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作者&投稿:殳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中真实的魏延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魏延,以前是韩玄的手下,刘备来攻打时。魏延劝她投降,因为魏延觉得刘备是仁德之君。可是诸葛亮因为他杀了韩玄,诸葛亮一根筋的不认可他,哎,领导上司就是自己的神啊,没办法,其他很多人杀了自己的老大,投降的。诸葛亮咬上他,学术界普遍觉得是威严冤屈了。
其实魏延是很有才的,刘备看人是非常准的,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就不行了,他看上的几个人,刘备不看好,结果真的是不行。在古代,大家思想很迷信,刘备活着时,不停诸葛亮的所谓魏延脑后有反骨,大用魏延,魏延建立了很多功勋。刘备死后,魏延得不到重用,放光的地方就不多了,但是每次都能利用诸葛亮给他的一点点机会,出色完成,但是,诸葛亮是领导,不能拿自己说的话当儿戏吧,自己也不好下台啊。而且舆论都掌握在诸葛丞相手中,在自己没有大功和三番五次被诸葛亮无视之后,魏延当然会很郁闷了。
令魏延最郁闷的是,诸葛亮临死不知道怎么了,大概是知道得罪了魏延了,而且死后蜀国没人能镇得住他,就设计害死他,魏延糊里糊涂就死了。

三国骁勇之将很多,况且在魏延没有很多次和高手较劲的机会下,这个第六不好说,像吕布、典韦、赵云、马超、张he、张飞、张辽、许褚、徐晃、曹洪、夏侯敦、夏侯渊、乐进、李典、于禁、太史慈。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魏延在他们面前光辉都显得不是很足。
修改:其他五个人战功大、名气大、和刘备关系好,当然排名靠前,再加上历史的影响(比如现在三国志系列神话赵云,我们都能不能很好的了解真正的排名,如果从资历、战绩、关系来看,第六费魏延莫属,王平、马岱、廖化都不足道哉)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
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扩展资料《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延

易中天品三国里这样说: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对于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延忠心耿耿,无端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延究竟有没有谋反?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祸起萧墙。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然后是李严被废,接下来的魏延谋反更是震动了蜀汉当局。魏延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深得刘备器重,屡次委以重任。关于魏延谋反,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说他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此谋反也在预料之中。
那么魏延谋反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诸葛亮和魏延谋反有什么关系吗?魏延谋反为什么会涉及到诸葛亮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祸起萧墙”。

易中天:

魏延谋反一案大家也是相当地熟悉,因为《三国演义》写得非常精彩。说马岱杀魏延的时候,杨仪出城说,你敢喊三声“谁敢杀我”吗?魏延说我怎么不敢呢,谁敢杀我!马岱后来说我敢杀你,啪。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这是一个冤案。这个冤案不但冤枉了魏延,也冤枉了诸葛亮。这话怎讲?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这个事儿历史上有两种记载,两个版本。

我们先讲《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三国志·魏延传》说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病故于北伐军中,临终前诸葛亮召开了一个秘密的榻前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杨仪,当时是丞相长史,就是丞相府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有姜维,有费祎,这样一些人。诸葛亮说,我死了以后这个仗就不能打了,咱们撤回去,撤退的时候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下面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你们不要管他,军队自己开拔。做了这个安排以后诸葛亮就病故了。

然后他们这几个人一琢磨呢,就让费祎去找魏延,传达丞相的命令。果然,魏延一听就跳起来了:什么,让我断后,不对吧?“丞相虽亡,吾自见在”。丞相是去世了,我魏延还活着啊,我魏延还可以带领部队继续北伐嘛,为什么要撤退啊?为什么因为一个人死了以后就把天下的大事都耽误了?“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耶?”魏延说,再说了,我魏延是什么人?凭什么我魏延给他杨仪断后,杨仪算老几?不干。然后跟费祎说,不管,我们这儿继续部署北伐,继续打曹贼。做了一番部署,写好了以后,魏延跟费祎说,来来来,签个字。费祎说:魏将军,这个杨仪是个书呆子,他哪会打仗呢!这么着吧,我回去给杨仪做做工作,让杨仪听将军的,好不好?魏延说好好好,你走走走。这个费祎出了魏延的大营之门,跳上马,掉头就跑。魏延一想,不该放走这个费祎啊,来不及了。然后赶快派探子去打探一下他们怎么动作,一打探,说杨仪就准备按照诸葛亮的部署,不管魏延,自己带着部队就往成都撤了。魏延怒火万丈,好,你撤我也撤,我先撤,于是魏延抢在杨仪的前面往南撤。而且还干了一件什么事呢?走一路烧一路,把桥啊路啊都给毁了,一路就这么跑跑跑,跑到了南谷口。这个杨仪一看,魏延先走了,而且把桥也烧了。杨仪带着部队也往回撤,然后赶快砍山上的树,再搭桥。

这个情况已经很糟糕了对不对,更糟糕的是魏延和杨仪都上书朝廷说对方谋反。魏延说杨仪反了,杨仪说魏延反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就是两个人的告状信前前后后前前后后都送到了刘禅的御前。这刘禅一看他不明白,刘禅怎么明白得了,就把这个董允、蒋琬这些人找来,说各位爱卿看看,这个魏延告杨仪谋反,杨仪告魏延谋反,他俩到底谁反了?董允和蒋琬这些人说:陛下,臣等敢担保,这个杨仪他是不会谋反的;这个魏延谋不谋反,不好说。那就是魏延反嘛,对不对。于是,刘禅命令蒋琬带宿卫营,就是禁卫军,北上去拦截魏延。杨仪也带着部队南下,去追击魏延,就把魏延堵在了南谷口。这个时候,何平——何平就是王平,因为他妈妈家姓何,他原来跟着外婆长大的,他也姓何,所以也叫何平,《三国演义》说是何平,实际上就是王平。——王平冲上前去说,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就这样。魏延的部队一听,原来我们错了,一哄而散,魏延只好带着几个亲信又往南逃,逃到汉中,被马岱所杀。马岱杀了魏延以后,把魏延的首级送到了杨仪的跟前,杨仪把魏延的脑袋扔到地上,用脚去踩,王八蛋,我看你还干坏事,我看你还干坏事!然后夷延三族,就是灭了魏延家族三族。这就是《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的事情经过。

*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诸葛亮一死,就引发了魏延谋反一案。魏延谋反是“诸葛亮时代”的三大疑案之一,他的谋反引起了后代历史学家们的很多猜测,甚至还有人认为诸葛亮对与魏延谋反难辞其咎,负有很大的责任。那么面对《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我们怎么看待魏延谋反呢?魏延是否真的谋反了?对此,易中天先生他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魏延是否谋反?此案我的看法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不合逻辑。为什么说事出有因呢?有三点理由。第一,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既然诸葛丞相下令你魏延断后,你就该服从,你为什么不服从?可疑吧。第二,你不听指挥,擅自行动,挥师南下,你要干什么?你是撤回成都呢,你还是想回去颠覆蜀汉呢?讲不清楚。第三,如果你只是不服从杨仪,你不愿意替他断后,你抢先撤回成都,你为什么把杨仪的后路断掉?你为什么要所过把所有的栈道、所有的桥梁都毁掉?让人觉得就是你是要回成都造反,又不准杨仪他们带兵来救驾嘛。而且杨仪是个书呆子,大家都认为这个不可能造反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能造反的肯定是军人嘛。在弄不清情况之下,为了保卫皇上,为了保卫政权,只好先假定你魏延造反嘛,所以叫做事出有因。

为什么说它不合逻辑呢?我们知道以魏延当时的能力、实力,不足以自立山头称王称帝,他要造反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投降曹魏。如果他要投降曹魏的话,他应该就近投降,因为他在前线啊,对不对。诸葛亮的命令说魏延断后,魏延就可以说,好,我断后,你们走吧,走吧走吧,我断后,然后我投降,那不是方便吗。你现在居然,他为什么要往南走呢?而且他被王平截拦以后,他还可以只身投奔曹魏啊,虽然他没有人马了他也是一员战将,他为什么继续往南跑呢?这不合逻辑。

所以陈寿就做了一个结论,陈寿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就是我推测,陈寿也是推测,我推测魏延的本意他之所以不往北走去投降曹魏,要往南走,他是什么意思呢?他只是想杀杨仪。他为什么要杀杨义呢?陈寿推测是以魏延当时的地位、威望、功绩等等,如果杀了杨仪以后,接诸葛亮班的就该是自己。如果自己能够接了诸葛亮的班,他就可以继续北伐了。所以陈寿说:“本指如此,不便背叛。”就是魏延本意就是这个,他不是谋反。那么根据这个判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来,魏延一案不是谋反案,是内讧,是窝里斗,是魏延和杨仪的内部矛盾。因此我们就又要提出一个问题来,这个魏延和杨仪他们又哪来的深仇大恨呢?

*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魏延既没有谋反的实力,也不合乎谋反的逻辑,实际上是魏延和杨仪两个人的内讧。而事实上,魏延是蜀汉名将,智勇双全;杨仪是蜀汉文臣,很有才华。两个人一文一武,关联不大,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来呢?魏延和杨仪的矛盾从何而来?

说起来大家可能要笑,没什么,什么事都没有。很简单,就是魏延这个人在当时蜀汉方面是最牛的,大概也就是在诸葛亮面前他可能收敛一点,在其他人任何人面前都是趾高气扬,因为他本事大、功劳大,把谁都不放在眼里。那么其他的人也因为这个原因对魏延也是客客气气,让他三分,魏延要跋扈一下,人家就让一让。只有一个人不肯让,就是杨仪。杨仪可能是一个书生,他还是有点书生意气,我凭什么就给你这个武夫让三分呢?偏不让。于是魏延就恨得不得了,居然就你这小子不把我放在眼里。于是两个人势同水火,水火不容,水火不容到了什么程度呢?两个人不能坐在一起说话,坐在一起说话就要吵,每次随便提到什么问题两个人就要争,争论到激烈的时候魏延就把刀拔出来,然后就在杨仪的脸上比划;杨仪就痛哭流涕,《三国志》的说法叫做“泣涕横集”,就是眼泪鼻涕横着满脸都是,哭得五花六道,泪人似的。这个时候只有谁能够止住呢,费祎,费祎这个时候就赶快坐到他们两个当中去,走开走开,不吵不吵……闹成这样。

那么魏延又为什么这么牛呢?因为他是刘备生前非常器重和赏识的人。当年刘备征汉中,拿下汉中以后在汉中称王,称完王以后刘备撤军回成都,要留一个人守汉中。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要留的是张飞,刘关张刘关张嘛,关羽这个时候已经分兵守荆州了,那么现在又得了一块地方要守,当然最可靠的是张飞去守嘛。结果刘备破格提拔使用魏延,结果一军皆惊,所有人都吃惊了。刘备也知道大家是不回服魏延的,于是大会群臣,会上刘备就对魏延说了,寡人——这个时候刘备已经称王了嘛,寡人把重任交给了魏将军,魏将军打算怎么做呀?魏延站起来说,如果他曹操倾巢而出,魏延愿意为大王挡住他,拒之;如果曹操派一个偏将军率十万人马来进攻汉中,魏延愿意为大王吃了他,吞之。好大的气派,他当然牛嘛。

问题是杨仪,杨仪也不是窝囊废啊,杨仪也是很能干的。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进行规划,筹集军粮,进行计算统计,安排部署,这样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都是杨仪在做。而且杨仪非常快,他就不假思索,斯须便了,一会儿功夫他的工作就办完了。所以诸葛亮对于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都是很赏识的,他非常欣赏杨仪的才干,也非常欣赏魏延的骁勇。偏偏魏延和杨仪他两个又是死对头,所以诸葛亮也头疼,叫做“常恨二人之不平”,也没有办法,这两个人谁都不能废掉,只好是尽量地让他们团结起来。但是他们不团结,最后闹到你死我活的这种地步。

*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魏延与杨仪的矛盾由来已久,魏延狂妄,杨仪自负,两人是难容水火,以至于发展到内讧,最后以魏延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就这样,一代名将魏延身死族灭,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魏延一案到底是谁的负责呢?

历史学家的看法,多半倾向于是杨仪的责任,理由有四点。第一点叫做杨仪“以私愤杀大将,罪浮于延”,就是杨仪出于个人的恩怨,杀了这样一员大将,他的罪比魏延的罪还大。第二点,魏延功不可没,“夷其三族,亦太甚矣”。就是魏延毕竟是一个对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这样一个大将,有大功,无大错,蒙大冤,遭大诬,诸灭三族这个事情太过分了。魏延当然有错误,你不服从命令抢先南下,你还把杨仪的后路断掉了,这都是魏延的问题;但是量刑不当,处分重了,处分这么重完全是杨仪的原因。第三点,杀人不过头点地,你杨仪把魏延一家都杀了,你还用脚去踩他的脑袋,这个事情太过分了。第四点他们认为,你杨仪说魏延谋反,你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杨仪撤回成都以后是非常得意的,他认为第一个他把丞相留下来的军队安全地带回来了,他还把一个反贼给杀了,那这应该怎么样一下吧!谁知道没有怎么样,接替诸葛亮职务的是蒋琬。而蒋琬呢,他在官场的资格他是比杨仪低的,杨仪原来的官是比蒋琬大的,蒋琬提拔到他上面去了,而且能力、水平杨仪都觉得蒋琬不如自己。那么蒋琬上去了,杨仪挂起来,弄了个闲职,相当于调研员之类的,反正是给了他一个职务,但是没有任何权力,也没有军队的。所以杨仪牢骚满腹,整天气哼哼的,见了所有人都是没有好脸色,朝廷当中所有人也不敢跟杨仪说话。只有费祎跑去安慰他,这个杨仪就大发牢骚,然后就把这个事情的前前后后絮絮叨叨婆婆妈妈讲了一大堆,讲给费祎听,最后他提出来说:早知道这样的话,我还不如跟着魏延一块儿,造反算了。那么费祎就把这个话如实报告给朝廷,朝廷就把杨仪罢了官。那么杨仪还不安分,他就在流放的地方他又继续发牢骚,诽谤朝廷。结果朝廷下命令,把杨仪抓起来,杨仪自杀了。

所以杨仪和魏延窝里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所以很多人倾向于认为,此案由杨仪负责。而且杨仪说的那个话,也证明了魏延不想谋反。因为杨仪说早知如此我还不如跟着魏延,他没说跟着魏延干什么,他说我还不如跟着魏延;那如果魏延是谋反的话,杨仪不是说我后悔不谋反吗,也不会这样说的,这证明魏延确实没有谋反。

但是杨仪也有委屈啊,我得给杨仪说两句公道话。杨仪的委屈在哪呢?第一,杨仪和魏延之争是个人恩怨,不是原则问题,不是路线问题。个人恩怨你就不大好说谁是谁非,对吧。第二点,杨仪之所以得罪魏延,无非是不肯让魏延,无非是保持自己一点独立性,这又有什么错呢?难道非得所有人都去拍魏延的马屁就对了,都让着魏延就对了?蜀汉就是有这个问题,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让着关羽,好嘛,荆州丢了嘛,你现在又要提倡让着魏延?不能这样。第三点呢,实事求是,平心而论,杨仪和魏延闹矛盾,受欺负的是杨仪。魏延动不动就把刀拔出来在人家脸上晃,杨仪好歹也是个大男人,哭得五花六道像个泪人一样的,你说他心里什么滋味?他最后为什么要那样对待魏延,积怨太深了。最重要的是第四点,杨仪是执行命令,是诸葛亮要他这么做的,是诸葛亮清清楚楚地交待他:“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是诸葛亮交待清楚的,而且预料到魏延是不服从命令的。那么杨仪有什么错呢?杨仪执行诸葛亮的命令,魏延不执行,杨仪不该向朝廷汇报吗?魏延告他谋反,他不该告魏延谋反吗?魏延把他的后路都断掉了,让他回不了家,他不该去追魏延吗?这你不能说杨仪不对啊。

那照这么说,不是杨仪不对,那就是魏延不对喽,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反正一打起来总归有一方,这方对了那方就是不对的,喜欢这种思维。我现在就是在纠正这种思维方式,魏延也对。魏延怎么也对呢?魏延说得很清楚,丞相虽然去世了,魏延还在啊,难道魏延就不能带兵继续北伐吗?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的死耽误天下人的事呢?这话说得对不对啊,不对吗?

* 根据前面的分析,魏延谋反一案,杨仪是心胸狭窄,以个人恩怨报复魏延,后来落了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易中天先生认为,杨仪是有责任的,但同时他也很委屈,他的做法有他不得已的理由。那么既然杨仪的做法是对的,易中天先生为什么还说魏延的做法也是对的呢?如果魏延是对的,那到底是谁的不对呢?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诸葛亮还下了一道命令。这道命令是给魏延的,给魏延的一道密令,让魏延代行自己的职务,“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就是说魏延你代行我的职务,你扶丧回成都。这就麻烦了,谁都听得出来,这样一看责任就追到了诸葛亮的身上。你下两道命令哪,一道命令让杨仪代行你的职务,不要管魏延;一道命令你下给魏延,要魏延代你的职务,不要管杨仪,你什么意思啊?不就是你存心要让他们两个打起来吗?所以就有历史学家说,魏延的冤案是诸葛亮一手策划;不但一手策划魏延的冤案,还一手策划杨仪的悲剧,对不对?因为你死的时候又秘密上书给朝廷说蒋琬接替自己的职务,把杨仪给晾了。所以有历史学家问,以你诸葛亮的崇高威望,你生前为什么不公开秘密?你为什么不把这些都公布出来?你一公布出来以后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为什么?那么我的看法是,《魏略》的说法不可靠,我们先给诸葛亮把这个污给他洗掉,加在诸葛亮身上这个污先给他洗掉。为什么《魏略》不可靠呢?裴松之已经讲了,他说:“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是敌人那边的传说,这是靠不住的。而且你说要魏延密持丧去是不可能的,因为魏延不在诸葛亮旁边,诸葛亮的遗体是在杨仪那儿的,魏延怎么可以奉诸葛亮的灵柩往南走呢?不可能的。而且这段记录说,魏延到了南谷口以后,杨仪告魏延说魏延准备向北投降曹操,那不可能,他投降曹操往北走,他怎么往南走呢?所以《魏略》这个记载不可靠。也因此说,不能说诸葛亮一手策划了这样一个冤案,这是不能成立的。

但是,《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可不可靠呢?《魏延传》可是明明白白记载了这样一条诸葛亮的遗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那这个命令也有问题啊,是告诉杨仪这些人不要管魏延,把魏延扔那儿啊,扔在战场上,让他自己打曹魏去,咱回家。这个命令,为什么会发这样一个命令呢?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说诸葛亮料定魏延必反,此人背后不是有反骨吗,他会看相看出来了。谁说的?《三国演义》。靠得住吗?靠不住,小说家言别当了真。第二种说法呢,那就是张作耀先生的说法,张作耀先生的《刘备传》说,就是要策划魏延的谋反案,要逼反魏延,除掉魏延。第三种说法,是吕思勉先生、陈迩冬先生的说法,是什么呢?是《三国志·魏延传》的这个记载根本就不是真相。这两位先生认为当时的真相是什么呢?是诸葛亮得了急病,什么病我们当然不知道,但是根据诸葛亮当时的一些情况来看,他还属准备带兵北伐的,没想到自己要生病的。突然病了,什么都没交待,来不及。结果,杨仪、费祎、姜维啊这几个人一嘀咕说,这魏延肯定不听我们的,我们就怎么怎么着吧。因此是杨仪、姜维、费祎等人假传丞相遗命,是假的。

那么这个有没有可能呢?还是有可能的,因为说实在的,这个三国史啊,真是非常难研究。我们前面讲过了,光是马谡一个下场,同一个人陈寿,同一本书《三国志》,三种说法,你说哪个是真的?这种时候,权力交替的时候,新接权的人他完全可以做手脚。而且三国你知道,蜀国是没有史官的,就没有国家档案馆的。那你不能像研究现代史一样,国家档案馆,七十年后解密,你把当时的秘密文件拿来看一下,真相大白了,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假传丞相遗命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们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赞成《三国演义》的说法说诸葛亮下这道命令是料定魏延要谋反,你这是冤枉了魏延;赞成《三国志·魏延传》的说法承认诸葛亮下了这道命令,我们又得批判诸葛亮;如果赞成吕思勉先生、陈迩冬先生的说法说《魏延传》的说法不是历史真相,我们要否定陈寿。请大家想想该怎么办呢?难道就没有可以讲得通的、谁也不冤枉的第四种说法吗?

看看《三国演义》全武将单挑谱 魏延还是挺牛逼de

注: 1. 标明的数字有时候实际是“不三合”,“不十合”等等,都以3合、10合计 2. 有时候是“十余合”,“100余合”等等,也都以10合、100合计 3. 不详是指书中没有说明,但估计在几回合到几十回合之内,一般不会太久 4. 名字前有*号的指平手
章回 胜利方 失败方 回合数 备注
1 张飞 邓茂 1 死亡
1 关羽 程远志 1 死亡
2 张飞 高升 不数合 死亡
2 刘备 张宝 1 带伤(射后面,发箭中左臂)
2 朱隽 韩忠 1 死亡(乱军中射杀)
2 孙坚 赵弘 1 死亡(从城上飞身杀弘)
2 刘备 孙仲 1 死亡(射后面)
4 董卓 伍孚 1 被擒(欲暗杀)
5 程普 胡轸 不数合 死亡
5 *华雄 *孙坚 2 平手(射正面,孙放2箭被躲)
5 华雄 祖茂 1 死亡
5 华雄 俞涉 3 死亡
5 华雄 潘凤 数合 死亡
5 关羽 华雄 不详 死亡(以弓手身份突袭)
5 吕布 方悦 5 死亡
5 吕布 穆顺 1 死亡
5 吕布 武安国 10 带伤(砍断手腕)
5 吕布 公孙瓒 不数合 败走
5 *吕布 *张飞 50 平手
5 *吕布 *张飞、关羽 30 平手
5 刘关张 吕布 数合 败走
6 吕布 夏侯敦 数合 败走
6 徐荣 曹操 1 带伤(射后面,中肩膊)
6 夏侯敦 徐荣 数合 死亡
6 黄盖 蔡瑁 数合 打中
7 颜良 耿武 1 死亡(欲暗杀袁绍)
7 文丑 关纯 1 死亡(欲暗杀袁绍)
7 文丑 公孙瓒 10 败走
7 *赵云 *文丑 50~60 平手
7 鞠义 严纲 1 死亡
7 赵云 鞠义 不数合 死亡
7 韩当 张虎 30余合 力怯(吃惊被杀)
7 孙策 陈生 1 死亡(射正面)
7 程普 蔡瑁 不数合 败走
7 *孙坚 *吕公 1 平手(吕公诱敌)
7 黄盖 黄祖 2 生擒
8 *董卓 *吕布 1 布打卓戟落地
10 马超 王方 不数合 死亡

10 马超 李蒙 1 生擒
11 管亥 宗宝 不数合 死亡
11 关羽 管亥 数十合 死亡
11 *张飞 *于禁 数合 平手
11 *臧霸 *乐进 30余合 平手
11 *夏侯敦 *张辽 不详 平手
11 吕布 于禁、乐进 数合 败走
11 张辽、臧霸 吕虔、曹洪 不详 不利
11 典韦 郝曹成宋 不详 败走
12 典韦 侯成 不详 败走
12 典韦 高顺、侯成 不详 败走
12 典韦 何仪副元帅 3 死亡
12 曹洪 何曼 40~50 死亡(拖刀计杀之)
12 李典 黄劭 1 生擒(突袭)
12 许褚 何仪 1 生擒
12 *典韦 *许褚 约几百合 平手
12 许褚 李封 2 死亡
12 吕虔 薛兰 1 死亡(射后面)
12 *吕布 *许褚 20 平手
12 典许夏夏李乐 吕布 不详 败走
12 乐进 成廉 1 死亡(射杀)
13 *李觖 *郭汜 10 平手
13 徐晃 崔勇 1 死亡
14 徐晃 李乐 1 死亡
14 许褚 李惺 1 死亡
14 许褚 李别 1 死亡
14 *许褚 *徐晃 50余合 平手
14 *关羽 *纪灵 30 平手
14 关羽 荀正 1 死亡
14 张飞 曹豹 3 败走(后赶上杀死)
15 *黄盖 *张英 不数合 平手
15 *孙策 *太史慈 100 平手
15 *太史慈 *程普 30 平手
15 孙策 于糜 3 生擒(后挟死)
15 孙策 樊能 1 死亡(喝死)
15 陈武 张英 1 死亡(背后杀)
15 蒋钦 陈横 1 死亡(射杀)
15 孙策 严舆 1 死亡(飞剑砍之)
15 *太史慈 *王朗 不数合 平手
15 *黄盖 *周昕 不详 平手
15 孙策 周昕 1 死亡
16 *吕布 *张飞 100余合 平手
17 吕布 李丰 3 带伤(刺伤手)
17 夏侯敦 桥蕤 3 死亡
17 许褚 张先 3 死亡
18 夏侯敦 高顺 40~50 败走
18 夏侯敦 曹性 1 死亡(中性冷箭,性未提防)
19 许褚 孙吴尹昌 不详 败走
19 陈宫 曹操 1 射中麾盖
19 张飞 郝萌 1 生擒

21 张飞 纪灵 10 死亡(大喝一声)
22 关羽 王忠 不详 生擒
22 张飞 刘岱 1 生擒
25 *关羽 *夏侯敦 10余合 平手(夏侯诱敌)
25 颜良 宋宪 3 死亡
25 颜良 魏续 1 死亡
25 颜良 徐晃 20 败走
25 关羽 颜良 1 死亡(方欲问时)
26 文丑 张辽 1 射中头盔战马(射正面有提醒)
26 文丑 徐晃 不详 败走(料敌不过)
26 关羽 文丑 3 死亡(心怯而走,羽马快杀之)
27 关羽 孔秀 1 死亡
27 关羽 孟坦 3 死亡(马快)
27 关羽 韩福 1 死亡(中福冷箭)
27 关羽 平喜 1 死亡(步战)
27 关羽 王植 1 死亡
27 关羽 秦琪 1 死亡
28 *关羽 *夏侯敦 10 平手
28 关羽 蔡阳 不详 死亡
28 赵云 裴元绍 1 死亡
28 赵云 周仓 不详 带伤(中三枪)
30 *张辽 *张合 40~50 平手
30 *许褚 *高览 不详 平手
30 徐晃 韩猛 不详 败走
30 张辽 蒋奇 1 措手不及
31 袁尚 史涣 3 死亡(翻身背射)
31 *赵云 *许褚 30 平手
31 *赵云 *许褚于禁李典 不详 赵云全身而退
31 高览 刘辟 3 死亡
31 赵云 高览 1 死亡(冲阵而来)
31 赵云 张合 30余合 败走
31 张飞 夏侯渊 未知 奋力杀退
32 张辽 袁尚 3 大败而走
32 徐晃 汪昭 不数合 死亡
32 袁尚 袁谭 不详 大败
32 许褚 尹楷 1 死亡(措手不及)
32 张辽 沮皓 3 大败(射后面杀之)
33 许褚 许攸 1 死亡(非战阵)
33 徐晃 彭安 不数合 死亡
33 曹洪 袁谭 不详 死亡(奋威杀之)
33 张辽 蹋顿 不详 死亡
34 赵云 张武 3 死亡
34 张飞 陈孙 1 死亡(大喝一声)
35 赵云 吕旷 不数合 死亡
35 张飞 吕翔 1 死亡(措手不及)
36 赵云 李典 约10数合 败走(料敌不过)
38 甘宁 凌操 1 死亡(射杀)
38 孙高傅婴 为览、戴员 1 死亡(席间先后杀之)
38 潘璋 苏飞 不数合 生擒
39 甘宁 黄祖 1 死亡(射后面)
39 *赵云 *夏侯敦 数合 平手(云诈败)
39 张飞 夏侯兰 不数合 死亡

41 *魏延 *文聘 不详 平手
41 赵云 淳于导 1 死亡
41 赵云 夏侯恩 1 死亡
41 赵云 晏明 3 死亡
41 *赵云 *张合 约10余合 平手
41 赵云 马延张凯焦张 不详 败走
42 赵云 钟缙 3 死亡
42 赵云 钟绅 1 死亡
42 张飞 夏侯杰 0 死亡(惊死)
45 甘宁 蔡曛 1 射杀
48 曹操 刘馥 1 死亡(刘无兵器)
48 韩当 焦触 1 死亡
48 周泰 张南 1 死亡
49 张辽 黄盖 1 带伤(冷箭)

50 甘宁 马延张凯 1 死亡(先后杀之)
50 *赵云 *张合徐晃 不详 平手(云不追赶)
50 *张飞 *许褚张辽徐晃 不详 平手(许褚骑无鞍马)
51 *丁奉 *牛金 4~5 平手(丁诈败)
51 曹仁 徐盛 不详 不能抵当
51 曹仁牛金 蒋钦 不详 被冲散
51 *甘宁 *曹洪 20 平手(洪诱敌)
51 *韩当 *曹洪 30 平手(洪诈败)
51 *曹仁 *周泰 10 平手(仁诈败)
52 张飞 刑道荣 不数合 败走
52 赵云 刑道荣 1 死亡(刺斜里杀出)
52 张飞 刘贤 1 生擒
52 赵云 陈应 4~5 败走(后生擒)
53 张飞 金旋 1 吓走(飞大喝一声)
53 巩志 金旋 1 射中
53 关羽 杨龄 3 死亡
53 *关羽 *黄忠 100 平手
53 *关羽 *黄忠 50~60 平手
53 *关羽 *黄忠 30 平手(黄射中羽盔缨)
53 *张辽 *太史慈 70~80 平手
53 李典 宋谦 1 死亡(射中)
56 *张合*徐晃 *夏侯渊 1 比射箭平手
58 马岱 钟繇 不1合 大败
58 庞德 钟进 1 死亡(措手不及)
58 马超 于禁 8~9 败走
58 马超 张合 20 败走
58 马超 李通 数合 死亡(马超奋威)
58 马超 曹洪 40~50 气力不加
58 庞德 曹永 1 死亡
58 夏侯渊 成宜 1 死亡
59 *马超 *许褚 100+100+30 平手
59 马超 侯李梁马杨 不详 马梁死余者遁(步战)
59 *马超 *于禁 1 于射马后面,躲过,中李堪

61 张飞 周善 1 死亡(步战)
61 *许褚 *韩当周泰 30 平手
62 刘封 杨怀 1 生擒(席间)
62 关平 高沛 1 生擒(席间)
62 *魏延 *泠苞 30 平手
62 黄忠 邓贤 1 射中
62 黄忠 泠苞 不详 败走
62 *黄忠 *泠苞 10 平手
63 魏延 泠苞 不数合 生擒
63 张飞 严颜 10 生擒(严举手无措)
64 *张飞 *张任 10余合 平手
64 *张飞 *张任 10 平手
64 赵云 吴懿 1 生擒
64 张翼 刘聩 1 死亡(突袭)
65 马超 姜叙杨阜 不详 败走
65 马超 杨阜及7人 不详 杨带伤余者死
65 *黄忠 *李严 40~50 平手
65 *黄忠 *李严 10 平手(忠诈败)
65 魏延 马岱 10 败走(回身射中魏左臂)
65 张飞 马岱 10 败走
65 *张飞 *马超 100+100+20 平手
65 赵云 刘聩马汉 不详 死亡
67 许褚 杨昂杨任 不详 败走
67 *夏侯渊 *杨任 不数合 平手
67 张合 杨昂 不详 死亡
67 夏侯渊 昌奇 3 死亡
67 夏侯渊 杨任 30 死亡(渊用拖刀计)
67 *庞德 *张合 数合 平手
67 *庞德 *夏侯渊 数合 平手
67 *庞德 *徐晃 3~5 平手
67 *庞德 *许褚 50 平手
67 许褚 张卫 不详 死亡
67 甘宁 朱光 1 打倒(城战)
67 *甘宁 *乐进 不数合 平手(进诈败)
68 *张辽 *凌统 50 平手
68 *凌统 *乐进 50 平手
68 甘宁 乐进 1 射中面门
68 庞德 陈武 不详 死亡(陈袍袖被树株抓住)
69 耿纪 王必 1 射中肩膊
69 曹洪 任夔 3 死亡

70 *张合 *张飞 20 平手
70 *张合 *张飞 30~50 平手
70 张合 雷铜 不详 死亡(先诈败后复回)
70 *张合 *张飞 10 平手
70 张合 孟达 不详 大败
70 *张合 *黄忠 20 平手
70 *黄忠 *韩浩夏侯尚 10 平手(忠诈败)
70 黄忠 韩浩 1 死亡
70 严颜 夏侯德 1 死亡
71 夏侯渊 陈式 不详 生擒
71 黄忠 夏侯尚 1 生擒
71 黄忠 夏侯尚 1 带伤(射后面)
71 *黄忠 *夏侯渊 20 平手
71 黄忠 夏侯渊 1 死亡(大喝一声,措手不及)
71 赵云 慕容烈 1 死亡
71 赵云 焦炳 1 死亡
71 赵云 张合徐晃 0 不敢迎敌
72 张飞 许褚 不数合 受伤(许酒醉)
72 曹彰 刘封 3 大败
72 曹彰 吴兰 不数合 死亡
72 魏延 曹操 1 射中
72 庞德 魏延 不详 奋力战退魏延
73 *廖化 *翟元 约十合 平手(化诈败)
73 关羽 夏侯存 1 死亡
73 关平 翟元 1 死亡(赶上杀死)
74 *庞德 *关平 30 平手
74 *庞德 *关羽 100余合 平手
74 庞德 关羽 50 关中箭(还亏关平提醒)
74 关羽 成何 1 死亡(射落水中)
74 周仓 庞德 1 生擒(撞落水中)
76 关平 徐商 3 大败
76 关平 吕建 5~6 败走
76 *关平 *徐晃 3~4 平手
76 徐晃 关羽 80 右臂少力
76 关羽 蒋钦 3 败走
77 关羽 潘璋 3 败走
79 刘封 孟达 3 败走

82 张苞 谢旌 30 败走
82 *张苞 *李异 20 平手
82 潭雄 张苞 1 射中马(冷箭)
82 关兴 李异 1 死亡(突袭)
82 关兴 孙桓 30 大败
82 张苞 谢旌 不详 死亡(乱军中相遇)
82 关兴 谭雄 不详 生擒
82 张苞 崔禹 1 生擒
83 黄忠 史迹 3 死亡
83 黄忠 潘璋 数合 料敌不过
83 马忠 黄忠 1 射中
83 张苞 夏恂 1 死亡
83 关兴 周平 1 死亡(大惊,措手不及)
83 关兴张苞 韩当周泰 0 不敢迎敌(慌退入阵)
83 沙摩可 甘宁 1 射杀(射后面,甘宁带病)
83 关兴 潘璋 1 死亡(步战,潘被吓坏)
84 傅彤 淳于丹 不详 败走
84 赵云 朱然 1 死亡
84 周泰 沙摩可 20 死亡
85 朱桓 常雕 3 死亡
86 丁奉 张辽 1 带伤(射正面,中腰,后死亡)
87 魏延张翼王平 鄂焕 不详 生擒
87 鄂焕 雍闿 1 死亡(措手不及)
87 鄂焕 朱褒 1 死亡(突袭)
87 赵云 金环三结 1 死亡
87 魏延 孟获 不详 生擒(孟获无马)
88 马岱 忙牙长 1 死亡

90 祝融夫人 张嶷 不数合 带伤(飞刀中左臂)
90 *祝融夫人 *赵云 不数合 平手(云诱敌)
90 *祝融夫人 *魏延 不详 平手(云诱敌)
90 马岱 孟获 1 生擒(孟措手不及)
92 赵云 韩英 3 死亡
92 赵云 韩瑶韩琼韩琪 少时 琪中枪琼中箭瑶被生擒
92 赵云 韩德 3 死亡
92 张苞 薛则 不详 死亡
92 关兴 董禧 1 死亡
92 张苞 崔谅 1 死亡(突袭)
92 王平 夏侯懋 1 生擒
93 *赵云 *姜维 不数合 平手
93 *姜维 *张翼 不数合 平手
93 王平张翼 姜维 不详 力穷抵敌不住
93 孔明 王朗 0 骂死
94 越吉元帅 关兴 不详 关胆寒抵敌不住
94 关兴 越吉元帅 1 死亡(兴大喝一声)
94 马岱 雅丹丞相 不详 生擒
94 魏延 曹遵 3 死亡
94 赵云 朱赞 1 死亡(措手不及)
94 孟达 徐晃 1 带伤(从城上射中,后死亡)
94 申耽 孟达 1 死亡(人困马乏,措手不及)
95 张合 王平 数十余合 败走(力穷势孤)
95 马岱 陈造 不详 死亡
95 赵云 苏颙 1 死亡(措手不及)
95 赵云 万政 1 射中盔缨
96 徐盛 张普 不数合 败走
96 朱桓 张普 1 死亡(径来问时)
98 王双 谢雄 3 死亡
98 王双 龚起 3 死亡
98 王双 张嶷 数合 先平手后追赶双,被锤所伤
98 魏延 王双 1 死亡(突袭)

100 廖化 秦良 不详 死亡
101 *魏延 *张合 10 平手(延诈败)
101 *关兴 *张合 10 平手(兴诱敌)
102 王平 岑威 1 死亡
103 *魏延 *司马懿 3 平手(延诱敌)
105 *魏延 *何平 不数合 平手(平诈败)
105 马岱 魏延 1 死亡(突袭)
106 夏侯霸 卑衍 不数合 死亡
107 夏侯霸 郭淮 10 败走
107 姜维 陈泰 3 败走
107 姜维 司马师 3 杀败
108 丁奉 韩综 1 死亡(步战)
108 丁奉 桓嘉 1 飞刀杀之
109 徐质 廖化 不数合 败走
109 徐质 张翼 不数合 败走
109 姜维 徐质 1 落马(大惊无措,后死亡)
109 姜维 郭淮 1 射中,后死亡(接箭还射)
110 *邓艾 *文鸯 50 平手
110 邓艾 葛雍 1 死亡
111 王基 朱异 3 败走
111 王基 唐咨 3 大败
111 *王基 *于诠 30 平手(后人困马乏被乱军所杀)
112 傅俭 王真 10 生擒
112 傅俭 李鹏 1 死亡
112 *姜维 *邓忠 30~40 平手(忠躲箭,维夺枪)
113 廖化 郑伦 1 死亡
115 *姜维 *邓艾 数十余合 平手
116 荀恺 卢逊 1 死亡(回身一箭)
116 姜维 杨欣 1 败走(射欣三箭不中)
119 田续 邓艾 1 死亡(突袭,艾欲待问时)
120 周旨 孙歆 1 死亡(大喝一声)
120 张尚 陆景 1 死亡(赶上杀之)
120 周旨 沈莹 不详 死亡

一流及超一流武将单挑谱

--------------------------------------------------------------------------------

章回 胜利方 失败方 回合数 备注
5 *华雄 *孙坚 2 平手(射正面,孙放2箭被躲)
5 关羽 华雄 不详 死亡(以弓手身份突袭)
5 *吕布 *张飞 50 平手
5 *吕布 *张飞、关羽 30 平手
5 刘关张 吕布 数合 败走
6 吕布 夏侯敦 数合 败走
7 *赵云 *文丑 50~60 平手
11 *夏侯敦 *张辽 不详 平手
12 *典韦 *许褚 约几百合 平手
12 *吕布 *许褚 20 平手
12 典许夏夏李乐 吕布 不详 败走
14 *许褚 *徐晃 50余合 平手
15 *孙策 *太史慈 100 平手
16 *吕布 *张飞 100余合 平手
25 *关羽 *夏侯敦 10余合 平手(夏侯诱敌)
25 颜良 徐晃 20 败走
25 关羽 颜良 1 死亡(方欲问时)
26 文丑 张辽 1 射中头盔战马(射正面有提醒)
26 文丑 徐晃 不详 败走(料敌不过)
26 关羽 文丑 3 死亡(心怯而走,羽马快杀之)
28 *关羽 *夏侯敦 10 平手

30 *张辽 *张合 40~50 平手
31 *赵云 *许褚 30 平手
31 *赵云 *许褚于禁李典 不详 赵云全身而退
31 赵云 张合 30余合 败走
31 张飞 夏侯渊 未知 奋力杀退
39 *赵云 *夏侯敦 数合 平手(云诈败)
41 *赵云 *张合 约10余合 平手
50 *赵云 *张合徐晃 不详 平手(云不追赶)
50 *张飞 *许褚张辽徐晃 不详 平手(许褚骑无鞍马)
53 *关羽 *黄忠 100 平手
53 *关羽 *黄忠 50~60 平手
53 *关羽 *黄忠 30 平手(黄射中羽盔缨)
53 *张辽 *太史慈 70~80 平手
56 *张合*徐晃 *夏侯渊 1 比射箭平手
58 马超 张合 20 败走
59 *马超 *许褚 100+100+30 平手

65 *张飞 *马超 100+100+20 平手
67 *庞德 *张合 数合 平手
67 *庞德 *夏侯渊 数合 平手
67 *庞德 *徐晃 3~5 平手
67 *庞德 *许褚 50 平手
70 *张合 *张飞 20 平手
70 *张合 *张飞 30~50 平手
70 *张合 *张飞 10 平手
70 *张合 *黄忠 20 平手
71 *黄忠 *夏侯渊 20 平手
71 黄忠 夏侯渊 1 死亡(大喝一声,措手不及)
71 赵云 张合徐晃 0 不敢迎敌
72 张飞 许褚 不数合 受伤(许酒醉)
72 庞德 魏延 不详 奋力战退魏延
74 *庞德 *关羽 100余合 平手
76 徐晃 关羽 80 右臂少力
93 *赵云 *姜维 不数合 平手

101 *魏延 *张合 10 平手(延诈败)
109 姜维 徐质 1 落马(大惊无措,后死亡)
110 *邓艾 *文鸯 50 平手
112 *姜维 *邓忠 30~40 平手(忠躲箭,维夺枪)
115 *姜维 *邓艾 数十余合 平手

有一个关键的点,就是有一次魏延用计,结果诸葛亮不采纳,然后就有了矛盾,实际上那次魏延和陈式对诸葛的用兵就很不爽,但是后面没有说明白,因为三国里面美化了诸葛亮,所以对于魏延的评价是不公平的。
里面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之类的,纯粹是诸葛亮胡诌,为了杀魏延,最后魏延叛变,实际上也是被逼的。因为当时魏延打翻了祭坛,被迷信的古人认为他是杀害诸葛亮的罪人,实际上,后期在蜀国他已经无立足之地了。

诸葛亮本身是不会用人的。比如马谡,比如魏延。

魏延是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不过能担任汉中太守。地位仅次《五虎将》,可见他的地位还是很重要。

首先必须说明,魏延是蜀汉忠臣一个,能力绝不在关羽之下!你采纳那家伙的回答,你就没发现他说的都是演义里的东西!什么叫诸葛亮不会用人,比如魏延。真是胡说八道!
你知道诸葛亮为何不重用魏延,因为他是荆州人,他用的全是荆州籍的人,老刘备当年的班底也有来自徐州的糜竺,麋芳……,这厮只用荆州人,绝对的自私,不给别人展现才能的机会!所以,埋没了许多的人才,比如刘封,孟达,魏延……
魏延为何而反?问题就在于他和杨仪的矛盾已经不合调和了,诸葛死后,杨仪奉遗命调军回师。要知道,杨仪的才能很一般,还是个小官职:长史。根本不是带兵打仗的料!诸葛死后还是要打压魏延,不让他领兵,只让他断后。魏将军心中的压抑已经不能忍受了,所以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场合爆发了……惋惜啊
总结,诸葛亮就是个心胸狭窄狗屁不是的人,除了治国不会别的!蜀汉国力疲敝,人民厌战情绪早已有之,弱国打强国,以卵击石尔!

魏延第一次出现,是在刘玄德携民渡江时。在这里他与文聘打了起来,刘备也就继续走,去江陵了。 打完后发现刘备走了,魏延南下投长沙韩玄了。
第二次,是赤壁大胜后,关羽打长沙。战黄忠。 韩玄要杀黄忠时,魏延站出来杀了韩玄,开成投了降。
然后,孔明要斩魏延。因为他看其脑后有反股骨。言此人日后必反。
刘备进驻西川后,魏延任汉中太守,足见刘备对其信任。第一次北伐,出奇谋兵出斜谷,直取长安。 却被孔明拦下。言过于冒险。
五丈原诸葛襄星时踏灭了七星灯、 之后与长史杨仪夺权失败造反。大意之时被身后马岱一刀偷袭毙命。
综上,魏延能争善战,是一名有野心且反覆敢于冒险的猛将。


《三国演义》中,为何刘备如此器重魏延呢?
《三国演义》中,魏延在长沙大战第一次投降刘备的时候,诸葛亮说他脑袋后面有反骨,将来魏延要被砍头。多亏刘备求情,才保住了一条命。但是,诸葛亮训斥了魏延。后来诸葛亮不肯用魏延的子午谷计划,在临终前安排马岱杀了魏延。这让很多人觉得诸葛亮一直歧视魏延,打压他。为了烘托诸葛亮的气场:《三国演...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续命时,是不是已经算到魏延会闯进来?
当时诸葛亮根本没有算到魏延会突然闯进来,如果诸葛亮真的算到了那么他就会提前做好放盘措施,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虽然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人神,所以有些事情他也是想不到的,要不然魏延进去了之后诸葛亮会非常吃惊。其实《三国演义》只是根据《三国志》改编的一本小说,真实历史上...

三国中的魏延真的是一个不忠之人吗?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故事情节,魏延前去投靠刘备,刚到刘营中就被诸葛亮派人绑了起来,要将他推下去斩了。这让魏延一脸呆滞,都不知道自己和诸葛亮有什么过节。不过好在魏延此前对刘备有过帮助,于是刘备便向诸葛亮求情,这才保住了魏延一命。事后诸葛亮告诉刘备“实情”:“此人脑后有反骨...

虎将魏延在曹魏伐蜀的战争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本来,在三国格局里,魏强蜀弱,且魏国把主要精力放在与东吴死磕上,不料诸葛亮竟在一年内两次北伐,是可忍孰不可忍?加上魏吴石亭之战中,曹休惨败,曹真就任大司马后,注意力转到了西南,战略进攻方向由伐吴转向了伐蜀。公元230年,曹真上表曹叡,正式起兵伐蜀。这次战争,正史和《三国演义》都有记载...

《三国演义》中他最冤:历史上忠勇过人却被写成叛臣贼子!
想必您已经猜到了,这个比窦娥还冤上一百倍的人就是魏延。一提起魏延,看到《三国演义》的人都会马上想到他“脑后有反骨”之说。由于对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无从区分,绝大多数人都把《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当作历史上的魏延,认为他被马岱所斩是罪有应得的。数百年来,可怜的魏延一直蒙受着这样的不白之...

怎么评价《三国演义》中的魏延?
在我看来,魏延这个人还是很优秀的,也不能说是坏人,所以对这个人还是很有好感的,胆大包天,豪气干云,有兼人之勇,是具有一定才能的将领。在蜀汉后期诸将中资历最老、地位非常高,有一颗想要心系全国的心。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大耳称帝后能调兵的只有他和二爷,一个守汉中一个守荆州。能力不用...

三国演义里面为什么诸葛亮早就料到魏延有反骨?
人人都称事后诸葛亮,这个是形容诸葛亮是神明广大的本事。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最终被诸葛亮看出要造反,从而要处死他。我们都熟知这个情节,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早看透魏延会背叛的原因只要是认为其不忠不义,日后必反。这是古代看人的方法。笔者从以下三大方面来解释:1、魏延有不忠义之举 诸...

三国中的魏延怎么死的?揭秘魏延的千古奇冤
”于是诛灭魏延三族。魏延的千古奇冤:脑后没长反骨 只是政治上太幼稚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魏延一出场便带着悲剧色彩。他杀韩玄、献城刘备,功不可没,却被身为军师的诸葛亮认定“天生长有反骨,日后必然造反”。虽然当时诸葛亮没能除之而后快,但他的这句话却埋下了祸根。以至于后来,当魏延...

<<三国>>中的魏延有什么故事
演义里,魏延是先要求由自己统兵继续与司马老儿交战,在杨仪和姜维、蒋琬商定退兵后悍然起兵追击,然后被诸葛亮安排好的马岱杀了。一切都理所当然,一个有勇无谋的叛将被神机妙算的孔明杀了,着实呱呱叫,大快人心。我最初也有此快感。可是看了《三国志》后,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

请问一下三国的魏延是不是真的要造反?
《三国演义》里有桩天大的冤案,冤死者是魏延,这位据说头上长着反角的降将,在诸葛亮去世后,成了蜀 *** 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然而,对照史书,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魏延之死背后的重重迷雾。其一,诸葛亮临终前曾安排魏延断后,难道他不怕魏延造反降魏,还费尽心思等其上钩?其二,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有的是机会叛国,...

仓山区18074167458: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
段干胥川贝: 有一个关键的点,就是有一次魏延用计,结果诸葛亮不采纳,然后就有了矛盾,实际上那次魏延和陈式对诸葛的用兵就很不爽,但是后面没有说明白,因为三国里面美化了诸葛亮,所以对于魏延的评价是不公平的. 里面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之类的,纯粹是诸葛亮胡诌,为了杀魏延,最后魏延叛变,实际上也是被逼的.因为当时魏延打翻了祭坛,被迷信的古人认为他是杀害诸葛亮的罪人,实际上,后期在蜀国他已经无立足之地了. 诸葛亮本身是不会用人的.比如马谡,比如魏延. 魏延是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不过能担任汉中太守.地位仅次《五虎将》,可见他的地位还是很重要.

仓山区18074167458: 三国里魏延是个怎样的人 -
段干胥川贝: 首先,魏延不是反贼,魏延是极其忠诚的. 其次,魏延很受刘备重用,将汉中门户交给他,本身就是极度信任他的表现.甚至还超过了马超. 第三,他的死因,魏延的确没有反,只是杨仪为了能继承诸葛的爵位和权利,故意陷害魏延,导致魏延致死...

仓山区18074167458: 三国魏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
段干胥川贝: 魏延(174-234),字文长,蜀汉的第五虎将.早年是刘表部下,因和蔡瑁不和而投奔长沙太守韩玄.后刘备攻打长沙时,因对韩玄不满而举众投降刘备,因年轻有为而深受刘备赏识.魏延脾气暴燥,刘备封汉中王时,因怕众人不服魏延,故而...

仓山区18074167458: 【三国演义】中魏延具有哪些特点 -
段干胥川贝: 魏延(?-234),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三国时期魏延 蜀汉名将.刘备入蜀之时,率领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深受刘备信任.刘备称汉中王后,提拔魏延总督军事要地——汉中,加封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1] 蜀汉建立后升为镇北将军.此后魏延随诸葛亮北伐,曾率军大破魏将郭淮等人,加为征西大将军.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劝诸葛亮出奇兵攻取长安、潼关.但遭向来谨慎的诸葛亮反对,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不愿受长史杨仪所约束而于退军途中烧绝栈道,反攻杨仪,却因部属不服而败逃,被杨仪所遣的马岱所斩.

仓山区18074167458: 三国魏延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
段干胥川贝: 我是一个和你一样喜欢三国的人,但对于历史没什么深入的研究,只能简单的谈下我的看法.对于马超的任用问题,入蜀以后,诸葛亮已经不能完全得到刘备的信任和重视,虽然身为丞相,但并没有能够直接任用和罢免像马超这样重要军事将领...

仓山区18074167458: 三国时魏延是个怎样的人? -
段干胥川贝: 一位具有独到眼光,武力超群,不压于五虎将的军事能才,有一呼百应之能.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刘阐是个十足的SB,因为历朝历代,当皇帝快死时必杀大将,怕自己的儿子驾驭不了这些能臣,而刘阐连个P本事没有,诸葛亮(充当父亲角色)为稳固帝基,不得已来个莫须有的罪名除了他,所以著就了诸葛亮的忠,而也造就魏延的怨.所以我特别佩服亮,真是大忠臣,但他那知刘阐是个十足的大傻B啊.

仓山区18074167458: 现在有很多人都开始为魏延叫屈,那么魏延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段干胥川贝: 魏延以勇猛过人、善于用兵著称,但他性格有些高傲,故当时的人们都对他很客气,避免冒犯他,只有杨仪对他毫不忍让.诸葛亮死后,杨仪不听魏延的主张、亲率大军南...

仓山区18074167458: 详细介绍一下三国里的魏延? -
段干胥川贝: 魏延(?—234),字文长,义阳(今河南信阳三里店)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诸葛亮死后,魏延因被陷害谋反而遭杨仪一党所杀. 电视剧《三国演义》魏延(王心海饰)电视剧《三国演义》魏延(刘威饰)初随刘备作战,勇冠三军,深得刘...

仓山区18074167458: 三国中魏延怎么样 -
段干胥川贝: 魏延算的上是一名猛将.. 就是天生好斗 喜欢打仗 不过他后脑有反骨 诸葛亮说此人反叛心很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