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阳陵虎符 有何典故?

作者&投稿:笪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虎符有几个 它的含义是什么~

古代的兵符一般都铸成或刻成虎形,故称为“虎符”虎是丛林中最凶猛的野兽,在丛林的争斗中百战百胜,所以古人在战争中也以虎为神,许多与军事有关的人和物都冠以虎名。调兵遣将的信物铸成虎形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现在存世的一批最早的虎符都是秦国的,共4件。
  一为新郭虎符。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上有错金铭文4行:“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郭。凡兴士披甲,用兵五人以上,必会王符。燔燧事,虽毋会符,行也。”铭文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如果军情紧急,不必等会符,可以举烽火报讯,立即行动。专家们认为,新郭虎符是战国后期的用品。
  二为杜虎符。1973年在西安郊区山口公社发现,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杜虎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作走动形,昂首,尾端卷曲。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由于秦国的国君只有惠文君一人称君,所以史学家估计杜虎符是秦惠文君时的用品。
  三为阳陵虎符。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有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四为东郡虎符。1953年陕西省周至县文化馆征集所得,现藏于周至县文物管理所。长9.5厘米、高4.3厘米,虎脊有错金铭文,字体为小篆,左右两半铭文相同:“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东君,”由于秦国只有秦始皇羸政才自称始皇帝,所以人们认为,阳陵虎符和东郡虎符都是秦始皇时代的用品。也有人认为东郡虎符不是秦国的,是后人伪造的。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阳陵虎符是在皇帝手中的,而另一半在太尉手中,手持两个虎符才可调动军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符高三.一四厘米,长八.九厘米,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是关于符节制度的重要实物。相传山东省临城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虎符”为古代帝王调动军队之信和物。授予地方官吏或者统兵将领以兵权,既以虎符的左半授予,待要调动军队时,即派使臣持虎符的右前往驻地。地方官吏或统兵将领两半虎符对合,验明无误,即应发兵。虎符盛行於战国、秦、汉。此件为秦代之物。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阳陵为秦之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此件铜质,为秦始皇授予驻守阳陵将领之虎符。此件因年代已久,对合处生锈,现左右不能分开,整体形成一艺术品。伏虎卧地,昂首前视曲尾上翘。虎符字体谨严浑厚,风格端庄,笔法圆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附录]战国虎符趣闻
  “符”是一种古代信物,传说是周朝军事家姜子牙发明的,是我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军队的凭信物,多以青铜铸造,因其状呈虎形,故称"虎符",也称"兵符"。
  据专家考证,虎符均由左右两半组成,各自的铭文完全相同,其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领军队的将领。调动军队时,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将符相合,方能调兵。战国时,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虎符的作用。目前发现的虎符都是秦国的,共三件:秦新郭虎符、秦杜虎符、秦阳陵虎符。秦杜虎符是1973年在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发现的,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有一小孔,虎作走动形,尾端卷曲。锗金铭文九行、四十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铭文最后一句,其意思是:如果军情紧急。不必等会符,可以举烽火报讯,立即行动。新郭虎符,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阳陵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三个虎符的铭文大致相同,有一点不同令人注意。新郭虎符,铭文称"右在王",秦杜虎符称"右在君。,而秦阳陵虎符则称"右在皇帝",这说明这三个虎符出于秦的三个不同年代。秦国的国君先是称王,这说明新郭虎符是在秦初制作;秦国只有惠文君一人称君,所以,杜虎符是在惠文君在位时制作的;秦始皇开始称皇帝,故阳陵虎符是秦始皇以后制作的。
  有一件虎符的发现还很有趣。它是原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重庆偶然发现的。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空闲之时,他喜欢逛逛地摊。有一天,他在地摊上发现了一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认为它可能是件文物,便随手拿起来观看,不想这铜老虎突然分成两半,对文物素有研究的郭老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兵符,随即买了下来。拿回去之后仔细考证,果然是一件古代虎符。谁也没有想到,一件极其罕见、极其珍贵的文物,就这样戏剧性地被发现了。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符高三.一四厘米,长八.九厘米,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是关于符节制度的重要实物。相传山东省临城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虎符”为古代帝王调动军队之信和物。授予地方官吏或者统兵将领以兵权,既以虎符的左半授予,待要调动军队时,即派使臣持虎符的右前往驻地。地方官吏或统兵将领两半虎符对合,验明无误,即应发兵。虎符盛行於战国、秦、汉。此件为秦代之物。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阳陵为秦之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此件铜质,为秦始皇授予驻守阳陵将领之虎符。此件因年代已久,对合处生锈,现左右不能分开,整体形成一艺术品。伏虎卧地,昂首前视曲尾上翘。虎符字体谨严浑厚,风格端庄,笔法圆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附录]战国虎符趣闻
“符”是一种古代信物,传说是周朝军事家姜子牙发明的,是我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军队的凭信物,多以青铜铸造,因其状呈虎形,故称"虎符",也称"兵符"。
据专家考证,虎符均由左右两半组成,各自的铭文完全相同,其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领军队的将领。调动军队时,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将符相合,方能调兵。战国时,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虎符的作用。目前发现的虎符都是秦国的,共三件:秦新郭虎符、秦杜虎符、秦阳陵虎符。秦杜虎符是1973年在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发现的,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有一小孔,虎作走动形,尾端卷曲。锗金铭文九行、四十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铭文最后一句,其意思是:如果军情紧急。不必等会符,可以举烽火报讯,立即行动。新郭虎符,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阳陵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三个虎符的铭文大致相同,有一点不同令人注意。新郭虎符,铭文称"右在王",秦杜虎符称"右在君。,而秦阳陵虎符则称"右在皇帝",这说明这三个虎符出于秦的三个不同年代。秦国的国君先是称王,这说明新郭虎符是在秦初制作;秦国只有惠文君一人称君,所以,杜虎符是在惠文君在位时制作的;秦始皇开始称皇帝,故阳陵虎符是秦始皇以后制作的。
有一件虎符的发现还很有趣。它是原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重庆偶然发现的。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空闲之时,他喜欢逛逛地摊。有一天,他在地摊上发现了一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认为它可能是件文物,便随手拿起来观看,不想这铜老虎突然分成两半,对文物素有研究的郭老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兵符,随即买了下来。拿回去之后仔细考证,果然是一件古代虎符。谁也没有想到,一件极其罕见、极其珍贵的文物,就这样戏剧性地被发现了。
我抄的,谢谢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符高三.一四厘米,长八.九厘米,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是关于符节制度的重要实物。相传山东省临城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虎符”为古代帝王调动军队之信和物。授予地方官吏或者统兵将领以兵权,既以虎符的左半授予,待要调动军队时,即派使臣持虎符的右前往驻地。地方官吏或统兵将领两半虎符对合,验明无误,即应发兵。虎符盛行於战国、秦、汉。此件为秦代之物。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阳陵为秦之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此件铜质,为秦始皇授予驻守阳陵将领之虎符。此件因年代已久,对合处生锈,现左右不能分开,整体形成一艺术品。伏虎卧地,昂首前视曲尾上翘。虎符字体谨严浑厚,风格端庄,笔法圆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附录]战国虎符趣闻
“符”是一种古代信物,传说是周朝军事家姜子牙发明的,是我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军队的凭信物,多以青铜铸造,因其状呈虎形,故称"虎符",也称"兵符"。
据专家考证,虎符均由左右两半组成,各自的铭文完全相同,其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领军队的将领。调动军队时,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将符相合,方能调兵。战国时,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虎符的作用。目前发现的虎符都是秦国的,共三件:秦新郭虎符、秦杜虎符、秦阳陵虎符。秦杜虎符是1973年在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发现的,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有一小孔,虎作走动形,尾端卷曲。锗金铭文九行、四十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铭文最后一句,其意思是:如果军情紧急。不必等会符,可以举烽火报讯,立即行动。新郭虎符,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阳陵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三个虎符的铭文大致相同,有一点不同令人注意。新郭虎符,铭文称"右在王",秦杜虎符称"右在君。,而秦阳陵虎符则称"右在皇帝",这说明这三个虎符出于秦的三个不同年代。秦国的国君先是称王,这说明新郭虎符是在秦初制作;秦国只有惠文君一人称君,所以,杜虎符是在惠文君在位时制作的;秦始皇开始称皇帝,故阳陵虎符是秦始皇以后制作的。
有一件虎符的发现还很有趣。它是原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重庆偶然发现的。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空闲之时,他喜欢逛逛地摊。有一天,他在地摊上发现了一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认为它可能是件文物,便随手拿起来观看,不想这铜老虎突然分成两半,对文物素有研究的郭老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兵符,随即买了下来。拿回去之后仔细考证,果然是一件古代虎符。谁也没有想到,一件极其罕见、极其珍贵的文物,就这样戏剧性地被发现了。


柞水县15096735099: 阳陵虎符 - 搜狗百科
廖凌里素: 阳陵虎符是在皇帝手中的,而另一半在太尉手中,手持两个虎符才可调动军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符高三.一四厘米,长八.九厘米,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是关...

柞水县15096735099: 虎符的用处和来历,古代的虎符长什么样子
廖凌里素: 古代将领想要调兵遣将也是需要凭证的,这个凭证最重要的一点肯定是不能被轻易复制,不然就失去了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虎符,虎符一般是由青铜或者黄金制作...

柞水县15096735099: 秦朝阳陵兵符如何使用
廖凌里素: .“虎符”为古代帝王调动军队之信和物.授予地方官吏或者统兵将领以兵权,既以虎符的左半授予,待要调动军队时,即派使臣持虎符的右前往驻地.地方官吏或统兵将领两半虎符对合,验明无误,即应发兵.虎符盛行於战国、秦、汉.此件为秦代之物.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阳陵为秦之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此件铜质,为秦始皇授予驻守阳陵将领之虎符.此件因年代已久,对合处生锈,现左右不能分开,整体形成一艺术品.伏虎卧地,昂首前视曲尾上翘.虎符字体谨严浑厚,风格端庄,笔法圆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http://baike.baidu.com/view/661640.htm

柞水县15096735099: 虎符真假怎么识别?虎符上的文字什么意思? -
廖凌里素: 虎符,中国古代调兵遣将必备之法宝.据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详细描绘过其用法.他说,甲兵之符,左在皇帝,右在阳陵.就是说,这虎符被做成了两半,平时是都在皇帝手中的.如果需要打仗了,那么皇帝会把右半部分给领兵出征的将领,如前文提到的阳陵主帅,而另一半则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有啥军事行动了,就让人带着这个一半的虎符到阳陵主帅那儿去,两块虎符如果能严丝合缝地合上,就说明虎符是真的,这命令也就是有效的.

柞水县15096735099: 卫青解救皇帝被没收虎符是否符合史实 -
廖凌里素: 情节虚构但符合史实.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天下兵权尽归于皇帝.秦汉时期皇帝将兵符的一半赐予统兵之将以便统兵(如秦杜虎符器物杜虎符为左半符,虎作行走状,昂首,尾巴蜷曲.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用兵时用另一半勘合才可.皇帝赐予的兵权自然皇帝也可以随时收回.

柞水县15096735099: 虎符是秦代点兵的凭证,一分为二,一半在将领手中,一半归皇帝这种做法架空了
廖凌里素: 架空了原本在分封宗法制度下的领主(军事贵族).商周原本的分封宗法制度中,各级领主掌握有领地内的政治和军事全权.而虎符这种体制使得兵权集中于最高君主,除最高君主外不再有人全权拥有兵权,这自然是削弱了本掌握兵权的领主.

柞水县15096735099: 汉景帝死后真的有把虎符托付给窦太后吗?有什么历史依据么? -
廖凌里素: 有没有临终托付不知道,但虎符肯定是在窦太后手里.因为当时刘彻年纪太小,汉景帝信得过又有政治经验,又能镇住群臣的就只有窦太后.即便汉景帝不托付,虎符也会交给窦太后掌管,直至皇帝有能力亲政.后来刘彻年纪稍大之后,由于跟窦太后政见不同,因此窦太后才拖着不肯交虎符.

柞水县15096735099: 秦阳陵虎符,秦半两钱,秦铜权反眏了秦始皇的措施 -
廖凌里素: “天下事无大小皆取决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柞水县15096735099: 虎符 - 虎符传说的故事是什么啊?
廖凌里素: 虎符传说 虎符中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