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政治哲学

作者&投稿:蔺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政治哲学~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质变量变
对立统一
规律及其客观性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认识的辩证过程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真理观
价值观
政治只是一个在我国要考试的学科,哲学是独立于这门学科而存在的。他们之间的联系很无奈,而又是必然

《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及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即主观能动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②【原理内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物质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唯意志主义和因循守旧。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②【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认识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能够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个过程)
【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认识的主体方面: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认识的客体方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1)【原理内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原理内容】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原理内容】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具有客观性。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2、发展的观点
(1)【原理内容】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勇于创新。
(2)【原理内容】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原理内容】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①【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来实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方法论】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原理内容】量变包括事物的排序和结构的变化。事物的排序和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方法论】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优化事物结构。
④【原理内容】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
【方法论】坚持适度的原则。
(4)内因(内部矛盾)与外因(外部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3、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
(1)【原理内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同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方法论】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原理内容】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认识事物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还要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5)【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
②【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同时,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坚持重点论。)
②【原理内容】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不忽视支流,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
【总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创新的观点
(1)【原理内容】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原理内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历史唯物主义
1、历史观
(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原理内容】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人生观与价值观
(1)【原理内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原理内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3)【原理内容】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主观条件。
【方法论】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4)【原理内容】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5)【原理内容】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原理
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楼主去这个博客看看吧 我是个高三的学生看了之后 觉得非常好不仅有你所说的知识总结 还有原理方法论的运用,比如哪些名言揭示了哪些原理或方法论 真的很好 博主还能为你解答问题 http://jili211.blog.163.com/
例如哲学: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5、内外因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途径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优秀作品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支持新事物,培养创新精神;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7、矛盾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正确对待矛盾,对优秀作品事物在优秀作品进修,都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从矛盾的两方面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8、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反对一种方法认识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原理】世界上优秀作品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两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工作方法。

10、主次矛盾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我们称此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方法论】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照顾一般。

11、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姿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票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12、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实践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用原理

【原理】实践是人们发行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原理

【原理】人们在实践中要实现预想的目的,必须使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否则就会失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客观联贯起来的特性,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方法论】反对用实践以外的任何东西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4、认识辩证发展过程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四、人生观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原理

【原理】个人活动是社会总活动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作用。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燕尾服起促进或失去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方法论】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反对脱离社会需要的自我设计,也反对否定个人活动的作用。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科学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3、人生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贡献的原理

【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客观条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顽强拼博的精神,立足本职,作出更大的贡献。

哲学首先不是在讲人之外的什么“客观真理”,而就是社会发展、思维发展、自然发展的“一般原则”。这个一般原则并不是在我之外的,形式逻辑的东西,而是“包含内容”的普遍原则。

对于“内容”的理解不是在生活之外的,而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实际生活过程本身。这个生活过程,不是被理论规定好了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恰恰相反,生活是包含诸多可能性的“希望之乡”,“理想世界”,他只遵从于现实的生活中的人的理想,和体验。

当然,这并不是唯心主义的“主观幻想”,而是“生活世界自身在人意识中的敞开”。世界的客观表现为人主观的意识。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世界的客观。

所以,生活包含了一切我们称之为“客观”的东西,如科学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等。

生活不是被指定的东西,相反,生活就是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之外不存在所谓“客观的生活”,生活不外在于“个人的生活”。

我们通常认为在存在着一个,外在于我的“客观的自然、客观的社会、客观的生活”。他们对于主观的“我”来说,都是天然的,自在的。

的确,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偶然的。但是,一旦人出现了,它的存在就是必然的。历史许假设。动物不会有“客观和主观的区分”,动物本身就是自然界。但是人是有意识的存在,所以人可以区分“主观的我和客观的世界”。也就是说,“对客观的认定本身也是主观的。只不过这种认识是主客观的同一。是科学的”。

至此,我们认定了,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客观性,同样也认定了这种客观性的“属人性”“属我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认定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认定“已经被证实的客观性”,而且还要发展这种客观性,不断的证实“新的客观性”,达到“新的主客观同一”。

对“新科学”的认定,马克思指出,不应停留在抽象的“客观性的内在联系中”,即不能离开人、离开人的意识来研究“客观性”。因此,马克思指出,客观性的发现,只能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在现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而现实的生活过程却是“包含主观的”。

我们不是不能发现而是不能离开生活离开主观,静态的“发现客观性”。

回过头来说,年轻人学习哲学就是要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自己的生活理解为类生活,理解为社会生活,自然的生活),这样,现实的个人的生活就不再是和类生活、社会生活相对立的抽象的“自我的生活”,而是一种总体的关乎世界的个人的生活。

高中政治中的哲学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真的对哲学有兴趣,你可以先去看《苏菲的世界》,然后再选择《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
当然,高中政治的哲学你只要记着几个笑话就好了:
唯心主义荼毒青少年之内的(我做题看到的,蛮有趣)
形而上学就是机械唯物主义(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最主要还是从做题中感悟。 -- 一个高三学子对你的忠告。

1.看题目背答案(最直接的办法)
2.学会看题目抓句子中关键词。
3.答题是面要广,多运用所学的句子。

把原理和方法论搞清楚了 然后多看些题目 那些题目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考来考去都考那几个原理 所以就算背不住 题目看多了也就都记住啦~


政治中的哲学是什么
它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是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它主要关注政治价值和政治的本质,是关于一般政治问题的理论,也是其他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政治哲学就其内容而言,十分古老,古代许多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和学说都含有政治哲学的意义。但就其概念...

哲学和政治的关系
哲学和政治的关系有思想基础与社会实践、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批判性思考与反思精神。1、思想基础与社会实践:哲学作为一种对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深度思考,为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家或政策制定者通常会根据他们的哲学观点来制定和实施政策。政治实践是哲学理论的重要来源,哲学会根据社会的政治现实和需...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一 1、辩证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络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2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

哲学是高中政治中的重难点,怎么才能很好的学好高中政治中的哲学...
在做题中强化知识点,并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加强训练。哲学部分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学生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基本要求,他们需要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在以后的生活中。比如,生活实践的角度让我们知道如何认识世界,从现实中去实事求是,我们认识世界矛盾分析的基本方...

高中政治关于哲学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关于哲学的知识点详解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

哲学中,政治的九个矛盾的理论体系?
在哲学中,政治九个矛盾是指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政治斗争的九个矛盾的理论体系。这九个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全局和局部的矛盾 正面和反面的矛盾 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先进性与领导...

高考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全部的)
[原理] 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

什么是哲学政治必修四
1、政治哲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是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它主要关注政治价值和政治的本质,是关于一般政治问题的理论,也是其他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2、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社会人文科学,有广义、狭义...

高中政治 哲学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

(政治哲学)实践特点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区别
直接现实性讲的是指能把想像中的东西变成现实,比如说已经有的东西你想造出来,没有的东西想要造出来,但他不是实践的基本属性。主观能动性是基本属性,与直接现实性差不多因为他创造了脑海中的事物但不仅仅局限于这个,但更加强调的是思维的能动性,比如是需要靠人的知识创造出事物,比如说你脑海中...

梅河口市17768899510: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哪几课讲的唯物论哪些内容和唯物论有关 -
薛竖贝格:[答案] 高2政治(上)的第一课就是单纯讲唯物论,其余的第二~八课,讲的是辩证法以及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辨证法.你参看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本目录就清楚了.

梅河口市17768899510: 高中政治学中的哲学;主要分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辩证法,我有一些不明白就是;我不知道高中所学的哲学整体框架是什么?总感觉,他们之间没什么... -
薛竖贝格:[答案] 你的问题问的都很不错,我来做个解答.我要指出哲学和历史在框架结构上天然的会有所不同,从哲学诞生之日起(2000多年前古希腊泰勒斯开始)发展至今,代表的是整个人类的精神果实,说是整个人类,就意味着哲学包含了东西方...

梅河口市17768899510: 高中政治哲学 -
薛竖贝格: 一、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

梅河口市17768899510: 高中政治:哲学
薛竖贝格: 高中哲学包括 :1.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3.辩证法:联系、发展、量变、质变、矛盾:辩证否定观;4.历史唯物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因为你问题不明确,我只能概括高中政治哲学所学的大方面

梅河口市17768899510: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框架 -
薛竖贝格: 1、辩证唯物论(第一课)2、唯物辩证法(第二、第三、第四课)3、历史唯物主义(第六、第七课、第八课第二框)4、认识论(第五课、第八课第一框)

梅河口市17768899510: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见之于"是什么意思..麻烦IQ高的解释下高中政治哲学常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见之于"是什... -
薛竖贝格:[答案] "见之于"是体现、表现的意思.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就是主观思想在客观活动的体现. 只有客观行为,而没有主观思想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例如:“我要考研究生”,这一活动.首先,要有“我想”这一主观思想,再有“考研究生”的一系列活...

梅河口市17768899510: 高中政治哲学认识论的问题,求指教.怎样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薛竖贝格:[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俗地讲就是实践出真知,认识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相应的变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意思是认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服务于实践,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实践

梅河口市17768899510: 高中哲学政治有哪些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和意识是吗?整体和部分是吗?实践和认识是吗?量变和质变是吗?还有别的关系么 -
薛竖贝格:[答案] 物质和意识 思维和存在 客观和主观 整体与部分 系统与要素 原因和结果 运动和静止 量变和质变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 只要具备对立统一的关系,就能成为矛盾,就会是辩证统一的. 不知道你是哪个省的,因为不同省份的政治高考试卷结构和...

梅河口市17768899510: 高中政治中哲学的各种原理都有哪些 -
薛竖贝格: 一、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观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