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见性"之后,是否就已经成佛?

作者&投稿:野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修行者成佛之后都干什么去了?~

普渡众生

你见性了?

按禅宗说:如果你见性(破初关)了,一般的佛经就差不多都能看懂了。然后就照着佛经上去修就是了。

《解深密》、《实相》等都是可以指导你修的。

如果你没有见性,还是不要知道之后的修法。否则会陷入头脑的思辩,无助于最终的大彻大悟。

所谓的“顿悟成佛”“见性成佛”乃至“即身成佛”,都不是究竟佛。
天台宗对于佛有“六即佛”的说法。所谓的六即佛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以及究竟即佛。
在说明理即佛之前,我们先来说明什么叫作名字即佛。譬如当大家开始学习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说我们每个人身中都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来说,我们跟佛是一样的。当我们听说自己身中也有未来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自己有佛性,也有真如,将来也可以成佛,这样就叫作名字即佛。
又譬如外面那些不学佛的人,他们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不知道自己身中也有真如佛性;但是从证道者的立场来看,他们也有真如,也有佛性,未来也可以成佛。就像诸位菩萨在电视机前面听我们说法,各位的真如佛性同样是了然分明啊!但是那些世俗的人们,连听都没有听过佛法的人,虽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理上他们也是佛,是因地的佛,因为他们也有这个理体,所以叫作理即佛。
当有情众生听到这个道理之后,就开始寻找善知识,熏习正确的知见,然后开始寻觅,开始观行,开始观察:到底我身中的真如在哪里呢?我的佛性要怎样才看得见呢?在还没有证得真如之前,就叫作观行即佛。观行即佛就是在别教的六品弟子位中,也就是说,别教的六住位满心以下,全部都是观行即佛,还没有证得真如的人,就是在这个阶段。所以,智顗大师说五品弟子位,就相当于别教的五住位满心,或六住位的入地心。
各位菩萨,以上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也都称为佛,但都还不是究竟成佛。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相似即佛。所谓相似即佛,也就是中国禅宗之真正证悟者,在证得本觉心以后,亲自证知这个实相心,无始劫以来一向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念,但却有自己极微细之知觉;能够如是亲证不在六尘万法中觉知了别的实相心,也能证知七识心恒时生起的粗细念以及极细念,就能观察实相心与七转识体相之别异,因此就能舍离虚妄想之粗分别,这就叫作证得第八识无念心体,也是《大乘起信论》中所说具有“始觉智”者。从此以后,自己就能渐次通达般若系列诸经,依于亲证第八识心之本觉,而说七转识在这个阶位之中即是始觉位的菩萨。天台宗圆教之判教,就说这个阶位是相似即佛位。
这个阶段的菩萨,已经能够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虽常恒、不断、不坏,但是在不生灭心体中,却有生灭相存在,恒时流注一切种子,而出生意根与六识心等生灭法之现行运作;六识心等种子流注生灭法,与不生灭之第八识本觉心体和合运转,名为阿赖耶识。因此说,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之七住位菩萨,已证如来藏而入理般若,能离断常、生灭二边邪见,能为众生宣说般若空理,能度众生证得般若空理,相似于佛,所以名为相似即佛,位在十回向位以下;由于未修一切种智,未得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所以还不能称为分证即佛。
菩萨在悟后不断努力进修,历经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之修行,永伏思惑,离异生性;又复研读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就叫作分证即佛,但是仍然不是究竟即佛。
大乘别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须圆满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圆教之究竟即佛位;而这四法就是指:无量福德、无量三昧、一切种智和四种圆寂。
福德一法始自十信凡夫修集资粮开始,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初地更以财施、法施为六度万行之主修,地地增上不断修集,一直到等觉位中,百劫专修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若有求者无不遂其所愿,如是广修百劫,方能圆满福德之修集。
而无量三昧者是以四禅八定为主要,续修四无量心、五神通、灭尽定等,配合无生法忍之道种智,而地地不断增益,在这些无量无数的三昧修证完成之后,才能使无生法忍究竟圆满。
所谓一切种智,就是指无生法忍之圆满。无生法忍是法无我智,法无我智之修证,必须以菩萨人无我智为依,方能修证;也就是,一切种智之修证,必须以亲证如来藏为根本,方能渐修而至佛地。一切种智未成就者,于十地中名为道种智;于七住至十回向位中,名为菩萨人无我智,俱名般若中观智。六住位中于般若中观唯能名为熏习,不名为证,因为不能于般若中观起诸胜解及胜行故,所以不入胜解行位。一切种智圆满成就时,即能圆满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等四智,方得名为正遍知觉。
而四种圆寂则是指: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和无住处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别教七住菩萨所证,不共二乘无学。有余和无余涅槃,别教七住菩萨有能证之者,有的必须到初地、二地,乃至六地方能证得,然皆不取无余涅槃,所以不名证无余涅槃。佛则是具足四种涅槃,分段生死烦恼障种及与习气种子已经究竟断尽,乃至变易生死异熟果种也已断尽,虽然证无余涅槃,而不入涅槃境中,利益众生永无穷尽,而不住一切处,故名无住处涅槃。具足这四种圆寂之修证,方名别教妙觉如来,也才是圆教的究竟即佛。
综合以上所说圆教六即佛的道理我们就知道,所谓的“顿悟成佛”、“见性成佛”,乃至“即身成佛”,都不是究竟佛。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世俗人浪子回头的立地成佛,或者禅师家用来警策弟子速求大乘见道的立地成佛,是究竟成佛呢!佛道之圆成,必须历经三大无量数劫的勤苦修行,唯有圆满具足福徳、无量三昧、一切种智和四种圆寂时,才能成就究竟佛果。
各位菩萨,从以上说明我们就知道,立地成佛是菩萨度众的方便善巧之说,不是究竟说。
本文转自都摄六根的空间
——以上来自百度搜索。
——个人看法,“见性”好比我们普通人偶尔上了一次太空,看到了美丽壮阔的太空,但由于缺乏与太空相应的体质,我们无法在太空中呆太长时间,只有切实“修行”才能永远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境界里,所以有“悟后起修”的说法,甚至有“悟后方为真修”的讲法,因为“悟”了就不会迷失修行的方向了。
另外,我们凡夫要注意一点,以上所言都是指“证悟”(或“体悟”),这与文字上的“解悟”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见性成佛,在禅宗是有这句话。

【见性】
 (术语)禅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血脉论曰:“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日本永平道元法语谓:“见性者,佛性也,万法之实想也,众生之心性是也。此性渡于有情非情,普于凡夫贤圣,都无所住。故无住之性,虽在于有情,而不住于有情;虽在于恶,而不住于恶;虽在于色,而不住于色;虽在于形,而不住于形;不住于一切,故云无住之性。又此性非色、非有、非无、非住、非明、非无明、非烦恼、非菩提,全无实性,觉之名为见性也。众生迷此性故,轮回于六道。诸佛觉此性故,不受六道之苦。”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但什么是见性,标准是什么?
现在不少人认为自己见性了,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发现有疑,说明其实没有见性。
见性的标准,可以参看《瑜珈师地论》《成唯实论》等。

更简明扼要的可参看永明寿禅师的十问:
永明寿禅师宗镜录卷一:
设有坚执己解,不信佛言,起自障心,绝他学路,今有十问以定纪纲。
一还得了了见性,如昼观色,似文殊等否?
二还逢缘对镜,见色闻声,举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否?
三还览一代时教,及从上祖师言句,闻深不怖,皆得谛了无疑否?
四还因差别问难,种种征诘,能具四辩,尽决他疑否?
五还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念念圆通,不见一法能为障碍,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否?
六还于一切逆顺好恶境界现前之时,不为间隔,尽识得破否?
七还于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不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否?
八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只对,着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辩得真实否?
九还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动否?
十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原,乃至千圣出世,得不疑否?

自己的理解啊,不作准。不一定,见性是见到了我的意思,也就是悟道,还有句话,悟后起修,我个人觉得是不是之前的业没有消除完或者什么其他,悟了以后还是有大部分需要继续修的,不过我觉得应该努力的方向是对的了。

呵呵,梦中说觉,犹名为幻。幻灭自然真。

这个提问,把前面的“修行者”去掉,逻辑上才对。

佛不是修行者修成的,佛是真,修行者是假,在假的位置上,一切都是假的,怎么修,也变不成真的。

佛本来就在那里,不假修证。所谓见性,只是回归的位置之一。

这话吖,再说就多了。说不定会障某位观众修道,还是建议你多读读经典,你这个问题最相关的是《圆觉经》。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什么叫行者?
孙悟空之所以会叫行者,有两个原因。第一行者代表了修行人一种,虽然身入佛门,却并没有正式剃度,带发修行之人,被称为行者。第二行者二字,代表了孙悟空西行路上,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这些磨炼犹如苦行僧一样。一、行者代表了孙悟空身份遇到唐三藏之前,孙悟空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他虽是天生石猴...

行者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行者的真正含义是指佛教寺庙中没有经过剃度的信徒。行者属于佛教语。即头陀。也指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出自《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行者的其他出处如下:1、《释氏要览》卷上:“《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欲依寺中住者,名畔头波罗沙。今详,若...

水浒传中行者是谁的绰号
《水浒传》行者是武松绰号。武松,绰号行者,行者是那时对游方道人的一种称呼。本是打虎英雄,但因其大哥被人毒害,怒而杀人。逃跑后,遇到结拜兄弟菜园子张青和其妻母夜叉孙二娘,为掩人耳目,使武松不被官府捉拿,便把武松乔装打扮为一个行者的模样,头戴金箍,披发遮刺字,浑身道人装束,持一双戒刀...

文言文 行者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行者”,读作xíngzhě,有以下两义:一是指出走、出行的人。例如: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行者甚众,岂唯刑臣!”——要逃走的人很多,岂只我一人受刑!“2、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身强力壮的男人没见过兵器,在...

行者是什么意思呢??
一、行者岛国行者岛国的等级,从天字号行者到荒字号八个级别。天:天字号行者 地:地字号行者 玄:玄字号行者 黄:黄字号行者 宇:宇字号行者 宙:宙字号行者 洪:洪字号行者 荒:荒字号行者 [编辑本段]二、佛教用语1、“行者”指的是出家而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2、.出行的人。《左传·僖公...

行者文言文
1. 文言文 行者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行者”,读作xíngzhě,有以下两义: 一是指出走、出行的人。例如: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行者甚众,岂唯刑臣!”——要逃走的人很多,岂只我一人受刑!“ 2、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行者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行者原意是苦行僧,现在指在路上的人。行者是一个佛教用语,指行脚乞食修苦行的头陀僧人,出家修行但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也指所有修行佛道的人。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武松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行者”指的是出家而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

“行者”有什么解释?
行者,多层意思,指出行的人或行佛道的人。当代社会里,不同领域的人都用行者作为自己的代名词。行者也是游戏中的一个职业。1、“行者”指的是出家而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2、.出行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

武松为什么被称为行者
原因:武松因为在孟州杀人,张青夫妇给他办成行路的头陀,因此得名绰号被称为行者。武松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枯树皮”。

武松的绰号行者的由来
武松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所以江湖人称“行者武松”。行者是那时对游方道人的一种称呼。本是打虎英雄,但因其大哥被人毒害,怒而杀人。逃跑后,遇到结拜兄弟菜园子张青和其妻母夜叉孙二娘。于是武松剪了头发,着了皂直裰,系了绦,把毡笠儿除下来,解开头发,折迭起来,将界箍...

仓山区15663649406: 请问 您见性了吗 -
牢法苏欣: 见性是禅宗的根本目的,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古今参禅人的第一要事.所谓'见性',即开发自性,彻见自己本来心性,自觉到本来具有的佛性.换句话说,就是离一切对待,一切矛盾,超然独脱,无执著,无绊累,触著普遍法界的无我的...

仓山区15663649406: 如何才算开悟 -
牢法苏欣: 真正的开悟指的是见性!! 见性,即破初关,往往是一瞬间的事儿,据说可以一瞬间遍观大千世界.历史上很多见性的高僧大德,都在见性的一瞬间之后,做了悟道诗. 见性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儿,据说见性的人是拥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状元...

仓山区15663649406: 何谓'明心见性'?
牢法苏欣: “明心”是一个人通过修行或者前世的修行累积猛然间明白了身体与意识之间的关系.“见性'就需要更加深入地修行证得身与心的微妙结合或者体验分离.

仓山区15663649406: 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慧律法师 -
牢法苏欣: 问:见性与见本体有什么区别?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 慧律法师答:见性就是见到不生不灭的本体,见性就是见本体,见本体就是见性,只是名相不同,境界都一样的.见性就是我们的本心.站在体、相、用的角度来讲,众生如果不见...

仓山区15663649406: 如何检定一个修行者已经达到“明心见性”的地步?? -
牢法苏欣: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明心见性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虽然知道还要高僧大德来印证!说白了,自己尚不清楚,何况他人!一切猜测,皆是妄做!还是本本分分,老实修行!所谓他人吃饭他人饱,自己业障自己了!

仓山区15663649406: 念佛要几年才能明心见性? -
牢法苏欣: 如果你能悟到心与外界本是一,无内无外,心相不异,当下就见性.如果光知道念佛,以为只要念佛就能开悟,而不能做到心中无一物,念一辈子也不能明心见性.除了根性的区别以外,关键还是要学到正法,而不是二乘法或者邪法.

仓山区15663649406: 什么人能明心见性 -
牢法苏欣: 福德、慧力、定力具足的人.具体一点来说:第一是修行菩萨道阶位上的福德资粮:实发菩提心,十信位圆满,信根具足,六度波罗蜜都有相当程度的实际修行.又因福德资粮具足的缘故,能够遇到真悟者乃至能跟随修行.第二是正知见的资粮...

仓山区15663649406: 虔诚的修行者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心境 -
牢法苏欣: 心境因人而异,其实你要说标准,没有一定次第的固定标准,但是密宗有一部书有说,叫《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所著的,可以看看.真正的修行人要解脱,就要明心见性,不能明心见性,不能达到我们金刚经和六祖坛经中所说的彻见本源就很难解脱.当然,修净土具备真正的信愿行,也是可以解脱的,但是修净土法门也是需要对心性有一定了解的,而不是盲目的喊佛号.吉祥如意,准提心脉善嘉幢唐圣杰合十.

仓山区15663649406: “明心见性”词的由来? -
牢法苏欣: 「明心见性」乃禅宗之玄旨,源自佛陀至诸禅宗祖师的开示.以下摘录正是「明心见性」名词的出处: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达磨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

仓山区15663649406: 何为佛心.何为明心见性 -
牢法苏欣: 佛心者 慈悲 清净 觉悟 平等是 明心见性 即开悟 明了自心是佛 见到天真佛性 彻悟之人 明心见性 还须修行到惑业净尽 烦恼无明究竟断了 才成佛果 阿弥陀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