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关于皇帝泰山祭祀活动,是念chan 还是shan

作者&投稿:邴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禅读chan还是shang啊~

liu shan 因为 禅 一字在人名中读shan
易中天那个节目说的~



shan,理由只有一个,其实很简单吗,因为刘备想当皇帝(见易中天百家论)刘备有一义子姓刘名封,自己的亲儿子叫禅(一种表示帝王受命有天下的典礼)从刘备有帝王之志可证明封禅的含义,也可证明他的亲儿子的禅读音是shan不是chan,楼上虽然有人说了封禅但回答的很不准确.
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奉高县。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冬,武帝南巡。次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春月还至泰山,四月封禅。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正月,武帝东巡海上。四月还至泰山,举行第三次封禅。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三月,武帝至泰山举行第四次封禅。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三月,武帝至泰山,举行第五次封禅。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武帝由钜定还至泰山,举行第六次封禅。
以上资料只能证明封禅只是一中祭祀仪式,并不是当皇帝,汉武帝6次封禅难道是当了6回皇帝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不要把当皇帝和封禅结合起来解释,刘备不会笨到做第2个袁术.
另外说文中的禅是祭天吗?我不晓得说文,但是我想可能是你转载的时候没注意,封是祭天,禅是祭地我看过和你一模一样的文章也是说的说问是祭天.但是我找不到太多关于说文的资料.
“此泰山顶上筑坛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说文我以前真没听说过,应该没史记更具代表性.我比较相信史记

  封禅
  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后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曾引用《管子•封禅篇》中的内容,并对其内容加以演释,唐代张守节解释《史记》时曾对“封禅”进行了释义,并指出了封禅的目的,大意是说,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即《史记•封禅书》中的“登封报天,降禅除地”。
  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所以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但以泰山的次数多且影响大而出名,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较为著名的封禅有: 秦始皇封禅泰山,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汉武帝封禅泰山,武帝雄才大略,扫除边患; 唐玄宗封禅泰山,开元盛世,国力昌盛,且一改封禅诰文秘而不传的规则; 宋真宗封禅泰山,导演了一幕“天书从天而降”的闹剧。 从明朝开始,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号,此后,明清两朝将原来的封禅改为了祭祀。 虽然到宋朝之后不再进行封禅,但崇拜活动却进一步扩大,黎民百姓无不知神山泰山。

读禅 ,类似佛法的讲禅.一个意思~

封禅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仪式。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 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帝王一定是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才有资格封禅泰山。绵延几千年的泰山封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山川崇拜,而是包含着对泰山神灵的极端崇拜和有着宏大政治背景的文化奇观。据记载,秦代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沿至秦汉,封禅遂成为帝王的旷世大典,至唐宋时代,封禅仪礼臻于完备。
泰山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史记·封禅书》中所谓七十二帝王封禅泰山的记载,便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动的记录。《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所谓"柴",就是燔柴祭天,"积薪于焰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烧之"。所谓"望",就是望祭山川。这种祭祀天地的形式可以说是后来封禅的雏形。祭祀泰山的活动史不绝书,即使在封禅盛行的秦汉至唐宋时代,帝王也频频前来祭祀。宋代以后,封禅大典不再举行,祭祀泰山更成了帝王在泰山与天地进行对话的唯一手段,备受重视。

封禅大典是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为种礼仪的执行者是历代帝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其影响更为深远,形成了从传说中的古史到宋代皇帝,贯穿于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延绵相续的礼仪传统。

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 正义 》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这种看来简易明了的仪式,何以成为历代帝王神乎其事、无比隆重的盛典,其中究竟有何奥妙?自《 史记·封禅书 》出,封禅始于秦始皇之说几成定论,南宋马端临更直斥“七十二家”封禅之说是“陋儒之见”,“诗书所不载,非事实”。而恰恰是司马迁在《 封禅书 》开篇就写得明明白白,封禅大典“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厥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须知《封禅书》之于司马迁有极特殊的意义:其父司马谈因病未能随汉武帝行封禅,作为太史官的终生遗憾,临终前“执迁手泣”,悲叹,“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 是命也夫! 命边夫”(《太史公自序》)此言能不使司马迁刻骨铬心,剔抉搜罗封禅史料,“殚精竭虑靡辞”以赴?况且司马迁以刑余之身,完全靠“重于泰山”的精神力量从事他的“名山事业”,使他不敢对泰山封禅著述有丝毫懈怠。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对封禅起源作出清晰描述,但司马父子对一这问题的探索和肯定却明白无误。无视这一事实,该不该算做“陋儒之见”呢?

如果不抱先入为主的偏见,就不难看到前人对封禅起源的追溯。那位孜孜不倦地追周礼,毕生以“克已复礼”为已任的孔老夫子,曾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大礼的遗迹,“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韩诗外传》),以至在向弟子们传授六艺的时候,尴尬地说:“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遗憾地留下了空白。比司马迁早五百多年的管子曾经谈到过封禅,可惜《 管子 》一书中的《 封禅篇 》早已亡佚,现存该篇是从《史记·封禅书》中补抄的。它保存了关于封禅起源的一段珍贵史料:“齐桓公既霸,会诸候于蔡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禅泰山禅梁父者七十家, 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路史》中记载,作为炎帝后裔的蚩尤“兴封禅”,也透出封禅起源的消息。以上诸说,显示了封禅起源的纵向系统。它虽开法构成信史,却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封禅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封禅起源。 汉代班固《 白虎通义 》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似乎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表示帝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报告帝王的政绩如何显赫。封禅的具体仪式富有象征性。班固说:“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阯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白虎通义》《 礼记正义 》云:“祭天则燔柴也,天谓日也; 祭地, 瘗者,祭月也。”原来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潜的意识: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秦始皇封禅,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汉武帝封禅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候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汉光武帝封禅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 1500 余人整修山道,驺骑3000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二十五日禅梁父山,改年号为建武中元。

唐高宗封禅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 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十二月云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次年二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唐玄宗封禅 唐玄宗于开元十二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封禅礼沿袭乾封旧制。封禅后, 封泰山神为“ 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铬》,勒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 社首坛颂 》、礼部尚书苏�撰《朝觐坛颂》,均勒石纪德。

宋真宗封禅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现唯王旦《封祀坛颂碑》尚存于岱庙院内。

宋真宗之后,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
参考资料:http://www.cits-sc.cn/Page/taishan/minsu/200506/5054.html

封禅

fēngshàn

[grand ceremony of worship of heaven on mountain (Tai) top to pray and say thanks for peace and prosperity] 封禅(封祀,封峦,封岳,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

shan

禅让就是shan 和尚讲禅就是chan
两个禅意思不同

shan


来泰山封禅过的皇帝有哪些
唐太宗,唐玄宗,北宋历代皇帝都上泰山封禅都除了宋英宗,徽宗,钦宗.元朝仅元世祖一人,明朝历代皇帝都上泰山封禅除了惠帝,代宗,武宗,穆宗,光宗,思宗,清朝皇帝基本都到过泰山封禅,除了道光以后的皇帝

会稽山曾发生过什么
1.绍兴的会稽山,原来叫做茅山,因为大禹当初召集了全国的诸侯来,“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所以会计两个字是这样来的。而大禹后来是死在会稽山,也葬在会稽山。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会稽山。2.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山一直是...

为什么叫岳父"老泰山"?为什么又称"老丈人"?
一、老泰山 来历:此称谓称谓与泰山的“封禅”有关。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丞相张说担任封禅使,顺便把他的女婿郑镒也带去了。按旧例,有幸随皇帝参加封禅者,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本是九品官,张说利用职权,一下子把他连...

刘禅中的"禅"到底读什么?
刘备的儿子,刘禅的“禅”,读“shàn”还是读“chán”?

泰山的地位是如何建立的?为什么封禅一定要去泰山?
泰山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圣地。相传上古时期就有72代君王曾封禅泰山。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与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及康熙、乾隆等12位帝王都曾到泰山封禅或祭祀.泰山封禅是泰山最重要的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人文历史上历朝皇帝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人文历史上...

第一个封泰山的人是谁?
第一位是秦始皇,他在统一六国之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于秦二十八年(前219年)登泰山封禅,祭告天地,显示他的成功;第二位是汉武帝刘彻,他在大展宏图之后,又获宝鼎,政局空前稳固,于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登泰山封禅,祭告成功;第三位是汉光武帝刘秀,他在消除割据局面的过程中,苦心...

刘禅的“禅”到底念什么???
“阿斗”(读“a”, 见新华词典“阿”字注解,范例:阿斗,多音字可读“e”)是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禅”字读shan和“扇”字读音一样)字公嗣,小名阿斗。另外,我记得易中天说过刘备早前收了一个义子取名刘封,然后生了儿子刘禅,两人名字合起来就是封禅(读音:fēng shàn,是指中国古代帝王为...

汉武帝七登泰山是真的吗
汉武帝曾十次来泰山,六次封禅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群臣巡至泰山,令人立石于泰山巅。这是汉武帝第一次来泰山,他并未封禅。之后,东巡海上(今黄海)。四月,返至泰山,按照自定的礼仪封禅。这是汉武帝第二次登泰山,第一次封禅。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春,武帝东巡莱芜,经过...

谁能解释岳父、岳母、岳丈,这三个名词由来?
首先,各位毛脚女婿登门拜见泰山老大人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可是为什么要把妻子的父亲母亲称为岳父,岳母呢?这件事得从唐朝说起,唐玄宗曾到泰山封禅,封禅是我国古代最隆重最盛大的礼仪之一。其意义在于告命于天,必须皇帝和臣子一致认为当今天子对天下有莫大的功勋才可以告成 功于天。这个就有一定...

"刘禅"的"禅"字怎么读
后人戏称刘备的儿子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刘备驰骋疆场是何等悲壮豪情,相比起来,刘禅面对父亲闯下的江山,放弃得也太过“轻易”。于此,后人笑话他“扶不起”,更是悲叹诸葛孔明至死的“鞠躬尽瘁”,为其长叹“不值”。而刘禅归降以后的“乐不思蜀”更是让他被贴上了“昏君”的标签。他真的...

会理县13958974578: 请问日文的"关于"怎么写? -
主父界冰黄: 使用「XX に関する」/「XX について」/「XXのことですが…」即可.例如关于这栋房子この一轩家に関するOO /关于这栋房子的OO...この一轩家について/关于这栋(独栋)房子この一轩家のことですが/关于这栋房子、(我想.... 端看您在「关于」之前或之后还想加上甚么文字或问题.

会理县13958974578: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一条题孟子在文中列举了6个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 -
主父界冰黄:[答案] ①我认为"逆境能成才"是对的,孟子曰:"困于心衡虑于而合作."就是说人经历磨难,必须经历一番苦心焦虑,才能奋起有作为.因此,人处在逆境中,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搏奋斗的精神,就能够身处逆境求生存,发展,如苏轼. ②"顺境...

会理县1395897457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
主父界冰黄: 古来今往,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总有坎坷缺憾. 人生由缺构成,人生也是圆满.满是缺,缺也是满.

会理县13958974578: "来自"在句中做什么成分 -
主父界冰黄: 来自是谓语,北京是宾语,句子是主谓宾结构.

会理县13958974578: 狄更斯在《匹克威克外传》中充分表达了他的道德理想--人道主义精神,或称"圣诞精神",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说说匹克威克是如何体现这种精神的. -
主父界冰黄:[答案] 匹克威克因被控告违背婚约,而又拒绝支付赔偿金被送进监狱.在狱中匹克威克遇见了金格尔主仆,以及巴德尔太太.匹克威克先生不念旧恶,不惜出资帮助金格尔主仆出狱,并给他们安排好了工作.他还帮助巴德尔太太支付了那些害得他自己被判...

会理县13958974578: 关于"八仙"的其他成语,俗语或歇后语(选其中一个 写2句) -
主父界冰黄: 八仙聚会--神聊 张果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传说中的八仙—— 各有千秋 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八仙过海——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 八仙醉酒,神魂颠倒 八仙过海 饮中八仙 ...

会理县13958974578: 在下面句子中短语"挖荠菜"作定语的是:( ) إ -
主父界冰黄:[选项] A. ر挖荠菜简直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إ B. ر我永远忘不了挖荠菜. C. ر我常带孩子们挖荠菜. إ D. ر他们多半不能体会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 إ

会理县13958974578: “两三事”和“三两事”分别是什么意思,一般这么用比较合适?比如“关于XX那些事” 我是要说 "XX三两事" 呢,还是 "XX两三事" -
主父界冰黄:[答案] 一般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两三事”使人感觉事情比较多,“三两事”则随便点,说明这篇文章写了这个人(或我与这个人)的两三件事. LZ我一个字一个字打的.给最佳!

会理县13958974578: 汽车在()的公路上飞驰.在括号里填上用"宽"的词语. -
主父界冰黄: 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