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的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可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陋室铭》的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我们之所以酷爱《陋室铭》,首先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思想境界的高超,其次才是表现这种高超思想境界的艺术形式的高超。刘禹锡若没有迸发的思想火花,焉能有含蓄警策的语句?如果我们说《陋室铭》是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的话,那么清正廉洁就是它的主旋律。刘禹锡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极力强调他的陋室不陋。




刘禹锡《陋室铭》写作背景
刘禹锡的《陋室铭》虽然常被赞誉为艺术佳作,然而其思想内涵往往被误解为“安贫乐道、自命清高”。实际上,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揭示了其深层次的政治斗争色彩。刘禹锡因革新得罪权贵,被贬至和州,面对知县的刁难,他以诗文回应,展现了一种不屈的抗争精神,而非单纯的自命清高。《陋室铭》实际上是刘禹锡...

“文章写作背景”是什么意思?
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安排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刘禹锡表面仍然悠闲自乐,满...

陋室铭写作背景80字
创作背景 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

刘禹锡《陋室铭》写作背景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一名篇的艺术性倍受中学语文教师的青睐和推崇。但其思想性却被定为“安贫乐道、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教学时往往要学生“批判的接收”。可是,如果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就会发现,我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是不够正确的,我们误把他“清政廉洁”的主题思想...

陋室铭 时代背景
《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

刘禹锡为什么写陋室铭?
问题一:刘禹锡《陋室铭》写作背景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一名篇的艺术性倍受中学语文教师的青睐和推崇。但其思想性却被定为“安贫乐道、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教学时往往要学生“批判的接收”。可是,如果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就会发现,我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是不够正确的...

读《陋室铭》,回答:1.解释“往来无白丁”中“白丁”的意思,2.从本文...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原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译: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今安在”是倒装句,“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译为“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

陋室铭的作者是谁
陋室铭 作者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对照: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

学完陋室铭之后,在面对人生十字路口时应该怎么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一篇《陋室铭》脍炙人口,流传千年。01 千古名篇《陋室铭》的写作背景 然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却未必如文章本身那样为世人所熟知。中唐时期,刘禹锡因推行新政得罪了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和州知县...

刘禹锡写陋室铭的背景
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

永仁县13478942124: 刘禹锡《陋室铭》写作背景 -
诺枯康莱:[答案]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一名篇的艺术性倍受中学语文教师的青睐和推崇.但其思想性却被定为“安贫乐道、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教学时往往要学生“批判的接收”.可是,如果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永仁县13478942124: 陋室铭写作背景 -
诺枯康莱: 陋室铭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扩展资料: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 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陋室铭

永仁县13478942124: 《陋室铭》写作背景,即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环境 -
诺枯康莱:[答案]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

永仁县13478942124: 刘禹锡《陋室铭》写作背景 -
诺枯康莱: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

永仁县13478942124: 陋室铭的背景. -
诺枯康莱:《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

永仁县13478942124: 《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跪求.急! 请大家耐心回答,感激不尽. 如有满意答案我定会追加悬赏. -
诺枯康莱:[答案] ①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 刘禹锡...

永仁县13478942124: 陋室铭在哪? -
诺枯康莱: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是一篇文章,而不是一个地方.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

永仁县13478942124: 《陋室铭》的原文及作者、朝代 -
诺枯康莱: 原文: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

永仁县13478942124: 刘禹锡,《陋室铭》全诗. -
诺枯康莱: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