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在明朝当太子最舒服?

作者&投稿:貊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从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到明朝灭亡,有明一代,共册立皇太子二十二位,其中顺利登基为帝的有十一位,夭折的有九位,还有两位因特殊情况而被废黜。明代皇储的册立依据还是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依旧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在册封朱标为皇太子的诏书中明言: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天下之本在焉。

洪武三年四月,太祖在册封诸皇子为王的诏书中再次重申: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在皇太子的选立上,能正位东宫者必须是嫡长子,其余皇子只能分封为藩王。在《皇明祖训》中,朱元璋又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为了防止非嫡非长者在奸臣贼子蛊惑下觊觎大位,明太祖进一步申明: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当皇后没有诞育皇子时,在选立储君时就要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从西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宗法制度开始,嫡长子继承制就被视为政权传承的黄金法则。它在规范贵族权力划分,稳定统治秩序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明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在继承前代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点。从明代正位东宫的皇储来看,首先是以嫡长子身份被立者,如朱标、朱允炆、朱高炽等人。其次是皇后无子而以庶出皇长子身份被立者,如朱见深、朱见济等人。再次是一些皇子并非嫡子,也非长子,只因兄长早夭,而以事实上的皇长子被立为太子,如朱祐樘、朱载壑等人。

此外,还有一些追谥太子称号的皇子,其实他们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太子,因为他们既没有真正举行过册立典礼,也没有出阁讲学,更谈不上被作为皇位继承人加以培养了。但这些追谥的太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明代立储制度的原则,如朱祐极、朱载基等人。

还有一些特例,如朱允炆、朱瞻基,在其皇祖时代就被册立为"皇太孙",虽然他们的册立有帝王本人的感情好恶,但这二人的嫡长身份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明朝十六位帝王中,除宪宗长子未及命名而夭折,没有被册立为皇太子,武宗绝嗣之外,其他所有帝王都册立或追谥自己的长子为皇太子。

由此可见,明代在皇储的选立上是严格遵循嫡长继承原则的。依据现实政治的需要,明代在继承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同时,在嫡妻无子或长子夭折的情况下,对于实际意义上的庶长子在继承方面也拥有同嫡长子相当的权力。当一种制度或法则深入人心,尤其是被人们当作不可更易的规定时,它所产生的舆论威力是超乎寻常的,具有不可挑战性,哪怕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例外。

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就非常鲜明的印证了这一点,神宗打算立宠妃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储君,但文官集团的执著精神和刚谏直臣的鲜血迫使皇帝极不情愿地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不得不册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使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的个人意志难以实现,"国本之争"对万历后期的朝政和大明国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嫡长继承原则是西周时期为了解决贵族内部关于权利和财产分配的一项制度,它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来确定继承顺序,它在避免统治阶级内部,因权位和财产而引发的兄弟争斗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稳定。从这一角度来看,它的确实是君主专制背景下,皇室内部在平稳传承帝位上所能找到的一剂良药。

这种帝位传承中的稳定性虽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乱与动荡,它所潜藏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这种"只论长幼尊卑,不顾才干能力"的传承方式,最明显的一大弊端就是无法保证国家的最高权力始终掌握在能力出众的皇帝手中。而一旦登上皇位的是一个昏庸无能,或者胡作非为的嫡长子,那么它对整个国家所造成的灾祸也是贻害无穷的。明朝在立储上的这种唯一性和超稳定性,使储君缺少必要的竞争机制,即使皇帝没有正式册立皇储,人们依据经验仍能轻易预测谁是太子。

皇帝狭窄的选择范围,不但使朝廷减少了选择英明君主的机会,而且间接造成储君慵懒无为,不重视自身修养。这也是造成明代中后期"问题皇帝"频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武宗的荒诞行为,神宗后期的消极怠政,熹宗的昏庸,这样的例子在明朝就不胜枚举。它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一个时期的动乱、一段历史的劫难,甚至是一个王朝的覆灭。

明代皇太子册立的时间相对较早,在明代最终即位称帝的十一位皇太子中,除熹宗朱由校因光宗离奇驾崩,而以皇长子身份快速即位外,其余十人中,大多都当了十几年的太子,甚至更久。

在十年以下的只有惠帝朱允炆、英宗朱祁镇、神宗朱翊钧三人,即使是时间最短的朱翊钧也在储五年,在储时间最长的是仁宗朱高炽,竟然长达二十一年之久。较早确立皇储,表明国家有了"储君",朝廷后继有人,皇家人丁兴旺,王朝帝系可以代代传承,这在稳定内外人心,巩固国家统治的方面有很大作用。同时,较早册立太子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后妃和宦官等一些野心家的非分之想,从而减少了一些统治集团内部的明争暗斗。

另外,较早确立皇储,太子参与政务,学习治国安邦之策的时间就会更多,为将来治理国家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点在明朝初年影响尤为明显。明太祖对太子朱标的教育历来重视,不仅选择德高望重的名师宿儒进行道德文化教育,还让太子监国、巡视地方,从各方面锻炼太子治国理政的能力,将朱标塑造成一个宽厚仁慈的文儒之君。成祖继承太祖遗风,对仁宗和宣宗的培养也卓有成效,奠定了"仁宣之治"的基础。

除宪宗朱见深因为特殊情况被改立外,明代册立的皇储如果顺利长大成人,在当朝皇帝驾崩后都能即位,不存在废太子的现象。正统十四年,瓦剌太师也先统率各部进犯明朝,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率师亲征,结果兵败被俘。于是,皇太后在这种情况下,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这是皇子朱见深首次被立为太子,也是明代唯一一位由皇太后选立的储君。

之后,郕王朱祁钰即位,也就是以后的明代宗。随着代宗皇帝地位的逐渐稳固,他几经周折,最后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只可惜费尽周折登上储位的朱见济竟一病不起,代宗皇帝的一番心血也付诸东流。这是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废太子行为,在英宗皇帝复辟后,朱见深再次被复立皇太子。

从明太祖称帝建国到明朝灭亡,明代的太子有二十二位,其中只有十一人继位称帝。这些太子都是以嫡长子或者皇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储。这类继承制度在明代有效保障了社会稳定,但是这种稳定性也导致明朝中后期"问题皇帝"频出。其次,明代的太子基本上从出生就确立了,这样既稳定了人心,又增加了太子的学习时间,而且只要不出现政变,没有人能废黜太子。代宗虽然费尽心机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继承制度原因。明朝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会选择嫡子为太子,剩下的会被封为亲王,成年后派遣都番地,王位继承世袭下去,生活很幸福。

因为在明朝太子是由嫡子或长子来继承,其他人员一概无关,没有争权夺利。

因为明朝的太子权势是最大的,而且传位也是比较稳定的。


年号:明光宗皇帝朱常洛:三十九年太子三十天皇帝
后来围绕谁该当太子的问题,明朝和明朝之间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明神宗非常沮丧。虽然他喜欢的儿子朱,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支持,所以他试图与别人争论,但最终他被打败了。二十岁的朱常洛终于历尽艰辛,成为了一名王子。震惊全国的袭击案邦案是明末三大名案之一,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这起令人震惊的案件的...

在明朝当官最高能做到几品官?
明朝(中央官员品级)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明代宗朱祁钰为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为何废掉皇后,代价太大了呢?_百...
也就是说朱见济太子之位一旦确立,即便汪皇后以后生下儿子,她的儿子也不可能当太子,这才是汪皇后最担心的事情。如果太子不是汪皇后的亲生儿子,那么她的皇后之位就变成不牢固了。万一哪天朱祁钰起了废后之意,汪皇后的后位必定不保。明朝在此前是有过类似的例子的,那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

历史上有明太宗吗?是不是朱允文?为什么朱棣不是?
这并不奇怪,既然他否认了朱标一系的合法性,那按照他的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明朝二代目。按照唐之后的传统来说,他当“太宗”是没啥争议的。在他死后,胖子朱高炽为他上的庙号也的确是“明太宗”。有人可能已经感觉到味儿不对了,朱棣明明是明成祖,咋又变成明太宗了? 很简单,朱棣有俩庙号,从洪熙年间到嘉靖初年...

回到明朝当太子本书荣誉
回到明朝当太子这本作品在2012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9月29日,它累计获得了惊人的150万次点击,显示出读者对其的极高关注度。9月16日,它收获了8万张推荐票,进一步证明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在2012年6月25日,作者在24日的生日当天收到了42条热情洋溢的祝福,这无疑为作品增添了温馨的人气。4月24...

明朝的太子,为何总能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而不倒?
总的来说,明朝“立嫡立长”的制度,还是有一定好处。不过笔者认为,还是得益于后来的皇帝,几乎都遵守这一祖制。明朝的这些太子,大多都是嫡长子,除非正宫皇后无子嗣,才会轮到庶长子。无论嫡长子还是庶长子,他们被册立为太子后,一般就没人能动他们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天天...

解缙被朱元璋视若亲子,深得朱棣器重,为何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当时的解缙已经是地方官员,按照规定是不可以随意拜见皇子的,对解缙怀恨在心的朱高煦知道此事后,当即给朱棣打小报告,说解缙不等朱棣回来,而擅自拜访太子是“巴结太子,无人臣礼”。朱棣当时对解缙已经有反感,再加上之前解缙曾经坚定的支持太子,认为解缙可能跟朱高炽有勾结,随后将解缙...

为什么明英宗朱祁镇做了两次皇帝呢
明英宗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大儿子,是大明帝国的第六任君主,在其9岁的时候就登基为皇,可谓是少儿得志。这是朱祁镇第一次当皇帝,是为明英宗,随后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大败,被瓦刺国抓去当了俘虏,他的弟弟朱祁钰即位。后来朱祁镇被释放回国,那时候的朱祁镇已经不是皇上的身份了,而是成为了太上皇,...

回到明朝当太子章节目录
回到明朝当太子的故事情节丰富,让我们逐步探索主角在京师和南方的历险。开始于第一章的重生,主角面对新的人生挑战,第二章则揭示了亲情的温暖。他通过武官身份拉拢人心,得到赐刀,体验了人心的复杂。崇祯皇帝的出现,促使他进言献策,也收获了嘉奖。接下来的校阅和疯狂,揭示了主角在权力斗争中的成长。...

朱标为何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朱元璋又为什么敢于放权给他?
朱标比较有能力。朱标自幼便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耳濡目染朱元璋的教导。不管是在军旅生涯中,还是治理国家上,朱标都得到了朱元璋的一手教导。朱元璋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是他是一个天才,对任何事情都看得很通透。这样的老师,比饱读诗书的先生要强得多。加上在战场上风吹雨打的生活,朱标的能力是...

托克托县19641771824: 明朝当太子时间最长的人是谁? -
岑幸降酶: 有意思,朱标,朱元璋子,

托克托县19641771824: 朱瞻基继位后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有何秘密?
岑幸降酶: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大明王朝的江山基业可以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凭借着武力打下来的,而后又经...

托克托县19641771824: 不是说皇帝一般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的么,为什么清朝普遍不是这样呢?根本原因是什么 -
岑幸降酶: 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入关以前并不遵循汉族的传统礼法,在入关以后,康熙皇帝一度想要遵照汉家礼制,于是立嫡长子为皇太子,结果因为他在位时间过长,导致太子没有耐性等下去而生了异心.另外太子因为是法定的接班人,所以日益骄横...

托克托县19641771824: 明朝中有没有当过太子又当了皇帝的人?急啊!!!!!
岑幸降酶: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于1402年称帝,改元永乐.他五次亲征蒙古,巩固了北部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曾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并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于1421年迁都北京,北京正式成为汉族王朝的首都.其在位期间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他一生文治武功赫赫,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庙号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十三陵之长陵.

托克托县19641771824: 封王之后去自己的封地皇子在京城还有府邸吗?如果没有,他们回京之后?
岑幸降酶: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对于王子既王爷的待遇是各不一样的.譬如,明朝天子守国门,王子不居京,就是各个王爷是不能居住在京城的.他是害怕被篡位的.再如清朝,王爷是不能在外地居住,既封地和府邸只能是在京城的.像周朝就是王爷都被封出去,做自己属国的国君.周公除外.一般的皇子在成年之后都要搬出皇宫,自己开府居住,只有太子才有资格住在皇宫.至于太子登基之后,其他的皇子如果封了王而又能留在京城,就住王府,不能留京要就藩,住在藩地的府第内,至于是不是王府,就要看他有没有被封王.

托克托县19641771824: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岑幸降酶: 因病离世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他在位期间是明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

托克托县19641771824: 严嵩是奸臣吗?5 -
岑幸降酶: 严嵩(1480年-1567年)明朝时代人,字惟中,号介溪,藏书家,专国政达20年之久,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江西分宜(今属江西)人.弘治进士,授编修.嘉靖中,任武英殿大学士.严嵩当上内阁首辅...

托克托县19641771824: 土木堡的惨败的简介是怎样的?
岑幸降酶: 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 后来,明宣宗派他教太子朱祁镇读书.朱祁镇年幼爱玩,王振想出各种各样法子让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