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三天竟然被李世民砸了墓碑,他到底做错什么?

作者&投稿:永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三天竟然被李世民砸了墓碑,他到底有什么罪?~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唐太宗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们两人之间的君臣之情在历史上为人广为传诵。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他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很长时间没有得到重用。第二年,魏征请求去河北劝降,被批准。于是他来到黎阳(今河南浚县),劝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
但是唐太宗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在魏征为官期间,他为唐朝贞观年间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贞观七年,魏征被封为郑国公。

后来,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
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相信这句话大家在上学的时候都听老师说过,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历史老师,在讲到唐朝的历史的时候,大多都会提到这句话。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原话,一直流传到了现在,是千古名句。由此可见,魏征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但是魏征直言不讳的性格特点,也在李世民心中留下了一个印记。

魏征作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在去世之后,李世民称自己“痛失一臂”。李世民非常伤心,不仅下旨厚葬魏征,还亲自为魏征写了碑文,在二十四功臣中把魏征排在了第三位。对魏征来说,这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可是没过几天,李世民就下令砸了魏征的墓碑。

其实,根据历史的记载,是有两个原因的。第一个原因是杜正论漏泄禁中语,以及侯君集谋反。其实,这两个人都是魏征推荐给李世民的。所以在发生这两件事情之后,李世民对魏征的感情就没有那么好了,也可以说魏征是受到了牵连。

第二个原因就是,魏征在去世之前,将自己所有的谏言,都交给了史官起居郎,这个在当时来说,其实是想让李世民在后世留一个好皇帝的名声,但是也有一些欺君的嫌疑。所以李世民的态度就改变了,他取消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与魏征的大儿子魏书玉的婚约。之后,他又下旨放倒了魏征的墓碑。这就是“停婚仆碑”的事件。

魏征曾经向唐太宗举荐过侯君集,但是侯君集引起了唐哀宗的怀疑,唐太宗认为侯君集背叛了他,杀了侯君集之后,他又开始怀疑魏征对他的忠心,所以唐太宗让人去砸了他亲自为魏征立的墓碑。魏征也挺惨的,一辈子清清白白,死后却因为自己识人不清,被坑了一次,导致唐太宗怀疑他。但是他已经死了,他就算是想解释也解释不了什么了。

魏征一辈子对唐太宗忠心耿耿,唐太宗的身边没有人比魏征更得唐太宗的信任了。也是魏征好运气,遇到了唐太宗这样善于听属下意见的主子。魏征自从当了官之后,就一直心念着百姓,关心大唐的天下。他也时刻提醒唐太宗,作为天下人的依靠,他得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魏征不仅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事情,他也会向唐太宗推荐一些人才,来帮助唐太宗更好的治理国家。侯君集就是其中的一位,但是这侯君集也给魏征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侯君集作为一军的领帅,到处征战,立下的战功不计其数。但是一个臣子的功劳高了,唐太宗就怕他生了反叛之心,他心中多次斟酌,最终杀了侯君集。

唐太宗事后又觉得凭侯君集一个人的力量没有足够的能力反叛,他肯定有同伙。这下唐太宗就怀疑到魏征的头上了,毕竟曾经魏征向他举荐过侯君集。所以杀了侯君集之后,唐太宗又派人砸了魏征的墓碑。只是这事从头到尾就是唐太宗自己在怀疑,根本不存在,最后唐太宗也对魏征做了补救的措施。



因为太子造反、魏征把跟李世民吵架流传出去了等等事情都跟魏征有关系了,所以在魏征死后三天就给李世民砸了墓碑了。

原因一是太子造反

李世民可以说是非常信任魏征,不然也不会把自己的儿子,也就是一国未来,都请魏征做太子的老师,可以证明李世民是希望太子可以学到魏征身上的长处,从而以后治理好国家了,等魏征做了太子的老师,他有推荐了侯君集和杜正伦两个人。

可惜是最后太子造反,魏征、侯君集、杜正伦三个人都太子脱不了关系,试问你是李世民你会不会怀疑,魏征他们是结党了,而李世民就最讨厌这样的事情,知道了肯定是非常生气的。

原因二是魏征把跟李世民吵架流传出去了

魏征把给李世民的提的建议,比如在跟李世民提建议的时候,怎么跟李世民争论,两个人还互相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最后李世民采纳的建议等等资料给了褚遂良,让他去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了。

魏征这样做目的就有点不单纯了,不是为了国家为了李世民,如果他为了国家,完全可以就写结果就可以了,但是他把过程都说了,还放进去历史书上,那么他的行为就要思考了?他是为了让后代歌颂他吗?还有就是想后世为人臣要敢于纳谏?还是为了歌颂李世民明君的现象呢?都是有可能的。

原因三从李世民角度看问题

李世民在魏征死后知道,魏征把跟他提的建议都写出去了,是不是会认为魏征是在丢李世民的脸呢?加上他知道魏征争吵流传出去,会不会影响以后皇权的稳定,所以他气到砸了墓碑了。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唐太宗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们两人之间的君臣之情在历史上为人广为传诵。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他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很长时间没有得到重用。第二年,魏征请求去河北劝降,被批准。于是他来到黎阳(今河南浚县),劝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

但是唐太宗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在魏征为官期间,他为唐朝贞观年间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贞观七年,魏征被封为郑国公。







后来,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

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



因为魏征曾向李世民推荐的人是个叛徒,所以李世民很生气。

因为怀疑了魏征的忠心,所以砸了墓碑来泄愤。


历史上被称为“人镜”的魏征凭什么敢与唐太宗叫板
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死后经常身边的侍从说:用铜镜可以正衣冠,以古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看得失,我经常以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魏征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这就是历史上大明明鼎鼎的“人镜”魏征魏玄成,说实话小编不太相信唐太宗李世民的胸襟有这么开阔,要不最后怎么会“悔婚砸墓”事件,而...

魏徵作为李建成的谋臣,是如何被李世民纳入麾下的?
老魏、房玄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李_等一起开创了“贞观之治",国富民强,扫平突厥、高昌等国,世民成为天可汗。魏征作为御中大夫,居功自伟,笔者在家乡县中时就读过他写的《谏太宗十思疏》,为他的治国才能折服,同时为他对君对国的忠诚而泪奔。魏征死后,太宗称魏征是他的...

魏征多次进谏都没有被李世民治罪 魏征到底说了什么
公元643年,魏征去世,李世民亲自为其写了碑文,还对满朝文武大臣说,贤明的臣子就像一面镜子,君主可以从中照出自己得失,如今魏征死了,就没了一面镜子了。魏征一走,李世民就漏出好大喜功的毛病。远征高丽,劳民伤财还重蹈隋炀帝的覆辙,损失惨重,大败而归。这时才想起耿直无私的魏征,若魏征在世,...

王安石是不是丞相
魏征被李世民誉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魏征原本是李建成部下,还劝说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犹豫不决,最终被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将他给除掉了。随后,李世民为了消除玄武门事变的影响。同时,他也看重魏征的才干,让魏征做了自己手下的丞相。魏征以敢于直谏而出名,经常指出李世民的错误,帮助他加以改正...

石家庄名人典故
6.魏征(580-643),晋州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隋末投奔农民起义军。唐初主动归唐,为唐太子李建成的僚属。玄武门事变后,受到李世民重用。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提出许多诤言。主持编纂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被李世民奉为为人的一面镜子。7.李峤(644-713),赞皇人,大唐名相。出身...

李世民魏征
贞观19年,李世民亲征边疆,损失惨重,死伤上千,李世民非常懊恼并叹息说:“如果魏征在世的话,他就不会让我去打仗,哪里会损失如此惨重?”后来魏征病逝,李世民悲痛欲绝,失常对身边的人说:“魏征去世,我就少了一面镜子啊。”并留下传世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这句话在生活中对我们也很有帮助,多听取别人的...

以下哪位大臣死后,唐太京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镜子?
出自:《旧唐书·魏徵传》,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这是对魏征人生...

唐太宗李世民:最英明的篡位者
在政治上,唐太宗能够知人善任,首先为自己组建了一个高效能的领导班子,营造出了一个清明的政治氛围。他一生从谏如流,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据记载,光是魏征,就二百多次直谏他的过失。对此,他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愈发谦虚,从谏如流,而且将魏征视为明得失的一面镜子。为了巩固统治,他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大大提高...

千古谎言!李世民与魏征的真实关系竟是这样的!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这对“圣君良臣”,二者相互塑造,使得君成了圣君,臣成了良臣,两人之间那份千古难遇的君臣情谊,一千多年来,在史海上空中一直经久不息传颂着,为后世君臣所效仿,为人们所溢美。魏征以舍得一身剐的勇气以“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

魏征和李世民的事情
一、任用: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赦免魏徵,并用魏徵为詹事主簿,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二、去世: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

临沭县15926672772: 魏征死后,唐太宗说的那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
封怡琪宁:[答案] 把历史当做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用铜作镜,可以看清身上的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看见自己的得失.唐太宗常因魏征的直谏而审视自己的不足,所以魏征死了他说;没有了魏征,我失去一面镜子了;.

临沭县15926672772: 为什么说魏征死后唐太宗就失去了一面镜子? -
封怡琪宁: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临沭县15926672772: 魏征死后为什么唐太宗说失去了一面镜子? -
封怡琪宁: 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他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临沭县15926672772: 《与人为鉴》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说明了一个古今有借鉴意义的道理,是什么? -
封怡琪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指魏征. 魏征死后,太宗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 贞观三镜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公元627-649).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

临沭县15926672772: 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说了怎样一句话?关于镜子什么的 -
封怡琪宁: 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他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

临沭县15926672772: 历史上的魏征被唐太宗称为镜子.魏征死后,唐太宗又做了什么事?谈谈你的感想. -
封怡琪宁: 魏征死后,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为其撰写碑文.但是魏征尸骨还没有彻底凉透,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让人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儿子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还自己亲手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临沭县15926672772: 唐太宗为什么会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
封怡琪宁:[答案] 我国古代唐朝时期,唐太宗在魏征死去后,十分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是唐太宗对魏征人格的评价,以“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镜子可以正衣冠....

临沭县15926672772: 被唐太宗李世民比作镜子的是谁 -
封怡琪宁: 魏征这个在原文中有解释,“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去世后称自己失去一面镜子.

临沭县15926672772: 被唐太宗李世民比作镜子的是谁?
封怡琪宁: 是魏征.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临沭县15926672772: 为何唐太宗会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封怡琪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