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几个问题

作者&投稿:查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乱年代,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经过多年战乱,最终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也在思考,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 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这本书说是三国演义,但更偏向正统的刘备。 至于第一个问题,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平话里描写这个时候的赵云是“少年将军”,从这里就可以基本判定赵云的年龄。古时候最晚在15岁进行“冠礼”,一旦进行“冠礼”,就等于成人了,不能再用“少年”称之,所以刚出征的年龄在15岁以下。赵云是在蜀汉建兴6年(公元229)年去世的,而在蜀汉建兴4年,赵云力战五将就有“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的诗句,邓芝还祝贺说:“将军寿已七旬,英雄如昨”,所以即使按这时赵云七十岁来算,他应该寿七十二而终的。由此倒推赵云应该出生于公元157年。而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那么赵云应该比刘备大4岁,比诸葛亮大24岁。但赵云在《三国演义》里出场时却是一位少年将军,有地方史书说他15岁从军,那从公元191年公孙大战袁绍时赵云从军算的话,赵云应该是176年出生,比刘备小15岁,比诸葛亮大5岁。所以《三国演义》中关于赵云年龄最矛盾的地方就在于那句诗了,似乎应该是“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五十建奇功”才对,赵云寿五十三而终。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 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脸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进英雄.是非成败专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陪了夫人又折兵)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列如:舌战群儒,(火烧赤壁) (七擒孟获)


  7.成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成语(刮目相待)
  故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 懊悔无及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2 傲慢少礼
  出处:《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
  3 傲睨得志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议。”
  4 傲睨自若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简雍在城下唤门。(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傲睨自若。”
  5 安身之地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6 不成体统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7 宝刀不老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8 倍道而进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9 不置褒贬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尝造花园一所;造成,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10 龙肝凤髓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11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12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13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14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15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6 初出茅庐
  出处:《三国演义》,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17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18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19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20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21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2 赤膊上阵
  出处:《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23 大仁大义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24 抵足而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周瑜)曰:‘久不与子翼(将*)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
  25 诡计多端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26 鼓角齐鸣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27 缓兵之计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28 孔孟之道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
  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29 宽以待人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30 老弱残兵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
  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31 闷闷不乐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
  32 万死不辞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33 笑容可掬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琴。”
  34 心术不正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宫日:‘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35 忍辱偷生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36 身在曹营心在汉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37 怒目而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38 能征惯战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39 赔了夫人又折兵
  出处:《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40 威风凛凛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41 休声美誉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42 削铁如泥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
  43 招兵买马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44 天愁地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45 推诚相见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46 土鸡瓦犬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47 隐介藏形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48 无名小卒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49 物伤其类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50 引虎自卫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51 有机可乘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等何时?”

1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 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 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于是,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又放在桌上说:“等我杀了华雄再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连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此时,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2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捱到天晓,再欲整顿下山冲突,忽见一人跑马上山来,视之乃张辽也。关公
迎谓曰:“文远欲来相敌耶?”辽曰:“非也。想故人旧日之情,特来相见。”
遂弃刀下马,与关公叙礼毕,坐于山顶。公曰:“文远莫非说关某乎?”辽曰:
“不然。昔日蒙兄救弟,今日弟安得不救兄?”公曰:“然则文远将欲助我乎?”
辽曰:“亦非也。”公曰:“既不助我,来此何干?”辽曰:“玄德不知存亡,
翼德未知生死。昨夜曹公已破下邳,军民尽无伤害,差人护卫玄德家眷,不许惊
忧。如此相待,弟特来报兄。”关公怒曰:“此言特说我也。吾今虽处绝地,视
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张辽大笑曰:“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乎?”
公曰:“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
曰:“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
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
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
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
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公沉吟曰:“汝说我有三罪,欲我如何?”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
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
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
兄宜详之。”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
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
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
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望文远急急回报。”张辽应诺,遂上
马,回见曹操,先说降汉不降曹之事。操笑曰:“吾为汉相,汉即吾也。此可从
之。”辽又言:“二夫人欲请皇叔俸给,并上下人等不许到门。”操曰:“吾于
皇叔俸内,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辽又曰:“但
知玄德信息,虽远必往。”操摇首曰:“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辽
曰:“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
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操曰:“文远之言甚当,吾愿从此三事。”
张辽再往山上回报关公。关公曰:“虽然如此,暂请丞相退军,容我入城见
二嫂,告知其事,然后投降。”张辽再回,以此言报曹操。操即传令,退军三十
里。荀彧曰:“不可,恐有诈。”操曰:“云长义士,必不失信。”遂引军退。
关公引兵入下邳,见人民安妥不动,竟到府中。来见二嫂。甘、糜二夫人听得关
公到来,急出迎之。公拜于阶下曰:“使二嫂受惊,某之罪也。”二夫人曰:
“皇叔今在何处?”公曰:“不知去向。”二夫人曰:“二叔今将若何?”公曰:
“关某出城死战,被困土山,张辽劝我投降,我以三事相约。曹操已皆允从,故
特退兵,放我入城。我不曾得嫂嫂主意,未敢擅便。”二夫人问:“那三事?”
关公将上项三事,备述一遍。甘夫人曰:“昨日曹军入城,我等皆以为必死;谁
想毫发不动,一军不敢入门。叔叔既已领诺,何必问我二人?只恐日后曹操不容
叔叔去寻皇叔。”公曰:“嫂嫂放心,关某自有主张。”二夫人曰:“叔叔自家
裁处,凡事不必问俺女流。”
关公辞退,遂引数十骑来见曹操。操自出辕门相接。关公下马入拜,操慌忙
答礼。关公曰:“败兵之将,深荷不杀之恩。”操曰:“素慕云长忠义,今日幸
得相见,足慰平生之望。”关公曰:“文远代禀三事,蒙丞相应允,谅不食言。”
操曰:“吾言既出,安敢失信。”关公曰:“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
往从之。此时恐不及拜辞,伏乞见原。”操曰:“玄德若在,必从公去;但恐乱
军中亡矣。公且宽心,尚容缉听。”关公拜谢。操设宴相待。次日班师还许昌。
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于路安歇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
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
此,愈加敬服。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内门拨老
军十人把守,关公自居外宅。操引关公朝见献帝,帝命为偏将军。公谢恩归宅。
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
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
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
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便”,关公方
敢退回。操闻之,又叹服关公不已。
3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4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4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与陈宫一起逃回陈留。在半路上,他们寄宿于曹操父亲的好友吕伯奢的家中。半夜,他听见吕的家人说:“把它捆起来杀了。”便以为他们要杀他,于是把吕的家人都杀了。后来他才发现,他们说的是猪。曹操与陈宫逃了出来,碰见正回家的吕。曹操把吕也杀了。陈宫问他:"为什么要杀吕呢?"曹操回答:”宁我负天下人 勿叫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他的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不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爱的人物。

《三国演义》全书通过错综复杂的预选斗争,提示了宫迁内部、集团与集团之间,同一集团的不同势力之间,以权术和机变为手段的政治斗争,以利欲和霸权为目标的军事争夺,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书中描写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赤壁之战是该书描写的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代表性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三国演义》还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同集团和派别,为达到一己私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这,贯穿全书的始终。

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不惜以自己的亲妹妹为诱饵,使用“招亲”把戏,企图将刘备“赚来南徐……幽囚于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抽刘备”。此计被识破后,又谎称“国太病重”,欺骗孙夫人携带刘备幼子阿斗返回东吴,企图以阿斗为人质交换荆州。在关羽失荆州死亡之后,孙刘联盟破裂,孙权惟恐刘备起兵报复,遂派使臣送一封信给曹操,孙权在信中奉承曹操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孙权劝曹操废汉称帝的企图有二:一是可以引起刘备及其他拥护汉室势力群起反对曹操;二是转移刘备对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一事的注意,用心十分险恶。难怪曹操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烧烤吗?”却使以仁义取天下的刘备也极善于玩弄谋略,当吕布被曹操俘获时,曹操询问刘备如何处置,刘备帮作沉思,随后提醒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致使刘关张三人合力方可击败的吕布顿时殒命。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奋力救回幼主阿斗,刘备竟当赵子龙面掷阿斗于地,正如民间歇后语所说:“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鉴赏与评析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品评历史演义,感受三国风云——《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情节

却说八路诸侯连输数阵,申报袁绍。曹操曰:“吕布英雄,天下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一齐商议,共擒吕布。若诛了吕布,董卓易哉。”正议之间,有人来报吕布搦战,绍令八路诸侯攻吕布,布径冲公孙瓒。瓒自挥铁槊,直迎吕布。布睁目大叫,挥戟来战。战两合,瓒拨回马,速慌而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公孙瓒,布举画戟望后心便刺。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刘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掣双股剑,骤黄骠马,刺斜里去砍。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玄德面上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走。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跟定吕布。

1.董卓之乱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派华雄为先锋,连斩几员将领,诸侯大惊,关羽主动请缨,曹操佩服他,赐酒壮行,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再喝。及至他斩了华雄回来,杯酒尚温。
2.赤壁之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道,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五关六将不追),便派关羽把守华容道。后曹操果然败走,及至关羽面前,曹操的随从已不多了,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向关羽哀求放行。关羽念及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其得以回到江陵。
3.街亭失守后,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军队很明显人手不足,为了渡过难关,诸葛亮大开城门,并在城门上弹琴,状似悠闲,吓退司马懿。
4.濮阳之战中,诈称自己被烧伤身亡,全军挂孝发丧,埋伏军营四周,引吕布来战。吕布果率军杀来,被伏军团团围住,折损许多兵马,吕布死战得脱,逃回濮阳.
对不对得上就不大了解了 .
1、温酒斩华雄
汜水关前,华雄连斩俞涉、潘凤,联合军内躁动,一时无人敢迎战。关羽愿往。袁绍因其无职藐之。曹操出面解围,并赐酒壮行。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提刀上马而去,且听鼓声大振,喊声大举,正欲探听,关公回,掷华雄之首于地,酒且上温。
有诗赞: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2、千里走单骑
刘备徐州战败,兄弟失散,关羽被俘。曹操爱其才,赐官封侯,厚禄名马豪宅赠之。然探得兄尚在人间羽挂印封金,护两位嫂嫂过五关斩六将前往袁绍处寻兄。

3描写诸葛亮知绝的故事太多了,如草船借箭(天文+胆量)、舌战群儒(机敏方面)、借东风(天文方面)、空城计(心理+胆量)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4、关于曹操的诈绝一句话就够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1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即时报 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2, 当刘备在袁绍军中时,而关羽在曹操那里,后刘备提书信于关。告知详情,关羽弃名利赶往刘备处,得: 身在曹营心在汉。 说明关羽不忘前情,意决投奔刘备!

3,空城计 诸葛亮于司马懿对战。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4, 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后,连夜逃走,经过曹操一个叔伯时候,半夜听见院内有异音,则来到院中,看到家眷磨刀。 曹操认为他的叔伯要杀他, 然后将其家眷全部杀害。 来到厨房看到一头猪,才发现原来他的叔伯要杀猪侍奉他。 因此曹操连夜逃走,在途中遇到买酒回来的叔伯, 叔伯问他为何半夜离去,他便找理由,转身想走, 但曹操的叔伯执意要留,最后也被曹操杀害! 此绝!

挟天子令诸侯为其诈的表现!

1、温酒斩华雄
汜水关前,华雄连斩俞涉、潘凤,联合军内躁动,一时无人敢迎战。关羽愿往。袁绍因其无职藐之。曹操出面解围,并赐酒壮行。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提刀上马而去,且听鼓声大振,喊声大举,正欲探听,关公回,掷华雄之首于地,酒且上温。
有诗赞: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2、千里走单骑
刘备徐州战败,兄弟失散,关羽被俘。曹操爱其才,赐官封侯,厚禄名马豪宅赠之。然探得兄尚在人间羽挂印封金,护两位嫂嫂过五关斩六将前往袁绍处寻兄。

3描写诸葛亮知绝的故事太多了,如草船借箭(天文+胆量)、舌战群儒(机敏方面)、借东风(天文方面)、空城计(心理+胆量)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4、关于曹操的诈绝一句话就够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读《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几个问题
1.刘备仁慈是显而易见的,他不夺取刘表和刘璋的权利就知道他确是一个宽厚的人,这也是诸葛亮倾力辅佐的一个重要原因 2.刘备是厉害,但是就冷兵器时代而言,土地就代表了实力,代表了兵力和粮食和经济,蜀国偏安四川,地形不佳,而且土地狭小,所以兵力和经济上都不行,打天下不大可能,武将是优秀,但...

关于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由此 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这本书说是三国演义,但更偏向正统的刘备。 至于第一个问题,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平话里描写这个时候的赵云是“少年将军”,从这里就可以基本判定赵云的年龄。古时候最晚在15岁进行“冠礼”,一旦进行“冠礼”,就等于成人了,不能再用“少年”...

急!各位大哥大姐,请帮我回答《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谢谢!!!
急!各位大哥大姐,请帮我回答《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谢谢!!!1)请简述“温酒斩华雄”的情节。2)请简述“草船借箭”的故事。3)请简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经过。4)请简述“煮酒论英雄”的情节。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yibing...

《三国演义》中的几个问题?希望得到解答...
1吴国有很多厉害的人。周瑜,吕蒙,陆逊等。但由于这些人时期不同和他们之间没什么特别关系,所以罗贯中没把他们统称一下。八个人是 1,痴虎将许楮 2,二虎将张辽 3,三虎将乐进 4,四虎将李典 5,五虎将曹仁 6,六虎将曹洪 7,七虎将夏侯渊 8,八虎将夏侯敦 2.华佗是赤壁之后死的。

关于三国的几个令我不解的问题。
2、廖化,他并未被抓。3、演义夸大,并没有七进七出,而至于名将并未出现,这个很简单,当时赵云独自在曹军中,又是那么厉害,稍微机灵点的不会去选择硬碰硬,借助大军磨死就行了。4、史实上没有证据显示吕布的功夫胜过关羽,这只是民间认为关羽人品比吕布好,所以关羽成了武圣。5、三国演义是一本...

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刘备,宽厚善良,热爱百姓,有很高的声望,就是他的真诚感动诸葛亮出卢的。关张赵马黄吕,都是数一数二的高手。曹操,老某深算,疑心病重,大家都听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把。孙权,顾全大局,与刘曹一样都是爱才之人。周渝,度量小,被诸葛亮三气而死,是一个文武奇才,可惜英年早逝。

读《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1.废立只是全力的外在表现形式,董卓的权利并不是通过废立来获得的,而是因为他的军队.他只是要通过废立来衡量出那些坚决反对他的人并除去他们,同时也给那些中间派一个下马威,和指鹿为马一个效果.2.长安乃四塞之地,而且离董卓地盘(西凉)近,所以容易防守.3.因为没有兵,枪杆子里出政权!

读《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对于第一点,刘备的忠君思想是拥护刘氏反对曹操的也就是说他把敌对势力归在乱权弄权的奸臣身上,刘璋在益州虽说平庸无能但偏于一方相安无事,有什么理由要杀了他,再者他要树立的是那种所谓的正义化身,杀刘璋还是没有适当的借口理由,有可能他就在等待时机 2.关羽失荆州归结就是所谓的刘备用人不当,...

与三国演义有关的问题
93 夏侯淳被曹性射去了几支眼? 一只 94 欲将守寡多年嫂子樊氏嫁与赵云,但是惹得赵云大怒的是? 赵范 95 作者罗贯中 小说家、戏曲家 96 孔明借东风后是由谁接应而免周瑜陷害?赵云 97 和曹操作对的是司马懿 98 谁之心路人皆知? 思马昭 99 张角在起兵时自称什么将军 答:天公 100《三国演义》写的兴衰史。。

重温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几个问题
其实就是几个人跪在席子上。如果几个弟子同跪在一张席子上的,则真正成了“同学”了,三国时候也是这样的。孔子有一个老乡,用屁股坐在地上,把两条腿向前伸出——我们今天的人经常这样坐着,孔子就用拐杖敲打他的腿,批评他没有规矩,没有礼习——伸腿朝前而坐(“箕踞而坐”)的话,则下体无...

永昌县17089332829: 《三国演义》里提出5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解答) -
成育甲紫: 1、诸葛亮躬耕地在哪里? 答:南阳卧龙岗.首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其次,刘关张回新野后去南阳请孔明,新野显然属于南阳郡,可见南阳非南阳郡,而是南阳郡治宛.第三,诸葛亮自称南阳野人.第四,刘关张到卧龙岗时,乡民唱《南阳有隐居》.第五,关羽走麦城时提到南乡太守,说明诸葛亮做《出师表》前8年,隆中已经不属于南阳郡管辖. 2、《后出师表》是不是伪作?答:不是的. 3、诸葛亮借东风说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4、庞统是东吴间谍,其必死无疑.这也是刘备不“三顾于凤雏”的原因. 5、三国如何归晋? 答:263年,魏灭蜀之战.265年,晋灭魏(禅让).280年,晋灭吴之站.

永昌县17089332829: 提关于三国演义的10个问题和答案 -
成育甲紫: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历史题材)小说.2.小说的思想倾向是( 拥刘反曹 ).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对(曹操)有所诋毁,把(刘备)...

永昌县17089332829: 关于《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
成育甲紫: 1,罗自己写的 ,罗是施耐庵的师傅 2是一个人 在《汉书》《后汉书》里都有记载 3关公劝刘备杀督邮,弃官归乡,但刘备没有赞同杀人,只是要弃官罢了.所以不存在矛盾 4胡赤儿为了钱财杀了主人,又投奔他人,不是忠义之人,所以吕杀之.不过我觉得吕布也是一样的人!

永昌县17089332829: 三国演义中的几个问题
成育甲紫: 首先那句话是这样说的,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未安天下是因为他死的太早了,刘禅无能,即使诸葛亮再有本事也得听刘禅的.第二个问题我忘了元直是谁了.第三,姜维虽的诸葛亮真传,但是手下战将实力平平,不像诸葛亮手下的最早的五虎上将.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个问题,他不是在赌,他是故意要放曹操一条活路,为了能顺利完成统一大业,他早已算定关羽会放过他,要是换成张飞或者其他人,曹操就死了.因为当时刘备实力并不强,他怕曹操一死吴国来侵没人帮他了,因为这三国任何一个出兵打另一个的时候都会忌惮第三个会来偷袭,所以一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蜀国一完蛋,吴国不接着完蛋了吗

永昌县17089332829: 有关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成育甲紫: 2:刘备和曹操. 一个试探一个隐藏.

永昌县17089332829: 关于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成育甲紫: 实行仁政 曹操:不可一世,狂妄 刘备:小心谨慎 徐庶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 关羽,关胜

永昌县17089332829: 关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问题? -
成育甲紫: 如果按正史来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纯属子虚乌有,这次箭,是罗贯中帮他借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多处败笔,比如长坂坡,赵云的七进七出那是更大的谎话.既然是演义,就少不了虚构情节,因此罗贯中既然要突出诸葛亮的才能,就会贬低他的对手.所以曹操是贝罗贯中写成了一个“傻帽”,冤枉!

永昌县17089332829: 提五个关于《三国演义》的问题.要有难度并要有答案!20分钟要,答得好,另加分!!!!! -
成育甲紫: 1“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和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答: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

永昌县17089332829: 《三国演义》的一些问题 -
成育甲紫: 答案比较长,不复制过来了,你自己看1:《三国演义》中有最精辟的十句话,这十句话是什么? 答: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77435.html?si=12:请写出有关《三国演义》的对联答:http://w...

永昌县17089332829: 急!各位大哥大姐,请帮我回答《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谢谢!!! -
成育甲紫: 1)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