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作者&投稿:瞿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实验研究法?数学教育实验研究有哪些类型,各类型设计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实验类型有 因素型实验 反应型实验 函数型实验

初中化学教资教学设计考察主要内容如下:

1. 化学教材分析能力
(1)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理解初中化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确定课时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课程内容、化学教材内容和化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
(3)通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阐述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
2. 确定化学教学目标
(1)领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
(2)能够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3)了解化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4. 设计化学教学程序
(1)理解化学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2)通过研究典型的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评价教学案例的合理性。
(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应用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祝您考试顺利

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分为因素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1、因素设计

根据实验中自变量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单因素设计简明易行,但由于实际生活中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通常为多个,所以当情况比较复杂时,最好使用多因素实验设计。

2、准实验设计

研究者事先认识到某些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却又难以在实际妥善控制时,可采用准实验设计。准实验的主要特点是没有采用随机化程序,即被试的选择和编组、处理分配等都不是随机安排的。

3、非实验设计

非实验设计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确定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非实验研究的方法很多,如自然观察法、相关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和传记法等。

扩展资料

实验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对变量的控制,是在控制条件下有效地操纵或改变自变量,使因变量(即反应变量)的变化得到观察。例如,研究两种教学方法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时,实验设计者应安排使其他条件尽量相同,如选择家庭和学校环境相似、学业基础相似,年龄相同的两组儿童,只控制使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然后考查二者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的优点

1、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从而减少实验次数、缩短实验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2、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输出的主要因素。

3、分析影响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影响的大小。

4、分析实验误差的影响大小,提高实验精度。

5、找出较优的参数组合,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找出达到最优化方案进一步实验的方向。

6、对最佳方案的输出值进行预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验设计



常用的心理实验设计有几种基本类型,而这些类型常常是被综合使用的。
单组设计与对比设计
根据是否设置控制组(对照组)划分的两种基本设计类型。①单组设计。在所选被试编组时不设置控制组,其基本模式是前测-处理-后测,通过前后两次测量的差异检验实验处理的效果。统计结果一般采用t检验法。单独使用这种类型的实验设计已不多见。因为在前测与后测中间有许多因素,如成熟、前测对后测的影响、测量工具的变形、情境的改变等,与实验处理的效果相混淆,从而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
②对比设计。这是心理实验最基本的设计之一。它把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施以实验处理(也称处理);另一组为控制组,不加实验处理。为使两组被试尽量同质,便于比较,一般采用随机分派法分组,通过测量两组的差异检验实验处理的效果。其基本模式如Ⅰ。即使随机分派被试,但样本不很大时也很难保证两组在处理前同质,因而两组测量的差异不一定全是处理的结果。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常在处理前先对两组进行测量,即模式Ⅱ。如果前测的结果相近,可直接比较两组的后测,并用t检验法检验其差异,这时的差异即可认为完全是由处理造成的。如果两个前测不同,就要把前测作为共变量,进行独立样本单因素的共变量分析。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克服了大部分影响内在效度的无关变量。但由于有前测,又增加了前测的反作用效果,使外在效果有所降低。所谓测验的反作用效果是指处理前进行的前测可能增加或减少被试对处理的敏感性。
两种基本设计类型
根据分组与处理方式划分的两种基本设计类型。
①完全随机化设计。又称被试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它起源于抽样理论,即依据概率统计的原则,把被试随机分派到各组,接受各组应进行的处理。由于是随机分派,所以在理论上各组接受处理前各方面是相等的。如果在同样条件下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施以相同处理,则各组效果的平均数在统计上应没有显著差异;如果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处理,所得效果平均数的差异可被断定是由于处理的不同而造成的。这种设计的实验结果一般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方差分析。在对比设计中所列的模式Ⅲ和Ⅳ,都可以说是完全随机化设计,也可以算作对比设计。模式Ⅲ的特点是实验组不进行前测,控制组不进行后测。由于被试是随机分派的,实验组与控制组被看作同质,所以比较控制组的前测与实验组的后测,即可推断处理的效果。这种交叉前后测法虽在理论上能克服前测的不良影响,但较为理想的随机对比设计则是模式Ⅳ。它是把被试随机分为4组,即两个实验组和两个控制组,每两个之中都是一个有前测另一个无前测。模式表中的Y1、Y2、Y3、Y4均为后测的结果。用独立样本2×2方差分析法检验“前测与无前测的差异”、“实验处理与无处理的差异”以及“前测与处理交互作用是否显著”,就能既克服前测存在的反作用,又防止实验组与控制组可能出现不同质的状况。这种设计虽然比较理想,但它的被试有4组,人数多、实验次数也多,因而不够经济。
②随机区组设计。又称被试内设计。它先把被试按某些特质分到不同区组,使各区组内的被试更接近同质,而区组间的被试更加不同。然后将各区组内的被试随机分派接受不同的处理,或按不同顺序接受所有的处理。这样,对于一个区组来说是接受所有处理的。这一点与完全随机化设计不同。完全随机化设计中各组只分别接受各自所应该接受的处理。Ⅴ是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式。它与完全随机化设计的不同还表现在把“区组”这一变量也纳入了实验设计。这样,总变异就可以分成“处理间”、“区组间”及“误差”。与完全随机化设计相比,它能把由个别差异造成的变异估计出来。划分区组的依据与要考察的反应变量密切相关,即当同一区组的被试在第1个实验处理中得分高于其他区组时,在第2个处理中的得分也同样高。因此,随机区组设计的统计方法一般用相关样本的t检验或方差分析。另外,如果随机区组设计中的每一区组都进行所有的处理,便称为完全区组设计;如果每区组所进行的处理数小于总的处理数,则称为不完全区组设计。后者虽然每一区组不进行所有的处理,但每一处理所在的区组数须相同。大部分心理学家在实验中的处理数都不太多,基本上是用完全区组设计。若处理数很多(农业实验中常遇到这种情况),由于实验的总实施次数很大,限于人力、财力及时间,则须采用不完全区组设计。 这两种设计是根据实验中自变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①单因素设计。它的自变量只有一个,其他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均作为无关变量而加以控制。这种设计简明易行,但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常不止一个,所以当情况比较复杂时,最好使用多因素实验设计。
②多因素设计。自变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设计。常用的多因素设计有完全随机化、随机区组和拉丁方等。完全随机化多因素设计根据自变量及每个自变量的变化水平(处理)的多少进行随机分组。在2×2因素设计中,有两个自变量因素A、B,每个因素又有两种水平,共有 4种可能的处理,即A1B1、A1B2、A2B1、A2B2。这就必须随机地把被试分为4组,每组接受一种处理,即模式Ⅵ。通过独立样本的2×2因素方差分析,可以分析出因素A或B的单独作用及A与B的交互作用。随机区组多因素设计则需在2×2因素设计中选一组被试,让每一个被试都接受4种处理,在次序上哪个人先接受哪种处理用随机法决定,这样,每一个人的4种处理结果就是一个区组。该设计所采用的统计方法用相关样本的方差分析。
拉丁方实验设计能以较少的实验次数完成实验目的。例如,A、B、C3种因素各有3个水平,需做33=27次实验。若采用拉丁方设计就不必做那么多次。在这种设计中,A、B两个因素的安排如Ⅶ。
根据这样的安排,共9次实验。同时还要考虑C,要使它的每一水平与其他两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各组合1次,总实验次数仍为9次如Ⅷ。
由于此设计常用拉丁字母,故称这种排列方式为拉丁方。其统计方法是拉丁方变异数分析。这种设计除了可减少总实验次数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即能平衡实验顺序的影响。但利用它时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即假设各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且因素的个数必须与实验处理水平数相同。 当研究者事先已认识到某些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但实际上却又难以妥善控制时,可采用准实验设计。准实验的主要特点是没有采用随机化程序,即被试的选择和编组、处理分配等都不是随机安排的。
准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
①间歇时间序列设计:指在实施处理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个被试组进行多次重复观测,通过比较整个时间序列的观测结果来确定处理的效果。所得结果的分析,需要对处理前后的一系列观测值作出检验和比较,通常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法。
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指在两段相等的时间里测量一个被试组,其中的一段时间给予处理,另一段时间不给予处理,然后对在两段相等时间里得到的观测值进行检验和比较③非同质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其基本模式如下:从表面上看,该模式与对比设计中的模式Ⅱ相同,但由于没有采用随机化程序,实验组和控制组是非同质的,对结果的统计处理所常用的方法是基础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等。
④平衡对抗设计:指在实验处理的顺序上提供控制,以抵消处理先后顺序的影响所产生的顺序误差。在单组仅有后测的实验中,如果有两种处理A和B,采用平衡对抗设计就是按ABBA的顺序进行处理。 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确定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非实验研究的方法很多,如自然观察法、相关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和传记法等。在非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既不采用随机化程序,也不能主动操纵自变量和控制其他无关变量。
非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
①单组后测设计:对一个被试组给予一次处理和一次后测。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对一个被试组进行前测、处理和后测。这两个研究设计都没有控制组。③静态组比较设计:对在处理前已经组织起来的两个原组(非随机选择的)中的一个原组给予处理和后测,而对另一原组不给予处理仅作后测,然后比较两组的结果。④事后回溯设计:在一事件发生之后才着手收集有关此一事件的各种资料,分析此一事件的效果和原由。由于非实验设计是真实验设计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元素,所以也称为前实验设计。




为什么在实验设计中要有统计学理念
在所选被试编组时不设置控制组,其基本模式是前测-处理-后测,通过前后两次测量的差异检验实验处理的效果。统计结果一般采用t检验法。单独使用这种类型的实验设计已不多见。因为在前测与后测中间有许多因素。如成熟、前测对后测的影响、测量工具的变形、情境的改变等,与实验处理的效果相混淆,从而降...

心理学实验中如何选取被试和实验设计类型?
在无法采用严格实验设计的时候也可以使用。3.准实验设计:说的是在不能用真实验设计的情况下用。问题是:什么样的情况会不能用真实验设计呢?准实验设计是使用最多的设计它与真实验设计的区别只是被试能不能随机分配4.组间设计有哪些类型?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后侧单因素完全随机单因素随...

什么是实验
以下是关于实验的详细解释:1. 实验的基本构成:实验通常由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四个部分构成。实验者进行设计并实施实验,实验对象则是接受实验影响的实体或物质,实验条件包括实验环境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则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得到的数据。2. 实验的目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变量之间的...

实验类型分类
实验可以分成六种类型:1.化学基本操作实验I 2.物质的性质和制备实验, 3.阐述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的实验, 4.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的实验} 5.定量实验 6.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

设计测试有哪些
设计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一、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是对产品的功能需求进行测试,主要验证产品是否满足既定的功能要求。通过对每个功能模块的输入和输出进行测试,确保产品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例如,测试软件的登录功能是否正常,按钮操作是否有效等。二、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主要关注产品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精益六西格玛工具有哪些?
实验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析因设计、区组设计、回归 工具五:统计过程控制(SPC)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Control缩写为SPC)是由美国休哈特博士于上世20年代提出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SPC已逐渐成为西方工业国家进行在线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根据SPC理论,产品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

对于完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logrank结论可靠性如何?
一、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试验一般分为I、II、III、IV期临床试验和EAP临床试验。二、临床试验的基本类型包括...

实证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从实验类型的角度,实验研究的实验多种多样,有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直接实验、模型实验等。所有实验研究的构成都是相同的,都由以下3个基本要素组成。1. 实验的主体 即采用实验研究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中组织设计和具体实施实验研究的调查研究人员及其团队。2. 实验的对象 即实验的客体,是指采用实验研究进行...

医学科研设计的类型怎么判断,如何分类?
如何评价临床疗效的优劣,应注意试验设计的类型,被试因素(药物、手术、理化因素等)的科学性,受试对象的代表性及其诊断的正确性,疗效指标的统一性和可靠性。③实验研究:将若干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个或多个处理组,观察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效应,这种研究称为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特点是:研究...

医学科研设计的要素与原则
3、数据收集: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变量定义与测量:明确定义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可解释性。5、研究设计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类型,如观察性研究、案例对照...

和县18733399667: 实验设计(实验名词) - 搜狗百科
纳厚尼群: 组内设计:消除被试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缺点是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影响.克服方法:完全平衡法、拉丁方法、ABBA设计. 组间设计:每个被试只对一种实验处理发生反应. 混合设计

和县18733399667: 研究设计有哪些类型?
纳厚尼群: 总的来说,研究分实验性或观察性两类.观察性研究又可以是 回顾性(发生在过去)或前瞻性(向前看)研究两类.我们应该咨询流 行病学家、统计学家或有经验的研究...

和县18733399667: 教育技术试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及其优缺点 -
纳厚尼群: (一)判断性实验 通过实验,判断某一种现象是否存在,某一种关系是否成立,某个因素是否起作用,着重探讨研究对象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结构. (二)对比性实验 通过实验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的两个不同群体进行差异性比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标准;另一个是“实验组”. (三)析因性实验 通过实验探讨影响某一事件的发生和变化过程,起主要的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实验研究的特点: 1.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 2.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因素分离了来,以便于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效果. 3.便于测量并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 4.可以重复验证.

和县18733399667: 什么是实验设计 -
纳厚尼群: 真实验设计 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真实验设计来进行实验研究是检验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要求较高,在使用这类实验设计时,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能有效的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

和县18733399667: 科研设计的类型有哪几种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
纳厚尼群: 1、钢筋砼筏板基础:整体基础受力均匀,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而给上部建筑造成的拉裂现象等; 2、杯型基础:对于地质条件不好的局部区域而又换填费用过大的地方才用此基础,可节约一定的造价; 3、条基及独立柱基:条基一般用在地质情况好的地方,上部结构的重量比较低小的情况下;独基也不宜用在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地方; 4、箱形基础:局部受力点非常大或者有动荷载的地方; 5、桩基础:受力和传力效果好;

和县18733399667: 前实验设计是什么? -
纳厚尼群: 他的书没看过..不清楚..非实验设计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确定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非实验研究的方法很多,如自然观察法、相关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和传记法等..所以他把观察研究和相关研究算作非实验设计,也是对的,但这指的是研究的方法..而非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就是单组后测、前测之类的...至于他关于准实验的归类,我也不是很清楚..可能是他们对此的归类有不同意见吧......我看的是朱滢的书...

和县18733399667: 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 -
纳厚尼群: 实验设计方案一般有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可以按照以下模板写: 1、引言 包括研究问题及假设,涉及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前人都做了哪些贡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你提出什么问题?具体假设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假设? 如果题目要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