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被赐死的时候已经70多岁,秦昭襄王为何容不下他?

作者&投稿:丘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起被赐死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为什么秦昭襄王就是容不下他呢?~

因为白起的军功卓越,名望高过了君主,而且他挡了丞相范雎争权夺利的道,被范雎记恨陷害,所以秦昭襄王容不下他,听信谗言借机把白起杀了。

白起从小喜欢研究打仗案例,精通兵法,善于用兵,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将领。白起因辅佐秦昭王期间屡立战功。他参与的著名战役有:伊阕之战,他带兵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他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他重创赵国主力。在他担任主将的三十多年里,他攻下近八十座城池,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在杜邮(今陕西咸阳)赐死白起,白起去世时已七十多岁。

我认为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白起军功卓著,名望高于君主。功高盖主,这是历代君王所忌讳的事,白起前期深受秦宣太后的重用在朝堂颇有威望,后期靠着军功,在军队威望甚至高过秦昭襄王。他从一介武夫,直至武安君,他的名望在秦国家喻户晓,如此臣子名望高于君主的情形,是任何一位君王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白起就被秦昭襄王所忌惮。在秦昭襄王看来,秦王霸主地位不容挑衅,如果白起军功盖过君王,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便会受到威胁。所以功高盖主这一点是他内心的大忌讳。我认为白起就是帝王权术的牺牲品,因为危及帝王的权力,年过古稀还要被赐死,这是白起的悲剧,也是历史上无数因帝王权谋被枉死的贤臣名将的悲剧。

第二,白起遭人诬陷,被人记恨。白起的死并不是意外,除了秦昭襄王对他的忌惮想处置他以外,还有与白起结怨的丞相范雎的陷害。白起是范雎政治上最大最直接的威胁,所以范雎一直想除去白起。白起拒绝带兵攻打赵国,导致秦攻打赵国屡屡失败,这让秦昭襄王有点记恨他,再加上范雎进献谗言陷害白起,给了一个秦昭襄王除去白起的借口,于是直接下令让白起自刎于杜邮。
功高震主的白起最后成为帝王权术和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古人想要从政一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勤勤恳恳读书,经过很多年的学习,逐渐进入朝堂上,二是投笔从戎,进入军队,在每一场战争中积累经验,渐渐崭露头角,利用军功进入朝堂。这两种方式是平民百姓入仕途的主要手段了,至于贵族什么靠关系、走门路取得的机会,那咱们就另当别论了。
白起是如何从平民成为战国四名将之首的?
说起战国时期的名将,战神白起一定是排在首位的,白起出生在一个平民百姓之家,从小他很喜欢兵法书籍,而且熟知兵法、研究军事案例,并一直加强自己的军事练习,一直加强锻炼身体。

说起白起的崛起,其实依赖于当时战火纷飞、诸侯争霸的年代。因为当时并没有建立大一统王朝,每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不断建立军功,以军功受爵是秦朝的特色,因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军事战争的胜利,而且还有利于稳定社会、避免阶级矛盾,给每一个人公平的机会。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为白起的崛起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白起逐渐展露头角。
当时秦国魏冉主政,魏冉看中了白起的军事能力,就向秦昭襄王推荐了白起。因为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而且魏冉也是秦朝的重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魏冉做担保,秦昭襄王便任命白起为将军。
白起也是不负所望,在韩魏联军攻打秦国之际,凭借沉稳冷静的思考,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因此在秦国名声大噪。
后来白起率领将士们一路夺城池、杀敌人、占领地,一路高歌猛进,展示着自己的军事能力。

对于秦昭襄王而言,白起这样战功赫赫的重臣,对秦朝是有着重大作用的,那么为何秦昭襄王不但没有重用白起,反而杀了他呢?
从长平之战到邯郸之战间,白起与秦昭襄王之间发生的矛盾
在长平之战中,白起率领的军队重创了赵括的军队,赵国损失了将近四十万大军,白起深知想要灭亡赵国,只有乘胜追击,不给敌人一丝一毫的喘息机会,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于是派遣随从回去朝廷,向秦昭襄王上报自己的想法,当时秦昭襄王听从丞相范雎的建议,考虑到长平一战秦国也是损失了三十万大军,想要调整一下,准备过后再战。
消息回到了前方白起处,白起自然很生气,因为秦昭襄王不像白起一样征战数年,白起知道如果这次一旦放过赵国,那么这将增加秦国兼并赵国的难度,但是白起又不能不听秦昭襄王的命令,最后还是放过了赵国。而白起也因为这件事一病不起,对秦昭襄王也很失望。

在赵国得到喘气后,秦军已经错过了最佳战机,这个时候秦昭襄王觉得军队休整的差不多了,于是对赵国发动邯郸之战,但是赵国也是吸取了长平之战的教训,决定派遣大将廉颇上阵,廉颇的军事才能因为指挥赵国军队得当,迫使秦朝节节败退,秦昭襄王不得不紧急让白起赶赴战场,便派人去请白起。
白起预料到了这一仗秦朝必输无疑,于是白起借口生病,一直推脱,不肯去战场。秦昭襄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判断失误,导致邯郸之战失败了,但是白起不肯给面子,自己已经派人去请了,而白起却蹬鼻子上脸,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秦昭襄王很生气,而这就是秦昭襄王想要除掉白起的导火索。
秦昭襄王重用小人范雎,对白起进行政治构陷,最终害死了白起
秦昭襄王其实是帝王中比较逗逼的一位,尽管秦昭襄王在位将近六十年,在位期间秦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这些功劳大都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秦昭襄王在位前四十年,都是由魏冉主政,军事上由白起负责,秦昭襄王就是一个傀儡。
秦昭襄王亲政是因为听从了在魏国混不下去的小人范雎的计策,在昭襄王亲政后,范雎也成为丞相了,但是白起是范雎必须要扳倒的对象。
白起是范雎推荐的,代表着范雎和白起一定是对立的,在白起风生水起的时候,范雎的风头几乎都被白起抢走了,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范雎也是很嫉妒,也是很害怕白起强壮起来,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会动摇。
所以范雎就会在秦昭襄王耳边,经常吹耳边风,像长平之战没有乘胜追击也是因为范雎的建议,最后秦昭襄王想要杀掉白起,范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白起经过多年征战,他的能力、名声,已经明显超越了秦昭襄王。尤其是诸侯争霸的时代,有军功就可以赢得很多很多,不仅仅是地位、财富,还有名声、尊敬。而白起的能力其实已经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了,这其实是每一个君主的大忌,而白起最后被杀也是有一部分功高震主的地步。

纵观历史,很多重臣的结局都是因为功高震主,像明朝蓝玉案、清朝年羹尧案一样,因为能力太过出众,所以才引来了杀身之祸,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们。
所以,不管白起是多大了,他的影响一直存在。秦昭襄王为了稳定朝纲、稳定统治,不得不杀掉白起,只是有时候很可怜白起,因为白起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因为秦昭襄王的猜忌和范雎的陷害,就葬送了一代名将。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一生为秦国骁勇奋战,可以说是为秦国打下了半个江山的功臣。按理说应该非常受人尊敬,但在白起七十多岁的时候,却被秦昭襄王赐死,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咱们先谈谈白起,他是一个将功卓越的军事家,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战神”,他出身低微,凭借显赫的战功,被封为武安君,一生战绩70多场,从未有败绩。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长平之战后,白起准备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破赵国。可是从秦国传来的却是退兵的命令。原来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话,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范雎本是一个心胸狭窄的说客,长平大胜使他心生嫉妒,怕灭赵之后,白起威重功高,使自己无法擅权便以巧言断送了白起宏伟的军事图谋。白起因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帝王,最怕的就是自己的王权受到威胁,白起军功累累,名声在外,立下了赫赫战功,已经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秦昭襄王明知必败仍强令出征,这已经不是对白起军事能力的考验,而是对他听命与否的检测。在杜邮,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最终造成了一代枭雄晚年不得善终。



秦昭襄王之所以容不下白起,有两个原因不能被忽视,其中之一就是白起自己的作死,其二则是应侯范雎在其中推波助澜。当然,已经去世的穰侯魏冉以及东方诸国对白起的仇恨也贡献了一部分力量。总之,白起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他的死可惜却也不可惜。

提到战国时期的名将,就不能不提白起,可以说,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的开疆扩土依靠的主要就是白起,没有白起,秦国不可能会如此神速的开疆扩土,从这方面来说,白起绝对是秦国的大功臣,然而立的功再大,他也只是臣,是需要服从国君命令的,然而白起却公然反抗秦昭襄王的命令,大有一种“我想打的时候你不让我打,你想让我打的时候,我偏不打。”的执拗,面对这样的白起,秦昭襄王并不是就拿白起没有办法了,你不打是吧?好,那你去死吧。

不服从君命,这是白起被赐死的一个主要原因。长平之战中,白起打了一场漂亮战,完美避开了赵国的廉颇,与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又不知道秦军主帅是白起的赵括相遇,然后赵国惨败。到底有多惨呢?《史记》记载,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万,再加上之前被杀的,赵国一下子损失了45万。当然这个数字一直是一个迷,很多人倾向于认为并没有这么多人被坑杀,但无论如何,白起坑杀的赵国降卒一定是个大数量。

赵国有这样的损失,再重新组织兵力反抗是很困难的,而东方五国还处在观望状态,在这个时候,攻进邯郸,说不定就能一鼓作气灭亡了赵国,白起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是,白起调兵遣将准备攻进邯郸。

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赵国一旦灭亡,东方各国也没有好果子吃,所以他们一定会采取措施对抗秦国,这是白起能预料到的,他要的就是兵贵神速。但是韩国和赵国还是派出了苏代到秦国游说应侯范雎,目的就是阻止白起继续攻打邯郸。苏代将白起胜利之后的会官居范雎之上的可能说了出来,以此来刺激范雎的嫉妒之心,范雎考虑一番后就说服秦昭襄王暂停攻打赵国,这让白起很郁闷,也让两人之间本就紧张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要知道白起原本是穰侯魏冉保举给秦昭襄王的,白起能够成为一代名将,少不了魏冉的帮助,而魏冉是宣太后的异父弟弟,曾在秦昭襄王继位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之后更是和宣太后执掌国政,而秦昭襄王反而一直无法亲政,这种情况持续了四十年,直到范雎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局势。范雎帮助秦昭襄王亲政,废了宣太后,将魏冉赶出关外。有这样的过去,范雎和白起自然不可能和平相处。而范雎确实在白起的被杀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秦国短暂休整后,秦昭襄王再次要求出兵攻打邯郸,此时白起正在病中,于是秦军由王陵率领攻打邯郸,结果王陵节节败退,秦昭襄王想让痊愈的白起重新上战场攻打邯郸,但是这个时候的白起不干了,他不想攻打邯郸了。

他对秦昭襄王说:

“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这可以说是分析的相当有道理了,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邯郸很难攻,诸侯们救兵将至,他们怨恨秦国很久了。而秦军在长平之战中虽然获胜却也损失了一半。在这样的情况下,远距离攻打人家的国都,肯定会遭到赵军和诸侯军的里应外合,秦国是一定会失败的,即便是常胜将军白起也没有把握攻下邯郸来,而且在灭国战面前,赵国的军民一定会同仇敌忾,到时候他们的战斗力是惊人的。齐国章邯攻打燕国和燕国乐毅攻打齐国的时候就懂出现过这种情况。

但是秦昭襄王却听不进去白起的话,他还是执意让白起出战,而白起也执意不肯出战,面对邯郸的久攻不下,白起甚至还说了这样一句话:“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仿佛是在得意洋洋地对秦昭襄王说:“看吧,您不听我的话,现在怎么样了?吃亏了吧?”

秦昭襄王逼着白起出兵,白起竟装病不肯去,应侯去请依旧请不动白起。秦昭襄王彻底怒了,将白起贬为小士兵并迁往阴密,白起这个时候又真的病了,于是继续待在咸阳,而秦军败退的消息一次次传来,秦昭襄王终于失去了耐心,逼着白起离开咸阳,应侯觉得这样还不够,他对秦昭襄王说白起对国君的命令“怏怏不服”,秦昭襄王一听,好吧,还是赐死吧,于是白起就自刎在了杜邮。

秦昭襄王赐死白起,固然与白起的不服从君令和应侯的火上浇油有关系,也和诸侯们对白起的态度有关系。秦军节节败退,秦昭襄王不得不寻思解决的办法,白起不出兵,秦军一定会失败,但是损失可以降低到最低,如何平息东方六国的怒火呢?自然是让白起死,白起一生征战,为秦国立下了悍马功劳,但也将东方诸国得罪了个遍,白起打仗的一大特色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史记》中记载的白起斩首的人数是八十九万,再加上零散的,就是近百万,这样的数字即便有造假成分,但数量也一定少不了多少,这样的白起,哪个诸侯国不想除掉?

于是,白起的死就成了很自然的一件事了,不过,白起到底对秦国是有大功的,在他死后,“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另,说起白起的年龄,史籍中并没有记载,不过公元前294年成为秦国的左庶长,此时的白起应该差不多三十岁以上,这样算来,到公元前257年,也得六七十岁了,这个年纪也打不了多少仗了,秦昭襄王赐死白起对秦国是利大于弊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分析的时候有四个深度,第一个深度是白起自己本身,第二个深度是秦相范睢本身,第三个深度是秦王本身,第四个深度便是白起、范睢背后的力量。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著名的战将,被人们称为是当时的“战神”。因为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当时的秦国成为了“七雄”中的强国和佼佼者,再加上那时的白起遇到了当时的秦国,更让秦国如虎添翼。在白起的指挥下,“长平一役”将当时强大的赵国打的体无完肤,也正是在这一仗中奠定了秦国霸主的地位,让其他国家闻风丧胆,纷纷献媚与秦王,想要以此获得安宁的苟延残喘。

同时,这也为秦国在后来为达到大一统的目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起自己本身

白起虽然有能力,也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为了一味的胜利,不去讲究和君主之间的关系,便是他的弱点。这样的人我通常称呼它为“智慧的盲区”,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拿长平一役来为大家讲述。

公元前二百六十年的时候(也有人说是公元前二百六十二上下),秦国和赵国在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进行了残酷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赵国和秦国分别投入了四十五万和五十万的兵力,两国共计为九十五万,相当于一百万的兵力展开决战。秦军因为有白起坐镇,也因为赵国军队内部的原因,这场战役在后来慢慢被秦军主导,并在最后打败了赵国,前后将其国四十五万人一一斩杀。正是在此役上,白起也被后世唤为“杀神”白起。

在打败了赵国的主力后,白起为了继续扩大战果,想要趁着士兵们士气高涨之际,继续向赵国的都城邯郸推进;本来这一切的计划都是受到秦昭襄王大力支持的,可是别国却派来了谋士游说当时的秦相范睢,并向他游说:“白起通过一系列的战功已经得到了秦王的青睐,特别是在长平一役上,更是重创了曾经的霸主赵国,为秦国立下了不世之功,如果再任由白起继续发展下去,白起的地位很可能在后来会彻底碾压您。”因为早期白起和范睢有一定的矛盾,再加上听了说客的这一番言论后,使得范睢“幡然醒悟”,他以刚刚经过长平之战为由头,劝诫秦王继续攻向邯郸,毕竟范睢是秦王一手提拔,属于“自己人”,所以便决定将白起召回。很显然,此时白起已经将自己的心一股脑的放在了“战果”和“战绩”上,对于秦昭襄王的这一决定很是气愤,按理说这样的气愤你放在心里就好,可白起这个人比较有个性,生气了还要表现出来。特别是在秦王又想出兵攻打邯郸,再次拜白起为将的时候,白起非常傲娇的拒绝了此次任命。

其实就按照白起的角度来考虑,他当时的乘胜追击有利于进一步打击赵国,可是秦王非要进行休整,这就导致秦军错过最佳攻击时间,给赵国集结力量,向外求援提供了机会。白起因此非常生气,就在他听到了秦军进攻邯郸失败后,还口不择言的说道;“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

当时的秦王正在兵败的气头上,再加上白起又说了这么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更加深了秦王对于这位“逆命之臣”的厌恶。所以在后来即使白起曾经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即使当时的他已经高龄,但是秦王还要杀他的一个原因。

秦相范睢本身

他本是魏国人,因为涉嫌“通齐卖魏”所以没有办法在魏国落脚,于是他便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了秦国。在那个时候,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拜相的理想,于是他通过一定的打点,见到了当时继位不久的秦昭襄王,毕竟这个年轻的君主也想要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情,于是他很细心的去聆听范睢的思想。正是在这里他为秦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所以他被秦王拜为客卿,后来也一步步的走到了秦相的位置这一切都离不开秦昭襄王的扶持和喜爱。因为嫉妒白起的功绩,为了自己的权威不被别人“分食”,曾多次在秦王面前对白起“使绊子”,长平之战后的调回,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后来白起的死,我们都应该考虑是不是和这位秦相有关。

秦昭襄王本身

在秦昭襄王刚刚继位时,他仿佛成为了被架空的君主,他的权力死死的被秦国著名的宣太后把持着。除了这些,这位太后还安排自己的外戚、心腹在秦王已经继位的情况下,继续把持权柄,一时间使得秦国在秦昭襄王初期,出现了只识宣太后不识秦昭襄王的地步。秦王一步步提拔范睢的重要原因,便是他一直支持秦昭襄王,从宣太后和这些外戚的手中夺回权柄。终于,在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时完成了集权,并将这些分权之人一一处理。

白起和范睢的背后

范睢的启用是来自于秦昭襄王的提拔,而白起的启用是因为宣太后时期权贵之一、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所以我们毫不隐讳的说,从“政治站队”角度来看,范睢是秦昭襄王的嫡系,而白起则是曾经的外戚手下。

正是出于这一层原因,使得秦昭襄王在使用白起的时候,都是抱着:“一边用一边看”的态度,毕竟他害怕向魏冉这样的权贵会借着此时的白起反扑。虽然范睢早年只是一介草寇,但是因为秦昭襄王的步步提拔,以及将他“喂”的很熟了,所以用起来也是相当放心。所以在后来,范睢对白起的谗言在秦昭襄王会起着很大用、所以秦昭襄王杀掉白起也等于是清楚了乱党之羽。

毕竟白起的贡献和价值已经发挥完了,是时候鸟尽弓藏了。



因为白起的军功卓越,名望高过了君主,而且他挡了丞相范雎争权夺利的道,被范雎记恨陷害,所以秦昭襄王容不下他,听信谗言借机把白起杀了。

白起从小喜欢研究打仗案例,精通兵法,善于用兵,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将领。白起因辅佐秦昭王期间屡立战功。他参与的著名战役有:伊阕之战,他带兵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他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他重创赵国主力。在他担任主将的三十多年里,他攻下近八十座城池,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在杜邮(今陕西咸阳)赐死白起,白起去世时已七十多岁。

我认为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白起军功卓著,名望高于君主。功高盖主,这是历代君王所忌讳的事,白起前期深受秦宣太后的重用在朝堂颇有威望,后期靠着军功,在军队威望甚至高过秦昭襄王。他从一介武夫,直至武安君,他的名望在秦国家喻户晓,如此臣子名望高于君主的情形,是任何一位君王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白起就被秦昭襄王所忌惮。在秦昭襄王看来,秦王霸主地位不容挑衅,如果白起军功盖过君王,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便会受到威胁。所以功高盖主这一点是他内心的大忌讳。我认为白起就是帝王权术的牺牲品,因为危及帝王的权力,年过古稀还要被赐死,这是白起的悲剧,也是历史上无数因帝王权谋被枉死的贤臣名将的悲剧。

第二,白起遭人诬陷,被人记恨。白起的死并不是意外,除了秦昭襄王对他的忌惮想处置他以外,还有与白起结怨的丞相范雎的陷害。白起是范雎政治上最大最直接的威胁,所以范雎一直想除去白起。白起拒绝带兵攻打赵国,导致秦攻打赵国屡屡失败,这让秦昭襄王有点记恨他,再加上范雎进献谗言陷害白起,给了一个秦昭襄王除去白起的借口,于是直接下令让白起自刎于杜邮。

功高震主的白起最后成为帝王权术和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古人想要从政一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勤勤恳恳读书,经过很多年的学习,逐渐进入朝堂上,二是投笔从戎,进入军队,在每一场战争中积累经验,渐渐崭露头角,利用军功进入朝堂。这两种方式是平民百姓入仕途的主要手段了,至于贵族什么靠关系、走门路取得的机会,那咱们就另当别论了。

白起是如何从平民成为战国四名将之首的?

说起战国时期的名将,战神白起一定是排在首位的,白起出生在一个平民百姓之家,从小他很喜欢兵法书籍,而且熟知兵法、研究军事案例,并一直加强自己的军事练习,一直加强锻炼身体。

说起白起的崛起,其实依赖于当时战火纷飞、诸侯争霸的年代。因为当时并没有建立大一统王朝,每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不断建立军功,以军功受爵是秦朝的特色,因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军事战争的胜利,而且还有利于稳定社会、避免阶级矛盾,给每一个人公平的机会。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为白起的崛起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白起逐渐展露头角。

当时秦国魏冉主政,魏冉看中了白起的军事能力,就向秦昭襄王推荐了白起。因为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而且魏冉也是秦朝的重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魏冉做担保,秦昭襄王便任命白起为将军。

白起也是不负所望,在韩魏联军攻打秦国之际,凭借沉稳冷静的思考,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因此在秦国名声大噪。

后来白起率领将士们一路夺城池、杀敌人、占领地,一路高歌猛进,展示着自己的军事能力。

对于秦昭襄王而言,白起这样战功赫赫的重臣,对秦朝是有着重大作用的,那么为何秦昭襄王不但没有重用白起,反而杀了他呢?

从长平之战到邯郸之战间,白起与秦昭襄王之间发生的矛盾

在长平之战中,白起率领的军队重创了赵括的军队,赵国损失了将近四十万大军,白起深知想要灭亡赵国,只有乘胜追击,不给敌人一丝一毫的喘息机会,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于是派遣随从回去朝廷,向秦昭襄王上报自己的想法,当时秦昭襄王听从丞相范雎的建议,考虑到长平一战秦国也是损失了三十万大军,想要调整一下,准备过后再战。

消息回到了前方白起处,白起自然很生气,因为秦昭襄王不像白起一样征战数年,白起知道如果这次一旦放过赵国,那么这将增加秦国兼并赵国的难度,但是白起又不能不听秦昭襄王的命令,最后还是放过了赵国。而白起也因为这件事一病不起,对秦昭襄王也很失望。

在赵国得到喘气后,秦军已经错过了最佳战机,这个时候秦昭襄王觉得军队休整的差不多了,于是对赵国发动邯郸之战,但是赵国也是吸取了长平之战的教训,决定派遣大将廉颇上阵,廉颇的军事才能因为指挥赵国军队得当,迫使秦朝节节败退,秦昭襄王不得不紧急让白起赶赴战场,便派人去请白起。

白起预料到了这一仗秦朝必输无疑,于是白起借口生病,一直推脱,不肯去战场。秦昭襄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判断失误,导致邯郸之战失败了,但是白起不肯给面子,自己已经派人去请了,而白起却蹬鼻子上脸,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秦昭襄王很生气,而这就是秦昭襄王想要除掉白起的导火索。

秦昭襄王重用小人范雎,对白起进行政治构陷,最终害死了白起

秦昭襄王其实是帝王中比较逗逼的一位,尽管秦昭襄王在位将近六十年,在位期间秦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这些功劳大都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秦昭襄王在位前四十年,都是由魏冉主政,军事上由白起负责,秦昭襄王就是一个傀儡。

秦昭襄王亲政是因为听从了在魏国混不下去的小人范雎的计策,在昭襄王亲政后,范雎也成为丞相了,但是白起是范雎必须要扳倒的对象。

白起是范雎推荐的,代表着范雎和白起一定是对立的,在白起风生水起的时候,范雎的风头几乎都被白起抢走了,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范雎也是很嫉妒,也是很害怕白起强壮起来,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会动摇。

所以范雎就会在秦昭襄王耳边,经常吹耳边风,像长平之战没有乘胜追击也是因为范雎的建议,最后秦昭襄王想要杀掉白起,范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白起经过多年征战,他的能力、名声,已经明显超越了秦昭襄王。尤其是诸侯争霸的时代,有军功就可以赢得很多很多,不仅仅是地位、财富,还有名声、尊敬。而白起的能力其实已经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了,这其实是每一个君主的大忌,而白起最后被杀也是有一部分功高震主的地步。

纵观历史,很多重臣的结局都是因为功高震主,像明朝蓝玉案、清朝年羹尧案一样,因为能力太过出众,所以才引来了杀身之祸,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们。

所以,不管白起是多大了,他的影响一直存在。秦昭襄王为了稳定朝纲、稳定统治,不得不杀掉白起,只是有时候很可怜白起,因为白起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因为秦昭襄王的猜忌和范雎的陷害,就葬送了一代名将。




白起被称为战神,为何被秦王赐死?
这是白起会被赐死的最主要原因。长平之战后白起认为是灭赵的最佳时机,可惜被错过,之后白起是认为不该再打,但是秦昭王就是要打。白起原本是真病,后来病好了又托病,不听君命不说,还在秦军失利的当头上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这下已经触怒了秦昭王,昭王强令白起出击,白起托病,...

战神白起在长平之战立下大功后,为何反被秦王赐死?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大获全胜,坑杀了45万赵军。公元前259年,白起又攻克上党郡。赵国,韩国震恐,派苏代带着厚礼游说秦相应侯,让他劝秦王跟韩国赵国讲和。秦昭襄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白起为此很不高兴。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再次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决心把赵国消灭。当时白起生了病,...

战功赫赫的白起,在晚年,为何落得个被赐死的结局?
以杀戮闻名的秦国大将白起戎马一生,为大秦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最后却被秦王赐死。世人对白起的死感到惋惜,也非常不理解秦王的做法。但其实只要结合当时的角度去看待整件事情,你就会发现其实白起死的并不冤枉,在某种程度上是他害死了自己。白起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擅作主张杀害俘虏。在长平之战后,...

白起为什么被赐死
历史名将白起被赐死原因:1、白起功高盖主、封无可封。白起将军在长平大战前已经是秦国军队统帅,官拜上将军、爵封武安君,他的官职和爵位已经在秦国官爵等级中处于最高一级,在秦军的威望完全盖过秦王嬴稷,这对一个君王来说可谓如坐针毡。触及到君主的权威,是绝对不能容忍的。2、出于政治平衡的...

宋江被毒死的时候,还有三位梁山好汉手中有兵,为何没有人为他报仇?_百 ...
首先,宋江的一号迷弟李逵,那是对宋江是忠心耿耿,但是宋江在被赐死的时候却拉着李逵一起死,亲手断了自己兄弟的活路,李逵为了和宋江继续在阴间做一对好兄弟,也是慷慨赴死。其次,没有了李逵,剩下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对宋江有些意见,本来大家就不同意宋朝的招安,宋江为了权势同意招安,才造成了后来...

杨贵妃被赐死的那一刻,她恨唐玄宗么?
唐玄宗言国忠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杨玉环,无奈禁军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接受高力士的劝言后,唐玄宗为求自保,不得已赐死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自缢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38岁。退一步讲,如果没有马嵬坡之变,杨贵妃的结局也...

古代大臣被皇上赐死之后,为何还要跪下来谢恩呢?
一,皇上毕竟是一国之君,拥有至高的权利,如果犯人胆敢顶嘴犯上,势必会让族人一起遭殃。对于“株连九族”我们耳熟能详,都知道什么意思,一般在古代犯大罪才会被执行,尤其是惹怒了龙颜,那后果必定会连同家族一起被抄斩,所以犯人一旦犯罪,都担心连累族人。因此皇上在宣布赐死自己时,心里...

被皇帝赐自尽后,可不可以不自尽而逃跑?
当这是躲猫猫捏?赐自尽的情况,是因为这个人很有地位,所谓“刑不上大夫”,不是说高官犯了法就没罪了。他们只是死得比较体面而已,赐毒酒、赐白绢等,都是“体面的死法”。普通人甚至普通官员,连被赐死的资格都没有,都是直接从监狱里押赴刑场。既然被赐自尽的是重臣,那么情况就很简单了。要...

古代很多君王下葬都有活人陪葬,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
这时候朝廷就会采取强制手段,一般君王临死前会确定陪葬者的名单,把她们都赐死,太监会送一条白绫给陪葬者,让她们上吊,不愿意被赐死的就会在下葬当天被太监用绳子勒死,或者赐毒酒毒死。有的陪葬的人不一定是要在棺材里活生生的饿死或者是憋死,她们可能会在陪葬之前就已经先被赐死了,当然这是谁都...

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
古代大臣被皇帝赐死时,往往会说句谢恩的话,更有甚者会上一道谢恩折,这让我们很多人感到不可理解

青山湖区13787479024: 白起是秦始皇的下属吗,白起为何被秦昭襄王所杀
定委欣坦: 1、白起是秦始皇的下属吗不是,白起早于秦始皇时代,是秦昭襄王时代的名将.白起为秦国公室出身,其祖公子白是秦武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的嫡长子....

青山湖区13787479024: 白起为何会被秦昭王逼死?白起是自杀的吗 -
定委欣坦: 白起会被秦昭王逼死是因为,白起功高震主,封无可封(当时白起已经封君),又手握重兵,人望也太高.秦昭襄王担心白起威胁到自己的王位.而且,个人认为如果让白起活着,跑到他国效力对秦国威胁太大,所以秦昭王不可能让白起活着. 白起是在接到秦昭王的命令以后,在杜邮自刎而死的.

青山湖区13787479024: 长平之战秦国大胜,为什么秦昭襄王却赐杀领兵主将白起 -
定委欣坦: 长平之战的时候,白起力主趁机灭掉赵国,但是秦国的丞相范雎怕白起的功劳过大,力主保全赵国,让白起班师.后来秦王后悔没有灭掉赵国,让白起再一次领兵攻赵,白起认为战机已逝,便不同意攻打赵国.秦王又派其他将领攻赵,果然,邯郸之战秦军大败,秦王脸上挂不住,再加上范雎的谗言,秦王怕白起功高盖主,以后难以驾驭,就将白起赐死!

青山湖区13787479024: 嬴政继位秦王时几岁,几岁时授意除掉白起,几岁时称皇帝?最好有依据 -
定委欣坦: 十三岁继位为秦王,三十九岁称帝.白起是被秦昭王逼迫自尽,与嬴政无关.

青山湖区13787479024: 秦始皇为何不杀王翦?
定委欣坦: 王翦战功赫赫,功高震主.再加上王翦在秦军中巨大的影响力,王翦就像当年的白起一样.王翦在关键时刻能够功成身退,不贪慕功名利禄、王翦比白起有政治头脑、知道...

青山湖区13787479024: 白起和嬴政是同一时期的人吗? -
定委欣坦: 不是,白起是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时期的人. 1、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熟知兵法,善于用...

青山湖区13787479024: 论长平之战的得失 -
定委欣坦: 得到了土地和战争的胜利,永远失去了信用.没有信用,胜利也就是暂时的,在之后的邯郸之战,又被赵、楚、魏三国联军击败.得不偿失.原有借机一统的机会,但是白起打懵的不仅仅是赵国人,还包括秦昭襄王和范雎君臣...白起太狠毒了......

青山湖区13787479024: 武安君白起是被哪代秦王赐死的 -
定委欣坦: 白起(?—前257),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