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全诗写景三要素分别是哪些字眼,写景对诗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仝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山月全诗写景三要素是什么意思?~

三bai要素是游踪、游程、游感。

游记du,顾名思义,指记述游zhi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

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韩晗的《大国小城》、路东的《一路东去》最为代表。



扩展资料:
游记分类: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途径:

写作途径有两条,多看和多写。正如欧阳修所说:“作文无它术,唯勤读书多为之自工。”多看包括阅读和阅历。阅读的内容,一是阅读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的社会科学书籍。

二是阅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文理兼通,尤其是阅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三是阅读写作方面的书籍,揣摩名家的方法技巧。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唐代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 一作: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关山月》 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 “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笔法独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创新。诗人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写都是为后面的做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离人思妇之情,在一班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与过于愁苦,与之相适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应该是朋友意思,这是首对故人思念,惜别的诗.全意如下: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

春山夜月 赏析
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读来令人唇齿留香、畅快不已。有月当空,有水可掬,有月盈手,虚实交映,虚幻缥缈。掬之趣,趣在一念之转,趣在一掬得月,趣在有月映心。每每品味“掬水月在手”,脑中总浮现这样的场景:万里春江,一片空明,...

李白的 峨眉山月半轮秋,引入平羌江水流。 是描写的什么美丽风景_百度...
“峨眉山月半轮秋,引入平羌江水流”描写的是: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里,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峨眉山月歌》是哪位诗人写的诗?诗的前两句表达什么意思?
1、《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景,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3、原文:《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4、译文:在一个秋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

小渔村绝句研修一期第二讲
诗有三要素──意(情思,或情理美)、象(意象)、言(语言)。诗歌构思的要义,就是立意、取象、出语,就是如何运用语言和意象,去表达情思。 通俗的说就是你这首诗想要说些啥,要表达啥主题。文章的立意,我们在小学开始写作文时,老师就告诉我们,立意要新,要远,要高,对不?这几点依然适用与写绝句,因此绝句的立意...

《峨眉山月歌》赏析?
一般来说,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而此诗却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兼有写景、纪行、抒情。前人评价颇高,谓其五用地名,“而天巧浑成,毫无痕迹,故是千秋绝调”。试将前二句中地名略去,成为“山月半轮秋,影入江水流”,就失去了原诗的特殊情景和韵味,流于一般化,诗人的行踪和...

望洞庭,峨眉山月歌的问题
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

山居秋暝,诗中三到六句都是写景,有什么异同?
第三四句是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句写静景,为目之所见,以月色透过松林针叶的清冷、朦胧,侧重描绘山村月夜的清幽;后句写动景,既有目之所见,又有耳之所闻,动静相衬,以泉水流过石板发出的潺潺声响,反衬山村月夜的宁静。五六句是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

明月松间照全诗
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着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

写景的古代诗文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出蜀途中所作。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读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

兴山区17754889090: 关山月 所写景有什么?
怀和天保: 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兴山区17754889090: 求李白《关山月》原文及赏析 -
怀和天保: 关山月 【原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兴山区17754889090: 关山月(李白)中前四句写了哪三种边塞图景 -
怀和天保: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

兴山区17754889090: 关山月(陆游)诗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主题?诗中以什么贯穿全诗?写了哪三个场景? -
怀和天保: 旦辅测恍爻喝诧桶超垃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历史上少数民族也曾入侵过中原,但哪有让他们长期盘踞,以至于传宗接代的?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盼望光复的迫切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兴山区17754889090: 李白《关山月》的诗词 -
怀和天保: 一、李白《关山月》的诗词: 关山月 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解】 1、关山...

兴山区17754889090: 李白关山月内容是什么 -
怀和天保: 关山月作者: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兴山区17754889090: 《关山月》个别字赏析、加古诗 ..急 -
怀和天保: 出:“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

兴山区17754889090: 急求关山月的诗歌分析并分析全诗以“月”贯穿全诗的结构特点 -
怀和天保: 艺术特点:(1)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了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

兴山区17754889090: 李白的诗:<关山月》是写什么的 -
怀和天保: 诗歌写征戍离别之情,感叹于边地兵祸频起. 诗歌特色奇思逸想,高远中有飞动之势,写征戍之怨而无促蹙之态.

兴山区17754889090: 《关山月》诗意 -
怀和天保: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