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折腰说的是谁的故事?

作者&投稿:产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谁~

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是关于陶渊明的。
《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

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很有风骨。他本来抱有宏伟志向,想为国家效力。可当时官场黑暗,腐败严重。陶渊明不愿意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更不愿意巴结他们。

陶渊明年轻时做过一些小官,后来做了彭泽县令。一天,上级派了一个督察来彭泽视察,陶渊明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大人,您应该穿戴整齐去迎接。”

陶渊明很看不起那位督察,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他就自动离职,回乡隐居了。

五斗米是晋代县令的官俸,后泛指微薄的薪酬。陶渊明的意思是说不能为了这五斗米而向这种人下拜行礼。

后来,人们就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清高,有骨气。

陶渊明很有骨气,那是一种清高,一种精神生命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一种价值的源泉。人生在世就应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向富贵和权势低头。我们应做有骨气的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使自己能为人民、为国家贡献力量。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谁?
一、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渊明,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1、陶渊明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

“英雄不为一斗米折腰”是说谁的,一斗米大概有多少斤?
“英雄不为一斗米折腰”是由晋代陶渊明所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化用而来,一斗米有12.5斤(10升为一斗,10斗为一石,一升米重1.25斤,一斗重12.5斤)。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译文:陶潜说:“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简介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晋代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县令时,有一名粗俗傲慢的督邮到彭泽县督查,此人一到彭泽县就差人叫陶渊明去见他,陶渊明一身素服便要动身,却被县吏拦住建议换上官服,陶渊明叹气地说到:“我不能因为一点微薄的俸禄就向乡里小人谄媚献好。”随后,陶渊明马上写了一封...

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是谁
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主人公是陶渊明。晋代的陶渊明在彭泽当县令时,遇到一个官僚,欺压百姓,饮酒赋诗,来显示自己的清高。他听说了陶渊明的大名,便派人送酒给他。可是陶渊明不愿意收下这5斗米的贿赂,并且写了一首诗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首诗的意思就是,为了5斗米的官饷,我就弯腰向权贵折腰,我就不是...

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
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但到了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生性...

“英雄不为一斗米折腰”是说谁的,一斗米大概有多少斤?
“英雄不为一斗米折腰”这句话源自晋代陶渊明的故事。原句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其中一斗米相当于12.5斤。这个成语描述了陶渊明不愿为了官职而屈服于权势,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骨气。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有英雄气概的人不会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什么意思
以至后世人们一直把这种空想的社会称作“桃花源”。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气节去换取某种物质利益,也常常说“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一斗米折腰的人物是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名潜,字渊明,东晋江西浔阳人。陶侃曾孙,好读书,志清高,不羡名利。一生爱菊,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佳句。后为彭泽令,耻同流合污,为官八十日,辞官归里,曾曰:「不为五斗米折腰。」作〈归去来辞〉以见志,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

英雄也被五斗米折腰原话是啥
英雄也被五斗米折腰原话是“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彭泽当县令。到了冬天,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虽然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但也...

苍梧县18046868845: 陶渊明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
毕柱十一: 大哥,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怎么搞得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

苍梧县18046868845: 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有关人物是谁` -
毕柱十一:[答案]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 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

苍梧县18046868845: “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的主人公是? -
毕柱十一:[答案] 是陶渊明,号五柳居士.

苍梧县18046868845: 何必为五斗米而折腰这个典故与谁有关他是怎样的人
毕柱十一: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原文: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

苍梧县18046868845: “不为五斗米折腰”最早是指谁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
毕柱十一: 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苍梧县18046868845: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毕柱十一: 晋代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 家庭,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曾孙子.陶渊明... “我不能为五斗米而向这种乡里的卑鄙小人低头 哈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

苍梧县18046868845: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是关于晋代诗人谁的?
毕柱十一: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

苍梧县18046868845: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
毕柱十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潜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

苍梧县18046868845: 悬梁刺股,一饭三遗矢,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
毕柱十一: 悬梁刺股:“悬梁”: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

苍梧县18046868845: “不为五斗米折腰”指的是谁 -
毕柱十一: 指的是陶渊明 典故出处: 《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