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创始于哪个朝代

作者&投稿:轩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问题一:农历历法始创于什么朝代? 夏朝,即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历
而古代真正指导农时的二十四节气则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明末清初不是什么朝代,而是历史上对那一时期的泛指,不过明后期和清前期的确有一段时间共同存在,在明灭亡后,南方出现的几个南明小朝廷也与清共存了一段时间,但最后都被清所灭
若阁下想知道具体时间的话,我认为应该是由明天启年间至清雍正年间,即公元1621年至1735年,如果是明亡后南明反抗清统一的时期,应该是是1644年---1662年

问题二:农历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农历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多有记载,今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商代。1912年中国官方开始采用公历,而农历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一直广泛流传于民间。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农历(夏历)采用“定朔法”――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又将回归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在缺中气之月置闰,既反映了太阳热力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又反映了以月亮为主,加上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变化,融阴月阳年为一体,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因年久失修,大小月无定序,不时有2-4个大月、2-3个小月相邻,以缺中气之月为闰月,闰月游移不定,各年同名节气在格里历(简称格历)3-4天里波动,不便推算、记忆和使用。傣历来源于古代夏历,19年7闰,采用“平朔法”――单月大,双月小,固定闰九月大,大小月相间定序,约5年改1个八月大,方便记忆和使用[1]。本方案返扑归真,借鉴傣历,并加以创新,使阴月阳年更加规范。 1.置闰 南朝宋大明六年――463AD大科学家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采用20组19年7闰插入1组11年4闰,计391年144闰;唐代李淳风的《德麟历》始改为“在缺中气之月置闰”,实际上仍保持19年7闰的基本格局,沿用至今。傣历采用“平朔法”、单月大,双月小,固定闰九月,比夏历早3个月,推测系从秦历脱胎而来。返本归源,本方案借鉴傣历,并固定单月小,双月大,闰六月(大月),以公元19的整倍数为闰年周期,按现行闰年次序,固定在第3、6、9、11、14、17、19年为闰年,但逢公元尾数333、666、000年份所在的19年7闰,免去后“8年3闰”,成为“11年4闰”。本方案月均近似朔望月,年均近似回归年,固定闰六月,跟寒暑周期基本相符。

问题三:中国农历年是在哪个朝代发明的? 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汉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完善于汉代,加之主要是汉族人使用,所以中国其他民族包括清朝刚建立时都把此历称为汉历。到辛亥义举后,因使用西历,此历称为旧历或夏历。现在应恢复称呼汉历。

问题四:农历历法来自什么朝代 农历历法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在中国,农业向来是经济的命脉,而农业依赖历法以计算季节的更替,因此中国采用的历法又称为农历。
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农历是涵盖月球运行规律及太阳位置变化的阴阳历。
农历的基础是「回归年」和「朔望月」。「回归年」是太阳接连两次通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即365.2422日(365日5小时48分46秒)。「朔望月」是月球接连两次朔(新月)或两次望(满月)相隔的时间,即29.5306日(29日12小时44分3秒)。
对古时一般生活需要来说,以月相的变化(即新月>上弦>满月>下弦>新月)来计算日子是比较方便的方法。农历以朔为每个月的开始,这时月球和太阳的黄经相等,日食发生时必定是朔。月食发生时必定是望,这时月球和太阳的黄经相差180度。
由于12个「朔望月」只有354.3672日,跟「回归年」的365.2422日相差超过10日,把相差累积起来便成为闰月。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春秋时代,中国历法便采用十九年七个闰月的安排。

问题五:万年历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万年历源于黄历,即皇历。黄历是一种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并附加大量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的历书。而现在所使用的万年历,实际上就是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具体阳历或阴历的日期的年历,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询使用。唐代时期,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 *** 开始印制历日(历书)。
据史书记载,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就有木板刻印的老黄历出现了。在这些雕印的历日之上,有关行事宜忌的内容开始大量出现。而此类丰富的趋避内容,先前则或因成本因素的考量,而未见于钞卖的简历中。

问题六:我国阴历起源于哪个时期 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

问题七:春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问题八:我们今天的农历据说来源于什么时期? 现在的历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农历: 我国在春秋时代就创造了“十九年七闰法”,其方法就是在纯阴历的基础上,每十九年里面七年算是闰年,闰年多加出一个月来,为十三个月,如癸亥年只有十二个月,三百五十四天,而甲子年规定闰十月,一年有十三个月,三百八十四天。这样安排和调节的结果,历法既反映了月亮的圆缺,也与随阳历而来的气候冷热变化相适应了。这样的历法实际上已经是阴阳合历,简称阴阳历。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就是这样的阴阳历,有的人把农历叫做阴历,就叫错了。 阳历: 阳历的由来 阳历来源于古罗马的儒略历,它的产生与欧洲基督教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据传说,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恰好是春天。早期基督教徒庆祝复活节的日子曾因地而易,相当混乱。后复活节定为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随着岁月的流逝,春分就慢慢地靠近冬天了。为了使复活节回到春天去,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根据天文学家提出的方案,对儒略历进行改革。修改后的儒略历称为格里历,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视为制历依据的一种纯太阳历,因此俗称阳历。它不仅解决了复活节与天时不合的问题,而且具有很高的精度。 正月初一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16日 11:06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前一天,南京参议院决定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年。但阴历相沿已久,且有利于安排农事,因此,民间仍偏重阴历。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

问题九:我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春节始于哪个朝代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1]。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2]。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中国历代朝代表
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

公元元年,是中国历史哪个朝代?
公元1年是西汉的哪一年 公元1年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也就是西汉朝代的元始元年。在这一年,西汉平帝刘衎在位,他是西汉末年的皇帝,也是西汉朝代的最后一位皇帝。西汉末年的一些历史事件 王莽篡汉 西汉自汉成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在汉哀帝死后,官居大司马,以太后名义...

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元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中落时期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清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那个朝代、那个皇帝?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详细解答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出自哪个朝代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2、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3、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

理学始创於哪一个朝代?
选择宋朝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理学是...

古代艺坊最早创建于哪个朝代?
我国古代的尚艺馆最早起源于明朝时期,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历史哪个朝代在位最长.哪个最短.
最长是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公元...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开始:隋朝...

东方市13012637879: 农历历法来自什么朝代 -
戎娴司他: 1、中国目前仍在与格里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

东方市13012637879: 我国农历源自什么时期? -
戎娴司他: 夏朝. 农历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就叫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东方市13012637879: 那个朝代开始有农历的 -
戎娴司他: 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称为夏历.

东方市13012637879: 现在的农历来源于什么时期 -
戎娴司他: 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名夏历、中历、旧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

东方市13012637879: 农历历法什么时候创立的? -
戎娴司他: 黄帝纪元4705年,夏历猪年

东方市13012637879: 我们今天的农历据说来源于什么时期? -
戎娴司他: 农历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多有记载,今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商代.从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

东方市13012637879: 农历历法创始于哪个朝代 -
戎娴司他: 夏朝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

东方市13012637879: 今天我们所沿用的农历相传始于哪个朝代 -
戎娴司他: 农历,又称太阴历,夏历.始于夏朝

东方市13012637879: 我过的“农历”大概从什么朝代(公元哪一年)开始使用的?
戎娴司他: 农历又称夏历,相传起源我国夏代.其科学性、实用性都很强,因此流传至今

东方市13012637879: 农历历法来自什么朝代
戎娴司他: 农历历法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在中国,农业向来是经济的命脉,而农业依赖历法以计算季节的更替,因此中国采用的历法又称为农历. 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