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战乱中身亡后,梁启超是如何对待林徽因的?

作者&投稿:重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25年11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当他们和我一起飞往海外时,他们被一场灾难搞得措手不及。原来,克洛克-1的父亲林长民突然去世了。他在参加反礼拜时被打败,被流弹打死。那时,林长民只有49岁。

林徽因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她悲痛欲绝。她为父亲的野心得不到回报而难过,也为父女深爱着对方却再也没有见面而难过。作为长女,她急于回国,但梁启超频频发电报劝阻,说当时福建局势混乱,暂时不要回来留在美国。

林徽因和林长民神父

林长民背后的悲惨局势也令人担忧。当时家里只有300元现金,难以维持家庭生计。林长民的两个妻子都是家庭主妇,没有谋生的能力。这时,梁启超作为林长民的朋友和公婆,站出来给政府写了一封信,为林家筹集了足够的资金,从而缓解了家庭暂时的危机。

林长民死后,他的二妾带着孩子回到福建老家,梁启超一直供养母亲,母亲需要赡养,留学费用也损失了。林徽因深深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林老师了,本来打算休学一年缓解经济压力,但梁启超写信劝她:“要多注意学业和学费。”

梁启超

在梁启超眼里,她的孩子的学识和前途远胜于一切。即使林徽因当时是个没过门的媳妇,但不想耽误林徽因学业的梁启超,把自己的学习费用都交了,多筹了2000块,让林徽因用的时候要。

留学费用解决了。从此林徽因潜心求学,父亲的去世使林徽因在梁启超的支持下得以在宾夕法尼亚继续求学。梁启超作为岳父,一直像亲生父亲一样关心林徽因他。1928年春天,林徽因和梁思成举行了婚礼,之后他们的学业都很成功。

有这样的父亲林徽因是幸运的。梁启超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早在林徽因和梁思成欧洲之行的时候,梁启超就开始为事业奔走,为人父母。就连梁启超也不例外,总是想着为孩子多做点事。

林徽因父亲去世时,梁启超写了一封安慰信:不用担心学费,做我的女儿就好

林徽因和梁思成

当时梁启超得知东北大学渴求人才,建筑系已经招收了一个班的本科生,但是没有专业教授。当时沈阳的建筑业很发达,但是建筑工程师很少。梁启超审时度势,最终决定让儿子儿媳妇去东北大学读书。

林徽因和梁思成于1928年8月18日返回北京。回到北京不久,梁思成和林徽因被东北大学建筑系录用。梁思成27岁时担任东北大学建筑系系主任。他和林徽因是唯一的教授,他们看着梁思成和林徽因事业有成。

林徽因

1929年1月19日下午2时,梁启超病逝于协和医院,年仅57岁。当时,林徽因正好怀孕了。可惜梁启超没有看到孙女出生。他对梁启超的离开,林徽因,特别是在最艰难的一天林徽因父亲去世,感到非常难过。是梁启超帮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对林徽因,梁启超对她就像亲生父亲一样,恩情如山。林徽因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妊娠反应,和梁思成一起,为梁启超安排了葬礼,并亲自设计了墓碑。



1925年,关外的一颗流弹飞过,就此结束了一代才子林长民的一生。噩耗传来,京城一片哗然。

林徽因,作为林长民的女儿,当时还远在美国,并不知道父亲惨死,最后还是从她未来的公爹梁启超发来的急电中得到了讯息。那时的她,不过20岁的年纪,一个不经世事的女孩。

(1920年林徽因在伦敦老照片)

听到父亲惨死的消息,林徽因几乎哭晕过去。

因为对她而言,父亲是她的泰山,给她带去了温暖如风的关怀和呵护。当然,对林长民来说,林徽因也是他的“贴心小棉袄”,对于这个女儿,林长民还曾自豪地跟朋友夸耀:

“做一个有天才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少年的林徽因

父女两人,常常以文笔书信,其亲切关系远非一般父女关系能比。

消息传开之后,亲朋好友都担心林徽因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自寻短见。对此,梁启超还特意给儿子写了一封长信,让儿子多关照林徽因:

第一,你要自己十分镇定,不可因刺激太剧,致伤自己的身体……令万里外的老父为着你寝食不宁,这是第一层。徽音遭此惨痛,唯一的伴侣,唯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镇静着,才能安慰他(她),这是第二层。

徐志摩也曾担心写道:“隔着这万里途程,她那弱小的心灵如何载得起这奇重的哀惨!这终天的缺陷,叫她问谁补去?”

的确,原本她只是一个令无数女人羡慕的对象,一个不问世故的大家闺秀,突然之间,变成了失怙孤女,这其中的打击有多大不言而喻。

父亲离世,自此再也没有那么亲近的人,也没有了学费的保障。她不得不挣钱,为此想到了打工。而作为林徽因未来的公公的梁启超,一向重视学术知识,得知情况后,阻止了她,并给其筹集了2000美元,用以支付她的留学开支,希望她那能以学业为主,继续修读。梁启超曾在给儿子梁思成的信中写道:

“你可以将我的话告诉她:我和林叔的关系,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

“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国留学便了,你们不必因此着急。”

面对梁家的这份相助,林徽因除了以身相许,似乎也别无他计。

不过,虽然这笔费用让她内心宽慰了不少,但是求学期间,她并没有索要过这笔钱。而梁启超则将这笔钱

父亲的离世,不仅让林徽因伤痛欲绝,更是使其全家陷入了困境。林徽因除了需要面对自己生活的困境,还想到了家中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母亲。原本,其母就曾因为林长民对二娘宠爱有加而备受打击,怒气不已。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来自于浙江嘉兴的一个小镇,虽生于长于江南水乡,却没有江南水乡女子的温柔和典雅。家境虽然也还算殷实,父亲是个小作坊主,但是何雪媛却从没念过书,更不会琴棋书画,甚至连基本的女红也不会。只因她是家中唯一的小女儿,从小被娇养惯了。

嫁给了林觉民之后,因为不是知书达理,也不擅长料理家务,又没有温柔可人的脾气,更没有育得半个儿子(尽管生过1儿两女,只有1个女儿活了回来)。何雪媛的所有条件,几乎都和那个封建时期对女性的要求背道而驰,可想而知,她既没有讨得婆婆尤氏的欢心,也没有得到公公的满意。

在过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被视为重要的祖训,何氏生子无望,林长民二度娶了另一个女人程桂林进门。

和何雪媛相比,程桂林更显温婉乖巧,且更重要的是,能接二连三地生了几个儿子,这让林家倍感有面子,颇为满意。为此,其地位相比于第一个过门的何雪媛来说,自然要高许多,备受独宠。

最后,“失宠”的何雪媛被安排到了后院生活,而林长民则很少到后院里走动。两人的感情更是冷淡,平日里除了争吵,很少看到温情。

备受冷漠、孤立的何雪媛,脾气变得越发阴郁、沉寂。林长民在战乱中身亡后,林徽因想到,母亲和二娘等人的家庭纠纷矛盾更是无休止了,毕竟,父亲还在的时候,还能从中劝慰几句。

想着母亲老了,有无亲近的人照顾,孤独与幽怨更是增多,让其和二娘同住福建,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毕业、挣钱、养母成了迫在眉睫之事。伤逝与磨难,让她开始独立去承受生活。

1935年,30岁的林徽因在回忆过往的青春时,写下了那么一段话:

“听到一段当我还是个小姑娘时在横渡印度洋回家的船上所熟悉的乐曲——好像那月光、舞蹈表演、热带星空和海风又都涌进了我的心灵……半是悲凉,半是光彩,却只是使我茫然。”

年仅30岁的她,写下如此感慨,足于看出当年的那份怆痛,对她的打击和影响有多大。不过,那时的她,得幸还有梁启超等亲朋好友扶一把,不至于举目无亲,独自悲痛地承受一切。 

林徽因一生只活了51年,在父亲去世后的近31年,也是她余生的近31年时间里,她的人生随之而来的是家庭与责任,是孤独与病魔的折磨

不过,虽然如此,她依旧活得豁达、乐观、坦荡、充满阳光。

她是一个识大体、懂得感恩,心存善良的女人,懂得生活,不苛责自己,不苛责别人,善待周边的人和事。比如:

她虽然和朋友倾诉自己的苦恼,但是却不影响着他对弟弟继续好,不影响着和母亲的关系。纵使她降生在一个不和谐美满的家庭,充满了纠纷斗争,她依旧选择了宽容人和事。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她备受别人追捧和喜爱的原因,这也是她为什么一直能够被世人记住的原因。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梁启超让儿子梁思成多关心林徽因,还说自己多了一个女儿,让林徽因不要担心资金的问题,鼓励她继续完成学业。梁启超不仅帮助林徽因本人,还帮助林徽因的母亲,让林徽因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一、梁启超要求儿子多关心林徽因

林长民是林徽因的父亲,也是林徽因的挚友,她对父亲的感情超越了对母亲的感情,也超越了普通父女之情。林长民曾炫耀说“做一个有天才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年仅49岁的林长民在参与反奉时兵败,被流弹击中而丧命,此时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林徽因伤心不已,梁启超担心林徽因经受不住打击,特意给儿子写了一封长信,要求儿子多关照林徽因。


第一,你要自己十分镇定,不可因刺激太剧,致伤自己的身体……令万里外的老父为着你寝食不宁,这是第一层。徽音遭此惨痛,唯一的伴侣,唯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镇静着,才能安慰他(她),这是第二层。

除此之外梁启超还多次发送电报,说福建形势混乱,一再要求林徽因不要回国,由自己代办林长民的葬礼。

二、经济上帮助林徽因度过难关,把林徽因当做自己的女儿

林长民去世了,当时家里只有300元现金,这样的状况是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林长民的两房太太都是家庭妇女,没有任何谋生的能力,更没有任何收入。这个时候梁启超主动站出来给林家筹集款项,缓解了林家的经济危机。林长民的第二妾侍带着自己的孩子回了福建老家,而林徽因的母亲由于只有林徽因一个女儿,她没有回去,一直由梁启超扶持。

林长民去世了,不仅让家里的老婆孩子失去了依靠,同样也让远在国外的林徽因失去了依靠,毕竟出国留学的费用一直是父亲在支持,而父亲的去世让林徽因没有了经济来源,她打算休学一年,自己打工赚钱来缓解经济压力。


当梁启超知道林徽因的想法后,他写信给梁思成说:

“你可以将我的话告诉她:我和林叔的关系,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
“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国留学便了,你们不必因此着急。”


梁启超的关怀让林徽因内心宽慰了不少,坚强独立的她并没有接受梁启超的钱,而是由梁思成存起来,以作日后归国游历的费用。

三、梁启超成就了林徽因

林徽因最初的教育是靠着父亲林长民,是林长民建立了林徽因的格局和做事态度学习态度等,后来林长民去世了,是梁启超成就了林徽因,有梁启超这位公公是林徽因的幸运。

梁启超曾说“林徽因是我的第二次成功”,林长民是梁启超的好友,梁启超看着林徽因长大,他非常喜爱林徽因,并提出让林徽因和儿子梁思成一起去美国留学,这很好的成就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

梁启超是林徽因的公公,对林徽因来说犹如自己亲生父亲一般,对她恩重如山,后来梁启超病逝,林徽因怀有身孕为梁启超操办葬礼,并亲自设计墓碑。





我个人觉得梁启超对待林徽因相对而言是非常好的,因为他一直都非常疼惜林徽因,觉得她非常不容易。

梁启超对梁思成说:你要自己十分镇静,不可因刺激太剧,致伤自己的身体,徽因遭此惨痛,唯一的办法,唯一的安慰,就只靠你。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看待。


关于林微因的爱情故事
金岳霖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

爱情向左婚姻往右(婚姻向右|基于史料与心理学)
林徽因如此,王徽因、赵徽因也如此;过去是这样,现在、未来同样是这样。 04 林徽因的婚恋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1)重视父亲对女儿择偶观的影响 林徽因在伴侣的选择上,很大程度受父亲林长民的影响,前文已述。 权威期刊《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今年4月发表的论文也得出:父亲行为会影响女儿未来的择偶观。 论文以233...

梁思成和林徽因(2)
她对母亲愤怒的悄悄话表示同情,同时又爱她的父亲,并且明知他也爱着她。他的第二家庭也承认她仍然是他最钟爱的孩子。 徽因生活中新的和十分重要的一章开始于1919年她十五岁的时候。林长民和梁启超成了好朋友。两人都在日本呆过一段时间,都在革命后的北京政府中任高级官吏。他们想用启超的爱子思成和长民的爱...

林徽因故居在哪儿
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林徽因详细信息++ ...

林徽因励志的故事
林徽因做足了功课,亲情方面,博取掌声一片。1920年,随父游历欧洲这样的'头彩,终砸到头上。随父游历欧洲,是林徽因一生最大的转折点。在英伦,她得遇徐志摩。我们有理由相信,1920年初秋的一天,伦敦大雾初霁,23岁的徐志摩,是以焕发的容光、轻盈的脚步走人林长民家客厅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他美容光...

林觉民的生平与冰心、林徽因有什么联系?
林觉民与冰心:当年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传回福州,其养父林孝颖带着家眷,慌忙变卖宅邸搬家。他们搬到了三坊七巷南头一条叫早题巷的小巷。而买下林家老宅的谢銮恩,也是举人,他的孙女叫谢婉莹,也就是冰心,当年11岁,一起搬了进来。林觉民与林徽因:林徽因是林觉民的侄女,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林觉民的堂哥...

你觉得民国才女林徽因是个怎样的女子?
她是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你是人间四月天》,今天就请大家随老王,近距离一窥才女的风范。 16岁的林徽因与父在欧洲16一,才女往事 林徽因,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任...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关系
正是在英伦,让林徽因遇到由美赴英的徐志摩。 毫不掩饰的说,徐志摩是作为“叔叔”进入到林徽因家庭的,林长民是一个非常浪漫、敏感、有爱国热情、有表现力的人,这些性格特质和徐志摩很接近,所以他们碰到一起,很快就成为好朋友,徐志摩也就成为林家的常客。 在国内时林长民不在家的时候,徽因把家庭管理的有条不紊。

《林徽因正传》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是什么意思
原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释义:太姒继承太任、太姜的美德,必能多生儿子;《林徽因正传》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解释的是林徽因名字的出处,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林徽因传》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

简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对在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因为与林徽因的恋爱不无感慨,异常兴奋,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后来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

泌阳县13671289103: 林徽因的母亲是谁
时融双黄: 林徽因的生母何雪媛是一个才貌一般的普通女人,而且不得丈夫之爱.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是叶氏,包办婚姻,感情一般,她很年轻就病逝了,...

泌阳县13671289103: 怎样评价林徽因的一生
时融双黄: 论容貌,端庄秀丽、气质出众、一代佳人.论家庭背景,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妥妥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论学识,更是当时的绝大多数女性难以比拟的,中学开始就接受西式教育,更是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在诗歌、戏剧、翻译、建筑等方面都有建树.论成就,文学上有小说、诗集、散文集、话剧等著作流传于世,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更是经典之作.

泌阳县13671289103: 林徽因几岁时给徐志摩写的分手信? -
时融双黄: 林徽因16岁时给徐志摩写的分手信,小才女的气息已经露出端倪.当时,她与父亲林长民一起在伦敦游历(1920年),和徐志摩的感情火花也正是在那里擦燃. 林、徐、张三人的感情纠葛,大家早已熟知.但只有读毕此信,我们才能真正感受...

泌阳县13671289103: 跟我讲讲林徽因的人生故事..... -
时融双黄: 徐志摩,梁思成……

泌阳县13671289103: 林长民、林觉民和林微因是什么关系? -
时融双黄: 林长民是林觉民的哥哥,林徽因是林长民的女儿.

泌阳县13671289103: 一篇文章叫 四月天 的文章我怎么也找不到了 -
时融双黄: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创作意图,其子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

泌阳县13671289103: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以“四月天”来喻指赞美的对象,请说说本诗是如何表现“四月天”的. -
时融双黄: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

泌阳县13671289103: 林则徐、林觉民、林祥谦、林徽因,籍贯? -
时融双黄: 林则徐、林觉民、林徽因都是闽侯(福州)林氏家族的 林则徐是林徽因的祖父辈 林徽因和林觉民也是亲戚,林徽因的父亲叫林长民,和林觉民同辈,是堂兄弟. 林祥谦是否和其他人同宗不得而知,但也是闽侯人

泌阳县13671289103: 林徽因的父母是谁 -
时融双黄: 要论及双亲于林徽因的良好影响,只能是其父林长民了.章士钊很佩服他,“宗孟(林长民字)长处在善于了解,万物万事,一落此君之眼,无不涣然.总而言之,人生之秘,吾阅人多矣,惟宗孟参得最透,故凡与宗孟计事,决不至搔不着痒,...

泌阳县13671289103: 林徽因爱过金岳霖吗?
时融双黄: 根据史料记载,金岳霖是有过一次婚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以后,认识了林徽因,因爱慕林,自此逐林而居,比及终老.是斯情难忘也好,还是因林的学识才貌,因其周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