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为什么要纳妾?

作者&投稿:苏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洪门要供奉顾炎武~

洪门源自天地会,打的是反清复明旗号。
你看洪这个字,就是取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洪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名士,清初时以坚持民族气节,拒不仕清而闻名,相传还是天地会的参与创建者之一。
金庸在小说《鹿鼎记》中也有描述,说顾炎武参与天地会活动。虽然只是小说家之言,但也不是空穴来风,金先生也是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

所以洪门供奉顾炎武也就不足为奇了。

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在哲学方面,认为气是宇宙本原,气有聚散,但无生灭,是永恒无限的实种方法即格物和致知是互相补充的,不能互相偏废。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他强调行的主导作用,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他还提出“知之尽,则实践之”的命题,认为“知行相资以为用”。在社会历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他反对天命观,认为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


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 他对切韵学 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他的父亲黄尊素为万历进士,天启中为御史,是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受酷刑而死。十九岁的黄宗羲乃进京讼冤,并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纳妾,在今天的时代语境和道德规范中,无疑是一个不被认可的行为。也许正是如此,我们阅读顾炎武先生卷帙浩繁的著作,关注其经世致用的学问,却很少研究他的婚姻生活,对他先后三次纳妾,更讳莫如深。那么,顾炎武该不该纳妾?为什么要纳妾?纳妾于他二十五年的北游生涯究竟意义何在?我们今天又该如何作出评价?

像他的同时代人一样,顾炎武十九岁就结婚了。元配王氏是太仓人。王家本是江南著姓望族,先祖王锡爵曾于明万历十二年拜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为宰辅。王氏嫁给顾炎武以后,不知是什么原因,多年来一直未有生养。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四十五岁的顾炎武离家北上,她不便跟随,留在昆山操持家务。

显然是想要有一个儿子,三十三岁时,顾炎武在南京出任南京弘光政权兵部司务,曾纳妾戴氏。戴氏本是一个秦淮女,标致自不必说。然而成亲以后,竟仍然没有生养。顾炎武难免大失所望,他把戴氏安置在清江浦(今淮安),自己只身生活在南京。这个过程并不长,随着弘光小朝廷的灭亡,他重又回到昆山。

三十七岁时,顾炎武又纳妾韩氏。纳妾,依然是为了让自己有后代。韩氏是吴江县八坼镇人,相貌并不出众,却为人贤淑。婚后第二年,果然生养了一个儿子诒?b,小名林元。中年得子,顾炎武的高兴难以言喻,只盼望诒?b长大后传承自己的事业,哪想到,这孩子体质很差,刚满四岁就病逝了。独生儿子的死,给顾炎武打击不少。他想,转眼间自己就是知天命的年龄了,这些年为抗清而四处奔走,居无定所,说是有家,却等于无家。没有儿子,无疑是人生的一大缺憾。将来有谁能继承自己未竟的事业呢?

顾炎武心里很清楚,人到中年,离开家乡,去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北方,不仅衣食住行会有很大的不便,或许还可能遇到其他不测。世事动荡,一切都难以预测。但,为了实践自己的远大志向,哪怕有再多的困难,他也等闲视之,决不后退。

北上后,他接受了几位朋友的安排,把山东作为自己“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第一站。接着又去往山西、陕西、河北等地。

康熙五年,顾炎武由汾州来到太原,造访傅山。当时,著名学者朱彝尊、屈大均也正好来拜访傅山,彼此得以相识,进而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五年后,五十九岁的顾炎武第三次去松庄会见傅山,他伸出腕臂,让傅山给自己诊脉。傅山是跟他志同道合的学者,是书法家,也是远近闻名的妇科医生。他说,你虽然年近花甲,却是“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脏”,身体依然很健康。凭你的身体,还可以生儿子呀!

一句话,说到了顾炎武的心里。傅山建议他再纳一房妾,还给他写了一份医嘱。医嘱云:“君子甚至爱气而谨于房。是故新壮者十日而游于房,中年者倍新壮,始衰者倍中年,大衰者以月当新壮之日,而上与天同节矣。”

很快,顾炎武便纳了一个小妾。小妾性格温柔,侍奉也很细致小心。

然而,就这样过了两三年,他发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变得愈来愈差,整天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来。坐在那儿编书、写书,眼睛看出去昏蒙蒙的一片,耳朵也嗡嗡作响。最要命的是脑子变迟钝了,不像从前那样下笔千言。他一心想得到的儿子,小妾偏偏没有给他。顾炎武非常后悔,写了一篇《规友人纳妾书》,责骂傅山不该开这么大的玩笑,劝自己纳妾:“怎么有劝六十岁老人娶妾,还可以称为君子的?”

顾炎武终于醒悟,自己这一辈子是不可能有儿子了。于是他决定悬崖勒马,立即把小妾嫁出去,同时给了她一笔钱,让她去过自在的日子。这时候,他才想起,傅山是给过自己一份医嘱的。

这段学者私生活的小插曲,耐人寻味。

顾炎武离开松庄,定居于陕西华阴。后来,他又去过几次山西,但都没有再拜见自己所敬慕的兄长和挚友傅山,只是在信札与文章里,表达了彼此深厚的情谊。

后来,他的学生潘耒考虑到老师年迈无子,又不能没人照顾,提议把族中的衍生从江南请来,作为顾炎武的嗣子。顾炎武同意了。康熙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十二岁的顾衍生在老师李云沾的陪同下,从江南来到山东德州,在当地人张简可的家里,与顾炎武行了父子相见之礼。这时,顾炎武已经六十五岁了。

转眼间,又三年过去了。康熙十九年正月,顾炎武突然接到了一封家信。信上告诉他,妻子王氏已经去世了。他毫无心理准备,十分震惊。双手一阵抖动,信纸落在了地上。衍生赶快捡起来,交给他。看着信,顾炎武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结发的妻子,今天先我而去了??我理应回家去,看你最后一眼,可是国事大于家事,就请你原谅我不能千里奔丧吧!对不起你啊??”

顾炎武吩咐衍生买来香烛等祭品,在南向的墙边布置好妻子的灵位。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忍不住痛哭失声。随即,他又写了五首感情至深的诗,寄回故乡,作为对妻子深沉的悼念。

顾炎武最小的弟弟顾纾之子顾洪慎,生有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世枢、世棠。顾纾考虑再三,决定将世枢作为顾炎武早殇儿子顾诒谷的嗣子,让他陪伴嗣祖母,即顾炎武妻子王氏。如今,妻子逝世在遥远的故乡,送妻子入土为安的至亲仅有这个六岁的嗣孙世枢。令人遗憾的是嗣孙世枢也是一个短命儿,六岁时便夭折了。

纳妾,在中国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中,是一个并不鲜见的现象。即便到了民国时期,社会上涌起各种新式思潮,民法不再承认妾的身份和地位,却也从未明文禁止。妾,在性关系上充任妻子的角色,在身份上通常等同于奴婢,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社会地位。妾的儿子走上仕途,作为生母也可获得封赠。我们已不难看出,顾炎武这个一生不当官,不敛财,不拿俸禄,居无定所,以马背为家的体制外的学者,他的纳妾仅仅为了生养儿子,让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得以继承。与此同时,能得到生活上的照顾。而根本不是像某些学者说的:他“所到之处,必买媵婢,置房产,一两年后即弃之,什么都不顾就走了??”

老天爷实在过于吝啬,偏偏不肯满足顾炎武的基本愿望。莫非,正是为了让他心无旁骛,更好地践行“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理想?

文|陈益




古代的“媵妾”是什么?她与普通的妾相比有何区别?
唐朝规定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人家才可以拥有媵,其他的则只有纳妾的资格。战国至三国期间这种纳媵制比较盛行,因为女家的嫡妻过世了,媵作为同族还可以继续是一家人,不会损伤女方利益,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就曾极力主张司马炎迎娶杨家女子,在她死前司马炎娶了她本家的堂妹,即使她不在了娘家依然还可以风光...

躁人之死的耕斋点评
延续香火,成了帝王多妻的理论依据,也成为平民纳妾的口实。就连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也未能免俗。谓予不信,请看顾在“规友人纳妾书”中的自述:“炎武年五十九,未有继嗣,在太原遇傅青主,浼之诊脉,云尚可得子,劝令置妾,遂于静乐买之。”只是毕竟年高,老夫少妾伴了两年,不但未能...

历史上的男人都好几个老婆
大概因为这个印象,不少男士后悔没有生在汉、唐,至少从我的同事、朋友口中,我就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要像古代男子,充许娶几个老婆多好?” 过去男子当真如此快活么,妻妾成群,可以由着性子与异性 *** ?答曰:否。 中国古代男子的行性行为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即使是诸侯,纳妾的数量也有规定,“五日之御”只是诸侯的...

三妻四妾什么意思 嫡妻才是真正名正言顺的
因为古代还有一条最重要的礼法,那就是以孝治天下,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传宗接代成了人们纳妾的最好理由。 以明朝为例,《大明律》中有关于官民纳妾的明确规定,官民必须年过四十而且无子的情况下,才可以纳妾,违反者杖责四十。也就是说,无论是官是民,是富人还是穷人,如果想纳妾,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年...

古代皇帝身边有多少个宫女
晋武帝司马炎最多 后宫佳丽10000多个 中国有句古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说的就是中国皇帝的纳妾现象。 古代皇帝最多的有多少个妃子 不是有句话叫,后宫佳丽三千吗?从这句历史名句我们就能想象古代的妃嫔有多少了。 陕西全省共有多少个古代皇帝的陵墓? 72座 陕西是全国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少...

戚继光怕老婆是真的吗?
俗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彪悍的女人”,怕老婆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气管炎”的光辉事迹,隋炀帝、王导、谢安等等,而一代名将戚继光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怕老婆的故事和他的丰功伟绩一同流传千古。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及《百家讲坛》南京师范大学郦波副教授在讲戚继光时...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历史上的凄惨爱情故事有哪些?
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谁知刘兰芝回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焦仲卿闻讯赶来,在太守儿子迎亲当天,两人双双殉情而死。五,杨贵妃与唐明皇 贵妃醉酒名扬天下,不得不承认,杨贵妃确实美,而且不是一般的美,能够把唐玄宗的魂儿给勾走,世人也承认,他们俩琴瑟和鸣,确实是才子...

中国古代婚姻是什么制度?为何古代女人能容忍丈夫纳妾?
第一个原因:男尊女卑。自从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后,男人地位就远远高于女人,整个社会所有重要事情的决策权皆取决于男人,上至天子管理国家,下到普通百姓管理家族,男人可以随意娶妻纳妾,但是规定了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可以纳很多个妾。而且娶妻需要明媒正娶和门当户对,有一套详细的流程,比如三茶六礼,...

知否: 为什么只有盛家的婚姻都很圆满?
然而,也正是因为盛如兰选择了文炎敬,所以才为将来的幸福奠定了基础。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一个女人想要婚姻幸福,那么必然要有爱情为前提。如果两个人没有爱情,一个男人心中没有一个女人,那么无论家境再好都是摆设,毕竟一个女人不能守着钱过一辈子。盛如兰爱文炎敬,文炎敬也爱盛如兰,两...

古代娶三妻四妾的条件是什么?
因此也有了一些额外规定,那就是年过四十而无子嗣的人,方可纳一房妾;明清时期依然沿用了这一政策,普通人若想纳妾,定会受到严惩。另外若想娶得三妻四妾还要避开晋朝,晋武帝司马炎曾立条令,规定若年过17岁的女子还未嫁人,就由国家统一分配丈夫;这看似给了晋朝男人一大福利,但是在其选后宫之时...

湄潭县19867224365: 顾炎武至死不食清禄简略的介绍 -
鱼奔胞磷: 顾炎武以精湛的学术造诣名著朝野,但清政府屡次征聘,都被他坚决拒绝.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特开博学鸿词科,征举海内鸿儒,许多江南名士都屈膝应征,顾炎武也被同乡叶方霭等人联合举荐,但他严辞拒绝.第二年叶方霭又以《明史》馆总裁的身份向他发出修书聘请,他誓死不从,并在回信中郑重声明:“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顾炎武不与清朝的名公巨卿有所交往,即使与自己的亲外甥、时任清政府高官的徐乾学弟兄,也很少走动.有一次,徐乾学坚邀舅舅到家中做客,他无奈去了,但拒绝饮宴,以示不食清禄.后来徐乾学兄弟在江南替他买田置地,多次请他回故乡养老,顾炎武始终没有答应.

湄潭县19867224365: 为什么洪门要供奉顾炎武 -
鱼奔胞磷: 洪门源自天地会,打的是反清复明旗号. 你看洪这个字,就是取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洪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名士,清初时以坚持民族气节,拒不仕清而闻名,相传还是天地会的参与创建者之一. 金庸在小说《鹿鼎记》中也有描述,说顾炎武参与天地会活动.虽然只是小说家之言,但也不是空穴来风,金先生也是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 所以洪门供奉顾炎武也就不足为奇了.

湄潭县19867224365: 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 -
鱼奔胞磷: 柳宗元和顾炎武都认为郡县制比分封制要先进,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柳宗元认为秦国灭亡,咎在人怨,与郡县制无关;而顾炎武客观地分析了两种制度的利弊,分析得到郡县制的劣势在于中央权力的集中,秦朝的灭亡,与郡县制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时代的进步带领人的思想进步,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思维广度.

湄潭县19867224365: 顾炎武的人物轶事 -
鱼奔胞磷: 顾炎武小时候,每年春夏温习经书,家人为他请了四名声音宏亮的士子,坐在周边.顾炎武面前放一本经书,四人前面还放着该经书的注疏.他先叫一人读一段经书,遇到其中字句不同的或他忘记了的地方,则与四人辩论或再记一遍.一人读二...

湄潭县19867224365: 翻译顾炎武写的《精卫》(万事有不平—到—鹊来燕去自成巢) -
鱼奔胞磷: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托物言志译文:我知道,世上万事万物原本就不都是均衡的,你没有必要自寻烦恼,...

湄潭县19867224365: 在顾炎武治学里顾炎武是个怎样的人 -
鱼奔胞磷: 顾炎武身处明清交替之际,是位爱国志士,曾亲身参加抗清的武装斗争.同时他又是位大学问家,为古今学者所推崇.文中所记两事也可见其治学的与众不同之处.重视实地考察,尊重有实践经验的下层人员,而不迷信书本,可见其决非死抱着...

湄潭县19867224365: 顾炎武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
鱼奔胞磷: 小时候,由于家庭的缘故,顾炎武被送给他的叔叔抚养.叔叔婶婶对他很好.不幸的是,叔叔很早就去世了,小顾炎武只好由婶婶抚养成人.婶婶出身书香门第,喜欢读书,有学问,而且对顾炎武也十分疼爱,为了教育顾炎武,婶婶经常给顾炎...

湄潭县19867224365: 顾炎武的故事 -
鱼奔胞磷: 顾炎武小时好学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两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他会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到附近街市中的客店里在书中仔细查看.

湄潭县19867224365: 顾炎武的民权思想是怎样的?
鱼奔胞磷: 顾炎武终其一生扶明抗清.他游历南北,造士交友,总结了一个经世之要,就是还权于民,方能自立自强,这就是他游历沉思所得之“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权思想.顾炎武认为君只是为民而立的,应服务于民,民是主、是天、是社会的主体.天下之权是寄寓于天下之人的,天子只是这个民权的执行者,是代表民众执行权力的.怎样执掌这种本属于民众的“天权”呢?那就是要还权于民,让人民享有民主权力.这里透露了顾炎武的历史哲学思考,他看到了社会历史潮流的深层内容.

湄潭县19867224365: 介绍一下顾炎武 -
鱼奔胞磷: 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 -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