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在法华会上三次拒绝舍利弗的请法

作者&投稿:圣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法华会上,舍利佛尊者三次请世尊讲什么法~

越来越离谱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这种妙法,不是任何时刻都可以听到的,要等到因缘成熟时,才能宣说。这种妙法有一个比喻,比喻成什么呢?比喻成‘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这种花, 只是开很短很短的时间即谢掉了,所以它就珍贵希有了。现在这种妙法和这种华是一样希有的。‘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佛所说的言词,都是真实不虚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虽然,这是开权显实的妙法。可是佛为真实的法而施一种权巧方便随宜说法,观机逗教,应人说法。‘意趣难解’:这其中的道理是不容易明白的。‘所以者何’:什么缘故不容易明白呢?‘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我用种种方便法和因缘来教化众生。‘譬喻言辞’:又举出一些譬喻的言词,来‘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这种法,不是用识心来分别思量,就能明白。不要用第六意识和第七分别识来揣测佛所说的法。‘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唯有佛和佛之间,才能知道这种法。‘所以者何’:这是什么道理呢?‘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是大事因缘呢?我们每一个人现在想一想,那一件事是我们的大事?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这个大事,到底是什么大事?这大事就不是小事,要是小事,就不会说是大事。这是很简单的一个答案。那么还有一个很深的解答,你们自己再想一想。那是非常之妙,妙到什么程度呢?妙到不能想像的程度、也就是不可思议。前边已经讲过,说是不可以‘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不分别,不思量’,这就是妙法。我叫你们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答覆,因为它是没有答案。此处讲得太奇怪了,本来有答案,为什么又说没有答案?因为现在释迦牟尼佛将欲入涅盘前,这个答覆唯有释迦牟尼佛,才能判断。我现在判断这个问题,还不够资格,所以我们大家最好是把这个问题忘了,不要去想它。可是,虽然说最好是忘了,但我相信各位一定忘不了,为什么?因为是大事因缘,非小事因缘故。是大事因缘怎么可以

忘了呢?你有什么法子可以把它忘了?忘不了的。忘不了那怎么办?只好弄明白它。讲来讲去,这一大事因缘,我还没有说出来,现在我要和盘托出。这个大事因缘,好像现在我手里拿著什么东西?你看见什么东西叫?这是大事因缘,你知道了就是大事因缘。你说有什么东西?你不知道?噢!这也是大事因缘。你看!有什么?什么也没有!这个大事因缘,也就是这样。大事因缘就是没有事,释迦牟尼佛要找一点事来做,也就为了要说法华经。说法华经就是大事因缘。那么法华经是说什么?是说法华经的妙法。这一种妙法是什么?是不能想的,你一想就不妙了,你一问是什么那就不妙了。那么,我们听经做什么?我们不听经不更妙了?谁叫你来的?你可以不听啊!



还有一件大事,我们人也不应该忘了,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死大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生、有死,要把生死的事情搞清楚,这个大事才算办完。你生死的问题不清楚,你的大事就没有完成。我们若想要知道这个大事因缘,先要知道小事因缘。你不知道小事因缘,就不知道大事因缘。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无明’而来。这‘无明’就是小事因缘,‘生死’就是大事因缘。为什么有生死?因为你有‘无明’,这‘无明’一有了,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疑心全都跑出来了。若没有‘无明’,这些问题一概都没有。有了‘无明’,就有了问题。有了问题,就有‘生死’。所以我们先要把小事的因缘弄清楚了,就会清楚大事因缘。为什么?因大事由小而变大的,小孩子由小长成大人,由大而老,由老而死。你若不知道根本的小事因缘,那么,大事因缘也不能解决,所以现在先要把无明破了,无明破了,就不会日积小业而酿成大灾,故这一大事因缘自然而然就了了。

您好,可以参考下这个:
9 矫情还是善巧

舍利弗当然还要继续请法。说此法会无数众生,都是曾经于过去诸佛种下善根,有慧根、有智慧、听了您老人家的说法,肯定会相信的。

世尊第三次拒绝。说如果讲这个的话,不仅一切世间人、天人都会惊疑,一些增上慢的出家人会堕入险坑,会害了他们。

舍利弗继续坚持,说:一定要讲啊。一定要讲啊。我们这么多人都是曾世世接受佛陀教化的,一定能够信受您所说的,一定能够获得殊胜的利益,令大家在此五浊恶世获得安隐快乐。

在《法华经》中这一方便品中,舍利弗三次请法,三次被拒。这可不是世尊矫情,非要人请法三次才行。很多人讲,这是体现对佛法的尊重。或许有。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

我们做个比喻,比如我有个宝贝,我想给你,但是如果这么直愣愣的给你的。一个是你未必认识,其次还会可能有副作用。比如引来盗匪的窥视,权力人物的关注,甚至亲朋好友的好奇,甚至错误的运用。如果因为这个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可能会害了你,可能你会有怨恨,怀疑等等问题。

那么一个圆满的方法是什么?我会说我这有个特别好的宝贝啊。有什么什么好处。然后你说你想要看看,能不能送给你。我说这可不行,给了你,你不会用啊。那你会回答:可以学嘛。我接着说,还是不行,这东西要是让人看见了,保不齐会让你遭到打劫的。你会说,那就藏好不让人看到。诸如此类,等丑话都说在前面了,我才会把宝贝给你。这时候一个是事后可能有什么问题,你都知道了,也知道怎么预防了。你也就不会认为给你这个东西是害了你。

如果佛在这里没有三请三拒,而后面出现了五千小乘弟子退席,出现有人惊疑不信等等现象,大家会觉得这是佛法的问题,你说这是好东西,为啥这么多人不信呢?为啥这么多人反对呢?是不是你讲的时机不对?你没把握好?等等

这个事先讲出来就没有这么多后遗症了。所以这不是矫情,而是善巧、圆满。

那么这第三次拒绝,世尊又加了一个原因。说会令增上慢比丘堕入险坑,会害了这些人。

什么是增上慢?这是“慢”的一种,所谓“慢”,说白了就是自大。“慢”,分为七种:

慢:本来自己是差的,认为自己很不错,很牛。
过慢:本来自己和他人差不多的,认为自己胜出,自己很牛
慢过慢:本来是胜过自己的人,却认为是自己胜过他。
我慢:认为有我,被妄我所惑,坚持我很牛
增上慢:本来自己没有那个水平,没有那个境界的,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认为这些都不在话下。
下劣慢:本来跟别人差距很大的,认为自己其实没差多少,也就是差那么一点点。
邪慢:本来没有什么善业善行,却认为自己有。

这七种慢,都是自大的表现。

增上慢主要是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水平和境界已经足够高了。觉得一切都不在话下,都是小意思。这样的出家人,如果听闻佛说有一种你们没听说的,说你们还不太容易理解,不容易相信的深妙佛法,他们会有什么感觉?肯定是不屑一顾。然后就危险了。

也不是完全拒绝 就是请法的一种方式 佛祖还是说了··········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一点愚见:
1、因为法华经难信难解,说出来会有人不相信、诽谤,凡是诽谤法华经的人必下地狱,不是谁要他下地狱,就好像跳到火里要被烧一样,诽谤法华经就会下地狱,是自然的果报。所以佛要拒绝舍利佛。
2、结果真有5000人退席了,那么他们接受不了法华经而退席也算好事,这样和舍利佛反复几次,让不相信的退席,免得他们诽谤,剩下的是真金,刚刚好。
3、虽然拒绝了3次,可是最后还是答应了。所以佛拒绝3次也是欲扬先抑,以示郑重,引起大家的重视,不使剩下的人轻慢或者怀疑。而且佛本来就是想讲的,因为法华经是佛的本怀,先前讲那么多年法,就是在为讲法华经做准备。


如来佛祖 坐下有多少罗汉多少菩萨都叫什么?
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协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一个象征真理(普贤)。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普贤原为东方宝威德上五律国之菩萨,遥闻释迦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华经,特为听受,到达时佛已讲完此经,当夜即将入灭普贤表示守护此经,释迦佛赞叹认可...

修行人每天修行持法华三昩忏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1. 法华三昧是根据《妙法莲华经》和《观普贤经》来修行的一种方法,通常以三七日为一个修持周期。2. 在这个周期内,修行者会通过行走、站立或坐姿等方式,诵读经典,并深思观照实相中道的理趣。3. 《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灵鹫山晚年说法的重要经典,属于大乘佛教初期的重要文献。4. ...

佛的等级有几种?
正是因为佛菩萨无我、无身、无相,才可以化种种身、示种种形、现种种相去救度众生,甚至分身无量,随顺众生的机缘处处应化,比如,在《法华经》中佛说,“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对于众生的不同机缘,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为其说法,可以说有感即通、无机不被,因此有“千江...

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红莲舌上放毫光」,毫光是佛的征兆,就是你可以作佛,你今天读《法华经》你就可以有一颗成佛的种子。 「喉中甘露涓涓润」,你在念的时候,你发现它是救苦救难的,它是解除我们烦恼的,它是细水长流滋润我们自己的,当然也会影响别人。 「口内醍醐滴滴凉」,所谓醍醐灌顶就是妙药。我们自己焦虑、苦恼的时候,...

南传上座部是否是佛教原有的姿态?为何说大乘不是佛说?请知道的大德开释...
在缅甸也就属于比较被主流长老排斥拼命发展外国市场的人,并且其团体在网络上夜存在争议的。总而言之,不论楼主对大乘佛教还是南传佛教感兴趣,我给你的建议是多看多听多百度,我们学的是佛,不要轻易沦为教派,宗派之争的牺牲品。从接触到信仰佛教很多年了,我一直觉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里面水很...

释迦三尊和释家三圣有什么区别?分别指哪三佛?
故供奉释迦牟尼的寺庙大殿中,文殊、普贤常立于佛陀两侧,成为佛的左右胁侍,这是根据《法华经》塑的。三尊,是佛教安置佛像的一种形式。大乘佛教认为,每位如来皆有大量菩萨胁侍,以便度化众生,多半造像时会设置两位胁侍菩萨以代表之,如西方净土的西方三圣、东方净琉璃世界东方三圣等。

在家如何礼佛
如果居家无事,也可以在白天任何一个固定的时间,礼拜经典。拜经的方法,也是先做供养,然後一字一拜,每拜一字应念两句拜经词,例如:拜《法华经》时 ,每拜一拜,当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如拜《华严经》, 则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如拜《金刚...

法华会上5000比丘比丘尼离场,是不是犯戒
应该不是,出家人对戒律看很重,不会轻易就犯戒的。法华经是难信难解的,法华会上5000人退席,是理解不了或者不相信佛说的一佛乘的妙理,也许还有的反感吧,未得谓得。5000人当着佛的面就不听走了,佛在世尚且如此,末法时期弘扬《法华经》就更不容易了,真实的义理讲出来肯定有人不信乃至...

什么是拜机器教?
拜经的正确方法是:在拜佛的动作中增加念一些字。例如:拜《金刚经》,则在拜下的时候念“南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某字”,起来的时候念“南无般若会上佛菩萨”。同样在拜《法华经》时,则在拜下的时候念“南无妙法莲华经某字”,起来的时候念“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所以,我们每一次拜经的完整...

小龙女成佛什么佛位
小龙女成佛后是观世音菩萨的右近侍,也称呼为龙女。龙女是婆竭罗龙王的小女儿,在《法华经》中记载,龙女八岁时已善根成熟,在法华会上当众示现成佛,之后为了辅助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龙女由佛身示现为童女身,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右近侍。

贵阳市15356028602: 为什么佛在法华会上三次拒绝舍利弗的请法 -
苑侄经舒: 您好,可以参考下这个: 9 矫情还是善巧舍利弗当然还要继续请法.说此法会无数众生,都是曾经于过去诸佛种下善根,有慧根、有智慧、听了您老人家的说法,肯定会相信的.世尊第三次拒绝.说如果讲这个的话,不仅一切世间人、天人都...

贵阳市15356028602: 舍利弗是古佛再来,为什么法华经却受记他将来成佛 -
苑侄经舒: 这是慈航倒驾,乘愿而来,既然你提到法华经,那佛来的一大因缘就是希望众生得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就是愿是因.古佛成佛的时候都有一个愿,有的如法藏比丘建立极乐国土、有的要建立某一净土,因缘具足,这些佛就会来.好比观世音也是古佛,为什么来,还是以菩萨示现的,这就是愿.但是来世间之后,虽然有愿就是因,但是缘尽后依然会离开,好比释迦牟尼佛,自己示范因果不虚,循环有报,这也是佛弘扬佛法、真理的方式.

贵阳市15356028602: 法华经中一开篇佛陀就给舍利佛授记了,说未来无量世后舍利弗成佛.舍利弗作为阿罗汉为什么还要转世? -
苑侄经舒: 四果罗汉不受后有,但法华经也说,这些人如果不闻不知诸佛教化菩萨之事,而沉空滞寂,自取涅盘,则非佛弟子.又言涅盘是化城,止息之地耳,非是究竟!舍利弗深明此理,所以佛才为他授记!

贵阳市15356028602: 释迦摩尼的孩子 -
苑侄经舒: 释迦牟尼佛出家之前唯一的孩子就是罗睺罗. 相传,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于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舍利弗为和上,而彼为沙弥,逐成阿罗汉果,在佛陀十大弟子中为密行第一.后于法华会上回于大乘.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以生于罗睺罗阿修罗王障蚀月时,故名罗睺罗.

贵阳市15356028602: 为什么舍利佛要在释迦牟尼佛前面入灭 -
苑侄经舒: 舍利弗为了比释迦摩尼佛先入涅槃,是因为不想舍不得看到释迦摩尼佛入涅槃.涅槃经云,世尊宣布要涅槃的时候,十方众生包括菩萨,哭泣烦恼,甚至毛孔出血,都是因为舍不得天中天的世尊要离开众生了.

贵阳市15356028602: 妙法莲华经里有多少佛和菩萨? -
苑侄经舒: 未证谓证,有如此失,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五千弟子退席也是释尊预料之中的.”, 余二则非真,”,只有说一佛乘的法华经是真实,别的是...

贵阳市15356028602: 佛陀在世有没有说过舍利? -
苑侄经舒: 有说过 《金光明经》上有佛说的经文讲到舍利.原经文如下:“舍利者.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法华经》佛陀也讲过舍利,原经文如下: “舍利广流布 ,天人普供养, 华光佛所为 ,其事皆如是 ,其两足圣尊 ,最胜无伦匹…… ”

贵阳市15356028602: 佛陀做了些什么事在阶级观念上?? -
苑侄经舒: 阶级观,有藉由财富、权力、血统、道德(圣人罪人),修行(圣人凡人)、知识、性别、年龄...佛陀言行一一示平等:1)贵贱平等:印度旧社会严重阶级歧视,不依歧视观的人倒会被认为不道德.佛陀的僧团,不分贵贱,依先学后学而排序管...

贵阳市15356028602: 佛陀曾种下何因得来"六年的苦修"这一果? -
苑侄经舒: “世尊过去世种下了恶因才有六年苦修的苦果”的故事出于《佛说兴起行经 佛说苦行宿缘经》.说的是世尊过去世轻慢迦叶佛,“作恶语道.迦叶佛髡头沙门.何有佛道.佛道难得.以是恶言故临成阿惟三佛时.六年受苦行.”.另外又有《...

贵阳市15356028602: 无量寿经中说佛告阿难~~~是什么意思,阿难是?
苑侄经舒: 阿难是佛教的开祖,是释迦牟尼后第一次集结佛经的提出者,许多佛经都是他口述成... 佛陀因为看重阿难的善良细心、知道进退、不违所教,属意他为侍者.当时,舍利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