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舟而畏之中的畏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野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见舟而畏之”中的“畏”的意思:害怕、敬服。

“见舟而畏之”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日喻》。

节选: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翻译:

天天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

《日喻》赏析

苏轼之文长于说理,往往“昭晰无疑”(《艺概·文概》),长篇论说文是这样,短小精悍的杂说也莫不如此。而且杂说较之正式的议论文更灵活,笔调更从容,“能道意所欲言”(《答王庠书》),充满了诗一样的情趣和哲理,愈加耐人寻味咀嚼。本文就是其杂说中的代表作。

作者运轻灵之笔娓娓道来,仿佛与人对面而谈,亲切动人,语浅道明,毫无论说文的板滞之弊。且本文还继承了战国议论文的优点,以寓言作为论据,使行文简洁明了,形象生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汉语-日喻




方的文言文故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

语文8年级人教版文言文所有字词翻译以及注音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6、毕毕力平险( 尽)群响毕绝( 全部)7、薄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8、策执策而临之( 马鞭)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 记录)束手无策( 计谋)9、长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 与“...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历程的特点
民为水,政为舟。畏民者犹如行舟而畏水,焉足以为政?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在这一点上有较深刻认识的当属李世民,他在《民可畏论》(《全唐文》卷十)中说到:“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他在分析过去朝代兴衰时也曾说:“可爱者君,可畏者民。”贞观二年,唐太宗对臣下说:“有...

朱晖心诺文言文
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 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

张士诚小字九四文言文
燕王同长得像自己的九个卫士混在一起,手持弓箭,在店中饮酒。袁珙一见便上前跪下道:“殿下为何不自重到这里来。” 3.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 世人不畏惧大义,却畏惧灾祸,他便常常引导人们从不善良到善良,能听从而改变行径的人很多。 6. 文言文翻译 吴士 〔明〕方孝孺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可畏惟人是什么意思?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民众的力量就像水一样,能够载舟前行,也能够将舟掀翻,所以应该需要深刻警惕啊!“怨不在大”指的是(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

不惊、不怖、不畏是一个人最好的心态
01 不惊:人生潮起潮落,我自舒卷自如 人生百年,起起伏伏,在面对人生的沉浮与得失荣辱时,有人终身受其所累,倍感艰辛。而有人却能做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正是“不惊”这种态度,让他们达到了一种人生的境界,养成了博大的胸怀。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沉重,当我们不...

“畏者无为无畏者无不畏”怎么解释这句话?
3、典故 清朝叶存仁,做了三十余年的官。他离任时,手下部属执意送行话别,但送行的船迟迟不发,叶存仁好生纳闷,等至明月高挂,来了一叶小舟,原来是部属临别赠礼,故意等至夜里避人耳目。叶存仁当即写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拒礼而去。为什...

谁知道这些语文古代词语的意思(高分悬赏)
4、连词,表修饰关系,“……地” 吾尝终日而思矣 5、连词,表承接关系,“就”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6、连词,表假设关系,“就”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7、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 怪之客夜,而畏之非也 8、通“尔”,你 而母立于兹 9、又 圣贤书辞,...

《谏太宗十思疏》的翻译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

涡阳县18727588619: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里的畏 是什么意思 -
休宽复方: 一、畏,害怕.“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整句话的意思是: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二、句子出处及简介1、出处原文 语出宋·苏轼《日喻》第四段:“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

涡阳县18727588619: 见舟而畏之的畏是什么意思 -
休宽复方: 害怕、畏惧

涡阳县18727588619: 见舟而畏之的畏是什么意思
休宽复方: 意思是害怕、畏惧

涡阳县18727588619: 夫没者岂苟然哉的苟意思和见舟而畏之的畏意思 -
休宽复方:[答案] 况且,惧怕

涡阳县18727588619: 夫没者岂苟然哉的苟意思和见舟而畏之的畏意思 -
休宽复方: 况且,惧怕

涡阳县18727588619: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的翻译是什么 -
休宽复方: 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也会害怕它.

涡阳县18727588619: 见舟而畏之 -
休宽复方: 语出宋·苏轼《日喻》第四段:“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整句话的意思是: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

涡阳县18727588619: 见舟而畏只的意思 -
休宽复方: 见舟而畏只,原文是:见舟而畏之.意思是:看见小船以后都害怕它.强调了北方人不习水性的心理状态.

涡阳县18727588619: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什么意思 -
休宽复方: 还有种解释:生作虚词不翻译 如果不识水性,即便很强壮也会见到船而害怕他

涡阳县18727588619: 见舟而畏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
休宽复方: 之字代指水 通俗来说就是不会游泳的旱鸭子怕水,长得魁梧也怕水,有个救生圈也怕怕的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宋.苏轼《南方多没人》) 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