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忠的事迹

作者&投稿:学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文忠事迹梗概,大概100字~

逆境男儿撞开大学校门

已在大学教室里坐了一个多月,但黄文忠仍不时掐自己的腿,他不敢相信在远离校园12年之后,自己还能回到校园,而且是从小学教室一步就跨进了大学校门。
大学校园里没有了以往的喧哗。走在校园宽阔的马路上,看着校园内排列整齐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建筑物,他的眼神有些迷茫,因为大山中的家也时常在眼前浮现。他在想还有什么能换成钱的,因为学费还没有交清,他生怕再次失去求学的机会。
他知道,从三间泥屋中再也掏不出一分了。其中一间屋子没有窗户,光线昏暗,除了用作厨房外,另辟了一半放了一张床,那就是自己曾经住了20多年的地方。
2008年9月13日,接到四川教育学院的录取通知的那一瞬间,黄文忠一阵恍惚,就像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冲到了终点,剩下的就是恍惚,“几千元的学费怎么办?”
录取通知书明白写着,学费8000元,黄文忠手里有张汇款单,是父亲寄回来的。
这一天,他期待已久。为了这一天,父亲已到昆明打工,为他挣学费去了,干了半年,父亲只寄回了2000元。黄文忠知道,没有文化、年过半百的父亲能寄回2000元,已经够难为老人了。

18岁,他重新拿起课本

——“农民春耕秋收是为了来年有个好收成,聪明的人只想着怎样创造未来美好生活,而不是回忆过去的痛苦经历。”——黄文忠日记摘录
“没有人愿意辍学。”黄文忠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我看见其他同学吃着午饭,而自己只能躲得远远的,因为家里没有给学校食堂交米,中午饭就没有我的份。”即便这样,黄文忠都能忍受,但在弟弟上学后,家里捉襟见肘的经济让他不得不面临辍学。
读完小学四年级,他选择了辍学。黄文忠回到家中,干的事是放养牛羊、收稻子、收苞米。“100多斤的苞谷我随便背。”
那年,他只有11岁。
从此,家中10来只羊成了黄文忠的伙伴。清晨,弟弟背着书包下山去学校,他赶着羊到山头放羊。傍晚,弟弟和小伙伴一起放学爬上山顶,黄文忠就吆喝着肚子撑得滚圆的羊回家。“弟弟在学校学习,我也可以抽空在家学习,”放羊的日子,黄文忠把弟弟不用的教材带在身旁,放开羊,在草丛中一躺,就开始看书。
放羊是黄文忠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更多的时间他要拿起锄头帮父母种地,要担粪施肥,要收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晚上也要帮忙做饭、喂猪,只有临睡前可以看看弟弟的书。但他看得最多的是一本几乎被他翻破的《三国演义》。
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书是借的,舍不得还。黄文忠最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他自信,他过五关斩六将,他有名扬天下的气魄,他是我的偶像……”
在家放羊做农活的黄文忠渴望挣些钱,“可以让家里多吃顿肉,可以让弟弟读书。”16岁时,黄文忠随着村民一道到云南昆明打工。
因为没有文化和技术,他四处碰壁。无奈之下,他来到只需要力气干活的磨石粉厂。每天的工作就是先用大锤将大石头砸碎,然后将碎石倒进粉碎机里,磨成粉后又将石粉装袋搬走。石粉灰漫天飞扬,机器声轰鸣不已,这个嘴角边上只有一些绒毛的半大小伙子开始了每天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
黄文忠和其他工人一起在采石场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中间很少休息,近百斤的石粉包压得他一天到晚话都不想说,以便“节省点力气”。砸石头的时候,经常磨破了手,汗水、石粉渗入伤口,疼得他直掉眼泪,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哭。如果仅仅是这些苦痛,黄文忠为了挣钱还能忍受,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因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而受的歧视,“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就是干这个活的,不然你还会干什么?”
老板的话让自尊的黄文忠受到伤害,“那种没有人瞧得起你的感觉真的很难受,我受不了”。尽管他干的不比别人少,但处处受气,“10多岁的娃娃就出来挣钱,肯定读书不行。”就连工友们都说他没有出息。在又一次遭到老板的谩骂后,黄文忠丢掉了手中的工具,留给老板一个坚决离去的背影,回到了山上那个泥屋——他的家。
家是避风港,气鼓鼓的黄文忠回到了家。
“在家,我也可以挣钱。”黄文忠又开始喂鸡、放羊、喂猪,抢着帮父母干农活,一个十足的劳动力。
农活是有限的。2003年9月,黄文忠又独自一人来到雅安市找工作。如同在云南一样,黄文忠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些累了的黄文忠一个人蹲在路边,思考着下一步该到哪里找工作。然而,他没有想到,他蹲下的地方会改变他一生。
黄文忠蹲下休息的地方是四川农业大学校区,这天正是新生进校报到,黄文忠被过往学生的嬉闹声打断了沉思。看见同学们一张张笑脸,再抬头看了看静谧的校园,他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一张张青春的笑脸,击中了彷徨无助的黄文忠,自己力不从心的根源在哪里?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读书!我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从此,这个念头如同春天的花草,在他头上疯长,很快就塞满了胸膛。
9月23日下午,正在喂猪的黄文忠看到弟弟黄文显正在朗声阅读英语课文,黄文忠被从来没有听过的奇妙声音吸引住了。
“弟弟,你当我老师教我吧,我要自学,我也要参加考试……”
从此,读初中二年级的弟弟周末回家后就当起了黄文忠的老师。先从音标教起,黄文忠学会了26个字母和音标后,开始自己拼读英语单词,拿起弟弟不用的英语课本书不停地朗读、练习。从此,山顶的泥屋中、放羊的山头,没有文化的村民经常听到一种特别的读书声,那就是黄文忠在朗读英语。
弟弟的课本黄文忠很快就学完了,于是他用卖鸡卖羊的钱买了初中、高中的全部教材。“我自学要考大学!”黄文忠暗暗下定了决心。
从此,黄文忠有了两种身份,白天是农民,晚上是学生。

考了3年,他撞开了大学校门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到县中学去。下课了,他们欢声笑语让我感受到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欢乐和天真,一切让我那么向往和期待,期待着我也能拥有这一切。”——黄文忠日记摘录
“当初是你自己不读的,现在不干活挣钱,读什么书?你能读个什么名堂?”父亲对他的行为不理解。
“是不是不想帮父母干活,想偷懒?”有村民也这样想。
“在学校有老师教都不一定学得好,在这么穷的家庭自学,能学出个啥?不如出去打工挣钱。”有人向他建议。
“我走的是一条不理性的路,但是我愿意。”这一切都没有动摇黄文忠的决心,他用干泥块在木门上写下两个字:“思考”。
家里农活重,条件艰苦,黄文忠就白天拼命帮父母做活,晚上点着灯,看书,复习,做习题。
2006年,电视里报道了张立勇在清华大学食堂打工8年,通过自学,托福考了630分高分,最后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的事迹。这个成功的例子让黄文忠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不在学校读书,照样可以上大学,就向张立勇学习!”
黄文忠跑到街上,给电视台栏目组打电话,打听到了张立勇的电话。然后打电话向他讲述自己自学和自考的梦想,并向他寻求指导。
“他对我很热情,我们通了3次电话。”最终父亲被他感动了:“你以后不干农活了,一心一意自学吧。”也就在这年,年过半百的父亲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他要为两个儿子挣学费。
没有农活压力的黄文忠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早上9点学习语文1小时,然后英语两小时,下午是数理化学习时间,晚上再记单词。
“我其实很喜欢文科的,而且文科更适合自学。但是学文科将来学不到技术,对我来说,前途不光明,所以我挑战自己,再难,我也要学理科。”初中的课程并不难,看看书做做题就可以了。开始很轻松,但后来越来越难了,有时整天也看不进几页书,后来有人告诉他:高中的物理功课,比初中难了6倍。
“只得硬拼了!”黄文忠开始用时间打持久战,一般都是午夜后才睡觉,12点以前是不会睡觉,也睡不着。
2006年,自学了3年的黄文忠开始了第一次备考。
“我只能以社会参考人员身份进行报考。县招办的工作人员要我出示毕业证和其他能够证明文凭的材料,但是我什么都没有。”黄文忠在报考时被卡了下来。无奈之下,黄文忠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当地招办的工作人员,并出示了三年来所有的笔记。招办工作人员认真核实后,被他的执著所感动,同意黄文忠报名高考。
第一次高考,他考了282分。
当时他坐在教室里,总有怪怪的感觉。好多年没有坐过教室,总觉得自己坐的是别人的座位,甚至答题的时候完全都没有状态。拿到成绩单,黄文忠很失望,感觉平时做习题时还不错,结果却不如人意。“题不对路,我还要参加高考。”黄文忠发誓。
“一个人在背水一战的时候是会不顾一切的,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效率不高,应该早点得到老师的指导。我虽然不怕困难,但也不能愚蠢地自信。”2007年,黄文忠找到荥经中学,要求作为插班生旁听。学校领导破例同意了,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套桌椅。但是黄文忠不习惯坐在教室里,周围同学以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他,他也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几天后,黄文忠又回到了家中自学。

23岁,他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校园

“我的目标是获得科学,用科学的力量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黄文忠日记摘录
2007年高考,高考分数337分。上了专科线,但他想再拼一把,放弃了,因为他想上本科。
“其实,你的基础不错,考本科是没有问题的,你缺乏的是解题经验。”一考生告诉他。黄文忠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一个有浑身武功却不会用的傻小子形象。
黄文忠决定不在乎奇怪的眼睛了,嘴巴长在人家身上,他们想说什么由他们说去。2008年2月,有过两次高考经验的黄文忠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来到荥经县中学找到张文春老师,要求在该补习班进行学习,花了678元的学费,黄文忠以旁听生的身份,插入到毕业班中补习一学期。
“春去花落不可留,夏去叶黄已是秋。眼前形势一片好,时少壮志已难酬。只待来年春江暖,扬起新帆辞旧岸。顺风一泻三千里,不到沧海誓不还。”黄文忠写下了这首诗。
黄文忠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间小房子,天天和补习班同学听讲、做题、诊断性考试。最高的一次诊断考试,他考了490分,对这个成绩,他还算满意。
就在他全力备战高考时,一场不期而遇的地震来了,重灾区延考。直到7月2日,备战五年的黄文忠才第3次走进考室,和学文科的弟弟一起参加高考。分数下来,黄文忠拿到了自己的分数,420分,“没有上本科,开始我很不满意,已经冲刺了,却遭到了地震的折腾。”后来黄文忠想通了,不再补习了,先进学校学门技术。本来他很喜欢当医生,但报考医学院校的考生太多了,怕落选,他只得填报了内江师范学院和四川教育学院,“只要有学校录取我,我就想去读……但是学费不知道怎么办,弟弟没有考上本科,他还要补习。”
在等待录取通知的日子里,黄文忠又走在打工路上,他想尽量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最终他被四川省教育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录取,圆了大学梦。
补习班的班主任张文春为他赠言: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一个学生,学习的刻苦劲头无人能比。同学陈必凤为他留言:作为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人,黄文忠能够坚持不懈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其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震撼。
2008年9月19日,黄文忠揣着父亲寄回来的2000元,来到了四川教育学院。当辅导员听说他的故事后,破例地同意先注册。
在荥经中学补习时,黄文忠暗暗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喜欢女孩,说明我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毕竟人性的东西是不可违背的;但我不能说,因为我没有能力表白。我要成就一番男人的事业,一定要和心爱的女孩相伴到老……”那女孩也考上了大学,他默默地为那女孩祝福。
“理想能够给天下不幸者带来快乐……人拥有头脑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黄文忠在日记中写道。虽然走进了大学校园,但黄文忠依然忐忑不安,学费还未缴齐,他不想在努力这么多年后,又再次成为辍学者。让黄文忠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国庆节,他会收到一份惊喜,荥经县团委从圆梦基金中给了他4000元。
国庆节期间,黄文忠11岁辍学,23岁考上大学的故事在校园内外不胫而走,国庆节后,有好心人替他交清了头一学年的学费。
这,意味着至少黄文忠可以放心在校园里安安静静地读一年书了。
在大学课堂上了一个多月课后,黄文忠有了“都市郎”的装束,淡绿色T恤、蓝色牛仔裤、白色休闲鞋,皮肤黝黑,黄文忠显得十分精神。在平静的校园里求学,从这天起,黄文忠终于放开了一直郁结的心情。眼下他想的是,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关心他的好心人,回报关爱他的社会。
参考资料:http://www.hrcsw.com/cn/zazhi_detail.asp?magazineid=511

逆境男儿撞开大学校门

已在大学教室里坐了一个多月,但黄文忠仍不时掐自己的腿,他不敢相信在远离校园12年之后,自己还能回到校园,而且是从小学教室一步就跨进了大学校门。
大学校园里没有了以往的喧哗。走在校园宽阔的马路上,看着校园内排列整齐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建筑物,他的眼神有些迷茫,因为大山中的家也时常在眼前浮现。他在想还有什么能换成钱的,因为学费还没有交清,他生怕再次失去求学的机会。
他知道,从三间泥屋中再也掏不出一分了。其中一间屋子没有窗户,光线昏暗,除了用作厨房外,另辟了一半放了一张床,那就是自己曾经住了20多年的地方。
2008年9月13日,接到四川教育学院的录取通知的那一瞬间,黄文忠一阵恍惚,就像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冲到了终点,剩下的就是恍惚,“几千元的学费怎么办?”
录取通知书明白写着,学费8000元,黄文忠手里有张汇款单,是父亲寄回来的。
这一天,他期待已久。为了这一天,父亲已到昆明打工,为他挣学费去了,干了半年,父亲只寄回了2000元。黄文忠知道,没有文化、年过半百的父亲能寄回2000元,已经够难为老人了。

18岁,他重新拿起课本

——“农民春耕秋收是为了来年有个好收成,聪明的人只想着怎样创造未来美好生活,而不是回忆过去的痛苦经历。”——黄文忠日记摘录
“没有人愿意辍学。”黄文忠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我看见其他同学吃着午饭,而自己只能躲得远远的,因为家里没有给学校食堂交米,中午饭就没有我的份。”即便这样,黄文忠都能忍受,但在弟弟上学后,家里捉襟见肘的经济让他不得不面临辍学。
读完小学四年级,他选择了辍学。黄文忠回到家中,干的事是放养牛羊、收稻子、收苞米。“100多斤的苞谷我随便背。”
那年,他只有11岁。
从此,家中10来只羊成了黄文忠的伙伴。清晨,弟弟背着书包下山去学校,他赶着羊到山头放羊。傍晚,弟弟和小伙伴一起放学爬上山顶,黄文忠就吆喝着肚子撑得滚圆的羊回家。“弟弟在学校学习,我也可以抽空在家学习,”放羊的日子,黄文忠把弟弟不用的教材带在身旁,放开羊,在草丛中一躺,就开始看书。
放羊是黄文忠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更多的时间他要拿起锄头帮父母种地,要担粪施肥,要收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晚上也要帮忙做饭、喂猪,只有临睡前可以看看弟弟的书。但他看得最多的是一本几乎被他翻破的《三国演义》。
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书是借的,舍不得还。黄文忠最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他自信,他过五关斩六将,他有名扬天下的气魄,他是我的偶像……”
在家放羊做农活的黄文忠渴望挣些钱,“可以让家里多吃顿肉,可以让弟弟读书。”16岁时,黄文忠随着村民一道到云南昆明打工。
因为没有文化和技术,他四处碰壁。无奈之下,他来到只需要力气干活的磨石粉厂。每天的工作就是先用大锤将大石头砸碎,然后将碎石倒进粉碎机里,磨成粉后又将石粉装袋搬走。石粉灰漫天飞扬,机器声轰鸣不已,这个嘴角边上只有一些绒毛的半大小伙子开始了每天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
黄文忠和其他工人一起在采石场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中间很少休息,近百斤的石粉包压得他一天到晚话都不想说,以便“节省点力气”。砸石头的时候,经常磨破了手,汗水、石粉渗入伤口,疼得他直掉眼泪,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哭。如果仅仅是这些苦痛,黄文忠为了挣钱还能忍受,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因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而受的歧视,“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就是干这个活的,不然你还会干什么?”
老板的话让自尊的黄文忠受到伤害,“那种没有人瞧得起你的感觉真的很难受,我受不了”。尽管他干的不比别人少,但处处受气,“10多岁的娃娃就出来挣钱,肯定读书不行。”就连工友们都说他没有出息。在又一次遭到老板的谩骂后,黄文忠丢掉了手中的工具,留给老板一个坚决离去的背影,回到了山上那个泥屋——他的家。
家是避风港,气鼓鼓的黄文忠回到了家。
“在家,我也可以挣钱。”黄文忠又开始喂鸡、放羊、喂猪,抢着帮父母干农活,一个十足的劳动力。
农活是有限的。2003年9月,黄文忠又独自一人来到雅安市找工作。如同在云南一样,黄文忠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些累了的黄文忠一个人蹲在路边,思考着下一步该到哪里找工作。然而,他没有想到,他蹲下的地方会改变他一生。
黄文忠蹲下休息的地方是四川农业大学校区,这天正是新生进校报到,黄文忠被过往学生的嬉闹声打断了沉思。看见同学们一张张笑脸,再抬头看了看静谧的校园,他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一张张青春的笑脸,击中了彷徨无助的黄文忠,自己力不从心的根源在哪里?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读书!我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从此,这个念头如同春天的花草,在他头上疯长,很快就塞满了胸膛。
9月23日下午,正在喂猪的黄文忠看到弟弟黄文显正在朗声阅读英语课文,黄文忠被从来没有听过的奇妙声音吸引住了。
“弟弟,你当我老师教我吧,我要自学,我也要参加考试……”
从此,读初中二年级的弟弟周末回家后就当起了黄文忠的老师。先从音标教起,黄文忠学会了26个字母和音标后,开始自己拼读英语单词,拿起弟弟不用的英语课本书不停地朗读、练习。从此,山顶的泥屋中、放羊的山头,没有文化的村民经常听到一种特别的读书声,那就是黄文忠在朗读英语。
弟弟的课本黄文忠很快就学完了,于是他用卖鸡卖羊的钱买了初中、高中的全部教材。“我自学要考大学!”黄文忠暗暗下定了决心。
从此,黄文忠有了两种身份,白天是农民,晚上是学生。

考了3年,他撞开了大学校门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到县中学去。下课了,他们欢声笑语让我感受到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欢乐和天真,一切让我那么向往和期待,期待着我也能拥有这一切。”——黄文忠日记摘录
“当初是你自己不读的,现在不干活挣钱,读什么书?你能读个什么名堂?”父亲对他的行为不理解。
“是不是不想帮父母干活,想偷懒?”有村民也这样想。
“在学校有老师教都不一定学得好,在这么穷的家庭自学,能学出个啥?不如出去打工挣钱。”有人向他建议。
“我走的是一条不理性的路,但是我愿意。”这一切都没有动摇黄文忠的决心,他用干泥块在木门上写下两个字:“思考”。
家里农活重,条件艰苦,黄文忠就白天拼命帮父母做活,晚上点着灯,看书,复习,做习题。
2006年,电视里报道了张立勇在清华大学食堂打工8年,通过自学,托福考了630分高分,最后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的事迹。这个成功的例子让黄文忠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不在学校读书,照样可以上大学,就向张立勇学习!”
黄文忠跑到街上,给电视台栏目组打电话,打听到了张立勇的电话。然后打电话向他讲述自己自学和自考的梦想,并向他寻求指导。
“他对我很热情,我们通了3次电话。”最终父亲被他感动了:“你以后不干农活了,一心一意自学吧。”也就在这年,年过半百的父亲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他要为两个儿子挣学费。
没有农活压力的黄文忠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早上9点学习语文1小时,然后英语两小时,下午是数理化学习时间,晚上再记单词。
“我其实很喜欢文科的,而且文科更适合自学。但是学文科将来学不到技术,对我来说,前途不光明,所以我挑战自己,再难,我也要学理科。”初中的课程并不难,看看书做做题就可以了。开始很轻松,但后来越来越难了,有时整天也看不进几页书,后来有人告诉他:高中的物理功课,比初中难了6倍。
“只得硬拼了!”黄文忠开始用时间打持久战,一般都是午夜后才睡觉,12点以前是不会睡觉,也睡不着。
2006年,自学了3年的黄文忠开始了第一次备考。
“我只能以社会参考人员身份进行报考。县招办的工作人员要我出示毕业证和其他能够证明文凭的材料,但是我什么都没有。”黄文忠在报考时被卡了下来。无奈之下,黄文忠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当地招办的工作人员,并出示了三年来所有的笔记。招办工作人员认真核实后,被他的执著所感动,同意黄文忠报名高考。
第一次高考,他考了282分。
当时他坐在教室里,总有怪怪的感觉。好多年没有坐过教室,总觉得自己坐的是别人的座位,甚至答题的时候完全都没有状态。拿到成绩单,黄文忠很失望,感觉平时做习题时还不错,结果却不如人意。“题不对路,我还要参加高考。”黄文忠发誓。
“一个人在背水一战的时候是会不顾一切的,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效率不高,应该早点得到老师的指导。我虽然不怕困难,但也不能愚蠢地自信。”2007年,黄文忠找到荥经中学,要求作为插班生旁听。学校领导破例同意了,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套桌椅。但是黄文忠不习惯坐在教室里,周围同学以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他,他也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几天后,黄文忠又回到了家中自学。

23岁,他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校园

“我的目标是获得科学,用科学的力量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黄文忠日记摘录
2007年高考,高考分数337分。上了专科线,但他想再拼一把,放弃了,因为他想上本科。
“其实,你的基础不错,考本科是没有问题的,你缺乏的是解题经验。”一考生告诉他。黄文忠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一个有浑身武功却不会用的傻小子形象。
黄文忠决定不在乎奇怪的眼睛了,嘴巴长在人家身上,他们想说什么由他们说去。2008年2月,有过两次高考经验的黄文忠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来到荥经县中学找到张文春老师,要求在该补习班进行学习,花了678元的学费,黄文忠以旁听生的身份,插入到毕业班中补习一学期。
“春去花落不可留,夏去叶黄已是秋。眼前形势一片好,时少壮志已难酬。只待来年春江暖,扬起新帆辞旧岸。顺风一泻三千里,不到沧海誓不还。”黄文忠写下了这首诗。
黄文忠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间小房子,天天和补习班同学听讲、做题、诊断性考试。最高的一次诊断考试,他考了490分,对这个成绩,他还算满意。
就在他全力备战高考时,一场不期而遇的地震来了,重灾区延考。直到7月2日,备战五年的黄文忠才第3次走进考室,和学文科的弟弟一起参加高考。分数下来,黄文忠拿到了自己的分数,420分,“没有上本科,开始我很不满意,已经冲刺了,却遭到了地震的折腾。”后来黄文忠想通了,不再补习了,先进学校学门技术。本来他很喜欢当医生,但报考医学院校的考生太多了,怕落选,他只得填报了内江师范学院和四川教育学院,“只要有学校录取我,我就想去读……但是学费不知道怎么办,弟弟没有考上本科,他还要补习。”
在等待录取通知的日子里,黄文忠又走在打工路上,他想尽量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最终他被四川省教育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录取,圆了大学梦。
补习班的班主任张文春为他赠言: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一个学生,学习的刻苦劲头无人能比。同学陈必凤为他留言:作为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人,黄文忠能够坚持不懈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其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震撼。
2008年9月19日,黄文忠揣着父亲寄回来的2000元,来到了四川教育学院。当辅导员听说他的故事后,破例地同意先注册。
在荥经中学补习时,黄文忠暗暗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喜欢女孩,说明我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毕竟人性的东西是不可违背的;但我不能说,因为我没有能力表白。我要成就一番男人的事业,一定要和心爱的女孩相伴到老……”那女孩也考上了大学,他默默地为那女孩祝福。
“理想能够给天下不幸者带来快乐……人拥有头脑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黄文忠在日记中写道。虽然走进了大学校园,但黄文忠依然忐忑不安,学费还未缴齐,他不想在努力这么多年后,又再次成为辍学者。让黄文忠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国庆节,他会收到一份惊喜,荥经县团委从圆梦基金中给了他4000元。
国庆节期间,黄文忠11岁辍学,23岁考上大学的故事在校园内外不胫而走,国庆节后,有好心人替他交清了头一学年的学费。
这,意味着至少黄文忠可以放心在校园里安安静静地读一年书了。
在大学课堂上了一个多月课后,黄文忠有了“都市郎”的装束,淡绿色T恤、蓝色牛仔裤、白色休闲鞋,皮肤黝黑,黄文忠显得十分精神。在平静的校园里求学,从这天起,黄文忠终于放开了一直郁结的心情。眼下他想的是,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关心他的好心人,回报关爱他的社会。
参考资料:http://www.hrcsw.com/cn/zazhi_detail.asp?magazineid=511

  逆境男儿撞开大学校门

  已在大学教室里坐了一个多月,但黄文忠仍不时掐自己的腿,他不敢相信在远离校园12年之后,自己还能回到校园,而且是从小学教室一步就跨进了大学校门。
  大学校园里没有了以往的喧哗。走在校园宽阔的马路上,看着校园内排列整齐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建筑物,他的眼神有些迷茫,因为大山中的家也时常在眼前浮现。他在想还有什么能换成钱的,因为学费还没有交清,他生怕再次失去求学的机会。
  他知道,从三间泥屋中再也掏不出一分了。其中一间屋子没有窗户,光线昏暗,除了用作厨房外,另辟了一半放了一张床,那就是自己曾经住了20多年的地方。
  2008年9月13日,接到四川教育学院的录取通知的那一瞬间,黄文忠一阵恍惚,就像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冲到了终点,剩下的就是恍惚,“几千元的学费怎么办?”
  录取通知书明白写着,学费8000元,黄文忠手里有张汇款单,是父亲寄回来的。
  这一天,他期待已久。为了这一天,父亲已到昆明打工,为他挣学费去了,干了半年,父亲只寄回了2000元。黄文忠知道,没有文化、年过半百的父亲能寄回2000元,已经够难为老人了。

  18岁,他重新拿起课本

  ——“农民春耕秋收是为了来年有个好收成,聪明的人只想着怎样创造未来美好生活,而不是回忆过去的痛苦经历。”——黄文忠日记摘录
  “没有人愿意辍学。”黄文忠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我看见其他同学吃着午饭,而自己只能躲得远远的,因为家里没有给学校食堂交米,中午饭就没有我的份。”即便这样,黄文忠都能忍受,但在弟弟上学后,家里捉襟见肘的经济让他不得不面临辍学。
  读完小学四年级,他选择了辍学。黄文忠回到家中,干的事是放养牛羊、收稻子、收苞米。“100多斤的苞谷我随便背。”
  那年,他只有11岁。
  从此,家中10来只羊成了黄文忠的伙伴。清晨,弟弟背着书包下山去学校,他赶着羊到山头放羊。傍晚,弟弟和小伙伴一起放学爬上山顶,黄文忠就吆喝着肚子撑得滚圆的羊回家。“弟弟在学校学习,我也可以抽空在家学习,”放羊的日子,黄文忠把弟弟不用的教材带在身旁,放开羊,在草丛中一躺,就开始看书。
  放羊是黄文忠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更多的时间他要拿起锄头帮父母种地,要担粪施肥,要收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晚上也要帮忙做饭、喂猪,只有临睡前可以看看弟弟的书。但他看得最多的是一本几乎被他翻破的《三国演义》。
  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书是借的,舍不得还。黄文忠最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他自信,他过五关斩六将,他有名扬天下的气魄,他是我的偶像……”
  在家放羊做农活的黄文忠渴望挣些钱,“可以让家里多吃顿肉,可以让弟弟读书。”16岁时,黄文忠随着村民一道到云南昆明打工。
  因为没有文化和技术,他四处碰壁。无奈之下,他来到只需要力气干活的磨石粉厂。每天的工作就是先用大锤将大石头砸碎,然后将碎石倒进粉碎机里,磨成粉后又将石粉装袋搬走。石粉灰漫天飞扬,机器声轰鸣不已,这个嘴角边上只有一些绒毛的半大小伙子开始了每天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
  黄文忠和其他工人一起在采石场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中间很少休息,近百斤的石粉包压得他一天到晚话都不想说,以便“节省点力气”。砸石头的时候,经常磨破了手,汗水、石粉渗入伤口,疼得他直掉眼泪,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哭。如果仅仅是这些苦痛,黄文忠为了挣钱还能忍受,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因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而受的歧视,“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就是干这个活的,不然你还会干什么?”
  老板的话让自尊的黄文忠受到伤害,“那种没有人瞧得起你的感觉真的很难受,我受不了”。尽管他干的不比别人少,但处处受气,“10多岁的娃娃就出来挣钱,肯定读书不行。”就连工友们都说他没有出息。在又一次遭到老板的谩骂后,黄文忠丢掉了手中的工具,留给老板一个坚决离去的背影,回到了山上那个泥屋——他的家。
  家是避风港,气鼓鼓的黄文忠回到了家。
  “在家,我也可以挣钱。”黄文忠又开始喂鸡、放羊、喂猪,抢着帮父母干农活,一个十足的劳动力。
  农活是有限的。2003年9月,黄文忠又独自一人来到雅安市找工作。如同在云南一样,黄文忠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些累了的黄文忠一个人蹲在路边,思考着下一步该到哪里找工作。然而,他没有想到,他蹲下的地方会改变他一生。
  黄文忠蹲下休息的地方是四川农业大学校区,这天正是新生进校报到,黄文忠被过往学生的嬉闹声打断了沉思。看见同学们一张张笑脸,再抬头看了看静谧的校园,他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一张张青春的笑脸,击中了彷徨无助的黄文忠,自己力不从心的根源在哪里?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读书!我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从此,这个念头如同春天的花草,在他头上疯长,很快就塞满了胸膛。
  9月23日下午,正在喂猪的黄文忠看到弟弟黄文显正在朗声阅读英语课文,黄文忠被从来没有听过的奇妙声音吸引住了。
  “弟弟,你当我老师教我吧,我要自学,我也要参加考试……”
  从此,读初中二年级的弟弟周末回家后就当起了黄文忠的老师。先从音标教起,黄文忠学会了26个字母和音标后,开始自己拼读英语单词,拿起弟弟不用的英语课本书不停地朗读、练习。从此,山顶的泥屋中、放羊的山头,没有文化的村民经常听到一种特别的读书声,那就是黄文忠在朗读英语。
  弟弟的课本黄文忠很快就学完了,于是他用卖鸡卖羊的钱买了初中、高中的全部教材。“我自学要考大学!”黄文忠暗暗下定了决心。
  从此,黄文忠有了两种身份,白天是农民,晚上是学生。

  考了3年,他撞开了大学校门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到县中学去。下课了,他们欢声笑语让我感受到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欢乐和天真,一切让我那么向往和期待,期待着我也能拥有这一切。”——黄文忠日记摘录
  “当初是你自己不读的,现在不干活挣钱,读什么书?你能读个什么名堂?”父亲对他的行为不理解。
  “是不是不想帮父母干活,想偷懒?”有村民也这样想。
  “在学校有老师教都不一定学得好,在这么穷的家庭自学,能学出个啥?不如出去打工挣钱。”有人向他建议。
  “我走的是一条不理性的路,但是我愿意。”这一切都没有动摇黄文忠的决心,他用干泥块在木门上写下两个字:“思考”。
  家里农活重,条件艰苦,黄文忠就白天拼命帮父母做活,晚上点着灯,看书,复习,做习题。
  2006年,电视里报道了张立勇在清华大学食堂打工8年,通过自学,托福考了630分高分,最后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的事迹。这个成功的例子让黄文忠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不在学校读书,照样可以上大学,就向张立勇学习!”
  黄文忠跑到街上,给电视台栏目组打电话,打听到了张立勇的电话。然后打电话向他讲述自己自学和自考的梦想,并向他寻求指导。
  “他对我很热情,我们通了3次电话。”最终父亲被他感动了:“你以后不干农活了,一心一意自学吧。”也就在这年,年过半百的父亲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他要为两个儿子挣学费。
  没有农活压力的黄文忠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早上9点学习语文1小时,然后英语两小时,下午是数理化学习时间,晚上再记单词。
  “我其实很喜欢文科的,而且文科更适合自学。但是学文科将来学不到技术,对我来说,前途不光明,所以我挑战自己,再难,我也要学理科。”初中的课程并不难,看看书做做题就可以了。开始很轻松,但后来越来越难了,有时整天也看不进几页书,后来有人告诉他:高中的物理功课,比初中难了6倍。
  “只得硬拼了!”黄文忠开始用时间打持久战,一般都是午夜后才睡觉,12点以前是不会睡觉,也睡不着。
  2006年,自学了3年的黄文忠开始了第一次备考。
  “我只能以社会参考人员身份进行报考。县招办的工作人员要我出示毕业证和其他能够证明文凭的材料,但是我什么都没有。”黄文忠在报考时被卡了下来。无奈之下,黄文忠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当地招办的工作人员,并出示了三年来所有的笔记。招办工作人员认真核实后,被他的执著所感动,同意黄文忠报名高考。
  第一次高考,他考了282分。
  当时他坐在教室里,总有怪怪的感觉。好多年没有坐过教室,总觉得自己坐的是别人的座位,甚至答题的时候完全都没有状态。拿到成绩单,黄文忠很失望,感觉平时做习题时还不错,结果却不如人意。“题不对路,我还要参加高考。”黄文忠发誓。
  “一个人在背水一战的时候是会不顾一切的,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效率不高,应该早点得到老师的指导。我虽然不怕困难,但也不能愚蠢地自信。”2007年,黄文忠找到荥经中学,要求作为插班生旁听。学校领导破例同意了,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套桌椅。但是黄文忠不习惯坐在教室里,周围同学以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他,他也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几天后,黄文忠又回到了家中自学。

  23岁,他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校园

  “我的目标是获得科学,用科学的力量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黄文忠日记摘录
  2007年高考,高考分数337分。上了专科线,但他想再拼一把,放弃了,因为他想上本科。
  “其实,你的基础不错,考本科是没有问题的,你缺乏的是解题经验。”一考生告诉他。黄文忠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一个有浑身武功却不会用的傻小子形象。
  黄文忠决定不在乎奇怪的眼睛了,嘴巴长在人家身上,他们想说什么由他们说去。2008年2月,有过两次高考经验的黄文忠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来到荥经县中学找到张文春老师,要求在该补习班进行学习,花了678元的学费,黄文忠以旁听生的身份,插入到毕业班中补习一学期。
  “春去花落不可留,夏去叶黄已是秋。眼前形势一片好,时少壮志已难酬。只待来年春江暖,扬起新帆辞旧岸。顺风一泻三千里,不到沧海誓不还。”黄文忠写下了这首诗。
  黄文忠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间小房子,天天和补习班同学听讲、做题、诊断性考试。最高的一次诊断考试,他考了490分,对这个成绩,他还算满意。
  就在他全力备战高考时,一场不期而遇的地震来了,重灾区延考。直到7月2日,备战五年的黄文忠才第3次走进考室,和学文科的弟弟一起参加高考。分数下来,黄文忠拿到了自己的分数,420分,“没有上本科,开始我很不满意,已经冲刺了,却遭到了地震的折腾。”后来黄文忠想通了,不再补习了,先进学校学门技术。本来他很喜欢当医生,但报考医学院校的考生太多了,怕落选,他只得填报了内江师范学院和四川教育学院,“只要有学校录取我,我就想去读……但是学费不知道怎么办,弟弟没有考上本科,他还要补习。”
  在等待录取通知的日子里,黄文忠又走在打工路上,他想尽量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最终他被四川省教育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录取,圆了大学梦。
  补习班的班主任张文春为他赠言: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一个学生,学习的刻苦劲头无人能比。同学陈必凤为他留言:作为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人,黄文忠能够坚持不懈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其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震撼。
  2008年9月19日,黄文忠揣着父亲寄回来的2000元,来到了四川教育学院。当辅导员听说他的故事后,破例地同意先注册。
  在荥经中学补习时,黄文忠暗暗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喜欢女孩,说明我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毕竟人性的东西是不可违背的;但我不能说,因为我没有能力表白。我要成就一番男人的事业,一定要和心爱的女孩相伴到老……”那女孩也考上了大学,他默默地为那女孩祝福。
  “理想能够给天下不幸者带来快乐……人拥有头脑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黄文忠在日记中写道。虽然走进了大学校园,但黄文忠依然忐忑不安,学费还未缴齐,他不想在努力这么多年后,又再次成为辍学者。让黄文忠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国庆节,他会收到一份惊喜,荥经县团委从圆梦基金中给了他4000元。
  国庆节期间,黄文忠11岁辍学,23岁考上大学的故事在校园内外不胫而走,国庆节后,有好心人替他交清了头一学年的学费。
  这,意味着至少黄文忠可以放心在校园里安安静静地读一年书了。
  在大学课堂上了一个多月课后,黄文忠有了“都市郎”的装束,淡绿色T恤、蓝色牛仔裤、白色休闲鞋,皮肤黝黑,黄文忠显得十分精神。在平静的校园里求学,从这天起,黄文忠终于放开了一直郁结的心情。眼下他想的是,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关心他的好心人,回报关爱他的社会。


苏轼生平事迹
苏轼生平事迹如下: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

虺文忠历史原型
将郭子仪作为虺文忠的历史原型,不仅是因为他们在智勇双全、忠诚正直方面的相似之处,还因为这样的设定能够丰富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将虚构的虺文忠与历史上的郭子仪相联系,小说作者能够借助郭子仪的历史地位和事迹,为虺文忠赋予更多的背景和深度,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综上所述,虺文忠的历史原型...

文忠是谁的谥号呢?
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给的大臣一种谥号(评定)。在清代的谥号中,文忠被认为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 谥号,一般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

初中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
2020初中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材料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材料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写事迹材料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2020初中...

急!~~ 民族英雄,10位,分别写出他们的事迹!
徐:巡抚徐嗣曾(新任福建巡抚徐嗣曾是一个清官)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少穆石麟,据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

历史名人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

李鸿章是哪里人?
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合肥东乡(今瑶海区)磨店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逝世日期:1901年11月7日职业: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代表作品:《李文忠公全集》主要事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历史贡献: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身后哀荣: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目录李氏家族 ...

民族英雄事迹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唐宋散文鉴赏
文章主要从文才、气节、品格几方面赞扬欧阳修,其他的事迹则略而不写。因为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坛领袖,掀起和领导了宋代的古文运动,尊定了宋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一代文风,王安石更曾亲炙其益,所以文章首先着重地赞扬了欧阳修的文才。欧阳修仕宦四十年,对稳定朝廷政局安定天下有着极大的贡献,但他功成...

民族英雄的事迹
1、民族英雄的事迹 (1)收复台湾——郑成功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的无比愤慨。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

名山县19514412000: 黄文忠(厦门一中数学金牌教练) - 搜狗百科
宇文查神经:[答案]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黄继光,只身堵枪眼; 邱少云,烈火焚身誓不动; 蒋敏,弃家人抗震救灾;

名山县19514412000: 有关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取长补短的事例 -
宇文查神经: 取长补短,意思就是要以别人的长处来补充自己的短处.三人行必有吾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要学会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善于看到自己的短处,这样的人才会有所进步,有所成长.取长补短,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

名山县19514412000: 列举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并简要概括事迹 -
宇文查神经: 蔺相如完璧归赵: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没有让秦国骗到和氏璧. 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被扣匈奴,脱逃后到达大月氏,之后历经艰辛返回中原. 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与匈奴使者做斗争,使得西域各国归降汉朝. 富弼出使契丹:富弼代表北宋出使契丹,迫使契丹放弃夺取关南之地的计划. 曾纪泽与沙俄谈判:曾纪泽在险恶的环境下出使俄国,使得沙俄归还伊犁地区.

名山县19514412000: 近代有什么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事迹 -
宇文查神经:[答案] 1962年6月至11月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印边境战争) 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俄边境战争) 1974年1月西沙海战(中国与南越海战) 1979年2月至3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战争) 1988年3月中旬中越南海海战 (注:这是从解放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