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抄捡大观园预示贾府衰落

作者&投稿:苦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楼梦中贾府为什么被抄?~

  原因:从“红学”而非“曹学”的纯文学角度而言,根据周汝昌先生对原著的考证,其导火索主要是两宗人命案,都与贾赦这个老蠢物有关:一是贾赦为谋玉扇坠,害死石呆子;二是贾赦对抗婚一事心存报复,逼死鸳鸯。上述两案成为元妃暴薨,贾家失势后,忠顺王等仇家借机弹劾宁荣二府的直接证据。此外,包括窝藏金陵甄家财产、秦可卿金丝楠棺材“逾制”、以及贾氏族人仗势欺人等一系列或有或无的事情,最终一并种下了贾府败落的祸根
贾府衰败的原因
红楼梦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贵族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红楼梦这一历史悲剧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绝不是单纯地建筑在贾宝玉、林黛玉恋爱失败的基础上,而主要的是建筑在揭露贵族家庭的骄奢淫逸上。由於种种的腐烂与罪恶,结果是应了秦可卿所说的「树倒猢狲散」的预言,使红楼梦在结构上一反旧有小说的大团圆形式,而创造了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专就结构的完整与布局的细密上说,很少有其他的作品能比得上红楼梦。
为了贾家的奢靡贪婪,许多人家弄得倾家荡产,许多人家出卖儿女,许多少年少女成为「贾府」的家奴与丫头。贾家的经济来源,一面支用公款,一面是敲诈和放高利贷。贾家那一套令人昏眩的吃穿享用,实际都是民脂民膏。而那些负债的穷户们,因为无法满足地主的要求,受不住压迫,结果是有的变卖产业,有的出卖自己的女儿。那些女孩子们无法反抗,只能怨恨自己的奴才命。宝玉有一次看见袭人的妹妹生得漂亮,想把她接到家里来,袭人听了冷笑道:「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这话说得多麼伤心,多麼沉痛。
在贾家出入的那些锦衣玉食的『哥儿小姐』们,绝大部分是醉生梦死,看不见阳光的幽灵似的影子。他们不知道一粒米一尺布的艰苦来源,不知道耕牛犁锄的功用,有钱有势,养尊处优,不做一件正当事。有的只是『今日会酒,明日观花,聚赌嫖妓,无所不至』;有的是『勾通官府,包揽词讼,强奸民女,重利盘剥。』贾琏夫妇贾珍父子是这类人物的典型。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居北京。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遗腹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贾府
贾史王薛的后代,贾家男人们,贾珍贾赦贪财好色,吃喝赌博,结交贾雨村孙绍祖一流,贾政不问俗事养着一帮无事生产的清客,其他全都丢开手,底下奴才对上阿谀奉承,对外仗势欺人。
小辈中贾琏国孝家孝中偷取尤二姐,贾宝玉不谙世事。唯有贾家女儿贾探春借管理大观园想要经济改革,却上要看王夫人脸色,身边还有薛宝钗、李纨二人共事,下有贾家奴才互相内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终迎来王夫人的一场抄检大观园,自此管理之事不了了之。贾家最终迎来树倒猢狲散的下场。
王府
王家王子腾是书中权势最高的一位,却在升任九省检点后病死路上,王家只有王仁这样忘恩负义的后代,无以为继。
史府
史家,虽是一门双候,忠靖候史鼎,保龄侯史鼐迁委了外省大员,但家中财政紧张,一应针线活计都靠史家的女眷们自己做,节俭度日,与其他三家,就书本来看,除了史湘云,史家的子嗣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薛府
薛家,祖上紫薇舍人,家有百万之资,乃金陵省首富。薛家本是书香继世的大官富贵之家,但薛父在如今薛家当家人薛蟠幼年时便已早逝,而薛蟠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不过倚仗祖父之名,在户部挂职,一应经济世事不懂,家中奴仆哄骗,京中生意渐亦消耗。
薛家和皇室关系亲密,虽因此得到了显赫的政治地位和经济上的特权,但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很容易牵扯到宫廷的派系斗争之中。薛宝钗之父与义忠亲王来往密切,义忠亲王“坏了事”,薛家亦遭到牵连。薛宝钗之父和薛宝琴之父英年早逝,贵为四大家族的薛家就此冷落。

扩展资料:
四大家族(贾史王薛)是指红楼梦中的一个封建官僚集团。他们势力庞大,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四大名宦世家,都名列当时的“护官符”之中。
四大家族的评选标准有四:其一是原籍本省,其二是大族名宦,其三是有权有势,其四是极富极贵。护官符依此标准,开列出了本省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正因如此,才有“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家族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全书中又一个高潮。它是贾府内种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小小的一个绣春囊,不过是引发这个重大事件的导火线。
  谈“抄检大观园”
  (一)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古典名著,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小说能像《红楼梦》那样典型、集中而又完美地反映出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正因为这样,人们把它比作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所写的范围,主要是贾府这个贵族大家庭和某些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生活,这些生活被写得那样的逼真生动、纷繁多姿而又充满着情趣。

客观现实总是充满着矛盾、斗争,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生活的河流正是在矛盾斗争的不断解决和产生中向前发展着。社会生活的这一特点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红楼梦》中所写的大量日常生活,也是充满着各种矛盾斗争的,作者遵循生活本身规律写出了日常生活中小事件如何逐渐酝酿成大事件,小的矛盾怎样凝集成大矛盾,进而发展成矛盾冲突的高潮。

在《红楼梦》中出现了两次矛盾冲突的高潮,一次是宝玉挨打,另一次就是抄检大观园。这两次矛盾冲突的高潮在表现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结构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意义。这里只谈谈抄检大观园。
  (二)

大观园原是贾府为迎接贵妃元春回家探亲而建造起来的省亲别墅。元春回宫之后,怕家人敬谨封锁,致使园景寥落,就命那些能诗会赋的姊妹和弟弟宝玉进去居住。大观园是个规模宏大的贵族庭园,方圆有三里半,其中风景区有七八处,亭台轩馆有十几座,真是“说不尽的太平景象、富贵风流。”住在大观园里的,除宝玉之外,都是年轻女子,其中有少数贵族小姐,更多的则是婢女,因而大观园被称之为女儿国。这个女儿国在贾府内部固然是个比较自由的天地,但也不是个世外桃源,贵族家庭所存在着的种种矛盾斗争也必然要反映到这里来。抄检大观园这场轩然大波的产生就是由于贾府主子间内部矛盾所引起的。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山石背后捡到了一个“绣春囊”,被邢夫人拿去了。邢夫人就派她的陪房、心腹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交给了弟媳、贾府的当家人王夫人。王夫人把这看作是出了一桩非常事件,吓得“泪如雨下”,马上去找侄媳王熙凤商量,经过一番策划,由王熙凤领头,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作为助手,对大观园连夜进行查抄。查抄结果,一批年轻的女奴,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她们中有些被撵走,有的被迫害致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从而结束了大观园中自由欢乐的生活。

“绣春囊”并非怪物,它不过是当时青年男女表示情意的一种信物。为什么这一小小物件,竟能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造成如此严重后果?这确乎发人深思。

贾府这个贵族大家庭生活之腐朽、道德之败坏是出了名的。那些爷儿哥儿们“今日会酒,明日观花,聚赌嫖娼,无所不至”,正如宝玉的挚友柳湘莲所指出的:“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在这样污秽不堪的环境里,出现个“绣春囊”本来就算不了什么,值不得大惊小怪。可是封建统治阶级有他们所奉行的一套生活准则和衡量是非的道德标准。他们把自己的荒淫无耻看作是理所当然、可以被允许的。“老祖宗”贾母就说过:“从小儿人人都打这么过。”言下这是人的本性,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青年男女之间想自由相爱却被视为是丢人的事,是“伤风败俗”而决不许可。也是这个“老祖宗”,一次借批驳“才子佳人书”一事,指斥那些追求爱情的女子,“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正是在这种环境里,在这样的气氛下,“绣春囊”的出现就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简直被视为洪水猛兽。

当然,王夫人见到“绣春囊”时精神所以这样紧张,以至“气色更变”、“泪如雨下”,其中还有更深刻而复杂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怕外人得知后,成为人们攻击贾府的一个有力把柄,致使贾府在上层贵族社会中声名狼藉,无立足之地。对此,王夫人说得很清楚:“有那小丫头们拣着,出去说是园内拣着的,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但还有一个比这更为重要的原因,王夫人虽然没有说,可是在作品的艺术描写中却揭示得十分清楚,那就是早已存在于贾府主子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已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正如探春小姐所说:“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按封建宗法制度的常规,掌握荣国府家政大权的应该是长房贾赦,但事实却偏偏不是这样,由于贾母偏爱次子贾政,掌权的倒是二房。贾政这个“正人君子”在处理家政上庸碌无能,所以实际权力就落到了他妻子王夫人和内侄女王熙凤的手里。王夫人、王熙凤这姑侄俩依仗着自己娘家的权势,又有贾母这个“老祖宗”的撑腰,因而就作威作福、有恃无恐,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长房贾赦夫妇对她们的飞扬跋扈感受尤为深切,内心十分嫉恨,一有机会就发作起来。这种不满情绪有时甚至发泄到贾母的头上。一次在贾府全家欢庆中秋的晚宴上,贾赦以借讲笑话为名旁敲侧击地抱怨贾母偏心。贾赦夫妇对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则更是处处找岔,想方设法地给他们以难堪。贾政妾赵姨娘及其儿子贾环一向为王夫人等当权派所鄙视,但贾赦却偏要当着众人面,夸奖贾环文章写得如何的好,将来是有世袭希望等等,这是有意的和贾政、王夫人等唱反调。邢夫人一次趁贾母过生日时,找出一件小事,给凤姐以没脸,弄得凤姐只好“回房哭泣”。上述这些冲突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会导致更大矛盾的爆发。“绣春囊”的出现,给了邢夫人以更有力的武器。她之急于派人把“绣春囊”交给王夫人,其中的含义是十分明确的,无非是说:“你们这些当家人是怎样当这个家的?在少爷和小姐居住的大观园里,居然出现了这样见不得人的东西,该当何罪?”在邢夫人的突然袭击之下,王夫人怎能不感到震惊呢?当然,王夫人是决不甘心就此认输的,她一定要迅速找出对策来摆脱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所以在和凤姐紧急商量之后,就连夜抄检大观园,“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这样,用牺牲年轻女奴来开脱自己,变被动为主动。

这次的抄检来势十分凶猛,打击的矛头首先指向那些年轻的奴婢。那个邢夫人的忠实奴才和得力打手王善保家的对抄检大观园想得很美,妄图一箭双雕。一方面,她想通过查抄,搞个满城风雨,以此来出王夫人等当家人的丑;同时还想乘这机会给那些桀骜不驯的女婢们以厉害瞧瞧。所以在正式动手抄检之前,她就在王夫人面前,恶毒攻击这些年轻的奴婢,说:“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像受了封诰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闹下天来,谁敢哼一声儿!不然,就调唆姑娘的丫头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耽得起!”对具有坚强反抗性格的晴雯,王善保家的更是切齿痛恨:“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耍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原先就对晴雯怀有恶感,听了王善保家的挑唆之后,更是火上加油,说:“我一生最嫌这样人;况且又出来这个事。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于是即刻派人把晴雯找来,进行百般的辱骂和训斥。

抄检大观园整个过程就是封建主子对年轻女奴的一次血腥镇压。一批年轻美丽、聪明活泼的丫头被逐的被逐,逼死的逼死。惜春的丫头入画只是替她哥哥保存了一些银锞子、靴袜等物就被疑为贼赃,赶出了大观园。宝玉的丫头四儿只因为她和宝玉同年同日生,并说了“同日生的是夫妻”这样一句笑话,就被逐出园外胡乱配人。芳官、藕官、蕊官这些年轻女戏子,只因为她们活泼天真,就被主子们污蔑为狐狸精,逼她们离开大观园,最后被迫当了尼姑。晴雯、司棋的遭遇则更惨。晴雯在抄检后已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了,还被人从炕上拉下来,架出园外,终于被逼得含冤死去。司棋被加以“私授信物”“有伤风化”的罪行,立即逐出园外,临走时连和相好姊妹辞行一下都不允许,最后她只得撞墙而死。在封建主子及其奴才的肆意迫害面前,这些年轻的女奴并不都是俯首帖耳的。她们中有些人作出了强烈的反抗,表现了被压迫者的不屈意志和凛然正气。这方面当以晴雯最为突出。当王善保家的要搜检晴雯的箱子时,只见她挽着头发闯了进来,“‘’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这使王善保家的十分难堪,她恼羞成怒就抬出王夫人这块牌子来压制晴雯,但晴雯不吃这一套,她立即针锋相对地回击王善保家的:“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看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的大管事的奶奶!”(此据程乙本)给了她以当头一棒!司棋也是个不同凡响的年轻女奴,在她看来,和自己表弟的相爱完全是光明正大的行为,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因此,当主子们加以种种罪名时,她“并无畏惧惭愧之意”,表现出凛然不屈的正气。
  (三)

在抄检大观园这一矛盾冲突的高潮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得到了深入、细致的揭示。随着作者的笔锋所至,一个接一个的人物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王夫人的武断和狠毒;王熙凤的精明和善于玩弄权术;王善保家的小人得志、狗仗人势;晴雯的心高气傲和蔑视邪恶;探春的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和惜春的胆小怕事、洁身自保等等无不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

关于王夫人、王善保家的和晴雯的描写上面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谈了,现只就王熙凤、探春、惜春这几个形象作些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如何抓住抄检大观园这一重要事件来深入揭示人物性格和他们的相互关系的。

当王夫人接到邢夫人送来的“绣春囊”时,就一下断定这是贾琏和王熙凤夫妇俩丢下的东西。王夫人的判断当然很主观,但她本人却深信无疑。她对王熙凤说:“你想,一家子除了你们小夫小妻,余者老婆子们,要这个何用?再女孩子们是从那里得来?自然是那琏儿不长进下流种子那里弄来!”王熙凤听了这番话后感到十分委屈,但作为晚辈却不好在王夫人面前大力抗辩,也不能简单否认了之,因为这样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于是她就以委婉曲折的方式,采取了层层剖析的手法,从五个方面来说明“绣春囊”绝对不可能是她和贾琏的。王熙凤的解释入情入理,不能不使王夫人感到原先的判断确实错了。这些地方充分表现出了王熙凤的精明。

这种精明也同时反映在她对“绣春囊”事件性质及抄检大观园一事的认识上。王熙凤非常懂得邢夫人派人送“绣春囊”以及王善保家的自告奋勇来参加抄检大观园的用心。她从自身利害出发,固然要查清“绣春囊”来由,好推卸责任,同时又不希望兴师动众,张扬出去,于是主张派人暗访。但是后来由于王善保家的力主公开抄检,王熙凤怕得罪婆婆邢夫人,又只好被迫放弃原来的打算。正是出于这一情况,王熙凤对这次抄检,始终是消极的。尽管她是抄检队伍的领头人,但抄检过程中,她有意让王善保家的冲杀在前,给她去碰钉子,做恶人,她自己故意落在后面。当晴雯、探春及侍书冲撞以至打骂王善保家的时,她心里是高兴的,这等于是给她出了口恶气。最后当查明了“绣春囊”原是王善保家的亲外孙女司棋所丢时,你看王熙凤的情绪是多么兴奋和活跃!她盼望的反击邢夫人一派进攻的时机终于来到了,她抓住这一机会,伙同周瑞家的一唱一和,对王善保家的竭尽嘲讽挖苦之能事,致使王善保家的“只恨没地缝儿钻进去”,只好打着自己的脸骂道:“老不死的娼妇,怎么造下孽了?说嘴打嘴,现世现报在人眼里。”演出了一场精彩的闹剧。从王熙凤的所作所为中看出,贾府主子之间尖锐的派系斗争一直贯穿于抄检过程的始终。王熙凤在抄检中不仅表现出少有的精明,而且善于玩弄权术。三小姐探春是个颇具才识的人物,她对家庭中的黑暗腐朽现象和明争暗斗的局面,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她对抄检大观园十分反感,而且立即表现在主动迎击上。当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进入她院中的时候,她命众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并向她们声言:“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探春这样强硬,目的就是要给那些查抄人一点颜色看,使她们懂得在这样一个书礼贵族之家,出现这样抄检的丑恶行为是不能允许的。正是出于这种思想,她紧接着又发表了一段痛心的议论:“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但是王善保家的却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她错误地把众人不敢得罪探春视为没眼色、没胆量,仗着自己是邢夫人的心腹,竟向探春动手动脚起来,结果招来探春的一记清脆的耳光和一番严厉的训斥。从上述行动中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探春确乎是个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不同凡响的女子。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丫头也都是十分厉害的,体现了她的风格,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当王善保家的遭碰壁之后,大发牢骚,声言“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时,她的丫头侍书当即予以有力的回击:“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言辞何等的锋利!

在抄检大观园过程中,与探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惜春。她胆小怕事,乖僻离群,惟恐牵累自己。与探春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丫环相反,她对自己的丫头表现得无情无义。入画从小就服侍她,照理她应该对入画很了解、很有感情,但当入画因收藏他哥哥交存的钱财、物件而被别人疑为贼赃时,她非但不出来保护入画,而且还主动要求别人给入画以惩罚。她对王熙凤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嫂子别饶她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当王熙凤和尤氏已表示了入画所为不算什么问题时,惜春还一定要坚持把入画撵出大观园,而且还明确表态:“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惜春的这些表现,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她性格中的胆小怕事已发展到冷酷无情的地步!
  综上所述,抄检大观园的描写,在思想内容上,它深刻地反映出了贾府内部所存在着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且这两种矛盾又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抄检大观园起因于封建主子间的内部斗争,而最后以广大被压迫青年女奴的惨遭迫害为结束。在艺术表现上,抄检大观园起到了深刻揭示一系列人物性格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原稿佚失。原名《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2] ,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清代曹雪芹著章回体小说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tuaA9GXhFdggRCi49tfrvdtNaXROnMF-kDiwbaIKBi5Ilp4MZywSORrVyawri5JU4Fni6HMuh38dNLKKkx4eIZMXZADnDpaHzW6YAvI_u_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从它的社会制度到全部上层建筑作了一次时刻的总批判,从而宣判了社会和它的制度已经临近死亡的历史命运。”(注1 ) 这个认识,近年来已经成为大多数红学研究者和《红楼梦》读者的共识。

但是,我们可否进一步问: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思想观点进行批判的呢?笔者认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的批判等等,不是简单的否定,也不是用什么“市民思想”或萌芽的资本主义思想等等,而是从生活哲理和哲学的高度,从事物自身发展的辩证法的高度予以批判和揭露的。这样,就显示它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给人们的启示也就不一样。它批判的深刻性和被人的认同性甚至超过某些哲学理论著作。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人们在社会的生产生活和阶级斗争中对自然社会现象的一种理性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作者描写和揭示的贾府由衰而亡的历史过程,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的哲理思想。作者通过对贾府内外矛盾的艺术描写,揭示了贾府的衰败和消亡是历史的必然.。“物壮则老”(《老子》第五十五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老子》第十章 ),讲的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壮)则必然向其相反(老)的方向转化这样一个规律。.这是我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同和曹雪芹差不多时期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相比,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成分。《红楼梦》描写的贾府殒落衰败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个朴素的辩证法的演绎,在《红楼梦》刚开始的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针对贾雨村只看到的贾府表面“ 蓊蔚洇润之气 ”的盛况,说到:

“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人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濹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第 26--27页 )

冷子兴很懂得辩证法!他对贾家的这番议论,说明他看事物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贾府“虚盛”这个现象,看出必然没落的趋势。这是一个重要的辩证法原则。很多《红楼梦》的研究者和读者,都曾引用过冷子兴这段话,只把它作为作者用它来介绍贾府、认识贾家的根据,没有注意到其哲理意义。其实作者曹雪芹在这故事的一开始就让冷子兴出来讲这段话。其用意在于借此把我们引领进一个充满朴素的辩证法的哲理世界和艺术世界之中。从小说的艺术构思角度看,作者这样写自然属于是对小说即将展开描写的对象-——贾府,先作个提纲挈领的介绍,以使读者能轻松自然地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读下去,但同时,作者这样写,也是为把读者引入一个需要思考的哲理世界中。.接着,作者就写了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写其表面上“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盛况。而这个“盛况”,实际是“虚盛”,是表面现象,是盛极而衰过程中的一次“反弹”,作者为了突出此点,特意安排了一个 同贾府有“豆芥之微”的小人家的久经风霜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从她的眼中看贾家表面之“大”.、之“盛”、之“壮”、之“华”。接着,又接连具体地描写了几个盛大繁华的大场面:从秦可卿死后的大出殡、贾元妃的省亲,一直到除夕祭宗祠、元宵开夜宴等等,多视角地多层次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贾府外表的无限繁华和风光。作者极善于将哲理的思辨,寓于艺术形象地塑造和故事的铺叙之中。按照“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则,透过这些描写,反映了贾府深层次存在的种种问题:有来自皇室的勒索敲诈;有来自王公贵族的威胁恫吓;有经济上的窘迫和捉襟见肘;有内部派系的顷轧争斗;有“不肖子弟”的种种“不肖”行为;有奴仆们的或明或暗的反抗和对立…….对此,正如开始刘姥姥和凤姐对话中透露出来的::

凤姐笑道:“……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于人也未必信罢……

刘姥姥……说道:“唉,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 第105页)

一个文雅,一个粗俗,但都讲的是同一个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理。为强化读者这种哲学思考,作者又写了一段秦可卿向凤姐托梦,说了一番令人十分警醒的话:

“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若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 第174页)

秦可卿面对贾家的必然衰亡的结局,为凤姐出谋:多在祖茔附近置买土地房舍,并将家塾建立于此,因为按清朝的法律规定,即使将来“犯抄家之罪”,这里也可例外。以此作为子孙的退路。之后,她又一次强调:

“依我之见……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诞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第175页 )

秦可卿托梦讲的思想,从总体上理解,仍然是《老子》“物壮则老”“木强则折”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她为贾家出谋关于后事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子关于“知其雄,守其雌”(第二十八条)的辩证法思想方法。有人认为这里有唯心主义的轮回思想,是缺乏全面分析的(详见后文的分析)。

贾府衰败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以“探春理家”为标志。探春理家,是贾府由盛极而衰到最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中的一个“过场戏”。“才自精明志身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探春,她尽管很能干,有的地方甚于凤姐,但是,她的“新政”和“改革”并不能解决贾府内外固有的矛盾。她的“兴利除弊”既没有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也改变不了贾府主子们的奢侈腐化、糜烂作恶的生活习惯。反倒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就在她主政期间,相继发生了“贾二舍偷娶尤二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等一桩桩丑事儿,闹得宁荣两府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乌烟瘴气。最后终于引发了抄捡大观园的闹剧。探春“主政”“改革”的失败越发让人感到,贾府衰落的不可避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的续书。不仅多处违背曹雪芹原意,而且对前八十回多方面的扭曲、篡改、误导。因此,不在我们论述之内。按着曹雪芹的原意,贾府衰败的第三个阶段,即最后结局是被抄,“家亡人散各奔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单从前八十回中,我们也已经基本看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怎样贯穿贾府衰落始终的。

曹雪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红楼梦》中运用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描绘了贾家衰败过程的同时,又以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为解刨刀,用他那支如椽之笔,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剖析了贾府衰败的原因。贾府的败落,有内因有外因,有远因有近因,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总原因与总结果,有具体原因与具体结果。各个因果关系间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有时平行发展,有时参差交错,就象生活本身那样多姿多彩,万像纷纭,令人眼花缭乱。贾府的衰败是当时封建社会末期各种矛盾相互斗争作用的必然结果。它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正如凤姐在贾家走向困境时所哀叹的:“咱们一日难似一日,总绕不过湾来。”曹雪芹处在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虽然不懂得什么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他无意中比较客观地正确地描绘了作为封建贵族的贾府内外交织的各类矛盾。这些矛盾外部的有皇室贵族之间的矛盾,有贾府同中小地主以及农民之间的矛盾,有贵族之间的矛盾:内部的则有祖孙、父子、母女、叔侄、婆媳、妯娌、夫妻、姐妹、兄弟、讁庶、甥舅、主仆、以至于仆人之间等等的矛盾。后世读者,在这些真实的描写中,享受其艺术美、哲理美的同时,看到了当时一幅幅真实的“人吃人”的人生画面。这是《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性空前的深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红楼梦》的精华所在。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注 2)曹雪芹反映贾府在这些内外矛盾作用下,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过程中,不是平行地写这些矛盾,而是突出地描写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及这些矛盾在贾府衰败过程中的作用。是贾府的内部矛盾斗争最后导致了贾府最终的垮台。对这个问题,作者用贾府三小姐探春的口,进行了“点睛之笔”式的概括,在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时,她十分气愤地说: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地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第1055页)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第1066页)

这话说得何等深刻!这同毛泽东同志关于事物发展在于内部的矛盾性的论述何等的接近和近似。探春有政治家的头脑!有辩证法的思想!当然,这探春的思想其实是曹雪芹的思想的反映!曹雪芹是从封建贵族大家庭的斗争中“翻过筋斗过来的”,因而对此有深刻而丰富的体验和认识。这种体验和认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封建贵族大家庭内部夺权争利、鸡争鹅斗、“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各种矛盾,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达到了无与论比的真实和深刻,成为我国小说中描写诸种矛盾的顶峰。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生动地描写和揭示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极盛而衰的巨大变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这个衰败过程的规律性的东西。贾府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和结局,对人们的可贵的启示在于,贾家的衰败和殁落,不是那一个人的偶然过失和罪过,也不是那一个人的无能,也不是某个孤立、偶然的事件造成的。而是沿着一条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变化的。从头到尾向读者阐述了“盛筵必散”“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样一条人生哲理。而这三者又是水乳交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一个充满哲理思想的艺术世界中感悟人生的沧桑变化。

这里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注意的是,曹雪芹生活在清朝的“康乾盛世”。在这样的“盛世”里写出这样一部书是很不容易的。《红楼梦》其实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我们现在的人,用现在的正确观点和历史知识看二百多年前的“形势”,都十分清楚当时的社会是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可生活在当时的人们的认识就不一样了,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那是正逢所谓“盛世”。许多人还陶醉在“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是黛玉在元妃省亲时替宝玉写的诗,可以看作是他们的思想反映,并不代表作者的思想)之中,雪芹能在康乾盛世时,看到社会的腐败和堕落,感觉到了危机,预见到了必然灭亡的命运。《红楼梦》写出一个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殁落过程,并且深刻地揭示其“物壮则老”“富贵盈室,莫之能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那是十分不容易的。没有政治家的头脑,哲学家的远见,没有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不能写出来的。《红楼梦》写的虽然是一个家庭,但作品反映的却是整个清朝社会。贾府的衰落过程正是清朝衰落过程的缩影。作品写的贾府的“虚盛”“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上来了”的种种情形,也正是当时清朝“康乾盛世”社会的本质写照。描述和揭露的何其深刻,何其正确!这些,足以警告当世,垂戒后人。后来清朝历史的发展的过程,完全证实了曹雪芹的远见卓识。曹雪芹不但是个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还是个伟大的预言家!--预见到了清朝盛极必衰和必然没落的命运。这是现实主义写作方法的胜利,也是曹雪芹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识社会和进行文艺创作的胜利! 遗憾的是,当时清朝的统治者和许许多多的读者、研究者,都没有读懂,把它当作了一般的爱情小说了。为宝哥哥林妹妹空洒了不少眼泪。这些人其实是统统把“荒唐言”“假语村言”当真了。“甄士隐”不光是“真事隐”也是“真实(思想)隐”。是隐去了“盛世危言”的哲理思想。

参考资料:http://column.bokee.com/129247.html

“抄捡大观园”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事件之一。

正如脂砚斋所说:“……若无此一番更变,不独终无散场之局,且亦大不近乎情理。”它是贾府被抄的预演,从此,“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首先,它暴露贾府的房族矛盾。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宗法秩序不可动摇的一条。然而,贾府真正的当家人却是次子贾政夫妇。“绣春囊”一案既为邢夫人挑战王夫人以泄积怨找到理由,又成为凤姐治家不力的证据,一场族权的较量不可避免。其次,抄捡大观园暴露了叛逆者与卫道士之间的矛盾。大观园是贾府青年人的精神乐园,晴雯、司棋等青年女性不甘奴隶等级,有着做人的平等要求和尊严,从而触怒以王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法维护者,成为被剿杀的对象。探春因庶出地位亦成为抄家者眼中的“另类”,在这场风波中,她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不仅对抄家者予以反击,而且以清醒的眼光指出自相残杀的恶果:“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贾府内部的倾轧影射了封建上层统治集团的勾心斗角,贾府被抄而败则暗示出封建上统治集团在利益的角逐中分崩离析的结局。就此而言,“抄捡大观园”在全书中份量是不容忽视的。这回文字也显现了作者长于在冲突中刻画人物象,利用语言、动作展示人物性格的艺术功力。

我是回应第一位回答者的。
贾府衰落就只是一个减等世袭家族的衰落,跟整个社会的腐败和堕落有什么关系?楼主这一套分析模式陈僵化,扯得太空太大,也不符合基本事实。其实贾府如果重视教育,是可以避免衰落的。这样的例子在红楼梦文本里现成就有,比如贾雨村通过科举等于重振家业,林如海中了探花也避免了家族的衰落。贾家则教育投入不足,掌握家庭经济管理的贾政等人又过于疏懒,几乎不闻不问,一任贾琏等人胡作非为,才使得无人可以继世(探春虽有才,限于女性角色无法秉持家政)掌握家族经济。这是根本原因。
楼主的说法不通之处在于,贾府是衰落了,社会上其他家族都衰落了吗?还是只有一部分衰败消亡,又不断有新贵崛起?从大的格局上看,整个王朝社会的流动性是客观存在的,贾府等几个家族衰败并不能证明统治阶层衰落和整个社会的腐败衰落。
至于楼主说:“《红楼梦》写的虽然是一个家庭,但作品反映的却是整个清朝社会。贾府的衰落过程正是清朝衰落过程的缩影。”这话更不能成立。一、曹雪芹不是社会学家,没必要分析社会结构,进而劝世。二、贾家可以反映部分处于“末世”的贵族家庭,却不能代表所有的贵族世家,更不能反映整个社会,它只是一个点,以点代面,以贾府个体来代表所有贵族世家在逻辑上都不可取,何况代表广阔的清中叶社会?贾府衰落当然不能是“清朝衰落过程的缩影”。这种逻辑,就像“今天校车一颠小王的鼻子被车窗碰破了,这说明校车是一辆破车,应该报废”一样无稽、可笑。

按探春原话,"白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么大的家,若从外面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而且, 因为这一场抄捡, 赶走了一大批人,大观园自此正式衰败.


抄检大观园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红楼梦》中有何意义和作用
这是一个人人都不配有好命运的没落社会,更何况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连人身和性命都不能自主的婢女,她们的悲惨命运几乎是与生注定的。但凡在意识和情感上稍微流露出一点非奴性的“人性”,必将遭受戕害。所以“抄检大观园”是牵动全书的一个大转折、大波澜,预示着封建家族及封建社会无可挽回的崩溃...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有什么意义,表现了什么,简析一下,包括直接间接原因...
导火线:傻大姐误拾“绣春囊”交给了王夫人。直接原因:因“绣春囊”事件,惜春的丫鬟司琴与其表兄潘又安偷情被发现。意义表现:查抄大观园前,贾府的矛盾蜂起,鸡争鹅斗,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吃了我。查抄大观园之后,这种矛盾也就更加公开化,多样化,复杂化了。大观园承载了红楼儿女的欢声笑语,...

红楼梦里大观园因何被抄检?
直接原因是傻大姐在园内捡到遗落的绣春囊,深层次的原因则更为复杂,是贾府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所致。大观园是曹雪芹的理想存在,它的毁灭是《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核心所在。抄检大观园,是毁灭的开始,所以惊心动魄。

抄检大观园时,为什么探春发飙让人倍感悲凉?
探春是唯一一个敢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发飙的人,她不像林黛玉和薛宝钗那样有着寄人篱下的顾虑。作为本家人,探春更多的是为整个贾家考虑,而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表面上是为了揪出在背后淫乱的人,实际上是将贾府往深渊更推向一步。所以探春会发飙,她认为这种自己抄自己家的行为极端的愚蠢,但是她又无力...

《红楼梦》中为什么抄检大观园
抄检大观园这件事,是红楼梦里影响最大的事件,很多人都会认为,之所以会发生抄检大观园这样激烈的事件,导火索是因为贾母的粗使丫头傻大姐捡到的绣春囊。这个理解没错,正是因为绣春囊事件,王夫人因此怀疑到了侄女王熙凤身上,因为她是荣国府大管家,大观园也归她管,只有她有可能携带此物。王熙凤...

《红楼梦》后四十回错误之处有多少?
”这里高鹗还特意照应了一下抄检大观园的内容。五儿的死而复活,并从此一直活到最后,使读者觉得后面内容忽然失去了可信性。第二,在对贾府命运的安排上,曹雪芹在第五回的《红楼梦》十二曲的《飞鸟各投林》中用“好一似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预示了贾家“树倒狐狲散”的结局。在...

简述抄检大观园的经过及意义
抄检大观园发生在第七十四回,起因和经过大概是这样的:小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捡到一个绣春香囊,被邢夫人看到后将这个污秽之物送到王夫人之处,责问她是怎么管家的,王夫人差点没气死。王夫人找来王熙凤和众婆子媳妇商量对策,王熙凤建议以查王夫人房里失窃物品为由进园搜查,又怕得罪人,就推说担心...

抄检大观园的前因后果
抄检大观园的前因:“绣春囊”事件是导火索;王善保家的挑唆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丫环晴雯奇装打扮惹王夫人大为生气,这件事引起彻底爆发。抄检大观园的后果:邢夫人一派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尤其是王善保家的。那真是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王夫人和王熙凤逐渐理占上风,探春拒抄取得了大胜利...

为什么要抄检大观园
恐怕宝玉前途尽毁不说,贾政真的要打死她唯一的儿子了,王夫人瞬间乱了方寸,心里想到的只有宝玉一个,真的怕大观园里的丫头带坏了宝玉,所以发动了针对大观园里的未婚丫头们的抄捡行动。《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的一个选段,原题为“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人杜绝宁国府”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

红楼梦——为何要抄大观园?他们到底想抄检出什么?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其寓意是相当深刻的。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女们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及社会理想,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主子与丫鬟之间几乎忽略了等级差别。里面没有功名利禄等世俗愿望的干扰,也没有外面世界的污浊...

通化县17822034527: 为什么说"抄检大观圆"预示着贾府的衰落 -
石宗瑞达: 个人认为是这是贾府在朝廷势力的衰落的具体表现. 而且被抄完也人去园空了

通化县17822034527: 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剧情最后贾府为什么被抄?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贾府的衰败..? -
石宗瑞达: 贾府衰败有其必然性、并与元春的命运有着一致性、四大家族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是封建社会腐朽没落的结果

通化县17822034527: 抄捡大观园是谁的主意?凤姐主持抄捡大观园是否出于本意? -
石宗瑞达: 王夫人抄捡大观园是贾家败落的一个“异兆”.先是大观园的“内抄”,后隐荣国府的“外抄”,预示着贾家的土崩瓦解.凤姐抄检大观园,是违心的的.事情起因是傻大姐在大观园拾得一个绣春囊.上面绣着“两个妖精打架”的春宫画.新夫人拿到,作为向王夫人大兴问罪之师的把柄.

通化县17822034527: 王夫人为什么要抄检大观园? -
石宗瑞达: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其寓意是相当深刻的.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女们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及社会理想,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主子与丫鬟之间几乎忽...

通化县17822034527: 大观园来由及抄大观园原因 -
石宗瑞达: 大观园是贾府为贵妃省亲而修建的行宫别墅.是贾元春省亲时,接受朝觐和驻跸的场所. 抄检大观园是由于傻大姐见到了绣春囊且交给了邢夫人,引起王夫人震惊,引发大观园内部抄检和惩办.捡到者如果是别人,自然会意识到其中厉害,可傻...

通化县17822034527: 抄贾府和抄大观园是一个事情吗 -
石宗瑞达: 当然不是,抄大观园是王夫人带头清理园子里的下人的,抄贾府是最后导致贾府衰败的事件,是朝廷下令的

通化县17822034527: 试评论<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的情节,领会作者是怎样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的 -
石宗瑞达: 抄检大观园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一个情节. 这个时候应该是是贾家矛盾的一个高潮,也为日后贾家被朝廷抄家埋下了伏笔. 因为其中有一句“你们还说人家甄家自己抄完外面的就抄进来了”,可见当时不仅仅是大观园里面矛盾重重,外面的政治斗争也相当激烈.其中一直是贾家的影子状态存在的甄家就已经倒台了. 而其在后面我们能读到甄家的女眷们来到了贾家,还带了东西.这点要留意,戴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转移的财产,或者是他们当初设计谋反用的书信——总之是很隐蔽很见不得人的东西. 而这个,就是日后贾家被抄后推也推不掉罪证. 这与段写得很热闹,就像平常人家一次检查,其实作者为日后埋下了很恐怖的伏笔……

通化县17822034527: 红楼梦第74回,探春为何生气? -
石宗瑞达: 1、探春是最关注家族命运的“政治家”,她为贾府上下的“自杀自灭”而痛心疾首.在她的心目中,“抄检大观园”对贾府来说,就是“自杀自灭”的奇耻大辱. 2、探春是庶出,因为这个身份她有很强的自尊心,王善宝家竟然掀起她的衣襟,探春素来和这些奴才不合,这次又受到怀疑,对于一个女儿家在众人面前受到如此大辱,生气也就不为过了

通化县17822034527: 抄检大观园是探春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 -
石宗瑞达: 探春身为贾府三小姐,竟然因为春宫绣囊一事被抄捡,当然会非常气愤,何况当时贾府已经开始没落,探春也感觉到了家庭气数将尽,上边皇上还没有抄家,倒是自家抄起来了,再加上一个不识趣的老婆子竟然去搜她的身,豪门小姐何曾受过如此侮辱,所以探春发飙了.

通化县17822034527: 抄检大观园的原因是什么 -
石宗瑞达: 由于傻大姐见到了绣春囊且交给了邢夫人,引起王夫人震惊,引发大观园内部抄检和惩办.捡到者如果是别人,自然会意识到其中厉害,可傻大姐不会;若碰到的是凤姐,也会被掩盖过去;正是这些所有的巧合促成了事情的发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