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烟花炮竹的起源

作者&投稿:蒋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烟花爆竹的起源~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烟花爆竹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发明及发展与火药技术的使用息息相关。烟花爆竹相传是由唐朝一个叫李畋的人发明的,他利用火药、纸筒等材料制作爆竹,目的是产生巨大声响以驱鬼辟邪。发展到宋朝,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一项广泛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拓展资料
李畋,唐初生于江西上栗与湖南浏阳相邻的麻石街上,被后人尊称为花炮的始祖。唐《异闻录》记载,“李畋居中,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著火中,鬼乃惊循,至晓,寂然安贴。” 据传,李畋是个猎人,他曾向当时的炼丹家、药王孙思邈学习过火药的使用技术。
“药王孙思邈曾经在浏阳隐居,还留下了不少传说和遗迹,像孙隐山、洗药井、洗药桥等。”浏阳花炮燃放专家李心谷介绍了一些民间传说,据称,当时孙思邈隐居在浏阳孙隐山,在洗药井洗药炼丹。李畋前去寻求帮助,孙思邈给了他一包火药,并告诉他,把火药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竹筒里,点燃后即可爆裂,发出巨响。李畋回家后,按照孙思邈的方法实验果真如是。历史上最早的爆竹就此诞生。
可是,竹筒制作的爆竹虽然响亮,但危险性大,极容易伤人。李畋希望加以改进,他苦思冥想,通过不断地实验,终于成功地采用纸筒来包裹火药——两头用泥巴封好,一头插上点火线。这样,真正实用的爆竹就产生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烟花爆竹

爆竹源于我国汉代,早先是古人在焚竹之时,由“劈啪”声响而命名,后来火药的发明促进了爆竹的进步。现如今,民间称之为“爆仗” “花鞭”或“响鞭”等。《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从除夕至立春,爆竹声声,不绝于耳。由此可见,燃放爆竹是春节民俗中的一个重要事项。

补充一下.以"烟花"指称爆竹,本是无根据的误用.但如今已习非成是了.
烟花 :
yān huā
①指春天美丽的景象:烟花三月下扬州。②旧时指娼妓:烟花女。

我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放爆竹?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世上突然出现了一种怪物叫年,每当新年来临,它就要下山来吃人,所以人们新年临近时,都要搬到山脚去躲避灾难。与此同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有一次,年下山来了,有一个乞丐正在下山乞讨,他看见一户人家灯火通明,原来这一家人在整理东西准备向山脚奔去。
看到有人了,乞丐赶忙恳求道:“你们行行好,给我一点吃的东西吧�”
“我们都自身难保了,我劝你还是赶紧逃命去吧!”
“求求你们了,我实在太饿了。”乞丐的声音此时变得更加凄清了。
“好吧。”女主人有点心软了,她急忙从屋里拿来了一些点心,对乞丐说:“赶快逃命去吧,年兽马上就要来了。”
正在这时,年兽来了,女主人赶紧溜进屋子躲了起来。可是,凶猛的年把屋子掀了个底朝天,一步一步向女主人逼近,突然,不知从何处传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只见乞丐正在拼命地燃放烟花、爆竹,年兽不知道这是何物,吓得赶紧逃跑。年兽怕烟花爆竹这一消息马上传开了,村民们纷纷回到自己家。于是,每当新年来临,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以求得新年的平安。

在春秋末年,政治家荡蠡在(陶朱公书)中载有:“除夜烧盆爆竹与照田蚕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静为吉”之句西汉时文学家东方朔在(神异经)也记述有“爆竹驱山魈”的故事。
到南北朝梁时,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一文中,又有“正月初一(春节),……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操恶鬼”的记载。
到了唐宋年间,有关爆竹的记载就更多了。唐诗人刘禹锡,在他畲田行诗中就有“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的诗句。薛逢有(元日楼前观仗)二首之作耒鹄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就聚爆竿灰”之语。
宋代李畋在他的(该闻录)中也有爆竹驱山鬼的故事:“李岐邻叟家,为山魈所祟,岐令除岁聚竹数十根于庭,焚之使爆裂有声,至晓乃寂然”。后来,李畋被人们称为爆竹的祖师。宋代诗人王安石、苏东坡在他们的诗文中,也记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的诗句。在南宋梁克家撰写福州地方志(三山记)(也叫长乐记)。也记有“州人除夕以竹著火,烧爆于庭中,儿童当街烧爆相望,戏呼达旦,谓之烧火爆”。在该志中,还记有宋宰相张浚和史学家郑樵闲谈中的趣事,“张丞相浚为帅日,除夕,浦人郑樵客郡中(指福州)与观火爆,丞相命赋诗,给竿字为韵”。樵即口占云,“驹隙光阴岁已残,千门爆竹竞团园。烧成焰焰丹砂块,碎尽琅琅碧玉竿。唤转韶光新景燠,碎除恶魈旧吐寒。主人从此占佳瑞,再入为霖洒旱干”。
这些记载,都充分说明,采用真竹燃烧发出爆炸响声的“爆竹”,起源于春秋,盛行于唐宋,而且宋盛于唐,到了宋代爆竹已流行于朝野了。后来,随着火药的普及,造纸业的发展,爆竹匠人用纸卷成筒,装上火药、导线、将两头扎紧,点燃后发出响地声和火花的爆竹、焰火,相继问世,不仅被人们用于除夕喜庆,以辟山操恶鬼,而且被帝王皇宫用来消遣玩乐和军事指挥。
(后武林旧事)有宋孝宗观海潮时施放烟火记载“淳煦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恭请两殿往浙江观潮---管军命于江西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
宋宁宗(公元1168年至1224年)时,西湖老人在(繁胜录)中也记有节日施放烟火爆竹的盛况:“-庙前拥挨、轮马盈路,多有后生于霍山之例,入五色烟火,放爆竹--。”宋理宗(公元1205年1264年)时,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记载了当年皇宫观看烟火的故事:“穆陵(理宗)初年,尝于上元日(古正月十五日),在清燕排当,恭请圣太后(理宗母后)。既而烧烟火于庭,有所谓“地老鼠”者(花炮名),径至于太母圣座下,太母为之惊惶,拂衣径起,意颇疑怒,为之罢宴”。
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又有市爆仗,成架烟火之类”的记载,这与(北京春节风俗杂谈)中“发明火药后,宋代有了以纸裹药制成鞭爆。”和庄葳编写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书中的“在南宋时侯,我们开始用火药制造爆竹和焰火,南宋京城杭州,放爆竹烟火,始于唐代,发达于南宋是无疑的。
到了明、清时代,我国爆竹烟火已很盛行。特别到清末,每逢婚丧喜庆或逢年过节,人们都要燃放爆竹烟火,拜神祭祖,表示 庆贺,求神灵祖先“保佑”全家顺序,万事如意。而腐败透顶的封建统治阶级,却借此不惜重金,大肆燃放爆竹烟火,一夜耗资白银数百万两。李鸿章为讨好慈禧太后,进献一盒大型烟花,价值六万金。各级官绅,效法竟起,一时侈风大炽,这在客观上对爆竹烟火的发展,也起了一些剌激作用。

(回目录)

“花炮源流略”

李锡正 邓树德

花炮是烟花、鞭爆的统称。要讲花爆的源流,就得先从鞭爆谈起,而鞭爆又是从爆竹(又称“爆仗”“爆竿”)演变过来的。它的整个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烧竹期、硝磺期和焰花期三个过程来说。

一、烧竹期

所谓烧竹期,就是用火烧竹子,发出响声,叫“爆竹”。我国“爆竹”起源很早,春秋末年政治家范蠡在《陶朱公书》中就有:“除夜烧盆爆竹与照田蚕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静为吉。”的记载。(中华书局、巴蜀书社版《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第95卷除夕部杂录2671页

其后三百年左右的西汉时期,文学家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在他所著的《神异经》中西荒经条记述了一个爆竹驱山魈的故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在深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著火中,爆火朴(pu-竹子爆裂声势而出,燥(山魈)皆惊惮……。”(见万有文库本《旧小说》)

南北朝梁时(公元502-557),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也有:“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燥(xiao同魈)恶鬼,”的记载。宋代李畋在他著的《该闻录》中也记有一个爆竹驱鬼的故事:“李岐邻叟家,为山魈所祟,岐令除夕聚竹数十根于庭,焚之使爆裂有声,至晓乃寂然。”(见《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除夕部2670页)以上记载说明,我国以竹烧爆的“爆竹”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古时就已有元旦或除夕用“爆竹”驱邪的习俗。

关于爆竹的事,唐宋诗人颇多咏述,如唐刘禹锡(公元772-842)的畲田行一诗中就有:“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之句;薛逄(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进士有《元日楼前观仗》二首之作;耒鹄(?――公元883年)《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之语。

到了宋代诗人咏及此事的就更多了。如王安石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名句;苏东坡有:“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之语;杨万里有:“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等等。

在《三山志》中还记载了张浚(1097――1164宋代大臣,1135任宰相)和郑樵(1103――1162史学家)的有关趣事说:“张丞相浚为帅日,除夕,莆人郑樵客郡中(指福州)与观火爆,丞相命赋诗,给竿字为韵,樵即中占云:

“驹隙光阴岁已残,千门竹爆竞团园。
烧成焰焰丹砂块,碎尽琅琅碧玉竿。
唤转韶光新景燠,辟除恶魅旧时寒。
主人从此占佳瑞,再入为霖洒旱干。

该志还说:“州人除夕以竹著火,烧爆于庭中,儿童当街烧爆相望,戏呼达旦,谓之烧火爆。”(均见《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

以真竹着火的爆竹,究竞烧到什么时候呢?南宋诗人范成大(公元1126――1193)给我们留下了诗作为证。他在《腊月村田乐府十首》《爆竹行》中云:

“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
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自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土皆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垒床底,犹有余威可除疠。
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
(见四部丛刊本范成大《石湖诗集》)

诗中不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烧爆竹的情景,还告诉我们当时的爆竹是:“截筒五尺煨以薪”的。

这证明至少在范成大在世这段时间里的爆竹,还是以真竹着火的爆竹。可见真竹着火爆竹子至少烧到了南宋。

http://www.pxxtd.com/chinafw/fireworks.htm
回答者:动感速度 - 魔导师 十一级 6-6 16:48

补充一下.以"烟花"指称爆竹,本是无根据的误用.但如今已习非成是了.
烟花 :
yān huā
①指春天美丽的景象:烟花三月下扬州。②旧时指娼妓:烟花女。
回答者:acate - 进士出身 八级 6-6 17:00

我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放爆竹?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世上突然出现了一种怪物叫年,每当新年来临,它就要下山来吃人,所以人们新年临近时,都要搬到山脚去躲避灾难。与此同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有一次,年下山来了,有一个乞丐正在下山乞讨,他看见一户人家灯火通明,原来这一家人在整理东西准备向山脚奔去。
看到有人了,乞丐赶忙恳求道:“你们行行好,给我一点吃的东西吧�”
“我们都自身难保了,我劝你还是赶紧逃命去吧!”
“求求你们了,我实在太饿了。”乞丐的声音此时变得更加凄清了。
“好吧。”女主人有点心软了,她急忙从屋里拿来了一些点心,对乞丐说:“赶快逃命去吧,年兽马上就要来了。”
正在这时,年兽来了,女主人赶紧溜进屋子躲了起来。可是,凶猛的年把屋子掀了个底朝天,一步一步向女主人逼近,突然,不知从何处传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只见乞丐正在拼命地燃放烟花、爆竹,年兽不知道这是何物,吓得赶紧逃跑。年兽怕烟花爆竹这一消息马上传开了,村民们纷纷回到自己家。于是,每当新年来临,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以求得新年的平安。


烟花的起源和历史烟花的起源和历史是什么
1、烟花爆竹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发明及发展与火药技术的使用息息相关。烟花爆竹相传是由唐朝一个叫李畋的人发明的,他利用火药、纸筒等材料制作爆竹,目的是产生巨大声响以驱鬼辟邪。发展到宋朝,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一项广泛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

爆竹起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吗?
爆竹是一种用来庆祝节日或者喜庆场合的烟火鞭炮,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爆竹并不是用竹子制作的,而是用竹节做成的“竹枪”或者“竹杖”,内装火药和石头等物质。人们点燃火药后,这些装有药材的竹节就会被炸裂开来,发出响亮的声音。据考证,最早的爆竹在战争中被广泛...

烟花起源于哪国哪个朝代?
烟花是中国唐朝时的道士李畋发明的。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生于湘赣交界的浏阳醴陵上栗交界处的麻石村(麻石村属醴陵市)。据传,当时灾害连年,瘟疫流行,李畋以小竹筒装硝,导引点燃,以硝烟驱散山岚瘴气,减少了瘟疫的流行,爆竹因而很快推广开来。李畋因此被烟花爆竹业奉为花炮祖师。现在...

烟花的来历和寓意
3. 烟花,亦称为花炮、烟火、焰火、炮仗,根据《中国烟花爆竹标准—安全与质量》的定义,它是一种以烟火药为原料,能产生声光色的娱乐用品。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古代就已经发明了银型烟花,并常在重要的典礼或表演中使用,以展现盛大的场面。4. 烟花实际上与爆竹在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包含了黑...

鞭炮烟花起源于什么时候?
1. 鞭炮烟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太宗贞观年间。当时,湘东地区连年遭受旱涝灾害,百姓生活困苦。浏阳人李畋为了驱赶邪恶,制作了装有火药的竹筒,通过点燃后产生的巨大声响和香气,成功驱散了邪气,使得人们能够安居乐业。这一发明标志着浏阳鞭炮烟花的诞生。2. 根据《中国实业志》的记载,湖南省份爆竹的制作...

中国烟花爆竹起源于什么时候?
烟花爆竹的起源可追溯至唐朝,历经超过1300年的发展。其诞生与火药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传说唐朝的李畋发明了烟花爆竹,他用火药和纸筒制成了最初的爆竹,目的是为了产生响声以驱逐邪灵。至宋朝时,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庆祝方式。不仅春节会放爆竹,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婚礼和房屋落成等喜庆...

烟花爆竹起源于什么时候?
传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人们于是在家门口燃烧竹节,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有关这方面的故事呢,各种百科和民间也多有记载。下面几则就相关于历史记载,是...

烟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烟花爆竹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发明及发展和火药技术的使用息息相关。烟花爆竹相传是由唐朝一个叫李畋的人发明的,他利用火药、纸筒等材料制作爆竹,目的是产生巨大声响以驱鬼辟邪。烟花起源于唐朝,相传是由一位叫李畋的人利用火药等材料制作而成的。烟花也被称之为“花炮”、“烟火”、“...

爆竹起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吗?
爆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其历史已有2000多年。最初的爆竹并非由竹子制成,而是由竹节填充火药和其他物质制作而成的“竹枪”或“竹杖”。这些早期的爆竹在点燃后会产生爆炸声,最初在军事行动中用作警报和威慑手段。后来,人们开始将这种爆竹用于节日庆典,以祈求好运和庆祝喜事。随着技术的发展,...

烟花的起源和历史是什么?
烟花的起源:烟花爆竹相传是由唐朝一个叫李畋的人发明的,他利用火药、纸筒等材料制作爆竹,目的是产生巨大声响以驱鬼辟邪。发展历史:发展到宋朝,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一项广泛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等亦要燃放爆竹以...

新安县14763088984: 烟花的来源. -
闽宋艾鲁: 要说这个词的来源你肯定知道,有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作下面说的是烟花爆竹的由来展开全部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

新安县14763088984: 古代烟花炮竹的起源 -
闽宋艾鲁: 爆竹源于我国汉代,早先是古人在焚竹之时,由“劈啪”声响而命名,后来火药的发明促进了爆竹的进步.现如今,民间称之为“爆仗” “花鞭”或“响鞭”等.《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从除夕至立春,爆...

新安县14763088984: 很简短的关于爆竹的来历故事 -
闽宋艾鲁: 1、传说一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 于是,人们在家门口燃烧竹节(或者用红色的物品贴在房外),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

新安县14763088984: 烟花爆竹起源哪个朝代? -
闽宋艾鲁: 烟花爆竹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发明及发展与火药技术的使用息息相关.烟花爆竹相传是由唐朝一个叫李畋的人发明的,他利用火药、纸筒等材料制作爆竹,目的是产生巨大声响以驱鬼辟邪.发展到宋朝,燃放烟花爆竹已成...

新安县14763088984: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的?为何过年要放鞭炮?鞭炮是起源于哪个朝代? -
闽宋艾鲁: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

新安县14763088984: 爆竹和年的传说简单的介绍(关于爆竹来历的传说你知道吗)
闽宋艾鲁: 1、爆竹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古代,它是禳鬼的镇物,燃放爆竹,就可以驱除鬼怪.2、爆竹,民间又称之为“爆仗”“花鞭”或“响鞭”等.每逢除夕之夜...

新安县14763088984: 爆竹起源哪个朝代? -
闽宋艾鲁: 自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爆竹 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新安县14763088984: 鞭炮的历史和由来200字 -
闽宋艾鲁: 关于鞭炮,不少书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它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 祛灾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 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宗懔所载,似乎是承西汉 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之说:...

新安县14763088984: 鞭炮的来历25字左右 -
闽宋艾鲁: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新安县14763088984: 有关烟花爆竹来历的故事 -
闽宋艾鲁: 而山魈惊惮.这样年复一年.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人们便“燃竹而爆”,名曰山魈,所以每到除夕:“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说起爆竹的起源,其长尺余.以竹著火挂熚,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 还有以前家里人应该有讲过除年兽的故事吧,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神异经》上说,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把山魈吓跑!故事里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点红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