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作者&投稿:长孙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

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青年教师研修班培训材料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这是对“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最好诠释。强调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学生,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平等化。2001年我们国家实施新课改以后,也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同布鲁姆的观点同出一辙,其实质就是“面向全体”,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地发展。但它的内涵绝不是指按着一个模子培养人,搞一刀切或齐步走,而是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的过程。
要使这一理念得到很好的落实,我认为,起码应树立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1、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意识
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为代价,使少数学生成才。把大多数学生拒之于校门外,使他们带着“我不行”的失败心态走向社会,他们在社会上总认为低人一等,强烈的自卑心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这实质是对人格的摧残。我国2500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大众化。实施素质教育后,提出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的起点平等——“有教无类”,尊重学生的个性,不禁锢人的思想,让所有受教育者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愉快生活、学习、成长,让人人都接受平等的教育。
多年来,上海洋思中学的生源都是三流的,但经过他们的教育后,学生的质量并不低,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有一个理念在支撑着——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他们的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受农夫的启发:农民看见庄稼生虫子,他不会怪庄稼不好,他会想,我为什么没有及时除虫呢?看见庄稼瘦了,他会想,我为什么没有及时施肥呢?看见庄稼枯了,他会说,我为什么没有及时浇水呢?一句话,他们相信,每一棵小苗本来都可以长好,如果出了问题,是农民自己的责任。农夫种庄稼如此,教育亦然。因此,他们确定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思想。
这样看来,作为一个真正的学校,不应该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眼里不应该有差生,在教育行为中应该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只不过他们所取得成功的方面不一样而已。如果我们的教育失败的话,首先要反思教育的本身,要从自身找原因。
2、树立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意识
以往我们曾一度认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就是使所有的学生按着统一的标准去发展,因此,把学校当成了“铸模”,硬性地将学生按一个标准去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正如卢梭早就批评的那样,由于“往往不加区别,使具有不同爱好的儿童从事同样的练习,我们的教育毁灭了特殊的爱好,留下死板的千篇一律的东西。”最终成为事事“听话”,时时、处处、低眉顺眼的“好学生”,把一个个富有鲜活个性的孩子培养成一具具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标准件”,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创造性。曾经看过一份报道:八十年代初,大连市曾有一位中学生,爱好体育且有跳高的特长,据专家测试其各项身体素质和体能指标都优于同年龄时的朱建华(当时的世界跳高冠军),如能创造条件,精心培养,充分发展其特长潜能,完全有可能为国家培养出又一个世界跳高冠军。然而,学校领导、家长教师、社会却协同一致地要求该生同大家齐步走,向“门门优秀”的方向奋斗,结果,不仅“短”没有补上来,而且由于错过了最好的培养时机,“长”也被去掉了,个性特长就这样被扼杀掉了。美国前任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过分地强调了每个人样样都好,样样都统一,从小就把他们训练的十分驯服,从小就灌输让他们听大人话的思想,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那样‘离经叛道’的现象出现,这样就只能培养出守业型的人才。”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的悲哀。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强调:“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是一具具‘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只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当时南开中学之所以被推为’巨擘’,正因为他们不强调考试成绩,而注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南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校,就是因为她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叱咤风云的豪杰才俊。”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里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让每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我国建国50多年,但本土没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这不能不说与我们以往那种一味地“惟师”、“惟书”乃至整齐划一的教育有关。
从人的心理需要来看,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说到底就是要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人都有各自的智慧潜能,只有你善于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培养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对待知识,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这就需要我们从哲学层面上把握知识的分类及本质(见附文)。其实,这个问题也涉及到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 长期以来,无论在思想政治新授课教学,还是在高考复习课中,一直存在着对待知识的极端化倾向:过分注重知识在课堂中的地位,甚至把知识掌握的多少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容量大小和成效高低的主要标准。具体表现在,教师讲课(备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知识(比如,在复习课中首要的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最后还是通过做练习题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教师讲课的关注点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比如,在复习课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检查学生是否把知识点记住了、记住了多少);教师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还是注重知识(比如,在复习课中教师还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纯知识点试题的考查练习)等等。 我始终坚持这样的一个观点:如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夸大知识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就丧失其生命力。也是与新课程的理念不相一致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五条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我认为,这一条突出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我认为,这一条是在上一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保证思想政治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我认为,这一条强调学科知识的价值,但同时尤其强调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我认为,这一条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在掌握知识方面);(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我认为,这一条明确强调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 从以上各条基本理念的精神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避免过分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才能切实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也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课作为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目标(《课程标准》中对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的规定)。 再看看,我们的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是如何体现这一精神的:今年山东省首次自主命题的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所有的试题都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素材,来考查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一道试题是单纯从知识到知识。这无疑给我们一个信号:我们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不能再进行那种从知识到知识的抽象乏味的教学方式了!那样的话,只能是引导学生在死记硬背!只能是把思想政治课变成单纯理论知识传授的课程!!只能是把思想政治课引向死胡同!!! 我这里,决没有轻视忽视知识作用的意思。知识无论如何也是一项重要目标的。问题的症结是:我们教师把知识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什么样的位置?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用什么样的方法掌握知识?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掌握这样的知识? 我的看法是:知识只是能力的载体,要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服务。凡是让学生下气力掌握的知识,必定是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旺盛生命力的。凡是需要学生深刻理解的知识,绝不能靠死记硬背! 具体说来,在高考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对知识方面的把握,应该在“优化情境”上下功夫!应该在“把握线索、揭示联系、突出主干”上下功夫! 这里的“优化情境”,也就是指要把课堂的出发点转到学生的关注点上来,转到联系实际上来,转到知识的应用上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实际问题,并且学会用教育智慧选取教学资源。——这不正是高考试题的结合点吗?所以说,这样做与取得好的高考成绩正好是吻合的。 附文:关于知识的分类及相应的学习过程
如何思考知识,如何对知识作出划分,如何给知识定位,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教学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形成了对学习理论或教学理论的重大问题的不同见解。 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关于知识类型的划分,是根据对人们学习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结果而提出来的,正因为如此,这种观点的提出尽管只有十几年,但是它已经被教育与心理学界广泛接受,并对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认为,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大类的分类模式,对于学习与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有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吸收。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等从知识的心理性质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事实“是什么”的知识,它的基本形式是命题,许多命题相互联系形成的命题集合成为命题网络。所谓程序性知识,是指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系列操作程序,它的基本形式类似计算机“如果……那么……”的条件操作,每个程序都包括条件部分(if……)与操作部分( then……),个体掌握了这种程序性知识后,一旦认知了条件,就能产生相应的操作。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与条件是不同的。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在工作记忆中把几个激活了的节点联结起来形成新命题的过程。例如,一个过去不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的人,当他听到这句话时,首先激活了头脑中长时记忆的“中国”、“北京”、“首都”等几个节点(假定他头脑中已存在着这几个节点),把它们提取到工作记忆中去,然后这几个节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新命题,再存放回长时记忆的命题网络相应的位置中去,该个体便获得了这个新的经验或新的命题。总的来看,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包括三个环节:1.联结。随着命题的物理形式的刺激(声音刺激或视觉刺激)进入工作记忆中,激活了长时记忆中相应的节点,同时也激活了与这些节点有关的若干旧命题,这若干节点在工作记忆中被联结起来构成了新的命题。2. 精加工。将新形成的命题与所激活的旧命题进行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局部命题网络。3.组织。将精加工过程形成的局部命题网络组织进宏观的知识结构中去,也就是将工作记忆加工处理的结果放到长时记忆相应的位置中去。这就是陈述性知识获得的基本过程。
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则不相同,在这种学习中,个体要学习的是在某种条件下要采取的某项操作或某系列操作程序,并能按程序完成整个操作。因此,这类学习包括两步,一步是条件认知,即学会确定“if……”;另一步是操作步骤,即学会进行“then……”。条件认知的学习是学会辨别出刺激是否符合该产生式的条件,也就是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或步骤)去辨别或识别某种对象或情境,看它是否与该产生式的条件模式相匹配;操作步骤的学习是学会完成某活动的一系列步骤,即学会按一定的程序与规则进行一系列操作以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总的来看,程序性知识获得的一般过程也包括三个环节:1.以陈述性知识的方式表征行为序列;2.程序化练习,经实际练习由命题表征控制下的行为序列过渡到由程序表征控制下的行为序列;3.合成,各孤立的、小的产生式合成大的产生式系统,这个产生式系统的运作自动化、简约化。
由此可见,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有不同的过程与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不同知识的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指出,我国教育界一贯将学习的内容分为知识与技能,也注意了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不同规律。但是,我们认为,我国传统关于知识技能的划分还是不够科学的,因为,我们提出的“技能” 范畴仅仅是大致相当于程序性知识中的行动序列方面,而将程序性知识相当大的一个部分模式辨别方面归为“ 知识”范畴,这实际上是不恰当的。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经大量的研究表明,模式辨别(包括概念行为)知识的获得、保持、激活过程的规律与行动序列知识是相同的,这表明模式辨别与行为序列实际上是同类知识,而与语言信息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则有很大区别。以学习概念为例,掌握概念定义的知识的学习过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概念行为的知识(亦即模式辨别,能辨别出属于该概念的实例)的学习过程(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就有很大不同。


教学文言文时如何落实语用
6.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呼声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着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实践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几十年的反复讨论,大家对小学语文教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这就是:小学语文学科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学科,其核心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好"以读为本"的教学理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读”为基础,将“读”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一般要做到三读:初读、细读、精读。只有将这三“读”落实好,让学生多读,才能达到《大纲》提出的“正确地读、流利地读”这一基本要求。二、选准“读”的内容。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高效落实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三) 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 1、 注重整合,让学生保持兴趣。前面三点,是从理论上来讲的,事实上,在平时的实践中,是不可能使三个维度都达到一个目标值地的,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堂,...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教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摘要: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可以使课堂教学丧失应有的效率,其主要原因在于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自制力不强,学生普遍有厌学、缺乏自信、逆反、不遵守课堂纪律等行为。此外,由于职业学校的教师中非师范学院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相...

怎样机智处理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机智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有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比如营造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教室内外要谢绝吵闹和嘈杂,学校安静了,学生的心才能“入静”。布置好教室,在墙壁四周张贴的名人名言、学生的书法作品;教室的角落和窗台摆放的绿色植物;课堂上播放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音乐和影像资料都能使...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学生表达自我情绪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学生表达自我情绪的能力 一、教师要应用自己的 *** 感染学生的情绪 师生的情绪与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调节好师生的情绪至关重要。教师在进教室前一定要有饱满的热情和愉快的 *** ,因为情绪的高低影响着知识传授的质量,也影响着学生上课的情绪,这也能让学生在紧张中...

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研究性学习是在时代呼唤下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超越,它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探究。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严格遵守并落实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学校推行教学的保障,是教学之本。教学一定是一个循环,讲—学—练—考—补,从章节到单元到整本书,从小循环到大循环,这样,知识才能从老师的讲到学生的学,到最后的消化。任何老师都要遵循这一规律,我们都要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一点都马虎不得...

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实施个性化教学
何在化学课堂中实施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其实质是使教师尝试适应学生的教学,尊重不同学生的禀赋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
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的方法: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在讲授八年级的“肖像权”时,上课一开始,就以“认识他们吗”(多媒体出示班上十名同学的肖像)导入,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很快就把学生课间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接着我自然地提出问题:老师...

西安区15526054065: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 -
嵇欢赛茜: 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西安区15526054065: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
嵇欢赛茜: 其实,对于对话、生成、自主、体验、探究等这些词语,很多教师并不陌生.但要细究它们的内涵,大家就不一定都能准确地说出一二了.这些词语本身凝聚的就是新课程所要构建的一些新课堂理念,但是如何深入理解这些理念并将其转化为课...

西安区15526054065: 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 -
嵇欢赛茜: 一.树立“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教...

西安区15526054065: 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
嵇欢赛茜: 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创新课堂构成的要素是探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设环境和条件.要做到上述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地结合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在生物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西安区15526054065: 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
嵇欢赛茜: 首先,不能将理念当成目标来追求.比如,新课程理念提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这源于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尊重,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鼓励算法多样化”理解成了“追求算法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

西安区15526054065: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在哪几个方面? -
嵇欢赛茜:[答案] 教学反思应该是以学生为核心内容,在结合你的课堂教学,谈谈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默认分类 2011-03要写好一份教学反思,还需注意:①

西安区15526054065: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 -
嵇欢赛茜: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人们从事工作的行动指南,是人们追求目标的内在动力.初中 物理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教学中就要转变传统教学理 念,建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

西安区15526054065: 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
嵇欢赛茜: 文章摘要: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转变,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实现新课程这一理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共1页)

西安区15526054065: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
嵇欢赛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诱导者和协作者,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教师充分...

西安区15526054065: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如何在教学中运用
嵇欢赛茜: 如果说“旧”课程基本理念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要以教师的“教”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的话,那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而要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 教师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 课堂的气氛要从注重纪律的严肃氛围变为注重学习的活跃氛围; 师生相处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互动关系; 总体说,就是要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你是要写短文表述对新课程的理解,把上述观点柔和到你的文章中就行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