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张学良的评价

作者&投稿:宜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张学良将军,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

张学良将军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有人认为正是由于张学良的失误,才导致九一八事变——其实其中因素颇多,张学良不战而退并不是不敢战,而是形势严峻——“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
九一八张学良的错误在于没有关注到近在眼前的威胁,而是把矛头指向了苏联的“中东铁路”。从大民族主义来说,张学良没有做错——他维护了中国的尊严,但从战时角度来说,他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大量的东北军死在了苏联的战役里,同时也彻底激怒苏联,使唯一有能力解决日本的苏联与中国反目。
当年张学良九一八撤退,从大君子主意上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而从战时情况上却可能是正确的(张学良当时秘密处决了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吴俊升杨宇霆常荫槐的死对当时士兵影响很大,如果迎战,士气低迷,可能会伤亡更加惨重。
这里不得不再次谩骂一下学良将军——人跑了,武器都留下了!这些从外国进口的一流武器全部沦为日本杀戮中国人的武器……此事实在不妥,确实是大错。
不得不说张学良的军事策略不如其父亲,做事优柔寡断,但后期也确实为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作为民国四大美男,他的情史也是值得一看的。
In a word,他是一个爱国的,渴望和平的人,但他的优柔寡断和退让却又让和平之前的黑暗更为残暴。

这位朋友你好,作为历史人物,很难准确的说是好人还是坏人,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去考量,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的不作为使东北三省轻易的落入日寇手中,使日本在中国有了一个重要的立足点,究竟是张学良服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从而放弃东北,还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撤出东北,到现在也无确切的证据,但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大片国土沦丧,东北人民痛苦的陷入长达十几年的日本残暴殖民统治中,这是他人生的一个巨大污点
但在张学良的东北军到达陕西后,他同情工农红军,最后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为中国抗战达成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他人生中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很难简单的以好人坏人去区分,但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希望他是个好人,好人多了,世界总会变的可爱一些:)

你好:下面是从百科上摘要下来的.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执掌了东北军政大权。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张学良毅然决定倒向南京,青天白日旗在东北飘起。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张学良功不可没。
九·一八事变大家都熟悉,张学良在九·一八的不抵抗,正是困扰了他一辈子的奇耻大辱。但是,让我们设身处地为少帅想想:东北易帜的目的,就是依赖全国的力量抗拒日本和苏俄。仅仅靠东北自己的力量,能同日本作战吗? 张学良打定主意服从中央。而此时的中央,根本没有对日开战的实力和准备。 不论有什么理由,不抵抗也是民族耻辱。抵抗打不过,不抵抗是民族罪人,这种两难之火,烤炙着张学良的良知。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动因,正在于此。
关于西安事变,是评价张学良的一个关键。 我个人以为,张学良洗刷自己不抵抗将军名声的因素,在事变起因中占极大比重。至于杨虎城和中共,则是出于另外的考虑。多年以后张学良在对西安事变的自我评价中,称其误长官,害朋友,毁部下,莫此为甚(见凤凰卫视专访),值得深思。关于西安事变的书籍非常多,其中《挽救危亡的史诗》(广西师大出版社《抗日战争史从书》的一种)较好,尽管该书的观点非常正统,但史料是最详实的,也是相当准确的。

另外,西安事变后的谈判也充分体现了几方的不同立场。大体上,张学良不要地盘不要钱,只要抗日;相比之下,杨虎城要地盘,中共既要地盘又要钱,而且为地盘和钱几致后来的谈判破裂。这一情况,在当时的记载以及后来宋美龄、顾祝同等人的回忆中有相当详细的描述。
赤诚之言,肝胆照人,充分显示了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西安事变”发生不久,张学良就公开表示:“我们据全国人民的要求,发动这次事件,我们内心纯洁,完全是为国家着想,不是为个人利害打算。希望委员长能联合全国抗日力量,坚决抗日,以争民族生存,则学良和全国人民于愿足矣。”
张学良对赵一荻说:“若是真有不测,那我也是为抗日,为中国不亡,别说牢狱,就是刀枪相加,我也死而无悔。”
在送蒋介石上飞机时,他坚决表示:“学良主意已定,为了抗日,我万死不辞。”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献出的是一颗燃烧的赤子之心,哪怕将自己焚毁,也要遗爱于华夏的明天。果然不出所料,后来蒋介石背信弃义,一回到南京,便把张学良软禁起来,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囚禁岁月。
1954年,在“西安事变”后的第18个年头,蒋介石召见了张学良,让他在晚年总结历史,撰写《西安事变忏悔录》(《自述》)。当时张学良与赵一荻有一段对话,张学良很严肃地说:自古以来写史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秉承帝王意志,无论是非曲直,指鹿为马,以博君主欢欣;另一种呢,就是杨刚那种人,刚直不阿,秉笔直书,纵使砍头也要维护历史的真实。我当然要作杨刚,否则十年、百年之后人们来看‘西安兵谏’,岂不要掉入一个大泥潭。”
夫人赵一荻听后感叹道:“我说汉卿啊汉卿,你这个刚直的脾气看来是没法改了。”“是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张学良笑着说。
著名史学家许卓云对“西安事变”的看法是:“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从四十五年来,我们所得知的资料,我认为当时张学良先生完全是出于一片爱国心才做出挟持蒋委员长的决定。当时全国都笼罩在一片抵抗外侮抗日的气氛下,而张学良本人更有杀父失乡之痛……因此,他被逼冒死兵谏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许卓云老教授对张学良老校长的爱国热忱表示由衷的钦佩。真可谓“龄遐神龟,赤胆立巍峨”。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尽管这个统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在这一点上,张学良功不可没。
而九一八事变中他执行的不抵抗政策是他的一个煎熬,不论有什么理由,不抵抗也是民族耻辱。抵抗打不过,不抵抗是民族罪人,这种两难之火,烤炙着张学良的良知。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动因,正在于此。
关于西安事变,是评价张学良的一个关键。他软禁蒋介石,又在确立抗日方针后义无反顾的跟着蒋介石回到南京,正是他真男儿的体现。
总之,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是一方面并不准确,但对于张学良的评价,还是好的比坏的多些。

是个很不错的爱国将领啊,以大局为重而且能够忍辱负重。

逃兵,懦夫

不抵抗可惜了东北军的实力!


历史帖:胡适为什么看不起张学良
1932年,张学良(左一)与国联调查团,正中是于凤至张学良在近代抗日史上的位置,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同时代的胡适眼里,有一个与今人的惯性认知迥异的张学良。一、自30年代到50年代,胡适对张学良的评价越来越低1、九一八前夕,胡适告诫张学良“凡执事不敬,未有不败亡的”、九一八前夕,胡适告诫张学良凡执事不敬...

张学良是罪人还是好人?
回答:关于张学良是好人还是罪人的讨论,已经近大半个世纪,近代人物当中 ,像张学良这样还活着的时候就备受争议,死了也很难盖棺论定的人还真的不多。 我们通常说对历史人物要公正客观的评价,这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即使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评价张学良的话,他仍然是个罪人,更确切地说,对于国家民族,他肯定是...

对张学良的评价
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如奉行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沦陷,但瑕不掩瑜,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如1928年的改旗易帜完成了国家统一。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解放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垂青史。 纵观他的一生...

张学良为什么东北军撤退
张学良的历史评价 张学良的东北军撤退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事件之一。一方面,他的撤退策略暂时保护了东北人民和很多东北军队的士兵的生命安全,但另一方面,这种沉默的抵抗方式导致了东北地区的失陷和国家的长期衰弱。许多人认为,张学良选择不与日本军队进行决战,实际上是对对于民族大义与责任的放弃。而另外...

急求对张学良的人物评价
如果需要详细评价,建议你去图书馆查阅.张学良一生所干的大事无非是:1 东北易帜,这个是有利于中国统一的举措,并且是在顶住日本人施压的情况下做出的。是值得肯定的。2 不抵抗撤出东北,不管是否是执行命令,作为一个七尺男儿,作为一个东北汉子,未放一枪一炮,就滚蛋了,是不可饶恕的罪过。世人称为...

你对历史上的张学良功与过、对与错的总结是什么。
日军入侵东北是满清的责任,是日本与俄国杂交的产物!但是令鬼子肆虐大半河山的责任人---舍张学良绝无第二人选!!!可能有喜欢军事或二战史的朋友认为我的言论偏激或是无聊。。。那么我把我的观点摆出来,大家讨论!首先是政治形式上,张做为国家的二号人物~~东北又完全掌握在张的手里。部队可以说是...

从东北易帜,到9.18事变,再到西安事变,对于张学良,我们该如何评价他?
助长了日军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其后,东北军奉命剿匪,但张学良自身立场不坚定,轻易受地下工作人员蛊惑,不但不奉命反而发动兵变扣押蒋领导,致使剿匪前景一片暗淡,这一事件极大地改变了历史走向。蒋领导对张学良也算恩遇有加,但土皇帝当惯了的张学良就是这样报答的,这也是后来张学良愧疚一生的原因。

张学良是哪年死的,他对中国有多大的贡献?
张学良与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在后人看来,张学良的名字只是和西安事变联系在一起, 尽管历史教科书只是一笔带过,用牙长的文字对这段历史作了结语,但张学良在历史上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一点,张学良是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人,这种影响力之大超出...

张学良这样的逃跑将军被奉为千古功臣,对吗?
毛泽东早先说过,“西安事变救了共产党”,也正是由于西安事变,国共双方才坐在一起讨论怎么抗日,从而国民党不在围困共产党,使得共产党有了喘息的机会。西安事变是谁发动的?当然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啊。杨虎城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夜就被国民党杀害了。所以,出于对张学良的感谢和对张学良统战的需要,我们一般都说...

张学良的功过
9月22、23日,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分别发表讲话和告国民书,要求“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希望我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事实上默认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并退守锦州。功绩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