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说两“只”黄鹂鸣翠柳呢?

作者&投稿:标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因为杜甫是学文的,不是学理的,所以杜甫对于量词的运用不是很好,所以用了两个。小朋友们一定要搞清楚量词哦,否则会闹出笑话的。

“个”是“仄声”;“行”是“平声”(阳平),古诗讲究“仄、平”对仗的韵律。“只”是“平声”(阴平),与下句的“行”是“平声”(阳平)够不成对仗的韵律。所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出自《绝句四首 其三》,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第三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全诗用词简练,用字精准,用意单纯,用情至真,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原文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如下: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词句注释如下:
黄鹂:黄莺,鸣声悦耳。
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扩展资料: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明末王嗣奭《杜臆》说这组诗“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绝句四首

平仄用韵的讲究。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最重视平仄有序 只是平声 所以采用了 ”个“ 仄声

七绝平起仄收格式

⊙●⊙○○●●
⊙○⊙●●○△
⊙○⊙●○○●
⊙●○○●●△

语句的韵律


v \ / / / \ v(抑扬顿挫)



v - / / / \ v (缺乏动感)

仄仄平平平仄仄

呵,都挺有水平的嘛,呵,不错又长知识了。

因为是第二个字,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想不找个仄声的都不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从诗句当中的翠柳可以看出,诗句描写的季节为春季,两句诗出自我国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心情?
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什么季节
诗句中描写的是春天景色。简介: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原诗:《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对什么,黄鹂对什么,鸣对什么,翠...
,“鸣”对“上”,“翠柳”对“青天”。一、出处 杜甫的《绝句》。二、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三、释义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给杜甫提供了许多帮助的成都尹严武被召入朝了,可能被重用,...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 ...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全文是什么意思
绝句 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翻译:两只黄鹂在翠柳里鸣叫,一行白鹭正飞上蓝天。从窗口可以望到远处西山上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边停泊着行程万里而来的东吴的船只。赏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什么季节?
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原文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 一、诗的开头“两个黄鹂鸣翠柳”,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黄鹂作为吉祥的象征,在翠柳之间欢快鸣叫,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透露出...

秀才吃诗 四句诗是什?
秀才吃诗中的四道菜应了的四句诗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四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绝句》,全部菜肴由两个鸡蛋和一颗葱组成。两个黄鹂鸣翠柳是指两个炖蛋黄和几根绿葱,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指熟的蛋白丝,窗含西岭千秋雪是指炒蛋白,门泊东吴万里船...

庆城县17879483380: 绝句一首诗中为什么两个黄鹂不叫两只黄鹂? -
城旭合比: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诗人不愿意用“只”,而是在当时,这个量词还没有普及使用,观看文献可以发现,唐朝以前,很少有“只”这个量词的,最早的时候,古人是不用量词的,或者直接省略的,比如《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庆城县17879483380: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
城旭合比: 因为杜甫是学文的,不是学理的,所以杜甫对于量词的运用不是很好,所以用了两个.小朋友们一定要搞清楚量词哦,否则会闹出笑话的.

庆城县17879483380: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两只,而用两个? -
城旭合比:[答案] 用“两个”,一是因为“个”字拟人化一些,显得黄鹂可爱;而是因为“个”为仄声,“只”为平声,为了平仄的需要,用“个”字.

庆城县1787948338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说两“只”黄鹂鸣翠柳呢? -
城旭合比: 平仄用韵的讲究.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庆城县17879483380: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 -
城旭合比: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两只,而用两个 用“两个”,一是因为“个”字拟人化一些,显得黄鹂可爱;而是因为“个”为仄声,“只”为平声,为了平仄的需要,用“个”字.

庆城县17879483380: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为什么不是 两只? -
城旭合比: 首先我要说的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很难能可贵的一种探知精神,也是在以后中国的所谓素质教育下逐步抹杀的特质.至于原版是 两个,尽管从现在的汉语角度来说,用"只"更为恰当的,但是从当时的语言的韵律以及当时汉语的程度,作者用了"个",具体可以参照下面的链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庆城县1787948338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是两只 -
城旭合比: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个与行对应 只的对照性就差的多

庆城县17879483380: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是两个不是两只? -
城旭合比: 应为古代的人就习惯说“两个”

庆城县1787948338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为何是"个"不是"只"? -
城旭合比: 哥们你背错了吧,人家原句就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 哎.可能是教材问题,以前是两只,现在可能是两个.

庆城县17879483380: 七言绝句大全,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只 -
城旭合比: 虑到平仄的限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了不打乱诗歌整体的意境只好牺牲个别细节来弥补,总比拗救要轻松一些吧!杜少陵可是很讲究这个的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