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明门论和大乘五蕴论的关系

作者&投稿:爰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哲前期的唯识学与后期的唯识学有何不同~

玄奘法师师承之瑜伽行唯识学派,创立法相宗。主要理论包括:三自性说、唯识无境、五种性说、五位百法、因明学说、五重观法等。 源头为无著菩萨夜夜升兜率天,从弥勒菩萨处听受《瑜伽论》,再於白日宣说《瑜伽师地论》而来。演变至法相宗,经典包括六部经及十一部论著。六部经:华严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传译)、阿毗达磨大乘经(未传译)、楞伽经、密严经。十一部论: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未传译)、观所缘缘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辩中边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除大乘庄严经论、十地经论,馀均为玄奘译)。其他: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因明入正理论、成唯识论(均为玄奘译)。 因此,若希望研究法相宗,现今尚流传的四部经典,和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唯识三十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百法明门论、成唯识论等,都是需要深入的经典。 供参~

玄奘法师师承之瑜伽行唯识学派,创立法相宗。
主要理论包括:三自性说、唯识无境、五种性说、五位百法、因明学说、五重观法等。

源头为无著菩萨夜夜升兜率天,从弥勒菩萨处听受《瑜伽论》,再於白日宣说《瑜伽师地论》而来。演变至法相宗,经典包括六部经及十一部论著。
六部经:华严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传译)、阿毗达磨大乘经(未传译)、楞伽经、密严经。
十一部论: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未传译)、观所缘缘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辩中边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除大乘庄严经论、十地经论,馀均为玄奘译)。
其他: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因明入正理论、成唯识论(均为玄奘译)。

因此,若希望研究法相宗,现今尚流传的四部经典,和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唯识三十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百法明门论、成唯识论等,都是需要深入的经典。

供参~

百法是唯识的基础
大乘五蕴论是法相的基础


请问佛教中叫人除去妄想,思考是不是也是一种妄想?
常人的思维活动中,善、恶、无计的分别都存在,情况比较复杂,有兴趣了解的话,可以看看《百法明门论》或《大乘五蕴论》。佛教有很多宗派,见解有些差别,有部认为过去未来现在三世都是实有,南传上座部认为现在法是实有,中观派依般若经,认为三世皆不可得。“时”属于行法,是流转变化的,更重要的...

印度佛教佛教时期中观和唯识这两个时期的历史重点是怎样的?包括人物...
唯识法相入门之书曰百法明门论,但此论是解释阿含经中的“一切法无我”义,以明诸法唯识(注四);又五蕴论是解释阿含经中之五蕴,以明缘生法相(注五)。原始佛经与唯识的差别,只是唯识中说八识,阿含经中说六识。大乘唯识说众生的轮回,因烦恼业种而有,入母胎识,是第八阿赖耶识。阿含经里说,入母胎时,是第六...

哪个著作是研究唯识学和法相宗教义的重要资料
十一部论: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未传译)、观所缘缘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辩中边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除大乘庄严经论、十地经论,馀均为玄奘译)。其他: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因明入正理论、成唯识论(均为玄奘译)。因此...

逆来顺受的词语辨析
“色受想行识”五蕴构成身心世界。“受”,是五个徧行心所之一,五个徧行心所是:作意,触,受,想,思。成观法师注解的《大乘百法明门论》,参考成唯识论及窥基法师的百法明门论解为主,还参考其它各家之说,其中解释五种徧行心所的时候,这样认为:“有触必有受,‘受’是领纳的意思,...

蒋维乔的人生经历
维乔遗留的著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吕氏春秋汇要》,以及与杨大膺合著的《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等;在佛学方面的著作,则有《中国佛教史》、《佛学概论》、《佛教浅测》、《佛学纲要》、《大乘广五蕴论注》等。其中以《中国佛教史》在社会上流传最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在哪?
无著的《摄大乘论》、世亲的《二十唯识颂》、《三十唯识颂》和《大乘百法明门论》等著作,在创宗方面作用最大。继世亲之后有亲胜和火辨两家,他们相继发挥亲胜学说的有德慧、安慧和真谛。以上为前期瑜伽行派。再后,继世亲、火辨一系的陈那,特重视因明学(也就是逻辑论证和认识探讨),而发挥陈那思想的有无...

第八识有什么意义对人能存在于这世界上
谓外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举颂以答,颂曰:论颂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注释谓外问言:外,外人,即非本宗、本教、或非大乘之人。若唯有识:若如你所言,一切唯有识,一切法皆是识之所变现,而无实外境。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有我...

请教大德,能否阐述一下什么是“法我执”,什么是“人我执”
阿罗汉断除三界有,让三界的行--三界有的种子不再出生现行,而灭尽五阴十八界不再出生、不受后有,然而阿罗汉所知的法,也就局限在五阴十八界的范畴中,然而如来藏法界所含藏无量无边的种子(或称法界)不是只有如此,因此才有百法明门,乃至千法明门、万法明门,也就依如来藏为本、出生之一切种子...

谁能解释一下五蕴皆空的意境?
这不是你能明白的 五蕴是苦,是苦的根源,丝毫乐趣都没有 空了就离苦得乐 空不是没有 空是有和无的统一,最起码要达到有无双照,最次也是是有无双冺,不是你理解的没有,对了,意义也是苦,属于有为法,见<百法明门论> 还有佛法是内学,不要向外求,不要指望别人来指点迷津,你向外求是很危险的,...

佛教一共分几个宗?主要的主张都是什么?
法相宗,中国佛教宗派。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於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

德令哈市19361862558: 佛家所讲的“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在心理学中是否有相通的概念可以解释呢? -
简易兰美: 有的,受、想、行、识对应感受,思想,行为,识别机制等.但是显然佛教分的更全面,感受有五种,快乐的感受,喜,苦的感受,忧愁的感受,舍(不苦不乐)五种,这些感受有的生命体具有,有的不具有的.思想是分开的 思是所谓的意志...

德令哈市19361862558: 佛教名词:请教身受 色蕴 心法尘 等等的含义! -
简易兰美: 阿毗达摩、俱舍论、瑜伽师地论这些大部头的论典,虽然解释得很详细,但初学者应该啃不下去.百法明门论的内容是名词的罗列,在唯识宗「一本十支」这十一部论典当中,祖师称之为「略陈名数」支.若想了解那些名词的意义,要读的是明门论的释论或讲义.撇开讲记不说,在这一本十支当中对於名相有初步解释的是「五蕴论」,称之为「粗释体义」支.对於想要初步了解那些名词有什麽意义的,五蕴论或广五蕴论比较适合初学者,可以说是唯识学的第一课.百法明门论与五蕴论都是世亲菩萨所造,而广五蕴论则是世亲菩萨的弟子安慧菩萨造,内容是对五蕴论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补充.

德令哈市19361862558: 啥叫逆来顺受什么意思 -
简易兰美: 【本义】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德令哈市19361862558: 什么是虚空?空在何处? -
简易兰美: 【虚空】 梵语a^ka^s/a.音译阿迦舍.(一)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亦为'无为法'之一,即说一切有部、经量部所说三无为之一,大众部、化地部所说九无为之一,百法明门论、成唯识论卷二所举六无为之一,大乘五蕴论所举四...

德令哈市19361862558: 您好,我想学习一下唯识学,请问该如何入手 -
简易兰美: 唯识学名相较多,学起来比较费劲.入手可以看《百法明门论》和《八识规矩颂》,相对比较简单.经中《楞伽经》、《华严经》是有必要了解的,《瑜伽师地论》有时间可以看一看.另外南怀瑾先生讲解的《唯识与中观》集合很多唯识经典的概要,讲解深入浅出,可以一读.我们学佛研究经纶是为了指导修行,使我们更快走入成佛的道路.而唯识的修行方法五重唯识观、四寻思四如是智等修行方法较繁琐,目前很少人能修成了.更何况目前唯识学者多不重视修行,容易走偏,攻击《 楞严经》、《大乘起信论》是伪经,故我劝您不要过于相信目前学者的言论.佛法本身是不可思议的,要突破我们的第六意识思维逻辑,不能用一般世间的研究方法做学问.故一定要真修实证,才能明白佛陀所传的教诲.

德令哈市19361862558: 唯识论的学习顺序是什么? -
简易兰美: 先学《八识规矩颂》,因为比较短.再学《百法明门论》,这是基础. 网上有大愿法师讲解《八识规矩颂》,大愿法师讲的同时也讲了许多唯识学的基础知识.从这里学起很方便.如果开始就学“六经十一论”就很难. 有一定基础后,在学《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进一步再学《解深密经》及《成唯识论》,乃至学深奥的《华严经》、《瑜伽师地论》 等等

德令哈市19361862558: 元朝为什么要杀死宋恭帝 -
简易兰美: 宋恭帝赵显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他长大以后对西藏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八岁那年,在忽必烈的支持下赴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和尊,学会了藏文后,翻译《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这两部汉传佛教著作著作为藏文.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宋恭帝知晓自己从前身份,便写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宋恭帝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文字狱.后来被元英宗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宋恭帝,死时享年53岁.关于宋恭帝的结局,汉文《佛祖历代通载》有这一句:“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德令哈市19361862558: 佛教中的八经五论指那八经五论 -
简易兰美: 金刚经、圆觉经、六祖坛经、维摩诘经、楞严经、楞伽经、大念住经、四念住经.大乘起信论、百法明门论、中观十二门论、阿毗达摩论、清净道论

德令哈市19361862558: 佛学是如何看待催眠的? -
简易兰美: 经中 有一本百法明门论,其中讲到一切众生的思想动作,催眠只是潜意识的层次,弗洛伊德说人类的发展全部都是因为性,这就是潜意识,人们所知道的潜意识只是第七意识的一点点,第七意识包含我执和法执,无论人们做什么事 说什么话,潜意识里总是自我中心,再次来执着外在的事物,这个第七意识就包含了 我见、我爱、我慢、我痴.催眠只是把这些东西激发出来,譬如把忘记的再想起来,因为以自我中心,就会有一套自我保护系统,把一些不喜欢的或是其他东西忘掉.佛教导弟子修行时,有一个修行法:时时刻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样就不会有选择忘记一切记忆的情况出现.

德令哈市19361862558: 怎么用佛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
简易兰美: 修行必须事理圆融,修行人在学习理解佛法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佛法的智慧来对治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由于无始以来积累下来的贪嗔痴烦恼习气种子的影响,只要还是习种性的修行人,都会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很多的烦恼,往往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