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中有关陆小曼那篇文章

作者&投稿:允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者里雪小婵写陆小曼的那篇文章~

雪小婵写陆小曼文章的不少,要是知道是哪一期的就更好了。内容太多,不好复制,我就给个网址链接,你自己去看看吧,希望是你所要的那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daf2801008d7w.html

读者上的确有 应该是零六、七、八年的

好像是《鸦片香》。记得以前看过,我认识陆小曼,是二十年代初期。那时我在北京暂住,胡适之、徐志摩和张歆海(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先后来看我。胡适之对我说:“海粟,你到北平来,应该见一个人,才不虚此行。”我问是哪一个?他严肃地答道:“北平有名的王太太!你到了北平,不见王太太,等于没到过北平。”我在他们的怂恿下,决意去看一看。当时我们都还是翩翩少年,脑子里罗曼蒂克的念头很多。我还特地剃了胡子,换了衣裳,适之虽是中式袍褂,但也很修饰。雇了三辆黄包车,在一家朱红漆的墙门前停下,进了会客室。当底下人通报说“小姐就来”时,我纳闷:我们要见的是一位太太,就是还年轻,怎么叫“小姐”呢?

谁知站在我们面前的竟是一位美艳绝伦、光彩照人的少女。“啊!她就是陆小曼!”我在心里自己回答:“这位女士真配叫陆小曼!”

“刘先生,您请坐。”小曼听了胡适之的介绍,很殷勤地招待我,并且自荐地提到她学过绘画,希望我能帮助她。

“是啊,你们还是同行呢!”胡适之笑道。

“哦,王太太应该会作画!”我说。

“海粟,你应该收这位女弟子!”适之说。

“如果刘先生肯收,我就叩头了!”小曼银铃般的笑声,使我不安起来。

徐志摩接着就赶来了。但是奇怪,他微笑着和小曼打了招呼,却不说话。席间,他总是用眼神而不用嘴巴。我想,豪饮且健谈的志摩,怎么今天拙于言辞了?也许被王太太的睿智和辩才所慑服了?

小曼的父母出来,我才知道是我们常州的乡贤,且是父执。他们伉俪也很器重我,自然交谊深了一层。

陆家原是常州的望族,世代书香,加上陆老先生是学者兼外交官,很有学问,因此小曼家学渊源,自小就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她9岁随父到北京,后来在北京教会学校圣心学堂读完中学课程,法文的基础已很好。15岁起,又专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她英文。3年后,她的英文也很流利了。18岁开始,北京社教界已经传闻有一位外交官的掌上明珠,能诗能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并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因此,北京许多大家子弟和少年得志的新贵,都想和她接近,求亲者来自四面八方。但是她在19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了无锡人王赓。王赓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军校攻军事,他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1918年回国,第二年,顾维钧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我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王赓任武官。

王赓比小曼年纪大得多,做事干练沉着,但是在家庭生活上,他缺乏吸引力。王赓对小曼是很宠爱的,但是,他像一个大哥哥哄小妹妹那样,爱护有余,而温情不足,小曼对他自然是敬多而爱少。这一对夫妇,实际上有点封建包办,因此,虽新婚不久,但在夫妇的形式下,中间空白不少。后来,王赓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长,小曼不愿去东北,仍住在娘家,因此感情上更加淡漠了。双方都深知这点,但由于都讲究品德和信守,暂时还是相安无事的。

徐志摩与王赓原是好友,经常在一起,每当星期日,他常与小曼夫妇到西山看红叶,来到今雨轩喝茶,或去舞厅跳舞。小曼爱好文艺,对志摩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自然是很敬仰的,因此经常向他请教一些文艺上的事,感情虽很融洽,但很纯真。王赓在北京时,因事忙,有时不能陪小曼出游,就邀志摩代劳。起初,志摩也出于友情难却,加上对小曼印象极好,也就乐于充其任。但是,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何况爱好相同,意趣相投,共同语言一多,谈话内容就丰富了。自从王赓调任哈尔滨后,志摩和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了。那时候,虽然社交已经公开,但是北京的封建意识还是很浓的。社会上对这两位男女才子本来刮目相看,他们的接触一多,就瞠目起来,流言蜚语也就离奇了。这些不负责任的流言,就给他们的交往带来压力。人的感情也真奇怪,越是出现压力,越是有人误解和非难,越要斗争,感情也越深了。因此,他们很自然地从友情发展为爱情。志摩当时是比较能克制的,因为一个使君有妇,一个罗敷有夫,他立即想到悬崖勒马,以免掉进爱情的深深的旋涡中不能自拔。因此他在1925年赴欧洲,以便使爱情的火焰冷却下来。但是到了柏林,感情上受到新的打击,他心爱的儿子彼得已经在一周前夭折了。志摩在悲伤之余,更觉在异国有飘泊之感。这时,他突然接到小曼病重的电报,他又不顾一切地回到北京。这一回来,两人更难舍难分了。志摩与幼仪的婚约也在此时解除。

用小曼自己的话来说:“他给我的那一片纯洁的真情,使我不能不还他整个的从来没有给过人的爱!”

我后来回想到,那天随适之、志摩等第一次去陆家,就已经觉察到志摩和小曼的眼神不对,似乎心神不定的样子。那时,他们已经难舍难分了。小曼对我很敬重,她拿出自己的许多字和画来给我看,要我批评。我对她说:“你的才气,可以在画中看到,有韵味,感觉很好,有艺术家的气质,但笔力还不够老练,要坚持画下去,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画家!”听了我的话,小曼倒还沉静,可是志摩已经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他握着我的手说:“海粟,你真有眼力!”当时我心想:你激动什么?

那天晚上,志摩又到我的房间里来。我感觉到他想和我谈什么,又似乎有难言之隐,忙问:“你有什么心事?”“怎么?你看出来了?”

我单刀直入地问:“你老实讲,和小曼相爱多久了?”

“你怎么知道?”

“你们的眼睛告诉我的。”

“我和她认识才两年多,现在已经不能自拔了。”

“你和幼仪之间的关系呢?”我问。

“我和幼仪也是强撮合的。这一点,她哥哥歆海最清楚。”他说。

他于是详细地介绍了与小曼相识到相爱的过程。他要我想想办法。

我起初很为难,因为三角中的人都是风云人物。可是,他再三说:“这样下去,小曼是要愁坏的,她太苦了,身体也会垮的。”其实,他自己正是如此。

这句话打动了我。我自己也是为了婚姻自由逃过婚的。当时,以反封建为己任的我,正当25岁,血气方刚,看到好友如此痛苦,我终于答应去试试。

小曼母亲听完我的叙述,叹息道:“我们何尝不知道。可是因为我们夫妇都喜欢王赓,才把亲事定下来的。我们对志摩印象也不坏,只是人言可畏啊!”

我就提出许多因婚姻不自愿而酿出的悲剧。并且希望长辈要为儿女真正的幸福而做出果断的抉择。老太太是有学问的人,她答应说服王赓。我们就商定,我陪她母女去上海,由她出面找王赓,我再出马。当时王赓正好在沪出公差。

当我决定陪小曼母女去上海时,志摩高兴得像个孩子,他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我说:“志摩,你不要想得太乐观,这件事不是简单的。”

志摩说:“只要你肯用心去办,准能办好,我也只有把希望放在你身上了。”

有趣的是,当我们到上海还未立定脚跟,志摩又追随到了上海。当时,他说是和我讨论学术的事,其实,还是紧盯小曼不放。

那时,我从来未做过婚姻上撮合的事,这次也是“逼上梁山”的。到上海第三天,我就在功德林设宴请客。

我请的主客,除了小曼母女和王赓外,还有唐瑛和杨铨,同时还请了李祖德、张君劢(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唐瑛的哥哥唐腴庐。志摩既是客位,又帮我张罗,亦有半个主人的地位。志摩原来是巴望我举行这次活动的,但是临场未免紧张。因为志摩生性忠厚,他虽然狂热地恋着小曼,但是他毕竟是个笃诚君子,虽然明知小曼与王赓之间并无真诚的感情,但是要在这个时候,要他公然从王赓的手里夺走他名分已定的妻子,作为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家,头脑里的封建主义束缚总不是那么容易冲破。

我就开始斟酌自己的话题,因此稍稍有点沉默。这时候,张君劢忍不住了:“海粟!你这‘艺术叛徒’又要搞啥花样了?”

张君劢这句话提醒了我。我就在祝酒时以反封建为话题,先谈人生与爱情的关系,又谈到伉俪之情应建筑在相互之间感情融洽、情趣相投的基础上。王赓也是极聪明的,他终于觉察到我的用意,和这席宴会的宗旨。他终于举杯向我、向志摩、向其他人,自然也向小曼,说:“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幸福干杯!”

宴会后,王赓推托有事,要小曼随老太太回去,他先走了。后来,我不知道她母女怎样同王赓说的,但是据说王赓终于同意解除婚约。得到王赓的同意,陆太太才和陆先生讲明。陆先生是有名望的读书人,他起初自然不赞成,认为有辱家声。但是王赓都已经同意了,他反对有什么用?何况徐志摩也是他所喜欢的青年。他最后摇摇头说:“我不管,你们自己闯的祸,自己收场!”小曼高兴极了,她终于摆脱了这桩婚事,得到了自由。她噙着兴奋的泪花对我说:“海粟先生,谢谢你为我们创造新的生活出了大力!”勇敢的小曼自然要创造新的生活的,她的理想自然和她本人一样美好。但是现实生活使她的美好愿望暗淡了……

首先是志摩的父亲大为反对。他认为这是一件有辱门第的事情,因此后来虽然经过我们多方的斡旋,他勉强收了成命,但是对志摩夫妇的感情很淡薄的了。志摩婚后,夫妇俩就被严父禁锢在老家硖石,不许出来,并且给以极微薄的生活费。老太爷始终不去,也一直不见新媳妇,自负和自尊的小曼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打击,她是出乎意外的。因此,新婚不久,她病了,而且得了肺病。

志摩在1926年10月和11月三次给我来信,这三封信都是志摩写的,但小曼的情状,活现纸上,我觉得难受。洒脱的徐志摩,竟如此为穷愁而哀诉;豪情的小曼,竟对我缄默起来。她非不能作书,是不愿作,因无话可说。我自然尽力周济一点。他夫妇再三邀我去硖石小住,我知道盛情可感,但是他们饮食难备。我终于去了一次,却常要志摩来沪,让他带点吃用去慰小曼。志摩在1927年2月15日从上海返硖石后,来信说:“自昨空手枵囊而去,饱腹满载以归,幸运何似!”

不久,我就出国了。因为国民党“清共”“四·一二”后,不仅进步文化人横遭诬攀比附,连我这个落拓画家也因为有一些信仰马列的朋友,被暗中调查起来。国事蜩螗,政事混乱,空气自然沉闷,我就和几个朋友到了巴黎,心里常惦念着局处乡间的志摩和小曼。但是,他们的生活益发穷愁了。当初小曼在北方时,名满京华,挥金如土,如今生活艰难,化妆品和生活用品都不周全了。使我最不忍的是,1930年7月8日志摩代小曼写的一封信中写了这样一段:“前托梁君代买廉价小绸帕,但不知如何?……小曼仍要绸丝帕Pon Marehe的,上次即与梁君同去买的。可否请兄代垫付……另买些小帕子寄来。小曼当感念不置也。”

12月10日,他回信中说:“此间生活,如蹈大泽,无可攀援,费容支撑,且为奈何。……小曼得帕如小儿得饼,极快乐,嘱代谢,想是夫人之惠也。”

我不忍再抄旧信,也不忍再叙述小曼与志摩结合后的不幸处境了。志摩是我的挚友,在文学和人品上,我是极推崇他的,但是他性格上的懦弱,还有一点中国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读书人的软弱和天真,未能帮小曼和自己冲破封建卫道士的精神桎梏。他不幸早故,小曼虽一直到六十年代才逝世,但终于不得志。一代才女,旷世美人,竟在充满封建制度的封建意识包围中抑郁而死。小曼留下许多诗文、小说、绘画,都是极有灵气、极有成就的。

现在,小曼已早做故人,她的丰采和文采,她的豪情和柔情,都变做一杯黄土,满目蒿草了。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我们,将如何对待今天的陆小曼?将用什么态度来支持和帮助崭新的陆小曼呢?

徐志摩和陆小曼

Author :刘海粟

Issue : 总第 79期

Provenance :文化娱乐

Date :1986.1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我认识陆小曼,是二十年代初期。那时我在北京暂住,胡适之、徐志摩和张歆海(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先后来看我。胡适之对我说:“海粟,你到北平来,应该见一个人,才不虚此行。”我问是哪一个?他严肃地答道:“北平有名的王太太!你到了北平,不见王太太,等于没到过北平。”我在他们的怂恿下,决意去看一看。当时我们都还是翩翩少年,脑子里罗曼蒂克的念头很多。我还特地剃了胡子,换了衣裳,适之虽是中式袍褂,但也很修饰。雇了三辆黄包车,在一家朱红漆的墙门前停下,进了会客室。当底下人通报说“小姐就来”时,我纳闷:我们要见的是一位太太,就是还年轻,怎么叫“小姐”呢?

谁知站在我们面前的竟是一位美艳绝伦、光彩照人的少女。“啊!她就是陆小曼!”我在心里自己回答:“这位女士真配叫陆小曼!”

“刘先生,您请坐。”小曼听了胡适之的介绍,很殷勤地招待我,并且自荐地提到她学过绘画,希望我能帮助她。

“是啊,你们还是同行呢!”胡适之笑道。

“哦,王太太应该会作画!”我说。

“海粟,你应该收这位女弟子!”适之说。

“如果刘先生肯收,我就叩头了!”小曼银铃般的笑声,使我不安起来。

徐志摩接着就赶来了。但是奇怪,他微笑着和小曼打了招呼,却不说话。席间,他总是用眼神而不用嘴巴。我想,豪饮且健谈的志摩,怎么今天拙于言辞了?也许被王太太的睿智和辩才所慑服了?

小曼的父母出来,我才知道是我们常州的乡贤,且是父执。他们伉俪也很器重我,自然交谊深了一层。

陆家原是常州的望族,世代书香,加上陆老先生是学者兼外交官,很有学问,因此小曼家学渊源,自小就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她9岁随父到北京,后来在北京教会学校圣心学堂读完中学课程,法文的基础已很好。15岁起,又专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她英文。3年后,她的英文也很流利了。18岁开始,北京社教界已经传闻有一位外交官的掌上明珠,能诗能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并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因此,北京许多大家子弟和少年得志的新贵,都想和她接近,求亲者来自四面八方。但是她在19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了无锡人王赓。王赓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军校攻军事,他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1918年回国,第二年,顾维钧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我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王赓任武官。

王赓比小曼年纪大得多,做事干练沉着,但是在家庭生活上,他缺乏吸引力。王赓对小曼是很宠爱的,但是,他像一个大哥哥哄小妹妹那样,爱护有余,而温情不足,小曼对他自然是敬多而爱少。这一对夫妇,实际上有点封建包办,因此,虽新婚不久,但在夫妇的形式下,中间空白不少。后来,王赓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长,小曼不愿去东北,仍住在娘家,因此感情上更加淡漠了。双方都深知这点,但由于都讲究品德和信守,暂时还是相安无事的。

徐志摩与王赓原是好友,经常在一起,每当星期日,他常与小曼夫妇到西山看红叶,来到今雨轩喝茶,或去舞厅跳舞。小曼爱好文艺,对志摩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自然是很敬仰的,因此经常向他请教一些文艺上的事,感情虽很融洽,但很纯真。王赓在北京时,因事忙,有时不能陪小曼出游,就邀志摩代劳。起初,志摩也出于友情难却,加上对小曼印象极好,也就乐于充其任。但是,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何况爱好相同,意趣相投,共同语言一多,谈话内容就丰富了。自从王赓调任哈尔滨后,志摩和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了。那时候,虽然社交已经公开,但是北京的封建意识还是很浓的。社会上对这两位男女才子本来刮目相看,他们的接触一多,就瞠目起来,流言蜚语也就离奇了。这些不负责任的流言,就给他们的交往带来压力。人的感情也真奇怪,越是出现压力,越是有人误解和非难,越要斗争,感情也越深了。因此,他们很自然地从友情发展为爱情。志摩当时是比较能克制的,因为一个使君有妇,一个罗敷有夫,他立即想到悬崖勒马,以免掉进爱情的深深的旋涡中不能自拔。因此他在1925年赴欧洲,以便使爱情的火焰冷却下来。但是到了柏林,感情上受到新的打击,他心爱的儿子彼得已经在一周前夭折了。志摩在悲伤之余,更觉在异国有飘泊之感。这时,他突然接到小曼病重的电报,他又不顾一切地回到北京。这一回来,两人更难舍难分了。志摩与幼仪的婚约也在此时解除。

用小曼自己的话来说:“他给我的那一片纯洁的真情,使我不能不还他整个的从来没有给过人的爱!”

我后来回想到,那天随适之、志摩等第一次去陆家,就已经觉察到志摩和小曼的眼神不对,似乎心神不定的样子。那时,他们已经难舍难分了。小曼对我很敬重,她拿出自己的许多字和画来给我看,要我批评。我对她说:“你的才气,可以在画中看到,有韵味,感觉很好,有艺术家的气质,但笔力还不够老练,要坚持画下去,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画家!”听了我的话,小曼倒还沉静,可是志摩已经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他握着我的手说:“海粟,你真有眼力!”当时我心想:你激动什么?

那天晚上,志摩又到我的房间里来。我感觉到他想和我谈什么,又似乎有难言之隐,忙问:“你有什么心事?”“怎么?你看出来了?”

我单刀直入地问:“你老实讲,和小曼相爱多久了?”

“你怎么知道?”

“你们的眼睛告诉我的。”

“我和她认识才两年多,现在已经不能自拔了。”

“你和幼仪之间的关系呢?”我问。

“我和幼仪也是强撮合的。这一点,她哥哥歆海最清楚。”他说。

他于是详细地介绍了与小曼相识到相爱的过程。他要我想想办法。

我起初很为难,因为三角中的人都是风云人物。可是,他再三说:“这样下去,小曼是要愁坏的,她太苦了,身体也会垮的。”其实,他自己正是如此。

这句话打动了我。我自己也是为了婚姻自由逃过婚的。当时,以反封建为己任的我,正当25岁,血气方刚,看到好友如此痛苦,我终于答应去试试。

小曼母亲听完我的叙述,叹息道:“我们何尝不知道。可是因为我们夫妇都喜欢王赓,才把亲事定下来的。我们对志摩印象也不坏,只是人言可畏啊!”

我就提出许多因婚姻不自愿而酿出的悲剧。并且希望长辈要为儿女真正的幸福而做出果断的抉择。老太太是有学问的人,她答应说服王赓。我们就商定,我陪她母女去上海,由她出面找王赓,我再出马。当时王赓正好在沪出公差。

当我决定陪小曼母女去上海时,志摩高兴得像个孩子,他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我说:“志摩,你不要想得太乐观,这件事不是简单的。”

志摩说:“只要你肯用心去办,准能办好,我也只有把希望放在你身上了。”

有趣的是,当我们到上海还未立定脚跟,志摩又追随到了上海。当时,他说是和我讨论学术的事,其实,还是紧盯小曼不放。

那时,我从来未做过婚姻上撮合的事,这次也是“逼上梁山”的。到上海第三天,我就在功德林设宴请客。

我请的主客,除了小曼母女和王赓外,还有唐瑛和杨铨,同时还请了李祖德、张君劢(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唐瑛的哥哥唐腴庐。志摩既是客位,又帮我张罗,亦有半个主人的地位。志摩原来是巴望我举行这次活动的,但是临场未免紧张。因为志摩生性忠厚,他虽然狂热地恋着小曼,但是他毕竟是个笃诚君子,虽然明知小曼与王赓之间并无真诚的感情,但是要在这个时候,要他公然从王赓的手里夺走他名分已定的妻子,作为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家,头脑里的封建主义束缚总不是那么容易冲破。

我就开始斟酌自己的话题,因此稍稍有点沉默。这时候,张君劢忍不住了:“海粟!你这‘艺术叛徒’又要搞啥花样了?”

张君劢这句话提醒了我。我就在祝酒时以反封建为话题,先谈人生与爱情的关系,又谈到伉俪之情应建筑在相互之间感情融洽、情趣相投的基础上。王赓也是极聪明的,他终于觉察到我的用意,和这席宴会的宗旨。他终于举杯向我、向志摩、向其他人,自然也向小曼,说:“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幸福干杯!”

宴会后,王赓推托有事,要小曼随老太太回去,他先走了。后来,我不知道她母女怎样同王赓说的,但是据说王赓终于同意解除婚约。得到王赓的同意,陆太太才和陆先生讲明。陆先生是有名望的读书人,他起初自然不赞成,认为有辱家声。但是王赓都已经同意了,他反对有什么用?何况徐志摩也是他所喜欢的青年。他最后摇摇头说:“我不管,你们自己闯的祸,自己收场!”小曼高兴极了,她终于摆脱了这桩婚事,得到了自由。她噙着兴奋的泪花对我说:“海粟先生,谢谢你为我们创造新的生活出了大力!”勇敢的小曼自然要创造新的生活的,她的理想自然和她本人一样美好。但是现实生活使她的美好愿望暗淡了……

首先是志摩的父亲大为反对。他认为这是一件有辱门第的事情,因此后来虽然经过我们多方的斡旋,他勉强收了成命,但是对志摩夫妇的感情很淡薄的了。志摩婚后,夫妇俩就被严父禁锢在老家硖石,不许出来,并且给以极微薄的生活费。老太爷始终不去,也一直不见新媳妇,自负和自尊的小曼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打击,她是出乎意外的。因此,新婚不久,她病了,而且得了肺病。

志摩在1926年10月和11月三次给我来信,这三封信都是志摩写的,但小曼的情状,活现纸上,我觉得难受。洒脱的徐志摩,竟如此为穷愁而哀诉;豪情的小曼,竟对我缄默起来。她非不能作书,是不愿作,因无话可说。我自然尽力周济一点。他夫妇再三邀我去硖石小住,我知道盛情可感,但是他们饮食难备。我终于去了一次,却常要志摩来沪,让他带点吃用去慰小曼。志摩在1927年2月15日从上海返硖石后,来信说:“自昨空手枵囊而去,饱腹满载以归,幸运何似!”

不久,我就出国了。因为国民党“清共”“四·一二”后,不仅进步文化人横遭诬攀比附,连我这个落拓画家也因为有一些信仰马列的朋友,被暗中调查起来。国事蜩螗,政事混乱,空气自然沉闷,我就和几个朋友到了巴黎,心里常惦念着局处乡间的志摩和小曼。但是,他们的生活益发穷愁了。当初小曼在北方时,名满京华,挥金如土,如今生活艰难,化妆品和生活用品都不周全了。使我最不忍的是,1930年7月8日志摩代小曼写的一封信中写了这样一段:“前托梁君代买廉价小绸帕,但不知如何?……小曼仍要绸丝帕Pon Marehe的,上次即与梁君同去买的。可否请兄代垫付……另买些小帕子寄来。小曼当感念不置也。”

12月10日,他回信中说:“此间生活,如蹈大泽,无可攀援,费容支撑,且为奈何。……小曼得帕如小儿得饼,极快乐,嘱代谢,想是夫人之惠也。”

我不忍再抄旧信,也不忍再叙述小曼与志摩结合后的不幸处境了。志摩是我的挚友,在文学和人品上,我是极推崇他的,但是他性格上的懦弱,还有一点中国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读书人的软弱和天真,未能帮小曼和自己冲破封建卫道士的精神桎梏。他不幸早故,小曼虽一直到六十年代才逝世,但终于不得志。一代才女,旷世美人,竟在充满封建制度的封建意识包围中抑郁而死。小曼留下许多诗文、小说、绘画,都是极有灵气、极有成就的。

现在,小曼已早做故人,她的丰采和文采,她的豪情和柔情,都变做一杯黄土,满目蒿草了。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我们,将如何对待今天的陆小曼?将用什么态度来支持和帮助崭新的陆小曼呢?

叫<鸦片香>

是不是叫一念?开头是:六岁,我随母亲赴京依父度日。自幼·····

上读者网站看一下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赏析
可见,这首诗正是他内心的启示,精神的呼唤,生活困境的反映。《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首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当这首诗出版后,公众都知道它是太阳的儿子。整首诗共有四节,每节都有相同的前三句话。这种刻意安排的旋律组合,在诗中渲染出“梦”的气氛,也给吟唱者增添了一点“...

魔发达人陆小曼简介
陆小曼 《女人我最大》常态性发型师。大家都尊称她为“小曼老师”。1977年出生 A型天蝎座 *云林麦寮人 *家中排行老二 *13岁进入美发业做学徒 *18岁升任设计师 *24岁荣获L’OREAL台湾区第一届COLOUR TROPHY大赛冠军 *25岁荣获L’OREAL之邀,担任2002年COLOUR TROPHY国际美发大会以个人秀开场演出...

孙亦飞:志摩 我不愿打搅你的梦
而徐志摩坐在上面,实在是让人不能苟同,然而徐志摩在自己的新婚梦中,对一切的一切都是充满亢奋,粉色更是激发了他的浪漫与 *** ,在眉轩室里,他写下了蜜月日记《眉轩琐语》的首篇。浪漫的 *** 让他一发不可收拾,给小曼的情书,日记,更多的是留下了徐志摩对陆小曼的深情厚爱,在小屋里留下了千古绝唱。 这就...

林徽因和冰心是怎么结怨的?
冰心晚年(92岁)接受采访时,正好发生一件“小说影射侵犯名誉权”的文坛大案子,冰心借此机会表白:“《太太的客厅》那篇,萧乾认为写的是林徽因,其实(原型)是陆小曼,”冰心特别举出一个证据:小说描写“客厅里挂的全是她(陆小曼)的照片。”此话是1992年冰心对两位来访者说的,存有记录稿。可见...

冰心对林徽因真的有过节吗?
之后,据文洁若的姐姐讲,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以及客厅中出现的诗人分别以林徽因和徐志摩为原型。在徐志摩坐飞机不幸惨遭横祸后,家人经常会谈论到徐志摩,偶尔也会聊到徐志摩与陆小曼二人曾经的风流韵事。当文洁若的这篇文章流传开来后,迅速被人觉得当初冰心所描写的“太太”这一角色完全是为了嘲讽林徽因。

读《徐志摩诗文集》,他在飞机坠毁的那刻会想到三个女人中哪一个?
在三十六载短暂而又浪漫的人生中,徐志摩先后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位女性产生情感纠葛,而最纯真、最动人的是他与张幼仪离异之后,与林徽因失恋之后,遇到了陆小曼,很快与陆小曼坠入爱河,爱得轰轰烈烈,爱得死去活来。1.在《徐志摩诗集》中开篇就写出:诗人哟!你是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哟! 你是思想艺术的集成者哟!

电视剧谜道中的陆小曼扮演者
电视剧谜道中的陆小曼扮演者是蒋梦婕。《谜道》由程兵执导,赵志刚、申泽华主演的电视剧。该剧以大渡口“蝶变”的城市形象为背景,“谜道”为看点,集悬疑、探险、传奇、风情、寻宝等多种元素为一体,是一部以盗墓为题材的现代都市情感时尚大戏。该剧取材于乾隆私生女玉香公主和一个猎手由一对玉镯而起的...

第十一次应聘
第十一次应聘 随着涌动的人流,陆小曼第11次走进招聘现场。与大多数求职者不同,陆小曼既未刻意修饰自己,也未携带求职资料,这反而让她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超凡脱俗。按理说,凭陆小曼名牌大学经管专业高材生的条件,轻轻松松找份工作应该不成问题。然而事实偏偏是,陆小曼不仅破了母校毕业生连续10次求职...

陆小曼真的不肯为徐志摩收尸吗
至于书中所说陆小曼不肯相信那是徐志摩的遗体,或许她确实在过于惊愕、悲痛、后悔的情况下,说过“我不相信他会死”之类的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写者断章取义,都是人之常情。很多人看《人间四月天》,觉得这电视剧特别好,主要是剧情编得符合人心,演员又把这剧本演得好。演员们是优秀的,...

张幼仪:没被富养过的女孩,才更要自爱
她有许多要做的事,她要去追求自己曾经想成为的自己。 离婚多年后,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开始聊天,徐志摩甚至开始能够欣赏她。 他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提及张幼仪时说:“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她事业成功,让人信赖和尊敬。 13 我看到了一张40岁的张幼仪的照片,...

镇康县18997056238: 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时,胡适当的证婚人,另外有人送了一首诗给他们,有谁知道知道这首诗的,我记得以前《 -
牛和山海: 你是不是记错了,当时徐和陆结婚是大逆不道的,有悖伦理道德的,不被世人所接受的事情,除了郁达夫理解他们,胡适支持他们,别的都是反对的.你可能是说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在证婚时给徐志摩的告诫吧里面有这样一段,够得上猛料了:...

镇康县18997056238: 谁有一篇关于陆小曼的人物评论作文啊?2000字左右!!急求~~ -
牛和山海: 上世纪陆小曼的文学写作尚未为人所知的时 候,我写过一篇评介文章《陆小 曼的小说》.去秋至今春《文汇读 书周报》陆续三次刊出陆小曼一 批佚文、佚诗,而出版((陆小曼诗 文》和《陆小曼传》也是前不多 久的事,听说《图说陆小曼》...

镇康县18997056238: 陆小曼才华被婚恋故事淹没 -
牛和山海: 英雄所见略同!有篇文章请你参考!陆小曼:她的才华被婚恋故事淹没陆小曼几乎是仅仅因为与名人的婚恋纠葛,自己也成为近代名人的.对于有些人,要讲述陆小曼,不用徐志摩作为大料,几乎说不出来她是谁.而且相比林徽因,很多人对...

镇康县18997056238: 急求《读者》中的一篇文章《红裙子》 -
牛和山海: 红裙子》 作者:纳金最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辆出租车,一条红裙子. 出租车的主人,名叫老张,人与车相伴已有七个年头.对车,老张视如亲子.一年一年,老张衣带渐宽,又加腰椎肩盘突出,成日坐在车中,穿戴也愈渐邋遢,只...

镇康县18997056238: 《读者》中的一篇文章 和200字读后感 -
牛和山海: 《读者》读后感 看到同事桌上的《读者》,闲来无事下翻阅了一下,看到两篇文章有感.刘心武的《长吻蜂》,其中有段话颇有同感:“生命单纯,然而美丽.活着真好,尤其是能与自己以外的一切美好的东西相亲相爱,融为一体!生命能沉浸...

镇康县18997056238: 《读者》中的一篇文章. 好象是一粒佛珠与一个水仙花的爱情故事,在佛的安排下,他们痛苦的生活着. -
牛和山海: 是一粒佛珠和一朵青莲的故事吧.有两章《我是佛前的一粒佛珠》 《我是佛前的一朵青莲》 很感人的爱情故事, 多年前看过 一直记得 文笔很好 描写的既浪漫又凄美 之前还用它参加过学校的诗歌配乐朗诵.

镇康县18997056238: 寻找《读者》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孩子每天带着矿泉水上学,一天同学发现他瓶子里的是白开水,他感觉 -
牛和山海: 是《母亲的纯净水》,很感人的说,全文如下: 一瓶普通的纯净水,两块钱;一瓶名牌的纯净水,三块钱.真的不贵.每逢体育课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备在激烈地运动之后,可以酣畅地解渴.她也有.她的纯净水是乐百氏的,...

镇康县18997056238: 读《读者》有感 -
牛和山海: 虽然那已经是老《读者》了,但文章却依旧不老.那篇《爱的力量有多大》让我有感而发.文中,记叙了那么一件事:一位编辑找隔壁的小女孩,让她为他的杂志写一篇文章,小女孩花了三天,挤出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语句不同、没条理、...

镇康县18997056238: 在《读者》或《意林》上看到的这篇文章,关于婚外恋,但是是从女儿、妻子和丈夫不同角度描写的.现在急需 -
牛和山海: 采访的这天,子琦正发着高烧,但她坚持要来.坐在餐厅里的子琦很憔悴,面无表情,甚至连看我的力气都没有,但她仍然想说,仿佛只有这样她才能获得解脱.◆◆平静的恋情平静的婚姻 我19岁就来郑州了,先是给人家打工,后来自己开店...

镇康县18997056238: 《读者》中一篇文章的读后感 -
牛和山海: 看到同事桌上的《读者》,闲来无事下翻阅了一下,看到两篇文章有感. 刘心武的《长吻蜂》,其中有段话颇有同感:“生命单纯,然而美丽.活着真好,尤其是能与自己以外的一切美好的东西相亲相爱,融为一体!生命能沉浸在自己喜欢、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