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

作者&投稿:步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翻译古文 司马光生7岁,凛然若成人.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破之的破字是什么意思~

“破之”中的破在此处意思应为使.....破裂。原文出自元末·阿鲁图《宋史》。如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扩展资料
宋代水缸难以溺死孩童
缸是我国古代常见的容器,它下窄上宽,敞口,体积有大有小。小的缸多为文房用具,置于室内;大的缸多为水缸,常摆放于庭院中央。古代水缸的主要用途是汲水、灭火,水缸里还可以养鱼、养花,这也是中式园林的一道别样景致。
老水缸存世量很大,比如著名的山西乔家大院,院落里大水缸随处可见;在号称中原第一宅的河南马氏庄园里,同样摆着数口盛满水的大缸;在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紫禁城里,水缸就更多了,足足有308个。
提起水缸,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司马光砸缸”。现代人大多没使用过水缸,在人们的想象中,水缸应该是比较巨大的,所以才会导致孩童溺水。
以故宫的“太平缸”为例(这种水缸又称“门海”),其口径为1.6米,高为1.2米。在明清中原地区的水缸中,“太平缸”算是比较深了,其他大多数水缸深度尚不足1米,孩童即便落入其中,也很容易够到缸沿爬出来,而不会溺水。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发生在宋代,据考古发现,宋代水缸的高度多在1米以下,比如杭州白马巷南宋制药作坊旧址出土的水缸,口径为1米,深为0.8米;而宋代陶瓷窑址出土的水缸口径普遍在50厘米左右,高度也在50厘米左右。由此看来,北宋庭院中水缸溺死孩童的可能性并不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砸缸

白话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这句话出自元末·阿鲁图《宋史》
原文如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扩展资料: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生七岁”出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原文如下: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画以为图。

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缸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扔下他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缸,(缸里的)水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那件事)之后,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中(流传)用(司马光砸缸这件事)画的图画。

人物生平

1、中进士甲科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2、反对王安石变法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是不是这个原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1) 退为家人讲( )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
(3) 同列语之曰(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
B.群儿戏于庭(在)
C.众皆弃去 (全、都)
D.乃簪一枝(于是、就)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⑴回家(回来、回去)
⑵打破(击破、敲破)
⑶告诉

A

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
⑴喜欢读书(勤奋好学) ⑵聪明机智
⑶生活朴实(不喜奢华) (4)乐于助人
My name is TUQIANG.
Don't love me !!!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翻译: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为家人讲,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从此)手不释(放下)书,至(甚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在)庭(院子),一儿登瓮,足(指失足)跌没(沉没)水中,众皆弃去(抛下那小孩逃去了),光持(拿)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涌出),儿得活。

暑假作业的话应该要解释字词\句子的吧

(1) 退为家人讲( )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
(3) 同列语之曰(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
B.群儿戏于庭(在)
C.众皆弃去 (全、都)
D.乃簪一枝(于是、就)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⑴回家(回来、回去)
⑵打破(击破、敲破)
⑶告诉

A

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
⑴喜欢读书(勤奋好学) ⑵聪明机智
⑶生活朴实(不喜奢华) (4)乐于助人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姿势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就讲给家人听,马上知道了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瓮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不管他而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水涌出,小孩得救了。


辉南县14771721613: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司马光救友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如 ()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 -
宰茜柘木:[答案] 1、像 它 回家 了解 从此 放下 没入 都 离开 拿 2、闻讲《左氏春秋》,爱之.自是手不释书. 3、“略”.

辉南县14771721613: 司马光文言文详细的 -
宰茜柘木: 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

辉南县147717216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 -
宰茜柘木:[答案] (1)D 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风:通讽,讽谏. (2)D“国嗣未立”为主谓结构,前后停顿,排除AC;“谏官”是“范镇”... 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

辉南县14771721613: 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文言文 -
宰茜柘木: 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

辉南县14771721613: 司马光救友文言文的解释 -
宰茜柘木: 1、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 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

辉南县14771721613: 翻译古文 司马光生7岁,凛然若成人.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宰茜柘木: 司马光7岁的时候,就象成年人一样稳重. 司马光却拿起石头把缸子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持:拿. 迸:涌出.

辉南县14771721613: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 -
宰茜柘木:[答案] (1)B “不赀之富”为名词,作“辞”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C;“驾”为名词,作“俟”的宾语,“愿”是希望的意思,“驾”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

辉南县14771721613: 文言文司马光小传的原文和翻译 -
宰茜柘木: 司马光小传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峡州下县人也,父池,天章阁特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

辉南县14771721613: 司马光砸缸全文 -
宰茜柘木: 全文如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