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后期就义时视死如归,是因为中计被俘吗?

作者&投稿:苗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对于石达开这样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同时代人其实已经作过若干中肯的评语。陈玉成认为在太平天国的将领中,只有冯云山和石达开二人具有将才。冯云山早在咸丰二年(1852年)已经牺牲于广西全州,则实际上陈玉成所推崇的主要就是石达开。

李秀成对于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韦昌辉诸人的批评都是“中中”,惟独推崇石达开,就是“谋略甚深”。一个曾在太平军中服务的爱尔兰人肯能认为石达开“这一位青年领袖是英雄侠义、勇敢无畏、正直耿介的,正是全军的中坚人物。他的头衔称为‘电师’,这真能表示他的军事行动。他是饱受教育而又能行动的人。”

另一方面,从曾经跟石达开交手而吃过苦头的湘军将领口中也能使我们增加对石达开的认识。曾国藩说:“石达开获悍为诸贼之冠”,又说:“伏查贼渠以石逆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逆为最谲。”左宗棠说:“石逆狡悍著闻,素得众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顾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

敌人说他“狡悍”,我们就可以翻译为“明智而勇敢的将领”。至于“为诸贼之冠”,“出诸贼之上”的评语,可说和陈玉成、李秀成的话不谋而合。很明显,当时无论是革命将领或是湘军将领,都是确认石达开为太平天国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

除了同意上述诸人这些评述之外,如果还需要多说几句的话,石达开是始终一贯地对革命忠心耿耿,对人民爱护备至,对敌人深刻仇恨,不愧为祖国历史上一个出色的农民革命英雄。至于他被逼出走,率师远征,虽然主观意图要“开疆报国”,但实际上形成太平天国的一次重大分裂,给革命带来重大的损失。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必然地要在农民革命和农民革命英雄们的身上表现出来,使他们终归不免于失败。

十多年中的生死斗争是多么光辉动人而又艰辛激烈,大渡河畔的悲剧又是如此的悲壮沉重,难道我们还应该过多地苟求于农民英雄们吗?

负气出走再认识

石达开在咸丰七年(1857年)春率领大军离开天京,单独行动。这事对于整个太平天国革命说,确是一种重大的损失。像过去的许多农民战争一样,太平天国也很难克服农民所固有的分散性,也无法正确处理革命内部的重要矛盾。

李秀成

当时的情况,大致如李秀成所述的是:“合朝同心将韦昌辉杀掉后,石达开回京,被推举提理政务,众心欢悦。洪秀全却有不乐之心,对石达开产生重重疑忌,专用自已的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对石达开进行压制。”种种事实说明,洪秀全在这时已经是愈来愈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便陷于一种留既不好,走也不好的两难境地。按理说石达开在这时“应该要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以求内部的团结;对洪秀全的疑忌,应该要用忠贞的行动,以消释洪秀全的疑忌。像后来的李秀成那样。但是,石达开和李秀成所处的地位有颇大的不同,石达开是起义初期七个主要首领之一,这七人经过内讧以后这时只余下洪、石二人。

就才能地位和得到军民拥护等方面来说,石达开在这时都是最宜于担任领导工作的唯一的一个人。洪秀全深恐出现第二个杨秀清或韦昌辉来取代他的“万岁”,因之对石达开的疑忌压制就特别深重。矛盾既深就完全有可能爆发为对抗性的冲突(比如说洪秀全如果下令杀石达开,或则石被杀,或则拥护石达开的多数军民起来反而把洪杀了,等等)。

这种冲突只要一发生,不论洪、石二人是谁被杀,都会立即造成极重大的混乱,太平天国也实在经受不起再度的自相残杀,摧残革命命脉。可以看出,石达开是考虑到这种情况及其后果的,因而两害相权取其轻,以自己出走来避免冲突的发生。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外面“开疆报国”,来扩大革命的影响。(石达开当然也会考虑到自己的生命安全问题,但比起上述情况,看来还只是次要问题)

石达开早就想取四川以作为革命根据地,离天京出走后,因为在湖南遭阻,未能入川,才改道广西。离广西后,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和同治元年(1862年)又曾两度攻川,都没有渡过长江天险。同治二年(1863年)春再从西部冒险深入,终于在大渡河畔被围粮尽,全军覆没。

骆秉章等敌人诬蔑石达开在最后“乞降”,并且肆意篡改了他在牺性前的自述,这些记载当然不能无条件地完全相信。后来的分析,石达开可能是中计被俘,是值得注意的一种意见。

即使从经过敌人篡改的文件如石达开致骆秉章信中,我们仍能多少看出石达开在临难前宁死不屈忠于革命爱护将士的刚强义烈气概。如信中说:“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作。大丈夫生既不能开疆报国,奚爱一身;死若可以安民全军,何惜一死。达舍身果得安全吾军,捐躯犹可对吾主,虽斧钺之交加,死亦无伤,任身首之分裂,义亦无辱。”

石达开

他说出了数年来率师远征,没有能做到“开疆报国”的极大遗憾,但对于革命、对于太平天国中央(“吾主”)仍是始终一贯、忠心耿耿的。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明确地表示:“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即绝不投降敌人,但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设法保全部下的将士,“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作”。因此当敌人提出要谈判时,石达开便不顾个人生命危险而寻求在谈判中保全三军的办法。

事实证明,这种通过谈判来保全部下的想法,在当时情况下只能是一种有害的空想,说明他对于敌人的阴狠毒辣程度仍然估计不足。结果自己中计被俘,部下的将土也在敌人的大屠杀中全部被害。

至于石达开最后在成都就义时的情况,甚至敌人也不能不承认是“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气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这种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精神,正是自古以来一切革命烈士所同具的英雄本色。



是的,他就是中计被俘虏的,当时他上了别人的当,最后被抓住了。

他这种情况是因为自己当时已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顺势而为了,所以一定程度上也算得上是因为中计被俘吧。

石达开后期就义时视死如归,是因为他棋错一招,害了大家的性命,他感到心灰意冷。不再抱任何希望。


【政治】我国英雄人物事迹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

有关古仁人的诗句或事例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登武床,瞪视曰:“严挺 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以为...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诗出自哪谁写的
请自嗣同始。”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他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首绝命诗。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临终时,他神色不变,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关于生与死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7.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 南北朝:佚名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8.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

有哪些关于古代英雄人物的爱国故事?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直入中原。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不远的朱仙镇。金军统帅兀术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北方。不料宋高宗听...

太平天国,的主要成员都是谁?
正当与敌混战中,他不幸被清军发炮击中,洞穿胸部,血流如注,但他视死如归,在临难时还对太平军将士说:“攻取长沙,有进无退。我今天马革裹尸,上登天堂,也是如愿的。”最后,他壮烈牺牲,时年仅30余岁。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1822—1852)冯云山(1822—1852)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东花县人。又名乙龙。自幼习诵经...

第一个字是丁的诗句
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1279年正月在潮州与元军作战时,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诗人以此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

急找抗日英雄资料``
因为敌人死不缴械,千余日军全部被击毙,我军伤亡也很严重。据阮受贤回忆,115师约有900人伤亡,《抗战以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一书认为:我团营干部五人负伤,以下近千人伤亡。第5连百名壮士,凯旋时只剩30多人,连长曾贤生壮烈牺牲。战斗极为残酷,独8旅3个团一个补充营5000多人,损失一个团。 平型关大捷,歼敌...

古诗《出塞》全诗是什么?
出塞 清代: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阳曲县17074743032: 石达开是什么王,石达开为什么过不了大渡河
衡艳齐复: 石达开是什么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名将,他骁勇善战,富有谋略,多次击败清兵的进攻,打得清军落花流水,清兵因此称他为石敢当.他年轻时帮助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

阳曲县17074743032: 石达开叫什么王?怎么死的?? -
衡艳齐复: 翼王 不满太平军统治阶级的无能与昏暗,率军北伐,终因孤军深入,最后于大渡河陷入绝境,兵败身死.

阳曲县17074743032: 解密:太平天国的石达开真的“逃出生天”了吗 -
衡艳齐复: 原文在这里中国历史上,英雄人物总是不乏传奇故事,翼王石达开也不例外. 想当年,石达开本是太平天国文武兼备的一员勇将,但就是这样一个忠勇之人,却在“洪杨内讧”中遭到韦昌辉的迫害,最终落得一个全家被诛的悲惨结局.走投无...

阳曲县17074743032: 石达开为什么在大渡河全军覆没,竟然是因为一个女人 -
衡艳齐复: 因为石达开天生胆小,导致部队溃散了,再加上气候原因及清军的追赶到了大渡河时已经精疲力尽了!

阳曲县17074743032: 天京事变 名词解释 -
衡艳齐复: “天京事变”发生于中国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生. “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阳曲县17074743032: 石达开出走是否是历史的必然,石达开是否有独立生存的条件?
衡艳齐复: 1856年夏天,正当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到全盛的时候,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为争夺太平天国的领导权力而内讧,发生了天京事变.天京事件也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不仅亲手放弃了军事上的大好形势,而且对于天国内部的稳定造成了...

阳曲县17074743032: 如何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衡艳齐复:[答案]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1853年,太... 还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

阳曲县17074743032: 石达开带走多少军队? -
衡艳齐复: 1857年5月,石达开离开天京时只有千余心腹精锐,到达安徽无为开始张贴五言告示时,所率军队应在数千人,应是他离开天京时的人数加上这些天来投奔他的人数总和.10月5,石达开率军离开驻扎了四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