者,伸向天空
纤纤细叶婆娑者,纱衣灵动

更多的树是观众
他们多是树的巨人,如梧桐树、白桦树
沉稳而健壮,魅影幢幢
是饱经沧桑的顶天立地的长者

这夜的水墨世界中,隐隐地
有桃枝默默婀娜轻舞
有枇杷枝叶暗香浮动
有长袖如风漫卷丝丝清秀

变换了天与地
移幻了色与彩
唯有形影相随、明暗相伴
唯有香影漫漫飘自那叶的衣衫

夜的水墨世界啊
好似一场沉醉的夜会
迷离了明与晰,混沌了清与醒
淡化了时间,遗忘了朝代

乘一叶梦之舟,伴风而走
航行于夜的墨山黛水之间
沉醉于这暗影缠绵的画界
逍遥兮这混沌无极的天地


不想让你流泪
不想让你流泪
  月色滑过你的肩膀
  流走着眷恋的期望
  银色的光芒闪过微凉
  你的脸却是炙热滚烫
  
  透明的泪水啊滚落到地上
  发出刺耳的声响
  染湿了地板
  染湿了我的心
  不想让你流泪
  不想让你伤心
  我只想你快乐
  请记住我永远爱你
  
  挚爱你的心永远不会放弃
  因为我一直
  深深的眷恋着你
  
  星星照亮你的眼眸
  流走着最甜美的笑容
  微弱的光芒闪过温暖
  那是你说要带我去远方
  
  透明的希望啊滴落在地上
  发出柔和的声响
  染湿了地板
  染湿了我的心
  只想让你微笑
  不想让你伤心
  我只想你幸福
  请记住我永远爱你
  
  挚爱的心永远不会放弃
  因为我一直
  深深的眷恋着你
  你知道吗
  当你落泪的那一天
  我就爱上了你


风月笔记


采撷朵朵桃花,抛撒在三月的
路上。一场邂逅,从桃香中缱绻开来
彼此不言不语,只是在清风中
嗅着缘分的气息

笑容开遍江南,烟雨从不干预
一场爱情的开始。于是把三叶草
织成一枚戒指,趁春色未尽
斜阳未落,替你戴上
一生的誓言



几米阳光透过帘隙,点亮一屋子
温馨。细听莺声燕语在梢头发酵
昨天酝酿了一坛子爱情,今天
准备将蜜月,酿上一个礼拜

你的呼吸在酒杯里久久沉埋
醉了一笺诗话,也醉了我的心
逐渐沉溺于你的柔情
我已——
难以自拔

独自在流星划过时
寻找天长地久,但至今
尚未发现蛛丝马迹
于是,在沉默中
饮下一抹星辉



日子轻描淡写,风花雪月从沧海
走到桑田。桃花纷纷扬扬
带着昨日辉煌,撒下
一地
破碎的笑

记忆遁入黑夜,脚步零零星星
或深或浅,并印下一叠
关于桃花的胶卷

笔记从三月开始,在一颦一笑中
层层展开。拈取一缕桃香
和着浅墨,记下了
一番风月

于是
爱情缩进云层
不再——
春暖花开……

古风写作时的韵脚规则是:平仄交错原则;禁止两种情况:孤平和三平。

韵脚规则是:把握住韵脚的尺度。

不提倡在一首词里面用两种以上的韵脚。如果一首词,在没有特殊的要求下,是不提倡有变韵的情况出现的。除非是顶尖的词人,能把各个韵脚运用自如而没有丝毫破绽和生硬。

诗的平仄基本讲究一三五不论,只论二四六,以七言诗为例,也就是说每句话的第一、三、五个字是平是仄都可以,而第二、四、六个字则必须遵守规则,第七个字是韵脚。

平时都说第一、三、五个字是平是仄都可以,但有两种情况不可,一个是整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谓之孤平;一个是句末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谓之三平。这两种情况是不可以的,需要通过调整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来杜绝这种情况。

扩展资料:

作诗基本规则:

1、对仗(对偶):律诗中

①‘起承转合’(首颔颈尾),承转(颔颈)两联对句(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反),多对不限(富对仗);

②单颈(转)联对为蜂腰体;

③首颈(起转)对为偷春格;

④同类、习惯、借对、重点、流水、宽松、数字错位、隔句、句中自对;单首、颔、尾(起、合)联对不可称律;绝句不求对仗。

2、对仗禁忌:

①合掌(两联对仗,句式结构一样);

②出句与对句意同。

3、相对(上下句平仄相反):1-2句、3-4句。(否则失对)

4、互粘(前后联平仄同):2-3句、4-5句。(否则失粘)

5、五七变式:五言句前加两个平或两个仄,变成七言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韵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仄



一)韵脚
每个韵脚都有它的好处和缺点,分的细一点,每个韵脚都有自己适合的风格和音域。
1)ang 这个韵脚比较大众化,基本适合任何风格的歌词,押这个韵的字和词也很多,最适合菜鸟们使用。这个音朗朗上口,即可慷慨激昂,又可悲兮莫兮。同时适用于有高音的曲子,此韵脚发音时口型圆润。
2)an 和ang基本一样,适合任何风格的歌词,特别指出一点:这个韵脚很适合写中国风。因为宋词里押这个韵的很多,《花间集》里尤其多,此韵脚同适用于高音曲。
3)ei 比较适合写失恋类、爱情的歌词。适用于有中高音的曲子,如:(飞,归,悔……等)
4)ai 爱情类和失恋类的经典韵脚。适用于任何音域,但是此韵脚,同韵母的字较少。
5)o 同样比较适合写失恋类的歌词。拖长音的话,尽量避免选这个韵脚。
6)ou 也很适合中国风,李清照很喜欢用这个韵。如:(幽,愁,眸……等)
7)u 这个比较适合写稍微深邃一点的词,如:(出,忽,露……等)此韵脚并不是很适合高音域。
8)ao 这个韵脚比较适合写一些俏皮的歌,因为它的字库里有很多很萌的词,古风词亦可。
9)e 适合拖长音,尽量不要使用这个韵脚。
注:在唐诗式古风词中,一般绝句的第三句不用押韵脚,律诗的第三句和第七句不用加韵脚。

二)平仄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1.平仄交错原则
诗的平仄基本讲究一三五不论,只论二四六,以七言诗为例,也就是说每句话的第一、三、五个字是平是仄都可以,而第二、四、六个字则必须遵守规则,第七个字是韵脚。
2.韵脚的平仄
诗中没有仄声韵,也就是说,凡是押韵的都是平声字,凡是不押韵的必须是仄声字。
偶数句(第2、4、6、8句)必须押韵,第3、5、7句必须不押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押韵就用平声,不押韵就用仄声,当然绝句没有5、6、7、8句,
3.禁止两种情况:孤平和三平
平时都说第一、三、五个字是平是仄都可以,但有两种情况不可,一个是整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谓之孤平;一个是句末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谓之三平。
这两种情况是不可以的,需要通过调整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来杜绝这种情况。
另,也有说法句末三仄音也是不可以的,但不似三平那样严厉的不可以,但如果能够避免则最好避免
总之,满足了平仄这东西可以让所写的诗朗朗上口,读着舒服,但有些时候为了感情或者气势的畅顺,也并非必须拘泥教条,唐诗中就有很多出现三平三仄或其他不合规律的。

古风一般不论平仄,韵脚也没要求,不是格律诗,限制多

古体诗(古风)的特点:

A.平仄: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不讲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如使用三平尾等),不过未成定式,可不必在意。

B.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允许使用邻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C.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D.对仗:古体诗不需要对仗。


古风诗的具体要求 包括平仄什么的(重金)
古风又称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古体诗没有什么具体要求,一般只押韵就行...

诗词要有平仄,什么才是诗词的平仄呢?
你如果没有诗韵在手时怎么办呢?可用下列三个办法来分别字的平仄。(1)根强《康熙字典》分四声的歌诀辨声划分。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即平声字声音舒长而响亮,如东、风等,上声字声音上扬而重浊,如董、总等,去声字声音轻轻送出,分明而...

写古体诗的平仄要求?
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没有任何规定。既然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规则,那么,唐宋以后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应该完全自由的。但是,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着意避免律句,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开来,区别得越明显越好,以为这样才显得风格高古。具体的...

诗词一定要讲究平平仄仄,不讲究可以吗?
应该讲究格律的近体诗中有没有不讲究平仄或者平仄规律有误的呢?当然有。古人创作并不是非常死板,一定要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只要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流畅的进行表达,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有传神的效果,那么即使个别字没有压住平仄,也并不影响整首诗的水平,所谓瑕不掩瑜嘛。最明显的就是白居易&ldquo...

...江春入旧年。”如何做到“词性一致,平仄相对”?
、“两岸”与“一帆”、“阔”与“悬”、“海日”与“江春”、“生”与“入”、“残夜”与“旧年”词性一致。这首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明显平仄是相对的。虽然风、一平仄没对上,但是古诗格律里一三五不论,风、一就是第一、三字不算不合格律。

怎样区分诗词中的平仄?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平仄理论好比把四个班(四声)学生按性别(平仄)分成男女两类。至于这样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论者考虑的。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

古诗词一定要讲究平仄吗
平仄是写作格律诗词用字的声调,也是诗词格律的一个专门术语。“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不平。平仄理论是古人从长期诗词写作实践过程中摸索和归纳出来的一种音律。按照平仄交错和对立的方式写出来的诗词,句子读起来才能够做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听起来才能和谐悦耳,具有韵律美的效果。中国...

怎样写词,词的平仄,音律,压韵,格式怎么讲究啊???
平仄韵通叶格的词调还有《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偏哨》、《戚氏》等,包括小令、中调、长调。 (五)平仄韵错叶格 平仄韵错叶格与平仄韵转换格相似,都是一首词里面既押平韵又押仄韵。但是错落格要求平仄声插花着叶韵。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古体诗的平仄是怎样安排的
汉字的四种声调,又分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其中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通称平声。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通称仄声。旧读入声的字也归入仄声。仄是倾侧的意思,即不平。字的平仄在诗句的安排中非常重要,凡是格律诗词都讲平仄。古体诗对平仄的要求...

唐宋诗词的平仄音有什么要求
二,如果上面位置不是押韵句(那么就是首句出句),那么下面位置必然是第二句(颔联)的出句,而第二句的出句末尾字是仄则为:平平仄仄@平仄。又因为要符合四种种基本格式,那么就可以确定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就是这种基本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5959039660: 古风写作时的平仄要求及韵脚规则有那些? -
独孤祁通宣: 古体诗(古风)的特点: A.平仄: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不讲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如使用三平尾等),不过未成定式,可不必在意. B.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允许使用邻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C.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D.对仗:古体诗不需要对仗.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5959039660: 写古体诗的平仄要求? -
独孤祁通宣: 古体诗的平仄没有任何规定.既然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规则,那么,唐宋以后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应该完全自由的.但是,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着意避免律句,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5959039660: 古诗的写作要点 -
独孤祁通宣:[答案] 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 (1) 一、律诗是诗词里讲究最多的诗种(包括律绝).我们先复习一下七言绝句的平仄构造 1、平起平落(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5959039660: 作古诗的规则 -
独孤祁通宣: 作诗联基本规则(要点) 1、对仗(对偶):律诗中①'起承转合'(首颔颈尾),承转(颔颈)两联对句(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反),多对不限(富对仗);②单颈(转)联对为蜂腰体;③首颈(起转)对为偷春格;④同类、习惯、借对...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5959039660: 请问诗词中的平仄音有什么规律? -
独孤祁通宣: 如果是诗的话 平仄要求不是特别高 现在只要写出古风就已经很好了 古风的要求是一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仄音 二四句用平音 如果是词的话 按照词牌名的平仄写 祝楼主早日写出大作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5959039660: 作古风诗有哪些规定?
独孤祁通宣: #采风一家言#古风诗词的创作就目前来讲,分为类古的和原创的.类古的诗词创作,则一般情况严格遵守诗词的平仄规律,对仗要求,以及意境衔接等.原创古风诗词的创作则品样繁多,不过也大都以古代诗词的基本形式为基础,加入现代的格式和内容,进行新的创作.朋友如果有意进行古风诗词创作,可以找一下有关书籍,如诗词格律方面的.望有益于君.---采风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5959039660: 古体诗写作的一些规定 -
独孤祁通宣: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因为格律诗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诗体,所以唐代人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而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予以了一定的规范,...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5959039660: 关于古风的平仄,有没有什么限制?
独孤祁通宣: 古风是没有严格的平仄限制的 因为古风产生的时期,我国的声律学还不成熟 具体可以参考陶渊明的诗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5959039660: 平声韵和仄声韵分别在古风,古绝,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中有什么规定? -
独孤祁通宣: 无论近体、古体,平声韵与仄声韵都是不可以通用的,但存在少量的入声韵偶尔入平声的现象,比如屋韵偶尔可以入舒韵之类. 近体,也即律、绝,只用平韵.古体可用仄韵. 近体宜严守韵部,除首句押韵时允许通韵之外,其余韵脚皆不能. 古体可以通韵,但也不是胡乱通,是有规定哪些韵部可以归为一类,予以通用.详细分韵部的资料,在百度里很容易搜到,我懒,就不贴了. 另外,古体可以换韵,比如四句用一个韵,后四句换一个,或者后两句换一个,再后面再换,我前面说的通韵规则适用于一个用韵段落中,换韵时,自然就不受这个限制,可以平仄韵互换. 至于前面说的那种偶尔以仄韵入平的现象,我也掌握得不好,建议还是多读古人的诗,读多了,就会有语感. 就这些了,希望对您有帮助.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5959039660: 何为古诗的韵角,作古诗讲究什么 -
独孤祁通宣: 1韵角:古诗分两种,古体诗,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韵脚都是很讲究的.所谓韵脚,就是相应的句子最后一个字所应该注意的韵.简单说 就是读音相近,给你做一首藏头诗,注意下一二四句.朝露沐晨风 华清池春浓 一生一世情 梦中与君逢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