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中其它故事举例

作者&投稿:泣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迁《史记》中的一个故事~

  <


  《吕太后本纪》是《史记》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传的传记。这篇传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吕太后称制、大臣诸吕、大臣谋利。
  《吕太后本纪》中,吕雉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虽然她在私德上有欠缺,但是她的公德情操却是值得我们赞赏的。虽然整个传记对吕太后的为人描述的文字都不利于后人对她的评价,但是最后一段的“太史公曰”仅仅一段文字,就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吕太后的正面评价。一个女人,特别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人,能有这样的成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这篇传记讲得很有意思,建议读一下。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肥为齐王;馀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恒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高祖弟交为楚王,兄子濞为吴王。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沙王。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徵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闲。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问,知其酖,齐王恐,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忧。齐内史士说王曰:“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馀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於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后喜,许之。乃置酒齐邸,乐饮,罢,归齐王。三年,方筑长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诸侯来会。十月朝贺。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啑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王陵遂病免归。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乃追尊郦侯父为悼武王,欲以王诸吕为渐。   
  四月,太后欲侯诸吕,乃先封高祖之功臣郎中令无择为博城侯。鲁元公主薨,赐谥为鲁元太后。子偃为鲁王。鲁王父,宣平侯张敖也。封齐悼惠王子章为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齐丞相寿为平定侯。少府延为梧侯。乃封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张买为南宫侯。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后宫子彊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太后风大臣,大臣请立郦侯吕台为吕王,太后许之。建成康侯释之卒,嗣子有罪,废,立其弟吕禄为胡陵侯,续康侯后。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十一月,吕王台薨,谥为肃王,太子嘉代立为王。三年,无事。四年,封吕媭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及诸侯丞相五人。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为帝。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太后曰:“凡有天下治为万民命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群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群臣顿首奉诏。”帝废位,太后幽杀之。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曰弘。不称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以轵侯朝为常山王。置太尉官,绛侯勃为太尉。五年八月,淮阳王薨,以弟壶关侯武为淮阳王。六年十月,太后曰吕王嘉居处骄恣,废之,以肃王台弟吕产为吕王。夏,赦天下。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东牟侯。   
  七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友。友以诸吕女为受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谗之於太后,诬以罪过,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围守之,弗与食。其群臣或窃馈,辄捕论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彊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讬天报仇。”丁丑,赵王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民冢次。   
  己丑,日食,昼晦。太后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此为我也。”   二月,徙梁王恢为赵王。吕王产徙为梁王,梁王不之国,为帝太傅。立皇子平昌侯太为吕王。更名梁曰吕,吕曰济川。太后女弟吕媭有女为营陵侯刘泽妻,泽为大将军。太后王诸吕,恐即崩后刘将军为害,乃以刘泽为琅邪王,以慰其心。   
  梁王恢之徙王赵,心怀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赵王不得自恣。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酖杀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王悲,六月即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王用妇人弃宗庙礼,废其嗣。  
  宣平侯张敖卒,以子偃为鲁王,敖赐谥为鲁元王。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赵王。太后许之,追尊禄父康侯为赵昭王。九月,燕灵王建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无后,国除。八年十月,立吕肃王子东平侯吕通为燕王,封通弟吕庄为东平侯。   
  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   
  高后为外孙鲁元王偃年少,蚤失父母,孤弱,乃封张敖前姬两子,侈为新都侯,寿为乐昌侯,以辅鲁元王偃。及封中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吕荣为祝兹侯。诸中宦者令丞皆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   
  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   高后已葬,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妇,吕禄女,阴知其谋。恐见诛,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朱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齐王欲发兵,其相弗听。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召平乃反,举兵欲围王,王因杀其相,遂发兵东,诈夺琅邪王兵,并将之而西。语在齐王语中。  
  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汉闻之,相国吕产等乃遣颍阴侯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权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名为少帝弟,及鲁元王吕后外孙,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列侯群臣莫自坚其命。   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曲周侯郦商老病,其子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欲归将印,以兵属太尉。使人报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便,或曰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媭,媭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左丞相食其免。   
  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数产曰:“王不蚤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乃趣产急入宫。平阳侯颇闻其语,乃驰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兄不欺己,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将之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中皆左袒为刘氏。太尉行至,将军吕禄亦已解上将印去,太尉遂将北军。  
  然尚有南军。平阳侯闻之,以吕产谋告丞相平,丞相平乃召朱虚侯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令平阳侯告卫尉:“毋入相国产殿门。”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裴回往来。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乃遣朱虚侯谓曰:“急入宫卫帝。”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馀人。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日哺时,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鬬。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   
  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节信,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媭。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壬戌,以帝太傅食其复为左丞相。戊辰,徙济川王王梁,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遣朱虚侯章以诛诸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兵亦罢荥阳而归。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彊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辞谢。再反,然後乘六乘传。后九月晦日己酉,至长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谒,奉天子玺上代王,共尊立为天子。代王数让,群臣固请,然後听。   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有数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张泽谕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於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代王立为天子。二十三年崩,谥为孝文皇帝。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1]

白马之盟: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其要杀牲取血,并用手指蘸血来涂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约,而此盟约的内容为确保只有刘姓者可为王,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君臣问兵: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记》小故事一则

  ——齐威王的水煮肉片 -原创-古文翻译-
  作者:卡蛮

  齐威王当上齐国第一把手成为“核心”后不理朝政,
  把权力下放给手下的干部们。一晃九年过去了。
  这九年里其它国家老来攻打齐国, 大家挺头疼。

  一天,齐威王把管东面的“即墨”那片地的地方
  领导叫来了:“我让你丫管即墨那片儿地, 我左
  右的人都说你干得不好呢。” 即墨领导吓得哆嗦。
  齐微王接著说:“可是呢, 我派人到即墨去暗访
  了, 那儿田种得很好, 老百姓也过得挺滋润,
  官府也弄得挺有条理, 所以东面也无事, 好!”
  齐威王于是赏他一万户供他享用, 这一万户人家
  就供吃供喝给他,这领导高高兴兴回家了。

  春秋战国时期, 当“核心”的都挺喜欢水煮肉片。
  齐威王好久没亲自煮肉了。 他把管“阿”那片地
  的领导叫来了:“我左右的人都说你把阿管理得很
  好耶。”阿领导喜滋滋地说“那里那里, 是核心
  领导得好。”齐威王一板脸喝道:“扯蛋! 我派
  人到你那儿去暗访了, TNND, 地没种好, 老百
  姓穷得光屁股。 当年赵国攻打甄, 你不救,卫
  国占领薛陵, 你不管。 原来你是贿赂我的左右
  天天帮你扇小扇儿替你唱赞歌来著呢。来人啊,
  把这厮给我煮了。” 于是卫兵上来扒衣服刮毛架
  大锅一阵忙乎。 等水放好“扑通”就扔锅里了,
  锅下柴禾泼上了油一点就著, 丫的在锅里又扑腾
  又叫喊,过了一会, 那丫没声了, 又过了一会
  儿, 肉香阵阵飘来。。。齐威王还不尽性, 又
  把左右替那丫说好话的也都给煮了。 所以川菜的
  “水煮肉片”可能是中国史载最古老的菜了。这样
  一来, 大家吓得够呛, 谁还敢文过饰非呢,
  干活做事都竭心尽力, 齐国大治。 于是齐威王
  四处出兵, 把过去丢的地又抢回来了, 各路诸
  侯听著害怕, 以后二十多年没有再敢找齐国的麻
  烦。

  ===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
  诸侯并伐,国人不治。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
  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
  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
  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
  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
  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
  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
  卫,败魏於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
  人归我长城。於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
  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
  年。

  史记中最好的故事为《李将军列传》,
  即李广的故事,很感人,也很容易读懂。

  《魏其武安侯列传》,《史记·李将军列传》。”
  《史记·司马迁传赞》
  240.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1.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2.(帝喾高辛)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3.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4.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5.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6.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7.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8.余(指司马迁)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9.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250.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251.(皋陶曰)毋教邪淫奇谋。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252.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
  《史记·卷三 殷本纪第三》
  253.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254.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255.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搤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256.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57.驩欣奉教,尽知法式。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58.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59.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60.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61.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62.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63.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264.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265.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266.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267.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268.帝亲自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军吏卒。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269.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270.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271.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2.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3.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4.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5.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6.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7.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税剑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8.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学:
  151.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15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153.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154.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155.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也。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156.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157.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158.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159.缪公享国三十九年。天子致霸。葬雍。缪公学著人。生康公。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160.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161.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162.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163.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164.於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165.学者牵於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166.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167.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於中而发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也。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168.食三老五更於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也。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习:
  50.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51.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52.(始皇)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53.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54.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55.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56.上於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57.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58.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於乐府习常肄旧而已。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59.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60.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61.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於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

  史记经典故事  李济生 编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史记》人物故事,经过改编,力求尊重历史、保持原貌而又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全书由五大板块构成,以“人物经典故事”为中心,辅之以四大板块:“流传有绪”介绍来源于故事的成语典故;“追本溯源”解释与故事有关的传统文化、典章制度;“日积月累”介绍相关知识,有些是历史遗迹,给人以历史的亲近感。有些是相关诗文,可增广知识、提高文学修养;“故事点评”从道德修养、齐家治国、军事谋略、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点评。在引述前人及时人的观点时,不求观点一致,只图能引发思考增益智慧。这样编写的目的是想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历史人物。
  本书在讲述人物故事时,原则上不采纳其他古籍、传说的情节,也不对人物做全面系统的展示,只选取人物的一两个精彩片断,“特写”与“远景”相结合,“剪接”与“长镜头”并存,力求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目录:
  前言
  黄帝大战蚩尤
  大禹治水
  暴虐的商纣王
  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
  褒姒烽火戏诸侯
  孙子训练女兵
  管仲与鲍叔牙
  张仪连横
  商鞅立木取信
  司马穰苴斩庄贾
  仁慈的宋襄公
  勾践卧薪尝胆
  马服君赵奢
  赵括纸上谈兵
  冯谖收债
  毛遂自荐
  窍符救赵的信陵君
  荆轲刺秦王
  刺客聂政
  布衣游侠郭解
  四单火牛阵
  赵氏孤儿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陈胜吴广起义
  泗水亭长刘邦
  张良拜师
  钜鹿之战
  鸿门宴
  霸王别姬
  萧何追韩信
  韩信之死
  屡出奇计的陈平
  白登山解围
  野心家吕太后
  单于冒顿
  飞将军李广
  卫青推功让爵
  骠骑将军霍去病
  替罪羊晁错
  神医扁鹊
  汗血马的故事
  风流才子司马相如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信陵君窃符救赵》(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史记·伯夷列传.....
(如果要更了解史记,推荐百度
http://guoxue.baidu.com/page/cab7bcc7/

齐威王当上齐国第一把手成为“核心”后不理朝政,
把权力下放给手下的干部们。一晃九年过去了。
这九年里其它国家老来攻打齐国, 大家挺头疼。

一天,齐威王把管东面的“即墨”那片地的地方
领导叫来了:“我让你丫管即墨那片儿地, 我左
右的人都说你干得不好呢。” 即墨领导吓得哆嗦。
齐微王接著说:“可是呢, 我派人到即墨去暗访
了, 那儿田种得很好, 老百姓也过得挺滋润,
官府也弄得挺有条理, 所以东面也无事, 好!”
齐威王于是赏他一万户供他享用, 这一万户人家
就供吃供喝给他,这领导高高兴兴回家了。

春秋战国时期, 当“核心”的都挺喜欢水煮肉片。
齐威王好久没亲自煮肉了。 他把管“阿”那片地
的领导叫来了:“我左右的人都说你把阿管理得很
好耶。”阿领导喜滋滋地说“那里那里, 是核心
领导得好。”齐威王一板脸喝道:“扯蛋! 我派
人到你那儿去暗访了, TNND, 地没种好, 老百
姓穷得光屁股。 当年赵国攻打甄, 你不救,卫
国占领薛陵, 你不管。 原来你是贿赂我的左右
天天帮你扇小扇儿替你唱赞歌来著呢。来人啊,
把这厮给我煮了。” 于是卫兵上来扒衣服刮毛架
大锅一阵忙乎。 等水放好“扑通”就扔锅里了,
锅下柴禾泼上了油一点就著, 丫的在锅里又扑腾
又叫喊,过了一会, 那丫没声了, 又过了一会
儿, 肉香阵阵飘来。。。齐威王还不尽性, 又
把左右替那丫说好话的也都给煮了。 所以川菜的
“水煮肉片”可能是中国史载最古老的菜了。这样
一来, 大家吓得够呛, 谁还敢文过饰非呢,
干活做事都竭心尽力, 齐国大治。 于是齐威王
四处出兵, 把过去丢的地又抢回来了, 各路诸
侯听著害怕, 以后二十多年没有再敢找齐国的麻
烦。

===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
诸侯并伐,国人不治。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
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
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
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
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
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
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
卫,败魏於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
人归我长城。於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
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
年。

史记中最好的故事为《李将军列传》,
即李广的故事,很感人,也很容易读懂。

《魏其武安侯列传》,《史记·李将军列传》。”
《史记·司马迁传赞》
240.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1.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2.(帝喾高辛)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3.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4.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5.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6.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7.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8.余(指司马迁)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49.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250.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251.(皋陶曰)毋教邪淫奇谋。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252.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
《史记·卷三 殷本纪第三》
253.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254.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255.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搤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256.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57.驩欣奉教,尽知法式。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58.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59.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60.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61.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62.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263.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264.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265.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266.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267.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268.帝亲自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军吏卒。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269.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270.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271.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2.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3.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4.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5.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6.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77.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税剑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研究上古五帝历史的著作有哪些?
马迁的《史记》里有《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等记载,但是多少年来史学界只承认夏商周三代是历史,而认为五帝是传说时代。这样认识的结果,中国文明史只有四千多年,与五千年文明古国不能对应。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中国文明史远远超过四千年,甚至可以达到五千年以前。要解决这...

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出自史记课文有那些
1、《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2、《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

司马迁写《史记》的小故事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

司马迁的故事: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 )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

司马迁的著作
1、《史记》是西方著名历史5261学家司4102马迁的一部史书。这是中国历史上1653第一部通史。它被列为“二十四史”,记载着黄帝时代的远古传说。汉武帝元年有3000多年的历史。再加上后来的《汉书》、《汉书》、《三国志》、《前四史》。《史记》对后世历史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记史的开拓...

什么是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

《史记管宴列传》鲍叔遂进管仲的‘进’是什么意思
1、释义 进就是引荐的意思。全句意思是“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2、原文简介 《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司马迁略去了二人的主要事迹,而“论其轶事”。文章着重选取了管鲍之交、晏婴推荐越石父...

《史记》中,司马迁作为汉臣,为什么把项羽的次序排在刘邦前面呢?_百度...
二、司马迁著《史记》主要是其一人之力,在书中可以夹杂诸多司马迁个人的喜好,与后代国家命多人修史又有所不同。《史记》主观色彩浓厚,具有极强的文学色彩,因此也被认为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司马迁对项羽和刘邦的描述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司马迁对项羽的偏爱。三、项羽在反秦大业中立下大功,虽然最后...

《史记 管晏列传》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司马迁《史记》原名什么﹖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百称为《史记》。一、名称来由:《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

永修县19457975043: 司马迁《史记》中其它故事举例 -
韩巩珍良: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信陵君窃符救赵》(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史记·伯夷列传..... (如果要更了解史记,推荐百度 http://guoxue.baidu.com/page/cab7bcc7/

永修县19457975043: 史记中有哪些故事 -
韩巩珍良: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年的历史,包含纸上谈兵、指鹿为马等众多历史故事

永修县19457975043: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哪些故事 -
韩巩珍良:[答案] 著名的有: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

永修县19457975043: 司马迁史记中的故事 -
韩巩珍良: 1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

永修县19457975043: 读了司马迁愤写《史记》后《史记》中有哪些故事,简单说一下 -
韩巩珍良: 篇一:史记中的故事:完璧归赵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之,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

永修县19457975043: 《史记》中有那些故事?说出名称就好,越多越好!
韩巩珍良: 《魏其武安侯列传》,《史记·李将军列传》.” 《史记·司马迁传赞》 240.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

永修县19457975043: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
韩巩珍良: 《史记》中的故事有很多,而且都是历史史实. 《史记》内容简介: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中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

永修县19457975043: 史记中简要的小故事 -
韩巩珍良: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

永修县19457975043: 史记中有哪些精彩事件? -
韩巩珍良: 精彩事件举例:《孔子世家》、《屈原贾生列传》是比较重要而可算精彩的.文本而论,《廉颇蔺相如列传》《张丞相列传》叙事手法极其高超;《孙子吴起列传》与《留侯世家》表现出司马迁对历史的深入思考;《李斯列传》《商君列传》叙事节奏多元立体;《陈涉世家》把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千头万绪的事件非常清晰地勾勒出来;《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的剑拔弩张,英雄形象赫然纸上.

永修县19457975043: 司马迁的小故事 -
韩巩珍良: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