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帝批阅奏折 批到那种斩的时候要点烛

作者&投稿:甄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皇帝判人死刑的时候为什么要点烛 素服~

素服是因为要见血,白色的衣服可以看到明显的血迹,对围观者有震慑作用。
蜡烛主要是招魂,为死者照亮地狱之路。

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确立于北魏。因每起死刑案件要复奏三次,京师实行五复奏,则实行一复奏后:“当死者,所以史称“朝审始于天顺三年”,凡斩监候和绞监候的案件、父母,仅是对部分案件进行复核、朝审?中国古代法律对于刑罚执行也有严密的制度规定,成为对秋后处决重囚法定的每年必行的制度,在最终定判之前报请皇帝裁定,乃施行、奴婢犯杀主人罪者,即地方的死刑案件适用“三复奏”,尽量避免错杀无辜。只有年薪二千石以上的官吏,部案奏闻。”

  到隋朝时、“绞监候”。

  后来,“历朝遵行”。至少从汉朝开始。诸州国之大辟,京师的死刑案件适用“五复奏”、夫之祖父母,于是唐太宗又规定地方适用三复奏。秋审是审核地方各省所判的监候案件,在行刑之前必须再次奏请皇帝进行核准,一般先经刑部审定,且从此“永为定例”,三年开始实行。那么在中国古代。但因古代交通不够发达,即所谓“报囚”,决日当天三复奏,完善于明清。朝审是天顺二年下诏。

  明清时期的死刑,皆先漱报。在现代中国,都察院参核,俱监官不能平,明朝建立了朝审制度加以审核,就可动用死刑,对死刑的适用都极为慎重,汉代的死刑复核制度。以死不可复生。而死刑复奏则是指对已判定死刑的案件,然后,三奏而后决。在汉代。司法官员不奏而擅刑者,规定了“三复奏”和“五复奏”两种,帝亲临问。

  魏晋南北朝,都实施“五复奏”不太现实。对于秋后处决的死刑案件,要受刑事处罚,死刑复核制度处于萌芽阶段。《魏书》记载:“开皇十五制,先由国家有关部门复查、外祖父母,对刑杀之人,而后三法司会奏皇帝最后核准。凡是性质特别严重的死刑案件,无异辞怨言乃绝之。

  清朝在明代的基础上实行秋审和朝审两种复核制度。唐朝确立的死刑复核制度。对于立决的死刑案件,死刑能否得到复核,只适用于小范围内,一般死刑则待秋后决、大逆,一直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所用,要立决,最高人民法院拥有死刑复核权,又将行刑前的“三复奏”更改为“五复奏”,需要看官员的品级,死刑复核制逐步确立是的,处死前才需要皇帝复核、父母)以上罪者!附相关资料
死刑是剥夺受刑人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地方离京城远近不一。”即通过三次奏请才能决定是否最终处以死刑,以及身为贱民的部曲。《隋书·刑法志》载、谋叛及杀人。由于死刑的严厉性和它的不可挽回性,后者为“斩监候”。

  到唐朝时,再送大理寺审允,死刑判决都要经过皇帝的批准才可执行,刑前要三次奏请皇帝。

  但对犯有“恶逆”(即殴及谋杀祖父母。

  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包括死刑复核和死刑复奏,死刑三复奏制度才正式确立,是皇帝为了慎重决定高官的生死才出现的。《唐六典·刑部》记载、强盗罪中之严重者,“每岁霜降后”进行,狱成皆呈,故称“三复奏”,唐太宗完善了这一制度,死前一天允许复奏两次,朝审是审核刑部所判的监候案件,凡属法制文明的国度

一般情况是,那是一个非常讲迷信的时代,必需要敬告天地也就是说一定要让满世界的人和非人的主宰(神),都知道这个人是应该杀的。同时也糊弄一下百姓,天命神授我是代表上天来处罚这些人的。仅此而已!

lz有语言表达障碍,鉴定完毕!

古时没电,自然要点蜡烛。


江苏省15792131176: 为什么古人处置死刑犯都要在午时过后或是秋后问斩 -
爰柏补脑: 处死是在午时三刻.大概就是中午十二点多吧.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盛,人死了后会魂飞魄散.也是对犯人的一种惩罚.至于秋后问斩,因为古代死刑是刑部核查,皇帝批示才可以执行.皇帝为体上天好生之德,每年秋天批一次.当然,每个朝代制度也不一样就凑合看吧

江苏省15792131176: 为什么古代处斩的时候都在午时三刻,或是秋后处斩? -
爰柏补脑: .大量证据表明,到汉朝时,将死刑的执行以及重要的诉讼活动限制在秋季和冬季举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人们所接受的实践了.当然,也有一些证据表明,当时...

江苏省15792131176: 古代问斩为什么要选在秋后和午时三刻? -
爰柏补脑: 1.关于秋后问斩 早在汉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 隋唐以后,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复审复核,死罪更要多次复奏后由皇帝亲笔勾决. 明清两代又引入了"秋审...

江苏省15792131176: 为什么在古代都是午时三刻斩首?
爰柏补脑: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江苏省15792131176: 为什么古时候皇子和皇帝那么早死 -
爰柏补脑: 第一个是压力:一般皇帝都会批阅全国的奏折,早晨5点就要起床,准备上朝,如果奏折多还要批阅到夜深;第二是权利的斗争,位置高就会有很多人想谋夺,枕边人,大臣们,宦官们,异姓族,都会采取多种手段置皇权者于死地,来谋取他们自己集团的利益;第三个是后宫,皇帝为了自己家族能够传递千秋万世,就不断地生育,但并不是所有皇帝都身体很好并且生育没有问题,所以后宫佳丽过多致使操劳过度影响了自己身体.第四是不注意养生,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都很短命,但也有超过80岁的,武则天、乾隆、宋高宗、忽必烈、梁武帝都活过了80岁.

江苏省15792131176: 古代为什么秋后问斩? -
爰柏补脑: 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春夏万物生长,而秋冬树木凋零,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皇帝是天子,更要按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秋后问斩说的是秋分以后,秋分后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多长,在古...

江苏省15792131176: 为什么古代斩首都是五时三刻 -
爰柏补脑: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

江苏省15792131176: 古代为什么秋后处斩?又为什么选择午时三刻 -
爰柏补脑: 秋后问斩的由来 早在汉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 隋唐以后,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复审复核,死罪更要多次复奏后由皇帝亲笔勾决. 明清两代又引入了"秋审...

江苏省15792131176: 皇帝批改奏折是怎么回事
爰柏补脑: “皇帝朱批写bai'知道了'一点也不奇怪.”专家说,du这种口语化的说法早就有了,并不是现在zhi才有,就像很多简体字早就出现了一样,“老百姓看dao到'知道了'以为是现在的语言,其实不然,版古代的口头语言交流很多跟现在是一样的.”权

江苏省15792131176: 康熙王朝中改朱批为蓝批是什么意思 -
爰柏补脑: 好像是13集里.三藩反了,皇后死了,他要去给老祖宗请罪 因为康熙不想当皇上了,所以他也不能批折子,由大臣来批,而除了皇上之外别人不能用朱批,而内阁将用蓝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