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什么发展为主的转变

作者&投稿:柳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什么发展为主的转变~

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

作为资源型地区,山西经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阶段性转变的要求,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山西经济发展阶段性转变的内在要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经济发展有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驱动发展阶段、投资驱动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财富驱动发展阶段。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和中高收入水平阶段时,随着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的变化,必然适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否则就会导致发展停滞、中断甚至倒退。2013年山西生产总值12602.2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5.9∶53.3∶40.9,经济发展整体上来说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仍处于生产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并重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山西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创新元素,以高技术和高端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因此,创新驱动势在必行。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山西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当前,山西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传统的依靠投资驱动、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旧有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它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单一或者综合要素的生产率,来打破要素报酬递减的趋势,而且还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来突破经济发展中由要素或资源短缺所造成的瓶颈。因此,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是加快山西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要求受自身资源状况、国家投资重点和经济基础的影响,山西逐渐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煤炭资源,产业结构重型化和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年来,我省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2011~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3%、10.1%和8.9%,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随着经济增速的大幅回落,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全省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越是在经济复杂困难的条件下,越应重视科技在稳增长、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应注意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步伐,依靠科技培育新产业、创新新需求、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山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瓶颈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近年来,山西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在资源驱动的巨大惯性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主要体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载体缺乏,研发投入强度偏低,高端创新人才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率低等几个方面。1.企业创新能力普遍偏弱。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是创新链的核心环节,是同时具有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活性主体。从我省情况看,不仅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少,而且创新基础差、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特别是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创新意识尚不明显,创新能力低下。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中,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亟待确立。2.高水平创新平台和载体缺乏。创新平台和载体是聚集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目前,我省高水平的创新平台载体相对匮乏,数据显示,中科院系统直属112个研究院所中,山西只有1家;在国家已认定的397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山西只占3席;全国9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仅有1个;全国现有33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仍未实现零的突破;山西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仅占全国887家的2.93%。总体来看,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例偏低,具有产业特色的高水平研发机构数量偏少。3.研发投入强度偏低。研发投入强度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标。2013年,我省投入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5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23%。虽然投入强度创历史新高,但与全国2.08%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中部六省的情况来看,湖北、河南、安徽、湖南、江西R&D经费分别是446.3亿元、355.3亿元、352.1亿元、327.0亿元和135.5亿元,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1.81%、1.11%、1.85%、1.33%和0.94%,山西R&D经费投入排在中部第5位,投入强度排第4位,整体而言还处于较低水平。4.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近几年,山西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百人计划”、“三晋学者支持计划”以及“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等,均为我省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助力不少。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现有研究开发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及复合型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创新人才仍然匮乏。目前全国共有院士近1500人,而山西只有5人,人均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0倍;在全国245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山西只有12人;全国每100名企业科技人员中从事研发的平均为37人,山西约为32人;全国研发人才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平均为78%,山西仅为58%。在我省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首席专家本土人才比例偏低,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和自主品牌开发更是依赖引进人才。5.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山西实现创新驱动的又一瓶颈。目前来看,山西科技活动产出位列全国下游。2013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居全国第28位,居中部最后1位。大批专利问世后被束之高阁,难以完成产业化对接。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对策建议当前,我省必须以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根本,以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保障,以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基石,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开启由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新征程。1.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是新技术的主要投资者、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孕育者和推动者,在创新关键问题上,企业拥有较多的推动创新的资本,拥有较强的将“新获得的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条件,有通过创新活动获得财富的内生性要求,因此理应成为创新驱动的主体。山西要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步伐,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积极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设立创新计划,建立创新平台,组建攻关团队,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支持,加快建立—批开放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的研发、设计和试验等提供服务,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2.以科技创新城为抓手,强化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要大力加强研发平台载体建设,围绕山西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推动现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提升创新能力。创新“多校一园、一园多区”发展模式,提升大学科技园承载力。要加快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整合省内科技资源,搭建集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标准信息、技术交易、专业咨询等于—体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吸引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布局一流科技项目,培育一流科技企业,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使科技创新城尽快成为山西科技创新高地和引领发展高地。3.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高水平的创新投入强度是提高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山西要不断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全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一是要稳定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将科技投入作为各级财政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较大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二是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鼓励创专业的科技金融机构,支持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创新金融产品,探索企业动产、股权、知识产权、订单等抵、质押贷款方式。三是加快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和创投引导资金,发挥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政府公信力和吸引力,逐步在全省合作建立区域子基金和专业子基金,为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的资金服务。四是引导支持科技型企业优先进入证券市场融资,设立省级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专项基金,通过专业化辅导和资金支持,加快科技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4.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从本质上来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差异正是资源驱动与创新驱动之间的根本区别。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山西必须加快集贤聚智步伐,为全省创新型人才队伍提供中坚力量。根据现实需求,应以项目为载体,实施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程,聚集起一批覆盖全省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在科技创新城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对高端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围绕重大科学前沿热点问题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重点、难点问题,在山西重点学科、优先发展的领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遴选科技创新团队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5.完善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联动、示范、激励和评价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协作,通过成果转让、技术扶持、联合开发等形式,发挥好企业的经营优势,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积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行动,重点抓好国内外领先的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在产权确定、价值评估、作价入股以及人员激励等方面,形成明确、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推动科研人员全程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个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活动等。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对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考核评价。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当代科技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个过程。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众多主要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列。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现在,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前几天,我看一份材料,说“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这样的新技术新领域还很多,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给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我多次讲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从这个经验看,关键是时机和决断。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我们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有持续创新形成的系列成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备良好条件。因此,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决策,想好了、想定了就要决断,不然就可能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甚至可能付出更大代价,
2013年3月,我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过这样一个意思,就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咋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实践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问题看到了,就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快马加鞭改变这个局面,不能说了很多年,最后老是没有根本改变。当然,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封闭世界之外。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在传统国际发展赛场上,规则别人都制定好了,我们可以加入,但必须按照已经设定的规则来赛,没有更多主动权。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如果我们没有一招鲜、几招鲜,没有参与或主导新赛场建设的能力,那我们就缺少了机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总是留给有思路、有志向、有韧劲的人们的。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李四光说过:“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已经创造出来的东两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我国科技发展的方法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要积极主动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我国现实需求、发展需求出发,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骏马一跃,也不会达到十步;劣马跑十天,也能跑得很远;雕刻东西,如果刻了一下就放下,朽木也不会刻断;如果不停刻下去,金属和石头都可以雕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加快实施什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简介。推动“双创”升级发展对创新驱动的需求更为迫切,要求经济发展动能加快从单一要素数量投入转变为更多依靠创新...

经济学家朱克力在《经济日报》首次提出“战略母产业”
分行业看,医药、电子及通信制造业利润增势强劲;从产品看,新能源 汽车 一马当先,机器人基础与前沿技术迭代加快,商业应用涌现并稳步落地;从要素看,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及价值链创新; 从动能看,互联网促进高技术产业提升创新效率,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数字时代诸多新...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500字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我们要调整三个关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区域的竞争互补关系的关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握创新的正确方向;强化激励...

如何发挥江苏科技创新优势加快经济转型
这一阶段主要是要素驱动,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加快经济发展。第二次转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国际化,这一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主要依靠扩大投资,增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新一轮经济转型,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转型,核心是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

...我国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要素和规模驱动力逐渐减弱,靠过去_百度...
拓展知识: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表象上看是经济增长减速换挡,但从本质上说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和重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要求将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切换到创新驱动上来。这里所说的创新驱动是广义和综合的,核心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什么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3、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要素成本和环境容量的约束趋紧,传统的发展模式动力不足。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依靠要素驱动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使中国经济这匹骏马驰而不息,向着远方奔腾。格局打开的重要性 1、视野开阔:格局打开意味着人们能够看到更...

五大发展理念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
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但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要素红利渐行渐远,投资驱动风光不再。“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继续发挥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什么的中心环节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核心支撑,是企业竞争优势与经济效益的源泉。长期以来,我国增长方式一直未能实现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竞争力和供给力不足。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必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动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根据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谈谈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加快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当下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加速中国经济从总量增长向结构调整,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证.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新动能转换.那么,创新驱动是否有力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否抓住创新驱动带来的崭新机遇加速推动中国产业结构...

应县13181409369: 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什么发展为主的转变 -
郴幸欧博: 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

应县13181409369: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及意义 -
郴幸欧博: 新常态主要特点: 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九大特征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

应县13181409369: 经济新常态指的是什么 -
郴幸欧博: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应县13181409369: 强调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坚持以什么为中心 -
郴幸欧博: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金融系统必须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在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的基础上...

应县13181409369: "新常态"中国经济为什么行 -
郴幸欧博: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

应县13181409369: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 -
郴幸欧博:[选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应县13181409369: 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中的结构优化 -
郴幸欧博: 新常态主要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简单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